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帆的孤獨啊》有感

讀《帆的孤獨啊》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小編有話說】“人生一閃而過,還來不及注意就已經結束”這是真的,我現在處在l類似於他的第四個階段吧,珍惜珍惜...... 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供大家參考。

讀《帆的孤獨啊》有感

  【篇一】《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我喜歡的書我哥不一定喜歡,但是他喜歡的書我一定會去看看的。喜歡講故事得人也愛講故事,愛聽故事的人也喜歡看故事。這本書絕對開頭一句話就把我吸引進去了。

我最喜歡的是他的明信片。看完整本書,看着明信片那一幅幅畫面就像印在腦子裏一樣。從他一個人乘船到澳洲,在船上遇到馬蒂,和馬蒂一起被帶到農場,在那裏遭受非人待遇,艾達太太對他們的幫助以及關懷,尤其在艾達也遭受同等對待的情況下。他們一起出逃遇到叢林裏的人被逮到梅格思阿姨那裏,在那裏過的很開心,以至於即使病危那段美好的記憶都歷歷在目。

我算經常一個人出去旅行吧,都會有很多擔心,每次看到這類型的書都會給我很大的鼓勵,消滅我的不安。

在費來迪他和馬蒂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似乎很美好。經濟蕭條,船廠越來越不好,他和馬蒂之間出現的問題,馬蒂的不言語和逃避最後喪命,他一個人重新回到梅格思阿姨的家,把馬蒂和最後年老的梅格思阿姨葬在馬蒂之山。

那份友誼,雖然說沒有相同的兩顆心,沒有一樣的兩個人,但他們的默契信任,一直都在鼓勵我。

亞瑟在醫院醒來,邂逅他的妻子,陪伴一生。

在旅行中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你在哪裏做什麼,也許早上你還在登山,下山時碰到一起的人,吃了頓早餐,結伴玩了一天,或者你正好想去看電影了,或者到達了另外一個城市的旅舍。

艾麗帶着那枚特殊的鑰匙,乘着凱蒂四號去實現父親的夢想。一半是實現父親的願望,一半也是她自己喜歡的事情。

實現夢想的路固然難走,但如果停滯不前,夢想終究只是夢中想想。

生命就像個圓圈,以鑰匙爲線索貫穿全爲在以鑰匙結束。

鑰匙最終找到了他的鎖,《倫敦大橋垮下來》再次響起。

兜兜轉轉,以起點開始,在起點結束。

  【篇二】《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麥克 莫波洛的書永遠都是這麼悲傷卻美好,個人的命運隱在歷史大事件背後,襯托出個人在時代背景下的孤獨命運,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所以對於孤獨便總是有着深刻的感受,當我們讀他們的故事時,彷彿自己就是那個孤獨的孩子,隨着他漂泊的一生起起伏伏。

《帆的孤獨啊》,很少有書肯把名字起得如此引人嘆息,所以未讀便先知這定又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故事,只是什麼樣的帆會承受孤獨?

我們都是有根的人,只是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初被放逐了,從此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主人公亞瑟便是這樣。英國在1947至1967年間放逐大量兒童到澳大利亞,政府認爲這是爲了他們好,但殊不知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對生命是一種多麼殘忍的剝離。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離開了記憶,一生都像是那次遠航飄飄蕩蕩。

亞瑟留給自己真實記憶的只有脖子上的一把鑰匙,和一支永遠也不能忘卻的歌謠,而多年後他甚至不知道這兩者是出於自己的想像還是出於什麼。當生命漸消逝,她的女兒決定完成父親的心願,孤帆回程,找尋他的親人。

書分兩部分,前者是亞瑟的回憶,後者是女兒在海上的日記,人的一生恰像一葉孤帆,但是有時命運的不能把握,更加重了這種孤單的印跡。恰像上一次讀到的作者另一本書《奔向荒野》一般,小人物與大時代完美的結合,將故事講述得淋漓盡致,讓人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但這本書卻有一個很大的重複點,上一個故事講述主人公在荒野中迷路,一直走一直走,最後被一個愛護動物的女士收留,這個女士彷彿世外桃源般的神祕人物一樣,而這本書中,作者顯然也是沿用了這一路數,將主人公的逃離也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兩個相同的手法,倒讓人產生了一種突兀的感覺,覺得他們的逃離必得有這麼一個人的出現才能解決,所以故事最怕重複,一重複就讓人覺得都是安排出來的.,而不是故事自然生長出來的。

