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培根隨筆讀後感大綱

培根隨筆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論讀書》、 《論真理》、《論嫉妒》、 《論死亡》寫得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着培根的思想精華,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讀後感500字

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肅靜處最佳。——題記

“身邊的小事,處處有學問。”這是我們小時候每位家長的教育名言。但是把生命看得最透徹的人,我認爲只有培根了。

當我翻開《培根隨筆集》時,一篇篇短小精煉的文章,裏面都包含了許許多多的道理。生動,精煉,富有哲理。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句句是真理,我受益匪淺。

五十八篇做人之道,處處散發着生命的氣息。

《談真理》說的是什麼是真理;真理的好處與壞處。真理不是自欺欺人的藉口、愚蠢的見解;也不是媚悅的憧憬、錯誤的估價;他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依託罷了。

讀《談死亡》,我瞭解到:死亡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死亡是罪惡人的報應,也是偉大人的感動。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似乎人只有在死亡之前纔是最真誠的吧。

還記得朱自清寧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爲了國家與個人的尊嚴,就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雖然這樣是愛國,自尊的表現。但是生命最寶貴。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何不如留着生命做偉大的事呢。媽媽說我這樣的想法很荒謬。但我認爲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聰明,知道什麼是最主要的。有了精氣神,在對付敵人也不晚。但是朱自清的做法確實很偉大,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這本書,回憶和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感覺這真是一種享受。

記得原來我們一家三口在吃飯,我正在看電視,媽媽生氣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對着媽媽就說道:“幹啥呀,看會電視怎麼了。”“我還沒說呢,你就說了。”不知不覺地就吵了起來。當時就很後悔,如果直接關了多好。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說話要有少說自己,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並且說話要有要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要在書中尋找良藥,尋找我們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種種環境。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在前幾日上學期間有位朋友曾和我說,現在學習形勢太嚴緊,所以平常只要補課,不用靠自己學就能夠輕鬆了。對於這種觀點,我不大讚同。

補課對於我們來說,其一是要幫助我們在基礎之上鞏固知識,即爲加深印象;其二是要在我們不會的前提下,對新知識進行瓦解,這樣在上學時即爲之所學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在大腦中學了三遍,加深了印象,也就符合“學而又習”的根本了。可補課畢竟是學習中不公平的體現,所以,學習還是在個人。

學了知識,我們不能說只一味的學,那樣必然會變得機械。孔老夫子不是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嘛,這位老夫子說得很對,我就很贊同。不是因爲他們的身份不同,而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學了不思考,就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迷惑,思考了而不學習,就會有一定的害處,這樣長時間以來,遇到處事辯證之時,必會不知所措。

說到辯證,即爲口語表達能力,也一樣和學習有關。有的人自作聰明,不學知識也不做練習,長久下去,他講話時將會啞口無言,不是說他天生的缺陷,而是後天缺乏語言表達這種能力,而造成他這樣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學習。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一個人平常多讀書,勤于思考,多做練習,努力認真,堅持不懈,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所說的話就會富有文采,言辭就會很華麗。

學習的目的不是在於辯證,然後讓你去批駁你所反對的人,而是在於增長知識,提高素養;學習的範圍不是在狹窄的小圖書裏,而是在古今中外名着,古文現代文的文章當中,這樣學習的範圍也就體現着學習的目的,可是既然已找到了學習的範圍,也已有了學習的目的,那麼沒有好方法又怎可學呢?其實,學習方法也很簡單,第一,要端正態度,不要把那些不良之風帶到學習上來;第二,要學會鑽研,書籍就像一把鎖,如果你不找到思考這把鑰匙,你又怎麼打開它呢?第三,則要持之以恆,堅定信念,因爲一旦放棄,那麼一切將毀之於旦!

綜上所述,我本着朋友的身份告知天下的'朋友,我們學習,不要只爲了走捷徑而偏棄了那些足以帶給我們磨練的曲路!

  培根隨筆讀後感600字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着功利主義思想、深諳於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爲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爲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爲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爲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讀《培根隨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