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本教育讀後感

生本教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生本教育讀後感1

老師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想學,樂學。既然可以先學,那還要教做什麼?先學後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這裏實際上涉及了我們所說的學,不是那種漫無目的的學,也不是沒有教師指導的學,整個學是在學校教育的框架下進行的,是有着鮮明的學校教育認識目的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

生本教育讀後感

在這裏,教師起了什麼作用呢?一是教師確定了內容和進度,這個內容和進度是在教師對人的培養的整個考慮下提出來的。二是給出了對學的恰當的而不過分的指導。學生這個時候的學,是有教師指導背景的學,但誰也不能否認,課堂這一段的基本過程仍然是學。三是教師在其中貫徹了一個原則:只要有可能讓學生自己學,我們就不教,表面上學生不能自己學,我們也要創造條件,轉變方式,讓學生能自己學。這樣,先學後教就不僅是一種時間順序,更表明了學爲根本的地位。先學後教帶來的一個效益就是可以以學定教。教不僅是由知識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同時也是由學生的學習決定的。在學生學習的同時,教師可以清楚地、冷靜地看到學生學習的情況,並作出教的內容方法的選擇。這同時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學生的需要了。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幾乎天天有討論,堂堂有討論,人人進行討論,只要是學習需要的,沒有什麼不可以討論的。一般來說,學習者必須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欲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從教多年來,我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那麼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爲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麼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雖然平時對教育工作也能夠認真對待,也能夠關心自己的學生,愛護他們。但是在心底申春我還是把教育當作一種職業,雖然感覺是比一般的職業高尚,或許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者。我並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夠體會到教育教學帶給我的快樂,不能感受帶給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

回想我自己的課堂又是怎樣呢?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有的聽有的不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課堂上老師做的太多,將知識講解的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學生便懶得想了,也懶得思考問題,認爲學習是被迫的,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喚起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要想做到這點,教師要在課堂上善於運用表揚的語言,讓學生體驗被賞識的感覺。我們教師必須明白自己的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那麼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學生,創設情境,打造讓學生能夠真正能走得進去得課堂。

今天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問題,而教學問題就在於課堂教學,我們都知道課堂是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一浪高於一浪,爲什麼?因爲課堂問題帶來了厭學等爲特徵的德育問題。以高耗競爭爲特徵的教學變質問題,以追逐分數特徵的素質教育缺失問題。各級教育部門關於教育的政策是超前的,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是學校、教師對教學成果的短期行爲嚴重,急功近利,造成學生創造力的喪失和學習本能的漠視,而這一現象又往往與社會家長的現實主義要求、評論有關。這又使部分學校、教師有理念、認識也到位,但又不十分大膽放手實踐,擔心情緒佔領了上峯。所以落實就嚴重打折。

教無定法的再次理解,教無定法、因材施教,生本教育無固定模式,其倡導的是理念、思想,全面將教學活動變成依靠學生,把教學活動轉化爲學生最喜歡的活動,遵循先感受後認識的規律去實驗,如在語文方面:大閱讀、小認識,在研究中熟練。在英語方面:大表現、小認識,在實踐中掌握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因生因師而宜,揚長遠勝於避短,不要模式而模式,順應生命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學習是不竭的源泉和動力,感悟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形,正如郭教授所講,紹興街頭一個麪包店打出的兩句廣告語引人深思:一直有人模仿,至今未能超越。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夜郎自大,但也不能盲從,我們綠色課堂的建設思路是正確的,有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堅持和隨時的總結提升和矯正,教學我們要明白最終是學生讀書而不是教師,這也就決定了學生爲主體。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如何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保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精心培護,真正做到課前的思上下功夫,切實打破拿來主義,修修改改着用的思想,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師自身因素,學校機制、學生、班額、社會等),用心去研究每一節課,我們教師的理念、綜合素質以及教育教學基本功等均有很大的優勢。尤其近幾年來在各級教研部門的培訓指導下,應該說在課堂教學方面有很大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們的常態課隨意性較大,有理念但是課堂體現的不夠,教師浮躁,不耐心,語言煩瑣,不精煉。關鍵在於如何將我們好的課堂教學能常態化,這需要毅力和意識。

我們說教師是學校中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爲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從傳道、授業、解惑到春蠶、蠟燭、園丁,可以說,傳統教育理念下,人們更多看中教師對知識的傳授,教師是知識的代言人。蕭伯納說過:我不是你的教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共同的前方。他認爲生本教育中,教師就是與學生並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進、共同成長。但是,在推行新課改的今天,人們對教師的期望更加多元:教師的角色現在已經越來越成爲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義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師更似一位放箏人,我們必須要認真分析學情,可以把風箏的線放出去讓學生在知識的廣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將線收回來,讓學生愉悅旅行後安全着陸。生本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要進一步轉換觀念,提升素質,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職業教育要求教師要成爲教育行動研究的實踐者、教師合作的參與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與體系化課程的整合者、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也要爲這個終極目標而不懈努力奮鬥。

