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古文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有感

讀古文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讀古文有感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記載,張儀停止學業到各國去遊說。他曾陪楚相飲酒,不久相國丟了一塊玉,楚相的門客懷疑張儀,說,張儀貧窮,沒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璧,。於是拷打張儀,張儀始終不承認,楚相只得放了他。張儀的妻子說,你如果不讀書遊說,怎麼會受到這番侮辱呢?張儀說,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着說,還在。張儀說,這就足夠了。

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發芽,不是每一棵樹都能開花結果。生命的繁衍,就在於不計成本投入,如果繁衍生命之時,首先精打細算自己的孕育是否合算,那不知道要夭折多少芬芳的生命。

讀古文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有感

人在沒有成功之前,往往對成功的可能性作以預測,把自己和周圍的同行作比較,進而做出科學的取捨,這是合乎人之常情的。但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預測得了的。而這些不能預測,不能做出合理解釋的成功,往往才最耀眼。誰能想到一個天才的弱智,卻孕育着高超的音樂才能。讓衆多證書閃閃的神童透出羨慕嫉妒的目光。也許這位弱智成功的例子,能從科學上作以解釋,但這種概率到底有多大?周舟的成功,能作爲所有弱智兒童效法的榜樣嗎?但我們敬佩的是周舟的父母,在幾乎如鏡中花,水中月的前景中,堅定不移的培養兒子,引導兒子,終於給兒子開闢了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這是一種什麼信念在支撐着他們走向成功?這是一種一旦認準一個目標,便堅定不移,癡心不改的信念在支撐着他們。

張儀當初是否考慮到自己如此癡心而最終一無所獲時,自己該如何面對這種與理想背道而馳的現實?我想一代人傑張儀自然考慮到。誰也不會對任何事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縱然有必勝的信念,但這只是主觀意志,而客觀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付出滿腔心血而事與願違的例子不勝枚舉,張儀不會沒有考慮到。那麼張儀爲什麼在事業遭受挫折的時候,還充滿自信,一條路走到黑?我們無法得知兩千多年前的偉人張儀的心態。但憑張儀後來屢挫屢勇的精神,我們可以看出,他把奮鬥當作人生的一項樂趣。在奮鬥中,他嚐到了奮鬥的快樂。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而不在於成功。那麼當一個人將奮鬥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當作一種負擔的時候,那麼失敗也顯得那麼有魅力。奮鬥的結局不外乎兩種情形,勝與敗,一旦以一種樂觀的心態看待事業,那麼,成功展示着輝煌的魅力,而失敗也顯現出悲壯的魅力,━━誰說英雄悲歌不是一種美呢?人的一生在美中度過,還有什麼遺憾的呢?

歷史上有多少偉人,他們生前落魄,死後顯貴,每每想到他們的人生,我總爲之嘆息。可我們轉換一下角度,才恍然大悟。這正是他們大徹大悟之處。明知道世道荒謬,還要與之抗爭,鬱郁一生而無怨無悔。如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他的人生在不得意中畫上的並不圓滿的句號。比如屈原,堅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至死不渝,而最終投汨羅江而死。這正是他們在奮鬥中看到事業的魅力,才堅定地走下去。

凡人看到事業的成敗得失,而偉人卻看到奮鬥的魅力。只有看到奮鬥的魅力,那麼人的信念才更加堅定,才更顯得無怨無悔。否則,患得患失,計較成敗,哪能那麼灑脫的揮毫人生?

如果我們能以偉人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一切,那麼,我們的人生還會那麼黯淡無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