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千年一嘆讀後感大綱

千年一嘆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千年一嘆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年一嘆讀後感

千年一嘆讀後感1

這段時間一直在出差,讀完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

出門的時候我常在書包裏裝本書,在車站等車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在嘈雜中獨享一份寧靜;火車上看看,給身心一份旅行。

未讀這本書之前,羨慕那些行者——帶着單反、揹着包騎着單車轉山轉水。現在發現餘先生是一盞燭火,在若隱若現的前方。

他行路。每到一個地方,或是歷史久遠、聞名世界,或是荒涼到只剩下一磚半瓦,哪怕僅僅只留下一個傳說,他也能懷古評今,爲我們展現出不一樣的一面。

他讀書。每講出的一個故事,總讓人感覺熟悉而又新奇,像是歷史縫隙裏的筋骨。從不扭曲歷史,卻又鮮爲人知。

真正的博學是難以模仿的,而我們往往最愛拾人牙慧、誇誇其談。多想成爲這樣的一個人。每一步路都是在與歷史同行;每一行字,都是無數腳步的積澱。

我想,本着讀書萬卷、行路萬里的理想,或許永遠達不到餘先生這樣的人生高度,但朝着這盞燭火前行,生活必將更加充實,旅行也必將更有意義。

千年一嘆讀後感2

記憶中的“餘秋雨”是在中學課本中讀過他的散文,時隔多年纔拿起他的這本《千年一嘆》文化考察日記散文。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考察日記散文是一場跨國文化思考交流的思想集錦,他在考察時將中國文明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做了一番深刻的思考,遠遠超過當代的一些旅遊攻略讀本。

這本書記錄了餘秋雨老師在千年之交跟隨香港鳳凰衛視的越野車隊跨國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發展留給當代人賴以生存的瑰寶。

餘秋雨老師一行人選擇從香港出發,途經希臘、埃及、以色列、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從尼泊爾進入邊境回到中國,在新世紀來臨之時回到祖國的喜馬拉雅山脈腳下。一路歷經艱險,經歷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洗禮,回到祖國後沉重的檢討,感嘆萬千,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之道,是真正值得世界尊敬的文明發展史。

給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餘老師一行人在穿越伊朗的札黑丹地區,就在他們到達當地的前一晚,札黑丹地區三十二名民警被阿富汗的販毒集團殺害,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危險的區域。可餘老師這羣內心強大的人,竟毅然而然的決定夜行穿越,面對未知的重重危機,擁有這樣的膽量之人,非同尋常。讀後感.我曾經好幾次向朋友提及過想去伊朗、阿富汗看看,尤其是在我看完《追風箏的人》後,特別想去阿富汗,但是誰都會告訴你瘋了,可去與不去都怪不得別人,怪自己沒膽量。

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最深刻是他們在穿越印度恆河時所看到的不堪入目的景象。恆河本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聖河,美麗的傳說是一生中至少要在恆河中沐浴一次,讓聖河洗淨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而佛教徒的信仰也歸結於今生受苦積福,來世享受福報。然而,餘老師一行人所看到的恆河,一半是乞丐,一半是等死的人。河邊隨意行走着毫無遮攔的不同年齡的行人,河流上漂浮着一具具屍體,臭氣熏天,這是文化發源地的悲哀。

餘老師說,希臘是藍色,埃及是黃色,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巴基斯坦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印度是油膩的棕黑色,而尼泊爾,是綠色。餘老師忘了說中國的顏色,我覺得是紅色,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養育了一批又一批熱血沸騰的華夏兒女。

餘老師的“千禧之旅”是在1999年的最後幾個月的時間裏進行的,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19年,這些國家的文明發展又發生了很多變化,待我們自己去探一番究竟。

我在來機場的路上將此書看完,在機場等飛之前寫下了這篇短小的讀書筆記,想及時的記錄下自己的感悟,所以趁着空檔一字一字的敲打出來。這本書是非常值得推崇,我一直很喜歡讀上個世紀的老前輩們的文學作品,他們的作品與自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我們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受到那個年代的人活得那麼鏗鏘有力。

千年一嘆讀後感3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儘管那時候並不理解何爲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裏、有着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麼一個概念,隨着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於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想看上去是多麼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嘆》,跟着餘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蹟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蹟,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蹟,再到印度文明遺蹟,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於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千年一嘆讀後感4

