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培根論人生》有感範文大綱

讀《培根論人生》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暑假得空,重整書櫥,一本封面已泛黃紅綠相間的於1983年出版定價僅爲0.27元小冊子吸引了我的視線。我懷揣小讀本,清晰記得那是經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推薦纔去新華書店買的,但當時年少閱歷淺,沒有讀出其中的奧妙。幾經搬家,終未丟棄。而今年屆不惑,老書新翻,別有滋味。

讀《培根論人生》有感範文

在這些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中,培根討論的題材相當廣泛,涉及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他以精妙的格言警句,提煉概括了豐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爾曾指出:“培根擁有豐富的閱歷,高度的想象力,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滿最美妙,最聰明的議論”,“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家引爲格言”(《哲學史講演錄、論培根哲學》)。而今讀後,頗有同感。

譬如“論健康”一文中,這位十七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就早已闡明人怎樣才能長壽的奧祕。人對生理衛生的知識,也是最好的一種保健藥品,對於一種慾望,如果人能斷定“它對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我應當戒除它”,肯定比斷定“它對我好像並無害處,可以放縱它”要安全得多。要知道人在身強力壯的青少年時代所養成的不良嗜慾,將來到了晚年是要一併結算總賬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好比定期儲蓄,不良的生活習慣更像是透支生命。例如,年輕時的吸菸和酗酒的嗜好,到頭來總會有反應一樣。

因此,人要經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這又是延年益壽的祕訣之一,人尤其應當克服嫉妒,暴躁以至埋在心裏的怒火,積鬱不解的思考,無節制的狂歡,內心的隱痛等等。人應當經常保持一種懷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從事一些對身心有益的學問思考——如閱讀歷史、格言或觀察自然……

又如“論求知”一文,這位三百多年前的學者把人的求知分爲三種類型,求知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潢,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潢。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的事物,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爲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的本身的真僞。

因此,我個人以爲如果一個人不願做筆記,他的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願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再如“論天性”一文,培根就談到,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以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倘若你想改變你的某種天性,那麼你開始時致力的目標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標太大會由於受挫折而灰心;目標太小則會由於收效緩慢而泄氣。在努力中不妨作些鼓勵自己情緒的事情,猶如初學游泳者藉助瓢筏一樣。在取得成效以後,再從嚴從難剋制自己,尤如練功的人可以縛着重物走路一樣。這種苦練比實用還難,所以其效果就更好。

是啊!人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能長成毒草,所以人應當時時檢查自己,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

弗蘭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是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的思想在人類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難怪馬克思曾譽之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的思想對處於21世紀的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以陽光的心態處理周圍的事物,如何因勢利導地搞好教育研究,如何以教育科研的眼光發現工作的新問題、新方法仍有許許多多的啓迪。以上丁點兒感悟,願於諸位同仁分享。如有不當,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