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1

《白楊》是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鍊,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讚美在新疆紮根落戶的建設者,熱情歌頌他們不但把自己奉獻給新疆,還爲邊疆培育下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心,進而學習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學生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過一些寫景狀物文章和寫人記事性文章,能過通過抓住景物描寫領悟景物特點,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描寫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對於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學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還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還沒有相應的概念和學習方法。此外,這篇課文歌頌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對於當今生活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對“爸爸媽媽”爲什麼自願紮根新疆,建設新疆可能會留有疑問,也就很難對“建設者”產生讚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語文教學的“彼時彼地彼人”,所以我帶領學生把當時的背景做了補充。

縱觀本教學設計並結合實際操作,細細反思,發現在實際操作的預設上還有些需要彌補。首先,我在本教學設計中力求做到,切實的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能力培養、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但實際的細節設計中,我卻沒有反應出具體的引導和操作方法。我想針對此問題,我還應在立足於關注學生的前提下,更多的預設出一些形成性評價的語言,其實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甚至會產生飛躍。利用形成性評價語言,師生就文本學習進行和諧而平等的對話,教師順學而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獲得新的學習經驗,最終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此外,在讓學生自主結合資料理解15自然段,進而處理“爸爸的心”這一部分時,我的考慮還不夠細緻。《白楊》這一課的寫作時代離學生很遙遠,其背景資料也很多很複雜,而就文本自身而言又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它是作家對當時社會乃至國家的一種摯誠關注。對於這樣的一篇文本,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就很難,要準確地運用其幫助深入理解對文本就更難,那麼,教師在預設中就應事先根據學生情況,預測到學生收集運用資料解讀文本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預設一些問題或給予一些資料的補充,讓他們的.探索之船在教師不着痕跡的保駕護航中,駛向勝利的彼岸。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中我還需要時時地提醒自己,以爲每一個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樑爲己任,精心預設,上下求索,努力締造生動和諧、平等對話的優質課堂。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2

《白楊》一課在表達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作者通過文中父親對白楊樹的介紹表明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述裏沒有直接歌頌那些無私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就在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體會作者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

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課前我佈置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有所瞭解。課上,我從課文中孩子們的童真對話引入,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再通過父親表情的變化引發學生質疑、討論、彙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同伴商討……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白楊,讚美白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成長,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屈、盡職盡責。最後,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自由讀,齊讀,表演讀,充分體驗感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通過朗讀學生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而當時的社會情形與工作環境如何學生比較陌生,畢竟那個時代距離學生較遠,這樣就造成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體會會遇到障礙。爲此,我在課前蒐集有關白楊樹、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與學生一起交流、學習,在頭腦中形成認識。再加上對如今西部的介紹,學生達到對建設者精神的理解和認同。

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父親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理解,我沒有直接提問學生這句話的含義,而是巧妙地聯繫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讓學生思考: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會想些什麼?學生在思索的同時,也喚起了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爲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打下基礎。這樣,通過聯繫上下文,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一、抓思路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

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啓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理解白楊的象徵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爲“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訓練,以讀爲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抓關鍵詞句即“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來歸納白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