追尋歷史的腳步,視國家的興亡,觸摸古蹟的滄桑,問道荒原的茫茫——題記

一個古蹟,一段歷史。

希臘,這個引起人們感嘆的名字,在希臘,處處是滄桑的古蹟,光榮的歷史;在這裏,完全可以感受到古奧林匹克的莊嚴、肅穆。20xx多年前,當幼發拉底河開始孕育新文明的時候,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已經開始井井有條的舉辦了;當許多國家受到戰火的洗禮時,希臘仍不失本色,奏響勝利的凱歌。它,一個承載了希臘幾千年的辛酸與驕傲的建築,一個飽經風霜、經受挫折的建築,希臘的路在它腳下延伸。它,便是巴特農!巴特農阿克洛玻利斯的中心,白雲雪亮,石柱殘跡斑駁,一種古典的美瀰漫開來。但,當希臘的黃金時代過去後,它還在,這是悲哀還是大幸?“他們都走了……”巴特農喃喃道。是啊,唯有這藍天陪伴着碧草。

金字塔的輝煌。

埃及,一個古老的文明,正是這個源自於尼羅河的文明,創造了舉世無雙的金字塔。當年一位工匠的意外的喊叫,驚起了夜空中的黑暗。大金字塔聳立在沙漠中,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的當一名看客,俯瞰朝代的衰亡,風雲的變幻。任何人在歷史面前都不值一提。拿破崙氣焰如何囂張,將整個世界都看成沙盤,但當他來到了金字塔下時,也感到了渺小。在高亢的歌喉,怎能抵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頂端的呼嘯聲?

黃沙漫天,永遠陪伴着金字塔。

斯人已逝,一抷黃土。但他們建築依存,屹立不倒。也許我們都忘了千年前僧侶的吟誦、祭司的虔誠禱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我們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歷史,忘記了先輩流傳下來的精神。千年一嘆,在嘆什麼?在嘆千年文化的迷失,在嘆千年精神的空白,在嘆我們內心對千年文化的不屑!遊歷了名山大川,流連於處處古蹟中。波光粼粼的藍是希臘的顏色;燦爛耀眼的金埃及的顏色:醉人心脾的綠是尼泊爾的顏色……

千年一嘆,需要的是毅力與耐心,頭腦與思維。千年一嘆,嘆過去;嘆文化;千年一嘆,引人深思……

追尋歷史的腳步,彷彿回到了歷史;追尋歷史的腳步,我們才能更好的體會生活——後記

千年一嘆讀後感5

在餘秋雨先生辭去院長職位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獨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間十年,去尋找中華文化。在追尋途中,餘秋雨先生堅信盧梭之名言: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無法思考。

行走途中,餘秋雨先生感覺自己被推到了一個尷尬境地要麼今後只敢小聲敘述中國文化,要麼爲了能夠大聲,不顧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廢墟。因此目的,餘秋雨先生告別父母,攜手香港鳳凰衛視,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除感受其它國家、地區優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數萬公里中重新發現中國文化。於是乎便有了這《千年一嘆》

作者出發經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地,感受到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學習歷史過程,除希伯來文明其餘似乎都有涉及。原來希伯來文明誕生於今天被稱爲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這塊地方稱爲迦南。希伯來人是當今猶太人的祖先。不過,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來人扮演了相對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沒有其它文明那麼顯赫了。

書中所介紹的部分中,我最喜歡希臘。環繞在周圍的是那美麗的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宮的悽慘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倫也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裏遊歷,而且還在希臘和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志願軍。拜倫將希臘看成是文化祖國,可見希臘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希臘的悠閒位居第一。餘秋雨先生認爲中國人悠閒不起來,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腦子裏課題太多、使命太重。過度悠閒只會導致懶散,安逸的思想則會促成危難的滋生。但希臘終究給我們留下了絢麗燦爛的文化遺產,它們是希臘人的,也是全人類的無價瑰寶。《荷馬史詩》就是她最好的佐證。

當餘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農神廟前發放資料,向全世界的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時,聯想到斯坦因等人當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使我讀的時候爲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於學習。

巴基斯坦是另一個我喜歡的國家。她的國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極似茉莉,香味也極其濃郁。她雖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蘭的男子表達對女子尊重的象徵。作者進入巴基斯坦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小屋,是巴基斯坦辦理過關手續用的,但速度相當快,而辦理人員也相當友好。同吳建國先生的相遇、在夜間行車的經歷也相當有趣,似乎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的赤腳密如森林,又着實令人揪心,在艱難困苦中的堅強纔是最值得別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時覺得反覆的征戰,不管是別人打自己,還是自己打別人,都是對文明的破壞。古代中國雖有徵戰,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華文化才能延續。這也啓示現代保護和平,也就是保護文化。

