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論語》有感(彙編10篇)

讀《論語》有感(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9K 次

讀《論語》有感(彙編10篇)

讀《論語》有感(彙編10篇)
讀《論語》有感1

《論語》是我們古今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爲君子道理。裏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麼一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特別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爲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麼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着要得體。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後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爲,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爲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爲你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後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啓示書,因爲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讀《論語》有感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說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爲什麼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後,想起《論語》裏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令人討厭。後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後,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並且還要多讀聖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讀《論語》有感3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爲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啓迪。他爲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讀《論語》有感4

”香九齡,能溫席。“小小黃香,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爲父親溫暖牀蓆,他多有孝心啊!黃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黃香是一個君子,長大後成爲一名好官。

黃香的故事正應了《論語·學而》篇第二條的一句話——有子曰:”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卻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其實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個人會不會有所作爲,成爲有用之人,就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能做到這一點,他纔會愛民、愛國,做一個羣衆喜歡並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

學習了這一篇《論語》,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這一切都要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爲父母鋪牀、打洗腳水,幫他們做家務,給疲憊一天的父母做飯……

總之,我要努力了!

讀《論語》有感5

前幾天,我們學校發了一本書,名叫做——《論語》。

第一篇叫做“學而”,學了“學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說的那句話:“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了以後經常複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和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開心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別人,不也是一個君子嗎?這句話給我記憶深刻,是啊,學習過了的知識再複習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樣志向從遠方來的朋友是很令人開心的。從中我學到了學習過的知識再複習,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溫習學習過的知識,不憎恨,不怨恨別人,也算是一個君子。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說的“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意思是一個爲人是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沒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了。我的感受是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人。

讀《論語》有感6

七月,盛夏。日子波瀾不驚,此時,窗外雨水滴答,清脆悅耳。雨點濺落在窗臺上,風吹着雨絲穿過窗戶,一陣涼意。這樣慵懶的時刻,捧一本書,在文字裏度過。此季的主旋律,源於一本《論語》。

書桌上,靜靜地躺着《論語》,思緒又飄到了剛剛接觸《論語》的時候。記憶裏,簡陋的初中課本,我還是一隻小小的毛毛蟲,不知道鮮花的芬芳,懵懵懂懂的跟着老師讀、念、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時的感覺很困惑,天天做作業,不是複習就是預習,哪來的愉悅?

現在想想,那時雖讀《論語》,始終一知半解,參不太透。偶爾提及,只是人云亦云的胡謅幾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耳熟能詳的句子。後來,偶遇舊書攤,附庸風雅地淘來一本線裝的《論語》繁體本,一行行繁體豎字,硬着頭皮讀了一遍。說實話,那一遍沒讀懂什麼,只讀了一些表面的文字而已,得出結論:《論語》難讀!在沒有小說看的日子,偶爾也會翻翻那早已發黃的紙頁,只是依然無法讀懂其意!

再讀《論語》,正是于丹熱播的時候,那個時候不叫讀了,是看。于丹教授聲情並茂的解讀,我又一次翻開那本《論語》,泛黃的書頁由於歲月的風蝕,留下了時間的滄桑,失去了特有的那種書香,有些黴味,但這並不影響我徜徉在經典裏。那些日子,孔夫子親切得猶如鄰家老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也不再深不可測、高不可及,那些似曾相識的警句、良言迎面撲來……而我如遇故知,信矣!

輕輕地合上書卷,穿越2500年風雲的華光,驚覺這一團燃燒了數千年卻依然熊熊的火焰,跨越漫漫時空,仍然照亮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我等,我能做的,只是,跨越千年的距離,瞭解你,仰望你。不爲別的,只爲貼近你的溫暖。

讀《論語》有感7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論語》涉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論語》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學習和教育的道理,爲政之理,禮的道理。

