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通用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通用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1

前段時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過之後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那麼精彩,扣人心絃。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桃園結義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事情,諸葛亮最後被劉備的堅持和真心打動了,同意當劉備的軍師。其實我感動的原因是劉備的堅持,我自己是一個做事經常不能堅持到底的人,不論成功失敗都會做到一半就放棄。是劉備的堅持讓我看到了堅持意義。只有堅持下去纔會有收穫,才能體會成功的快樂。以後我也要做一個堅持到底的人。

是讀書讓我明白了做事的方法,我會堅持讀書,讀好書,不斷從書中豐富自我,創新自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2

讀了《三國演義》,我又見識了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等一大批足智多謀人物。

《三國演義》透過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演繹了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其中,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了數不勝數、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而“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精彩生動的故事,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讓我領略了足智多謀的無盡魅力,也讓我進一步懂得了了智慧來源於知識、知識來源於勤奮的道理。在任何時代,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掌握話語權,也才能掌握未來。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這天,更是如此。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負的職責,從此刻開始,我必須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3

假期裏,我把一本厚厚《三國演義》讀完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很多,“草船借箭”我最喜歡,這個故事是說:因爲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讓周瑜十分妒忌,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的一大患,想找藉口害他,就對諸葛亮說,箭是水上打仗的最好的兵器,要諸葛亮在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在三天之內造使萬支箭,如果完不成任務就要嚴懲。諸葛亮便胸有成竹地憑他的智慧和常識,在三天之內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三國演義》中我喜歡的人物還是諸葛亮。他是個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所做所爲給大家一個很深的印象。

我長大後要向諸葛亮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

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爲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5

《三國演義》這部作品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寫,是中國古代第一篇章回體小說。

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是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讀了以後我才知道三國滅了以後,結束了三國分立的局面,中國歷史進入了又一個大統一的時代。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6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引發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就是《三國演義》,它是由明朝的羅貫中寫的。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爲“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和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我喜歡諸葛亮,是因爲看過草船借箭和空城計。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從曹操那裏借走了10萬多支箭,說明了諸葛亮對曹操很瞭解,知道曹操多疑,不會貿然出兵,所以纔有把握去借箭。但站在曹操的角度上想又會覺得曹操很謹慎。空城計裏,西城只剩兩千五百名士兵留在城裏,但是諸葛亮很平靜的坐在城牆上彈琴,把司馬懿嚇跑了。

我覺得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等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用計把司馬懿嚇跑了,正是因爲如此,我深深地敬佩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7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動盪的三國時代發生的故事。

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英俊的呂布、霸氣的曹操、忠厚的劉備、義氣的關羽、勇猛的張飛、智慧的諸葛亮、驍勇的趙雲。我最喜歡的就是趙雲了。

因爲在大戰長阪坡的故事裏,趙雲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在幾千萬的曹軍的包圍中,帶着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殺出了包圍圈,一個人就殺了五十多號的曹兵。還在亂軍中搶到了一把寶劍,他殺得曹軍一個也不敢上前。在孔明收姜維的故事中,趙雲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可是他還是自己一個人就把韓德父子五人全部都斬殺於馬下。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因爲在這個故事裏,我知道了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他也非常機智,他可以想到這樣的好辦法借到了十萬只箭。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驕傲自大,要聽一聽別人的建議,不要自作主張,但也要有遠大的志向。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8

我看了《三國演義》裏面的一個叫《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後,它給了我很好的啓發。

這故事主要講的是東吳的孫權發兵十萬攻打魏國只有幾千兵馬駐守的城池合淝,魏國大將張遼知道後,立刻挑選了八百精兵,在吳軍還沒站穩腳跟,在逍遙津夜襲了吳軍營地,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使得孫權在接下來的十幾天都沒有能攻下合淝,還損失了大量的兵將,無奈只好收兵回營,在返回的路上,孫權還沒想到差點被張遼捉住了自己,嚇得他魂飛魄散,倉惶而逃。張遼用兵得當,以少勝多,威震了逍遙津,解除了合淝之圍。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兩軍交戰並不一定兵多就一定能取勝,只有正確運用兵法,合理調配自己的將士,也能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體育比賽中也是一樣,教練員正確指揮,用人得當,運動員堅決執行教練員的意圖,也有可能出現以弱勝強的比賽……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9

這一回中講述了劉備爲求得諸葛亮做軍師,三次到臥龍崗求見,兩次都沒能見到他,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使得諸葛亮出山相助。

我真應該學習劉備做事態度誠懇的精神。由於劉備的態度誠懇,再三拜訪諸葛亮,才能得到一位神機妙算的軍師。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做事的態度一定要誠懇。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想想看,如果我們以後開了一家大工廠,其他公司要我們生產一批零件,但我們卻滿不在乎,零件根本不合格,那是多大的損失呀!反之,如果我們態度誠懇,加工出的零件非常精緻,那麼我們不是抓住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嗎?這一念之差的結果是不是相差甚遠呢?是不是值得我們思考呢?

所以,我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做事的態度一定要誠懇,只有這樣,我們纔會走向成功,走向理想的彼岸。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10

我國四大名著有《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因爲我讀完了這本書,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其中書裏還有很多人物讓我喜歡,比如呂布、諸葛亮、黃忠、趙雲、馬超、張飛、關羽、劉備等還有好多故事也讓我百看不厭,比如宴桃園三結義、殺黃巾英雄首立功、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

其中我要講的是三顧茅廬,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人是異性兄弟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沒在家,所以他們就回去了,第二次他們三人又去了,諸葛亮還沒在家,他們回去了。第三次張飛就說:“直接把他拿麻繩捆來不就行了嗎?”劉備說:“你如果真的這樣的話,你就不要和我去了。”這時,張飛就二話不說隨後就到了諸葛亮的家門口。最後劉備成功請出諸葛亮。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凡事都要尊重別人。如果你讀了一篇故事,就會知道一個小道理。讀完整本書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大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