此次閱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些瞭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瞭解。

千年一嘆讀後感6

餘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奧祕,感受文化歷史的興衰,有對文化締造者的由衷的禮讚,又有對文化人命運的深切關注。

進入新世紀,餘秋雨在考察審視中華文明之後,隨着香港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和歐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尋和精神漫遊拓展到中東和歐洲,完成對基督教文明等的深入探尋。

《千年一嘆》,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飲着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着中東古文明的輝煌,撫慰着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輕輕地撫去時光遺留的塵埃,深情地撫摸歷史的肌膚,細緻地剝落包裹於往昔軀體上的堅韌外殼,把希臘神話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衝突,侯賽因的陵寢,漢謨拉比法典的價值和泰姬陵的聖潔娓娓動聽的道出,引導着我們踏進那個往昔時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樂,而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着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強韌的緣由。在這裏,歷史的回憶與追蹤只是一種傳達心靈感受的博大場所,而所謂的文化精神,傳統氣韻以及種種與人生,與命運,與人的存在景況相關的意蘊,也就經由這樣的場所而獲得自然而然的體現。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米開朗基羅,伽利略,莎士比亞,但丁,歌德,黑格爾,一個個歷史上熠熠閃光的大師,在這裏與你直面;龐貝古城,羅馬的廢墟,巴黎聖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聞名的建築,讓你親身感受—懷古之請,興衰之嘆!秉承《千年一嘆》的風格,審視歐洲文明,反思中華文明——讓人和自然更緊密地貼近,讓個體在遼闊的田地中更愉悅地舒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詢一遍,讓更多的老年人能以無疆無界的巡遊來與世界做一次壯闊的揮別,讓不同的文化羣落在腳步間交融,讓歷史的怨恨在互訪間和解。

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着歷史詩情的的沉鬱柔麗,張揚着現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裏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遊於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

暮色四合,喧譁的一切復於平靜。靜靜的夜裏,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

千年一嘆讀後感7

《千年一嘆》這本書確切來說是一本日記。它記錄了作者餘秋雨在前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千禧之旅”的目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禮貌古國,領略人類禮貌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所以他們選取了希臘爲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徑除中國外的三大禮貌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嘆》,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禮貌。《千年一嘆》讓我的思緒跟隨着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着李白的歌,尋着屈原的夢,探尋着中東古禮貌的輝煌,撫慰着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千年一嘆》,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飲着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着中東古禮貌的輝煌,撫慰着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而到達希臘時他們所見到的只是狹小、陳舊、道路擁擠和人民閒散。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看到一點禮貌古國的影子。照我看萊希臘人閒散的昇華方式有許多缺點,社會失去了精氣神,一部分閒散變成了精神貧窮。可見衰落了的古代禮貌難以與現代結合,最後只能被現代禮貌遺落。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的感受,到於那些大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藻形容。餘教授在《哀希臘》一文中提到在愛琴海邊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刻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寫字母刻上去的,較之之後那些張揚地用大寫圍繞在他四周的跟隨者,拜倫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嗎希臘的禮貌的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時後才能上桌時,我想這種禮貌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就應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彷彿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祕而古老。事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讓後代保有這份神祕,但這種自負的神祕也切斷了自己得以延續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相融的愜意的話,那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閒逛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接下來的同是四大禮貌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遺址。古巴不必四大禮貌古國中最神祕的,人民只有聽着空中花園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榮的景象。因爲留下的實物遺址已被無情的歲月和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看着殘破不堪的“牆壁”,不禁有一絲感傷。

相信此刻提到印度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會使狹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頭和印度人對時間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無節制的生育和昇華條天的不斷改善是導致人口暴漲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數人的手上是沒有手錶的,因爲手錶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用處。電話中說再十分鐘後,轉身就進了巷口的咖啡館裏喝咖啡調侃了,在連三個小時是不稀奇的,連官員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我們常說中國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當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着”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衆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一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這種無序的生活狀態怎樣不令人不寒而慄呢最觸目驚心的是所謂的“恆河晨浴”,印象中那聖潔高尚富有詩意的畫面竟被骯髒惡臭與愚昧代替。作爲母親河,恆河以前哺育了多少兩岸的子民,可如今,這些子民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伊拉克之行的。當時看時,心裏就很酸,當他講到當地孩子的貧窮、無助時,我的眼淚便刷刷地流了下來。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快樂地生活,但他們卻也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他們的學校裏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很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於是,生活的重擔便一下子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這一切不能不讓你開始痛恨美國,痛恨懦弱的聯合國,痛恨伊拉克的當政者,同時也爲這個民族悲哀。“貧困的直接後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羣體,更能理解極權統治”。