讀《論語》,我讀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認爲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會在僥倖躲避災難的的境況下才能生存。這種說法好像是不存與現實的,現世的人們爾虞我詐,把正直看成是譏諷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我。讀《論語》,我讀到了學習及教育的道理。首先,我開始明確學習方面的道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要求學習是建立愛好,以學爲樂的基礎上。只有以學爲樂的人才是學者中的至尊,就像顏淵,“一笨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同時在學習態度上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習不能感到滿足,學習要虛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表明學無常師,作爲人應隨時隨地的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學習態度端正了,才能將學習進行的更深更透。然後是學習方法。孔子多次在與弟子交談時提到學習方法,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學而》),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同時孔子也強調學與思的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要求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同時精益求精則又是二種學習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對於現在的學生又是很適用的學習方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廢,太多的不懂裝懂,太多的“填鴨式”教學,讓我們在學海里掙扎,尋不到真諦,找不回感覺,讓學習成爲恐怖的代名詞。再者我瞭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教書育人。而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個任務,忘卻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這句古語告誡我們:育人是在教書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而做得很好,在教授弟子讀經的同時與弟子討論“仁德”、“君子”、“爲政”、“孝”的問題,也是間接的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爲政孝悌的君子。同時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進的,至今一直在沿用:“有教無類”打破了當時教育的貴賤,賢愚之分,將教育普及到民間;“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針對不同的情況與人,採取不同的`方法。這也是現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課堂教學,人鍋飯教學忽略了各自的個性,將每個學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學生,無棱無角,當然也無創新可言。孔子還重視誘導式教學啓發式教育,要求學生觸類旁通,希望弟子能舉一反三,在啓發誘導的基礎上也要注重循序漸進“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爾”《子罕》。讀論語,我讀到了爲政之道。“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

爲政之人要用仁德;爲政之法用道德用禮教來教化老百姓,這樣百姓安居樂業。《論語》值得所有人去學。

讀《論語》有感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爲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爲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論語》只是衆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論語》這本書。

在書中子曾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飯,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呀!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破陋地小巷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可是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的高尚呀!”是呀,在現在生活安逸,收入不斷增加的今天,人們不是住在高樓就是住在大廈裏,還有誰願意住在那破陋的小巷子裏呢?就算是住在小巷子裏的話,也不會像顏回那樣好學的。所以我們應該多向顏回學習。

子還曾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樣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也不會說錯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以前甲和乙是一對好朋友,有一次甲生病沒來上學,晚上放學時,老師讓乙把學校發的通知告訴甲,可是乙回家後卻只顧自己玩,沒有去告訴甲。甲知道後就再也不理乙了。以前有兩個人是鄰居,有一在,一人問另一人要不要一起去旅遊,另一個想也沒想就同意,可是回家後他的媽媽不同意他去玩,於是他立即改變了主意,不願意和鄰居去旅遊了。

從這兩句話中,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說話算話,不應該出爾反爾!《論語》裏面的知識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讀《論語》有感9

《論語》這本書是關於孔子還有許多名人在有生之日說的各種對我們一生有益的哲理。【應改爲:“《論語》這本書主要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啓示的作用。”】於是【把“於是”刪去也很通順。】我很快就把這本書給瀏覽了一遍,【“其中”的前面應有一個全面的概括,不然,前後聯繫不緊密。可以加上:“真的,這本書儘管是古文,但很是通俗易懂,況且書中還有註釋及補充故事,我一下就明白了很多,”】其中,有一篇令我深有感觸。他是這樣說到的:【應刪去,免得與下文重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釋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這句哲理,具體【話的意思】就是講人的一生要講信用,如果不講信用,那麼他就等於沒有了人最重要的品質。我聽了【讀到】這句哲理,隱隱約約想到了一件和這一句話相照應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的兄弟黃子航在和我玩彈橡皮。他拿着一塊很大的橡皮拍着桌子,說道:“黃漢陽,你有本事就用橡皮把我的橡皮震飛。要是你能把我的橡皮真的震飛的話,我就給你十塊錢!”我聽了,靈光一閃,便站起來冷靜地【心頭一震,“蹭”地站了起來,】對他說:“真的嗎?”“真的!”他點了點頭,態度還十分堅決。頓時,我心中對黃子航和我開玩笑的戒心降低了。我伸出雙手,用眼睛瞄了瞄敵人,便神速般地用手震了過去。“啪!”一聲巨響帶動着黃子航的橡皮一起飛了出去,這一場面使黃子航變得一臉的不可思議。過後,我將左手伸到黃子航肩膀邊,“錢!不許賴賬。”黃子航回過神來,便說:“兄弟,但是我們沒拉鉤啊?”【這裏寫得非常細緻,好,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聽了,簡直【有一種被戲弄被污辱的感覺,這個人還是我兄弟嗎?……要揉進想法,將當時內心的感受寫出來。】就是欺騙我,搞得我滿腦子都是。

“兄弟,再練練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遺憾地說。“好你個黃子航,竟然敢坑我。”我抓住他生氣地說道。他掙脫【這個詞用得好,寫出他想耍賴的態度。】出我的手,並說:“爲什麼你當初要這麼急,我本來是要和你拉鉤的,可你……哎!”說完,他便走了,我聽了這一番話,這時出現了兩個我。一個說:“喂!你應該跑過去繼續去跟黃子航說清楚,直到他給你錢爲止。”另一個說:“哎,你還是算了吧,同學之間沒事賭什麼錢呢?真是吃飽了沒事幹啊。”我想着想着,覺得應該把這事當作什麼都沒發生好了。但是,黃子航欺騙我的這件事,是讓我終生難忘的。【過於誇張,可改爲:“我怎麼也難以忘記。”】

