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範文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窗邊的小豆豆》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有空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讀讀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後感範文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一)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在二戰中上小學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是一個天性貪玩、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因爲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卻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這個怪怪的校長,極其注重對孩子自身個性的培養,並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在巴學園裏使小豆豆有一個與衆不同而又幸福美好的童年時光。

小豆豆因爲好奇跳進廁所掏糞肥……那可愛的頑皮讓人捧腹大笑;小豆豆的同班同學,也是她的好朋友不幸去世了,同樣是她的好朋友“洛基”不見了,巴學園被二戰中美國飛機投下來的燃燒彈燒掉了……讓我感到難過流淚;小豆豆與同學們之間的友誼讓我感動……

在這本書中我非常喜歡小豆豆,因爲她真是一個活潑開朗、開真可愛的孩子,我更羨慕小豆豆,因爲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師——小林先生,他把巴學園打造成了一個孩子們理想的樂園,他讓不愛讀書的孩子愛讀書。我多麼希望擁有小林校長這樣一位老師啊!多麼希望有巴學園這樣一個“非同凡響”的學校啊!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二)

“小豆豆”是個特別的孩子,她會在上課時站在窗邊呼喚宣傳藝人,會和小草聊天,會對小燕子打招呼;她愛交朋友,無論是美麗的美代,還是患了小兒麻痹症的泰明,或者是永遠也長不高的高橋君,還或者是她家裏的那隻叫洛基的小狗。她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小豆豆”,爲了美代她會放棄漂亮的蝴蝶結;爲了泰明,她會讓他笨重的身體騎在自己的身上爬上自己的樹,讓他也能看到在樹上可以看到的世界;爲了高橋君,她會停下自己飛跑的腳步,陪着他一起走;洛基每天都送“小豆豆”上學,爲了洛基,她會捂着被洛基咬傷的耳朵對媽媽說: “不關它的事,別罵它。”;她還會幫聰明的阿泰削鉛筆,無論他是否喜歡自己.

我爲這個孩子的天性感動,更被那位陪着“小豆豆”成長的“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的耐心和創意所感動。你見過能聽一個五歲的孩子嘮叨四個小時的大人嗎?我沒見過,但是小林宗作先生就是;你聽說過學校建議家長讓孩子們穿最差的衣服來學校嗎?而他的目的竟然是爲了讓孩子們沒有顧及的去玩耍,太讓人覺得奇怪了,小林宗作先生卻能想出這樣的.建議;你能想象一位校長先生陪着大家在學校的禮堂裏搭帳篷“野營”嗎?很難想象,可小林宗作先生做到了!我覺得每個老師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纔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爲了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個性,“巴學園”選擇了讓學生自己選擇的學,喜歡學什麼就去做哪一科的內容。而這也正是我們的學生所理想中的學習方式。他們的菜普更是讓我佩服的不得了,太有創意了,能抓住小孩子的心理特點。飯後散步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是多麼愜意一件事呀,可對於孩子們來說又是非常好奇的一件事呀,既能學到自然常識,又能瞭解到一些歷史知識,“巴學園”是每一個人包括大人理想中的學校。

《窗邊的小豆豆》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有空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讀讀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穫。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三)

這部兒童文學是黑柳徹子童年時代的真實故事。

寫自己小時候,因爲淘氣而被退學。來到巴學園後,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由一個被貼了標籤的“壞孩子”逐漸轉變成一個好孩子。

後來,戰爭爆發了,於1945年巴學園在東京大空襲中燒燬,黑柳徹子因此而離開。

但是小林先生對她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一直激勵着她,支持着她,對她的一生起着無法估量的作用。

當黑柳徹子成名後,得知先生已經離世,而他鐘愛的巴學園還未重建,自己當年對先生說:“長大後一定要做巴學園的老師“這樣的約定也未實現。

爲了小林先生的愛心夢想也爲了曾經的“一言爲定”。黑柳徹子在感傷之餘,通過兒時的記憶寫了這本著作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對孩子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與本文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

作者首先從巴學園的外型結構,到校園內的電車教室;和孩子們營養而富有情趣的飯盒;以及獨特的人性化的教學方式。無一不說明巴學園的與衆不同,更詮釋了小林先生優秀教育家的情懷,和大愛無疆的思想境界。

巴學園的一切,讓孩子們感到新奇,獨特而美好。小林先生的愛,讓孩子們感到安心、溫暖和快樂。他們在這裏找回了尊嚴,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啓航的風帆。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小林先生讓孩子們走向自然,讓他們用自己的身心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去感觸大自然的棱角,去傾聽神靈之聲,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在自然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