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奇蹟》有感15篇

★讀《奇蹟》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讀《奇蹟》有感15篇

★讀《奇蹟》有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奇蹟》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奇蹟》有感1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羨慕是因爲別人擁有而我沒有……

我似乎是懦弱的,因爲遇見壓力和困難我就會想要逃跑,逃到那個夢中的遠方。但去遠方始終留在了夢裏。因此我特別羨慕裴心瑜。她就是《如果遠方有奇蹟》的女主人公。糟糕的期末成績,媽媽的不關心,只有大房間陪伴孤獨的自己……所以她就“逃”到了深圳表姐家。就是獨自一人去了那個好像就是叫做遠方的地方。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風俗人情,新鮮奇趣的生活讓原本嬌蠻無禮的裴心瑜慢慢改變,最終不僅與許多熱心腸的街坊成爲了朋友還找到了一個美麗自信的自己,並改善了與媽媽的關係愉快的踏上了歸途。可能遠方就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吧,爲她帶來的奇蹟就是遠方的力量吧。

心瑜,她選擇用冷淡和傲慢來對待身邊的人藉此來保護自己。拒絕別人的熱情。但是孤單的她又渴望着有很多的朋友圍在一起吃吃喝喝,開着玩笑。這樣矛盾的心理又讓我覺得有點熟悉。因爲有時候我也是這樣,不知道該如何去融入,乾脆就不融入。但是偶爾聽到孤獨這兩個字,都會在我的心裏泛起漣漪。我想到有時候的自己也是獨自一人的,但這都是自己選擇的吧,誰也不會接受莫名其妙冷淡的態度。幸運的是,心瑜遇到了樂觀的週一奶奶。心瑜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奶奶也願意接受她的小情緒,指引着她走向後來那個美好的心瑜。我也挺幸運吧,遇見了能包容我小情緒的蘇蘇。我重要的朋友。因爲她給我豎起的榜樣,讓我學會怎麼去和人相處。更欣賞的是周奶奶“時尚的活法”和樂觀的心態,真是一個可愛的老太太,等我老了,我也要學她當個可愛的“頑童”

有時候學會袒露自己的心聲,在意別人的感受會讓自己輕鬆些。不需要想太多,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好的,只要你能停下來看看,停下來想想。最後。飛機起飛,那座城市在心瑜的視線裏慢慢變小。這個原本陌生的地方,因爲有了認識的人,有了可以回憶的事情,忽然就變得熟悉起來,且溫暖而美好。遠方似乎在我心中有了另一種意義。遠方不一定是因爲逃避而存在的地方,可能是爲了遇見而存在的地方。現在羨慕心瑜僅僅是因爲她能在遠方有一段特別的記憶而不是能去遠方。我相信,只要我能解決面臨的所有問題,因爲我期待有一天我是毫無負擔的去到那個夢中的遠方,遇見美麗,遇見奇蹟……

我會拼搏,因爲如果遠方有奇蹟,我希望我就是那個獨一無二且美麗的奇蹟。

讀《奇蹟》有感2

假期時,讀到一本好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在書中收穫頗多!讓我覺得作爲一個教師的教師的幸福和快樂!在教師的行業中,讓我覺得作爲一個教師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更充分的理解一個責任的重要性!讀得一本好書,如同結交一位摯友,給予勇氣和信心;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爲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驚訝是因爲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這本書卻第一次讓我知道,雷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的差不多,閱讀中,讀到雷夫的工作熱情和對學生的那份愛,我的心一次次被感動,我總是不由自主的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當,原來可以做的這樣好。”

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的確,閱讀可能改變不了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可能改變不了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雷夫,作爲一個老師,有着豐富的知識並對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我們平日教學,着眼學生的課堂學習,這是小處,着眼學生的發展,這是大處;而雷夫看到的更多,他把社會現象社會發展和學生的發展結合起來分析,這給了我一些感觸。在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呢?!這以前我是沒思考過的,感覺自己是無能爲力的,只能怨天怨地怨社會。讀了雷夫的故事,原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動手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再平凡的老師也有影響至少一個學生的力量。老師的境界,是對現實的妥協,還是腳踏實地的從己做起!人人都有創造“奇蹟”的潛質,就像雷夫老師自己所說,他不是超人,與一般老師一樣,他會失敗,會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過。但是“教室的火”點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說“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是的,從那時起,雷夫老師找到了真正可以永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業,並且他正是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像他一樣,做一個幸福和充滿着熱情的教師!