所以儘管這本書總體上讀來承襲了作者“最會講故事”的風格,我卻覺得稍遜《奔向荒野》那本一點兒,那本書簡直給人驚歎,讓人知道故事原來可以這麼寫。而另一本書《柑桔與檸檬啊》光名字就讓人心生嚮往,我想那本應該也非常棒。但總得來說,作者的確是會寫故事的人,他的視角非常獨特,寫作手法總是出人意料,最大的特點便是結合引人關注的時代背景,將個人的命運裏的悲傷無奈與轉折道盡,讓人讚歎。

  【篇三】《帆的孤獨啊》讀後感

《帆的孤獨啊》,是我讀的第三部麥克·莫波格作品,所讀的前兩部是《柑橘與檸檬啊》和《孤島上的紅毛猩猩》。三部作品,一部比一部感人至深。

麥克·莫波格,英國兒童文學作家,“桂冠作家”,作品百餘部,得獎無數。由於他的傑出講故事和寫作能力,被冠以“天生的說書人”、“最會講故事的人”等美譽。

莫波格的創作充滿想象力,他的每部作品都來自於真實事件,是故事卻又不僅僅是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後或有着一段非同尋常的歷史,或有着一個非凡不同的人物,故事在他真摯深刻的情感和流暢淺顯的文字下,變得那樣動人。這部《帆的孤獨啊》就是取材於“二戰”背景,講述了“二戰”背景下一個小男孩命運波折的故事。

故事從六歲的亞瑟和姐姐凱蒂分離的情景開始描寫。男孩亞瑟手中握着一把幸運鑰匙,那是他在這個世上還有一個親人——姐姐的唯一物證,如果那不是亞瑟的幻想,而是真實存在的記憶的話。但是姐姐在哪裏,如何找到她,他不知道。男孩孤獨存在於世上。

然後,這孤獨跨越了國界,經歷了流離,承受了體罰——他被送往澳大利亞,被送進一家農場,成爲童工,被虐待,被凌辱。這段故事的背後有着一段真實的、悲慘的歷史——在1947年至1967年間,約有7000至11000名英國兒童被獨自送往澳大利亞,這些一無所有的孩子被放逐到陌生的國度,經歷着虐待、凌辱和剝削,用一顆破碎的心,過着破碎的生活。

終有一天,柳暗花明,亞瑟的生命第一次出現可喜的轉機,他被人收留且善待,學習獨自工作和獨立生活,直到長大成人。但是此刻,他依然倍感孤獨,孤獨一人,孤獨一心,生命的天空依然灰暗和陰霾。

直到他遇到改變和重新書寫他人生的妻子,他才重識對生活的信心和熱忱,從孤獨中漸漸走出來。我能從莫波格先生入微的描寫中感受到亞瑟心中那份極致的孤獨,而此刻,我終於放下心來,因着那個重燃生活信心的亞瑟。那個水手遠航的夢啊,那個縈繞在心間多年尋找失散姐姐的心願啊,在岳父、妻子、女兒和衆人的支持下,終於開始準備。雖然終究沒能成行,但有家庭、有夢想、有觸手可及的夢想的亞瑟,已然不再孤獨。最重要的,女兒代替父親亞瑟完成了這一使命,和姑姑凱蒂、亞瑟失散多年的姐姐得以團聚。而那把幸運鑰匙,也終於和它的鎖相遇,音樂盒被打開,心中那首《倫敦大橋垮下來》再次響起來。

這樣完美、溫暖的結局,是一個人從孤獨到不再孤獨的歸途,是人生所有不幸和磨難轉折後的幸福花開。那片孤獨的海上之帆,人生之帆,是可以走出孤獨的。相信生活,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