生本教育讀後感2

最近,劉校長向我們薦讀了《生本教育》,我們在平臺上學習了好多教育教學理論及心理學等知識,不但拓展了我的視野,而且更有意義的是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爲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纔可能從容面對。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今後我們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

生本教育讀後感3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目前,學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讓“生本”的理念貫穿我們的歷史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現在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顯的感覺,上課的時候,我一個人在上學講。總是有的學生不聽,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也是還難調動學生的興趣。有時讓學生自己來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但“生本教育”並不這樣認爲,它提出“學生纔是教學的最大資源,教學過程要以尊重學生的內部自然規律爲教學前提”。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沒有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說: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因而,這個最後過程並不是老師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來說,人的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拋秧啓示”,什麼是“拋秧啓示”呢?插秧是種水稻的大農活。一直以來,農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層層,以爲付出得勞動越多,收穫就會越多。年復一年,人們照此方法辦理,但禾苗產量依舊。不知誰發明了拋秧的方法,農民把插秧改爲拋秧,卻能帶來豐收。初看起來,勤勞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悠閒的卻能帶來豐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實,插秧貫注了我們的豐收的意願,但破壞了秧苗的自由生長的自然規律。類比到教育上來,老師就好像插秧的農民,主觀意願很想豐收,但沒想到當我們強行對秧苗進行密植時已經破壞了自然規律。學生也一樣,他們是我們的秧苗,當我們將知識和行爲變成一些細密的目標以後,就會對學生提出細密的要求。殊不知,學生對這種“保姆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並不領情。因爲,學生一般不願意直接接納外力所規定的規範。因爲這些不是他們思想的一部分,而在於這些規範是否合乎兒童天性和如何使學生認同。總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規律,發展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習的潛能。或許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績。“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爲宗旨的教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覺得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在課堂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快樂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

生本教育讀後感4

寒假學校推薦讀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初識這一新的教育概念,心裏浮現很多問號,什麼是生本教育?難道是以學生爲本的教育嗎?如果是的話,那如何才能做到以生爲本,在平時的課堂中又怎樣去施行生本教育呢?帶着種種的疑問,我翻開了此書,開始了我的閱讀里程,都說看理念不如看實踐,當我進入郭思樂的生本教育世界中時,我原先的好多疑慮都在這兒找到了答案,也清楚了生本教育中什麼纔是教學的重點,什麼纔是學生最需要的。郭思樂以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讓我明白:在學校中,教師應該怎樣轉變觀念,怎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學習,並從中迸發出他們最大的學習熱情。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出的,在生本教育課堂中,短暫的教學現象不是教學結果,長遠體現出來的實效纔是真正的成就。我原本以爲那種課堂吵鬧不斷,亂七八糟的不象是個學習的地方,在我固有的認識中認爲安靜的課堂纔是真正學習的場所,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同的學習方式可能會達到相同的學習要求,但哪一種是最有效的,最適合學生,或者說是所有學生都想要的呢?那當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最能發揮學生智慧的那一種了,那就是郭思樂教授所推崇的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此書從好幾個方面讓我看到了生本教育的優越性,它從語文教學,數學教學,班級管理,學習評研,班級活動等等各方面都給我們列舉了強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讓我們一再地感受到他的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有趣,意義十足,也爲那裏的學生感到欣慰,他們能有那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強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他們樂於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我們也從中看到,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我以前一貫認爲,作爲教師,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對得起學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育質量,還認爲這就是在延續教育的優良傳統,是積極、認真地服務與學生的充分體現。但沒想到自己其實是犯了汗水主義思想,帶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師苦做思想,卻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生長空間,更破壞了他們自由生長的規律,使得學生被傳統束縛,無法自由施展。這種保姆式的教育並不可取。既然拋秧式教育不僅能減少勞動量,還能給學生帶來自由生長的快樂,且效益高,那我們又何樂不爲呢?