讀《奇蹟》有感3

楓樹山上有很多奇蹟,奇蹟都是什麼呢?我帶着這個問題把《楓樹山上的奇蹟》這本書認認真真地讀完了。楓樹山上有絕世美味的糖漿,有一個在林子裏住着的非常相信別人的隱士,他會用刀把木頭削成各種各樣的鎖鏈,就連人見人怕的逃學檢察官都被這風景迷住了,而且還幫着瑪麗和他的哥哥喬逃學。最讓人吃驚的是逃學檢察官再來參觀的時候,下校車的不是他,而是一大羣幫手——很多幫他做糖漿的男生。

這篇引人入勝的故事裏有非常多的優美的句子,比如:

1、漸漸地,殘星閉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隱消失。

2、幾顆大而亮的星星掛在夜空,彷彿是天上的人兒提着燈籠在巡視那浩瀚的太空。

3、極美的星夜,天上沒有一朵浮雲,深藍色的天上,滿綴着鑽石般的'繁星。

4、天上的星星像衛兵,守護着浩瀚的夜空,爲了夜晚的安寧,不知疲倦地站崗和放哨。

5、天上的星星像寶寶,依偎在月亮媽媽的懷抱,媽媽撫摸着小寶寶,寶寶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6、高高的夜空,幾顆銀亮的星星像從水裏剛撈出來似的在閃動。這些句子把楓樹山描述的美得不可方物,讓人神往。

大自然的美麗和奇蹟就在這裏發生,楓樹山上的奇蹟,也是我們心中所期待的奇蹟。我們盼望奇蹟的美麗,追求奇蹟的絢爛。如果現實中也有楓樹山,我多麼想去看看!奇蹟源於楓樹山,更源於我們心中所想,展開我們想象的翅膀,追求我們心中的奇蹟吧!我相信我們想要的奇蹟將來一定都能實現!

讀《奇蹟》有感4

假期到沁陽永威中學參加“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頒獎典禮暨‘規劃自己的專業人生’觀摩研討會”,會議上好幾位教師、專家提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並一再推薦,抱着好奇心開始讀這本書,一開始就被它的簡介和衆多知名人物的推介所吸引。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老師必須是一個有激情有創意的人。

雷夫.艾斯奎斯是一個充滿職業激情的老師,他自己根據知識與實際生活創造了一系列的創新課程,如閱讀課程、寫作課程、經濟學課程、電影課程、旅遊課程、搖滾課程,包括最爲卓越的莎士比亞課程。當這些新鮮富有創意的課程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時,班級的紀律已不是問題。雷夫是真正的神話創造者,雖然學生與他相處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的教育教學創意卻讓學生們終生受益。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創意是56號教室獨特的經濟制度。第56號教室的學生都會在開學第一天申請一份工作。雷夫會給他們工作清單,上面有教室管理員、銀行管理員、球具管理人、辦公室信差、店員、警官等各種職業,以及工作內容說明。每一份工作的薪資都有少許差異。教室管理員每天都要工作,所以賺的錢要比一週只工作一兩次的人多。孩子們通常可以得到第一或第二志願的工作。

有工作,就有月薪。孩子們把薪水存在銀行。他們必須存錢來支付使用課桌椅的費用:座位越靠前排,費用就越高。孩子們賺外快的方法很多。例如,學生做額外工作或參加管弦樂團,就可以領取獎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或偷懶,就會被罰款。學生可以使用班級“支票”和“現金”。到了月底,全班會來一場瘋狂的拍賣會,競賣文具用品和禮券。

第56號教室的經濟制度在幫助孩子們學習“儲蓄”的同時教他們另一項重要原則:“延遲享樂”。這個快餐社會鼓勵年輕人什麼都要,而且馬上就要。但是第56號教室教孩子一個道理:會存錢且謹慎用錢的人,多半財務狀況都優於爲了立即享樂而亂花錢的人。

學生必須每月支付座位的“租金”。如果孩子存到的金額爲租金的3倍,就可以買下座位,擁有這個位子的“產權”。有些孩子甚至會刻意攢錢買下同學的座位,然後每個月向他們“收租”!

聰明的學生在購買不動產之際,也開始瞭解所有權的價值。他們看到同學每個月爲了付租金東拼西湊,而自己銀行賬戶的存款卻越來越多,就開始體會到父母賺錢的辛苦。同樣,他們也發現,擁有房地產後就會有多餘的錢去參與每月舉辦的拍賣會,財富越積越多。幾個月下來,他們也親身體驗了擁有存款與不動產的種種好處。選擇付房租的學生也學到了相同的教訓,只不過感覺較爲沉重。

56號教室的孩子們體會了父母賺錢的辛苦,學會了節儉和愛惜。我也感受到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雷夫是一個全能老師,他能帶好班級,能教好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戲劇……沒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何進行課程的整合,如何引導、指導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我們的老師因種種原因個人的綜合知識、業餘愛好本身就不是很多,加之工作後,學習參與的機會時間更少,更多的是單位家庭兩點之間的生活,所以我們還需抱着好奇之心多參與不同的活動,擴大知識面,豐富經驗與生活。

讀《奇蹟》有感5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拜讀了《奇蹟的名字叫父親》這篇文章。文章起伏跌宕、情景交融、聲情並茂,不禁令我潸然淚下。