通過了這一件事,我感悟到人不講信用是不會受到別人的關心的,欺騙人家有什麼好處呢,就像黃子航一樣,讓人看着就很不舒服。【這一段進行總結,是不錯的。但是你這篇文章是讀後感,要與你讀的內容相掛鉤起來。可改爲:“是啊,這和孔子說得多麼地相像,一個人不講誠信,會導致多麼可怕的後果。我原來還和黃子航是好兄弟呢,現在,這樣的‘兄弟’我還會繼續交往嗎?”】

但說到不誠信,我也幹過一個近期發生的一件事,不過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也覺得不應該這樣做。

那天,我在忙着輸入作文,媽媽過來說道:“兒子,你輸入完之後到二樓來找我,我連忙點點頭,便繼續輸入作文了。過了一個小時,我輸入得不耐煩了,況且我的草稿寫了四面多,而且還修改得密密麻麻,完全讓人眼花繚亂。我想着想,我的腦海裏便出現了抄襲作文的念頭,這時,我的兩個“小心魔”又出現了,有一個說:“哎,想抄就抄唄!這是你的抉擇,總而言之,你想輕鬆點就試一次吧。”另一個爭論說:“你這明明是在自投羅網、自尋死路啊,萬一老師查了出來,你的面子就被毀了,而且那麼少的同學抄襲都被發現了,所以三十二計,走爲上計。”我聽了,最終選擇了“邪惡”的一方,因爲我很快就要回家了,沒多少時間了,況且纔打到第二面,只好嘗試一下了……..

到了快上學的時候,我抄襲的事情被發現了,結果被媽媽大罵了一場,我也覺得這樣做不對,便按照媽媽的指令把真正的作文輸入了上去。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把這個作文完整地打了出來,媽媽也說:“你有那麼多時間玩,爲什麼沒時間做作業呢?”我明白了,這樣對我沒有好處,這麼做,那麼那個作文也不是自己寫的,老師誇讚我也沒有意義,這樣欺騙了老師、同學、家人,也欺騙了自己,根本就沒有意思,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纔是最有意義的。【這裏寫了想法,寫了對這件事的認識,從思想的角度來說,很好;從文章的角度來說,是又打開了另一個通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論語》這本書果然是有許多人生哲理,不僅這些,還教了我們遇到困難時怎麼做、客人來訪時怎麼做、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怎麼做………但對比一下,我從小到大的行爲都幾乎沒有《論語》裏面的哲理相同過,所以,我要繼續看《論語》,把裏面的知識都引用到生活中去,並用《論語》的哲理改正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本身。我多麼希望,要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論語》裏的哲理一樣該多好啊,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了個“文明社會”!【這一段的總結很好,進行深入地對比與抒發感想,使文章提升了一個層次。】

總評:你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從讀《論語》中領悟到道理,再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寫事情中,寫得非常詳細,將人物的動作及語言、神態都寫了出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文章的結尾又進行總結,使文章的層次上升了一個臺階。要是在事例與《論語》的內容在語言上多加聯繫,就會更好了。

讀《論語》有感10

《論語》,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爲“四書”。

新的學期,我們學習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它們的意思,當我再次讀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想起了以前寫作業時的場景:放假了,老師總會留一些作業,一開始還認真的在寫,過了十幾分鍾,我就摸摸這兒,摸摸那兒,當我拿起課外書要看時,還在心裏對自己說:就看十分鐘。可是十分鐘過去了,我仍然還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鐘吧!反正作業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寫完。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我還是沒放下手中的書。直到書的最後一頁被我翻過,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擡頭看看牆上的鐘表,才發覺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才埋頭奮筆疾書,但作業還是沒有在一天之內寫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書桌前,下定決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業寫完,可是我寫着寫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飯時看的電影,裏面的搞笑情節讓我不禁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才認真地埋頭寫作業,當我寫完作業時,已經是晚上了,本來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爲我寫作業時的不專心,這個計劃才“泡湯”的。就這樣,週末過去了。當我學了《論語》中的這句話時,恍然大悟:時間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浪費”掉的時間,永遠也不會回來的。想想我看課外書,想電影裏的情節時,那些時間用來寫作業該多好啊!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有,都是因爲我不知道時間的寶貴,做着這件事,想着別的事,時間就是在這不知不覺間流逝。

《論語》,這部書中的一則就可以給我們這麼大的啓示,別說整部《論語》了!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讀《論語》的好處是多麼大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