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包公審驢》有感400字

讀《包公審驢》有感4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包公審驢》:

讀《包公審驢》有感400字

宋朝時,窮人王五把他的那頭馱了木炭的,毛色發亮且強壯的驢牽着到了小市鎮上,並栓在樹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賣。賣完木炭回來後,他大吃一驚,驢還栓在樹上,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王五把這頭瘦驢牽去告官,被告正是這頭瘦弱的驢。包公在公堂審理案件,輪到王五時,包公了解了案情,先叫衙役們把嘴套給驢套上,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等到包公升堂審驢時,包公又叫當差的把這頭驢痛打四十大板。最後,包公竟把驢子放了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驢子又餓又痛又受夠了驚嚇,於是飛奔出了公堂。包公又讓差役和王五跟蹤驢子。在驢子跑進的房子裏,他們看見了被偷的好驢,也捉住了小偷。

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好笑,一是笑包公那奇特的審案方式充滿了戲劇效果。二是笑竊賊精明算計,以爲這偷樑換柱之計會迷惑包公,讓他得逞,卻沒想到,包公竟用動物這一受驚就回家的習性,輕而易舉地破了案,捉住了他。包公真是太聰明瞭!

的確,竊賊也非常聰明,普通的竊賊偷東西都不用計謀,直接把東西偷走就萬事大吉。可他卻偷走了好驢,又換上了瘦驢,是善用計謀之人。但他再聰明,也聰明不過包公這樣一心一意爲民服務的清官。竊賊如果把聰明用在正道上,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聰明才智,一定要用在正道上。你很聰明,但天底下,畢竟有比你更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