很早就聽說過印度恆河的美麗,那舉世聞明的“恆河晨浴”更是時常耳聞,但在我真正地瞭解了恆河時,我發誓,我絕對不會去恆河中沐浴聖水。因爲恆河邊有很多的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每一天的排泄物就排在恆河裏,而印度又有個習俗:人死後,骨灰會排入恆河。但一些人認爲死了燒成骨灰排入恆河,必須會與別人的骨灰相混,到了天堂很難恢復原形,於是便把一具具全屍推入恆河,任其漂流。所以,恆河水很髒,但還是會有很多的朝聖者在裏面浸水、喝水,來尋求所謂的乾淨。

千年一嘆讀後感8

靜靜的夜裏,一盞燈,一杯茶,最適合安靜的讀一本書。 餘秋雨的作品總有一種滄桑感,能夠帶你去往遙遠的過去。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嘆》,是滿滿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繁華的景象,如餘秋雨先生在書中所寫: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文明遺言。跋涉四萬公里,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一路走過;跨越千年時光,”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探尋中東古文明。

餘秋雨先生在書中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 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引導着我們進入往昔時空,觀看一個個曾經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反思着我們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緣由:“與貧困和混亂相比,我們一定會擁有富裕和秩序,但更重要的,是美麗的安適,也就是哲人們嚮往的“詩意地居息”。”“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麼?要講文明之道.惟一的道就是自然。這就是說,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我想,生活也應是如此:簡單、自然,而能快樂。

千年一嘆讀後感9

看了《千年一嘆》之後,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喜悅。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尋訪古文明的文明之旅。乍一聽,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卻蘊含着多少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些文明古蹟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座豐碑,一座很悲涼的豐碑。曾經的它們是輝煌的見證者。而今的它們好似煙花燦爛之後留下來的與餘燼。曾經創造了他們的人的後代子孫,現在因爲各種原因,正在遭受這戰亂,貧窮,飢餓,恐怖主義的侵害。餘秋雨先生說,看到作爲一個曾經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牆之下那不曾休止過的哭聲,醫院裏亟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說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個國家,爲了讓旅客能夠安全地觀賞古蹟,每個車隊都派兩輛車前後保護,餘秋雨先生那時候的心情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不過是想讓外人瞭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戰爭越來越讓我感到害怕。它是一個怎樣的惡魔,怎能讓曾經的輝煌化爲齏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可他們卻像是一縷輕煙從歷史的上空飄過。恆河邊靜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腳能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幾千年來,大家打打殺殺,後來因爲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再也部分什麼外夷了。很希望中東有一天也能這樣。發現原來大家是一家人。還有那些製造惡魔的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10

哪有什麼和平年代,只不過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最近看了餘秋雨老師的《千年一嘆》,你就會明白生活在以喜馬拉雅山爲西門的大中國,是多麼自豪與驕傲!餘秋雨老師帶着鳳凰衛視的其他人員,歷經滄桑,穿越火線,從希臘到尼珀爾,一一去尋訪那千年文明,生命是脆弱的,文明卻是偉大的,而即使埃及文明等各類世界文明有些比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要長,但是沒有一個能夠像我們中國這麼完整延續傳承下來,所以我們很慶幸,慶幸地能夠把朱子,程子,孔子,莊子等經典一直應用到現在,這就是俗話說得,不能斷了香火!

在回想當今我們生活的中國,是多麼有安全,是多麼有底蘊,是多麼有文化!所以慶幸生活在這麼一個令人羨慕的國家!一個強大的國家!

而現在經濟在飛速發展,我們年輕的一代似乎有些着急,社會步伐有些過快,我們開始有些急躁,甚至開始抱怨,請我們放慢心中的腳步,好好品味這和平的滋潤,因爲我們根本沒有體驗過在吃飯的時候,一顆火箭彈從你耳旁飛過的驚心動魄,沒有體驗走在街上隨時汽車炸彈的巨響,所以我們應該慶幸,把這種文明延遲下去,和平珍惜下去!

最後兩句話送個諸位,

1.你爲祖國站崗放哨,祖國爲你遮風擋雨;

2.國無國防,國將無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