現在就是我們轉變觀念,實踐生本教育的時候了,讓我們逐步行動起來,看看生本教育的先學後教,不教而教在我們的身邊能產生多大的變化,學生們又會有什麼樣的學習反應?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生本教育讀後感5

剛接觸生本教育來自同學說他們那裏正在進行教育改革,問我們這邊有沒有開始。懷孕加上生產幾個月,沒有接觸教育教學讓我發現,教育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在說他們那裏開始實施教師一節課只說10分鐘,說他們在實施以學生爲本要把課堂的時間交還給學生,我們還在討論這個可行性。這時學校領導引進了生本教育,讓我們認真學習生本教育的理念,當我捧上《人民教育》靜下心來認真讀的時候我纔開始理解同學所說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改革。靜下心來認真讀,說真的讀一遍我還真的對這些理論有些理解不過來,只能再次細細品讀。當我讀了生本教育的案例的時候我才真正驚歎,原來這就是生本教育這裏的老師纔是在真正的教書育人這裏學生的學習纔是真正的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啊!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爲學習是被迫的,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兩年前我杜郎口中學的影響下也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課堂上由一名同學展示完成後,其餘有不同觀點的同學會搶着講解,無需教師點名指派,課堂上常常會出現同學爭論問題的情景。但這時候我們經常會爲課堂的組織紀律而憂心了。做事情應該從小做起,良好的行爲習慣也要從小養成,由於改革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高年級了,要想讓他們改變上課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難重重。

在我的科學課堂上,也曾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課前我精心準備了大量教輔用具(比如圖片,實物模型等),課上還親自帶領學生動手做實驗,可我發現,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學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識上,而是被各種教輔用具吸引了,他們忽略了學習知識。熱鬧的一節課上完後,真正掌握新授知識的學生寥寥無幾。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郭思樂教授的新錯誤觀評研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他提到傳統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並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覆式提高來完。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

生本教育讀後感6

前些天,我仔細閱讀了人民教育書上的《生本教育》,也在網上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它是由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着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提出來的,書中郭思樂教授認爲: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爲了學生;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生本教育的行爲觀是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的課程觀主張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要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體現教少學多的原則;主張學科內部整合和整個課程整合;在書中,他爲了強調生本的重要性,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沒有教師,還是可能存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或者‘自學’的。然而,反過來,如果沒有了學生,教師就要失業了,不成其爲教師了。就此觀之,學生與教師的依存關係是不可逆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

回想以前的教學,總是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參與者和引導者,可是我發現有很多時候,我並沒有真正的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學生還太小,不敢放手,惟恐出現疏漏,惟恐對不住自己那份教的職責。每一堂課總要事無鉅細地講,事無鉅細的灌,一遍一遍強化鞏固,而學生相應地也就只能一項一項地聽,一字一字的記,一條一條地背。

爲了打破自己的這種常規教育,我根據生本教育上的案例和理論在自己的班上上了一堂前置性學習研究,生本教育說前置性學習研究不等於預習,只是讓學生以研究的方式對即將新學的內容進行感受與預學。所以我按照生本教育上的方法進行課時內容小研究,研究內容如下:

1、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遊玩中出現的信息。

2、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嘗試解答。

3、說一說運算順序。

4、我的發現和我的疑問。

面對這些新的知識時,學生對學習是非常熱情的,看到學生大聲的爭辯時,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同時我也反思自己的教學,其實不是學生不會說,只是我給的空間不夠,更多的時候我還是秉承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發揮。

所以在學完生本教育後,讓我真正明白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個體特性以及羣體的共性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體現。在教學中,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既發揮學生的個性特質,也促進學生技能與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充分體現自我能力(張揚天性)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釋放、學會欣賞、學會審美、學會歡樂、學會嘗試、學會成功。

生本教育讀後感7

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們學校數學方面的研究課題,導學引領,自主探究,非常能體現生本教育。我通過學習知道了這樣一些環節,第一,通過課前預習,填自主探究單,第二,課上學生交流。第三,通過學生交流探究,教師揭示重點內容,闡釋難點內容。這是高年級的研究模式。

中低年級教師可多參與一些。數學這方面的內容,真正面向全體,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

生本教育讀後感8

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爲什麼呢?以下是我的一點感受。

  一、能讓每個孩子都玩起來

生本教育體系要求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進行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所學內容設計合適的遊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爲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並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通過不斷的、快樂的遊戲,孩子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頭腦變得十分靈活,學習成了十分開心的事,學習成了自己內在的需要。

  二、能讓每個學生動起來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一天7節課,一節課四十分課的長坐,成人也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巧妙地讓孩子從板凳上解放出來,啓動他們的思維,放飛他們的想像。

我最喜歡生本教育的一個地方,保底不封頂。在傳統的教學中,出現這種超過教學目標的事情是很少見,很多教師這樣來阻礙學生:這些還沒學到,我們以後再學。大大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裏面我們一直堅持保底不封頂的理念。

  三、能讓每個學生說出來

生本教育理論爲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亮點,鼓勵學生的自信心,高漲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可能早就不讓學生說了,因爲這些方法有些太複雜了。他們只想他們的思想統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這樣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爲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