文章一開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那是講述一位父親帶着他六歲的小女兒,漂泊在大西洋上,去和美國的妻子會合的故事。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樣,海面上風平浪靜,不知咋的,突然間狂風大作,船體忽然猛烈搖晃,可男人正在用刀削水果。可能是慣性的原因,霎時摔倒下去,水果刀不偏不斜,插入了他的胸膛。讀到這裏,我爲父親捏了一把汗,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我十分緊張、十分害怕,想:這位父親該把這告訴他的女兒,讓人趕快給他施救。但故事並不是這樣,之後三天,這位父親仍照往常一樣,小女孩也未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比一分鐘更衰弱。”我十分納悶,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這位父親怎麼就這麼傻呢?幹嘛不告訴他女兒?幹嘛不求救?船泊抵達的前夜,父親對女兒說:“你見到媽媽時,對她說我愛她。”女兒滿臉困惑,說:“你明天不是就要見到媽媽了呀?”他笑了,吻了女兒一下。直到這時,他仍然守口如瓶。待到次日,船到港時,女兒見到媽媽高興大喊的時刻,他卻在周圍的驚呼聲中仰面倒下了。

讀到這裏,我砰然心動,我感到十分的惋惜、悲傷。屍檢結果足以讓你驚呆:那把刀無比精準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覺。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蹟,你能不爲之震撼嗎?我的內心深處像打翻的五味瓶雜亂翻騰,這是人所爲嗎?這怎麼可能?我的眼前始終閃爍着:不可能。是什麼讓這位父親支撐下來,讓不可能成爲可能呢?此時此刻,你能不驚歎於父親的偉大、驚歎於其堅強的意志、驚歎於其對愛的信念,這個信念就是要把女兒親自交到妻子的手中。

讀罷這篇文章,我不禁思緒萬千。羽壇球神林丹大哥哥靠着自信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勇奪2012年奧運冠軍;橫跨110米欄的劉翔靠着自信和爲祖國爭光的堅強的信念,創造一次又一次佳績,洗刷田徑賽場上亞洲人的恥辱;以及創造網壇神話的李娜大姐姐,他們無不讓世人驚歎,征服了世界。這位父親能創造奇蹟,是因爲不論採用何種方式,父親總是用他的愛守護着子女,愛能使父親創造任何的奇蹟。強烈的告訴世人:“凡事一切皆有可能。”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只要樹立堅強的意志,堅定自己的信念,奇蹟就可能會發生。

讀《奇蹟》有感6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一篇作文,名字叫《奇蹟》。我卻覺得不是奇蹟,而是非常非常的奇蹟。我要天天這樣鍛鍊。

課文主要講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比如說:散步、體操、打拳、接着跑步、游泳、爬山等等體育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雨果40歲的時候得了心臟病惡性發作,竟然奇蹟般的活到了84歲,成爲了長壽者。我看了這篇短文後,我也要經常體育鍛煉,要活到100歲。短文的中心是:說明了體育鍛煉的重要。

我要堅持每天體育鍛煉,堅持每天散步、體操、跑步、游泳等。游泳我看可能不能每天堅持了,打拳啊,我連想也沒有想過。爬山,我想過,但是,我是在城裏上學,不是在鄉村裏上學,不能每天都爬山。但我到現在還是有一個問題,體育到底有多麼重要,我只知道它能讓人成爲長壽者,還能強壯身體之外,我就不知道還有什麼作用了。看見雨果發青的臉色,沉重的喘息,我很想對雨果說:“雨果呀!你太偉大了,既然不怕心臟病的威脅。而還堅持了44年呢!雨果你還是個才華出衆的人,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二十九歲寫了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六十歲創作了《悲慘世界》,八十歲那年,創作了戲劇《篤馬古瑪》等等長篇小說、短文、戲劇、詩歌。可是,正當他激情奔放的時候,心臟病惡性發作,那年他才40歲,正在這時,我的心情突然沉重起來了。看到“雨果的健康慢慢好轉了”這時,我的心情開朗了。而看到雨果逝世那一句時,我的心情再次沉重起來。心臟病到底有多麼可怕,我非常害怕,害怕我得了心臟病。

奇蹟怎麼來的呢?體育鍛煉!只要堅持體育鍛煉,你也會的有這樣的奇蹟

讀《奇蹟》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句話的奇蹟》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深。

文章主要講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大衛是一名帶給大家快樂的郵遞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衛當了一名志願者,他給予病人希望,給予護士和醫生力量。

在讀到大衛在牆上寫了:“你不會死在這裏”這部分時,我的心微微一震。大衛用他的樂觀幫助了傷員。傷員們也因爲大衛的這一句話鼓起勇氣與疾病對抗。生活是什麼?生活需要什麼?這個問題有些人一下子就可以回答出來,但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生活需要樂觀!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當你遇到困難和不順心的時候,你要樂觀的去對待,你就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例子:海倫。凱勒,她雖然失去了聽力、視力、語言能力,但她還是用樂觀的心態珍惜她所擁有的一切,並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安徒生雖然家境不好,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而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每天學習,最後成爲了“世界童話之王”…… ……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擁有一顆樂觀的心。

所以,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用樂觀的心去面對它和挑戰它,千萬不要因此悲觀起來!一定要相信:樂觀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樂觀可以戰勝一切!

讀《奇蹟》有感8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講述的是一位美國教師堅守在第56號教室20多年如一日,如何上課,如何培育一屆又一屆學生走向成功的教育故事。應該說每一位教師身在三尺講臺,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也有自己教育的觀念與風格。我看過一些教育類雜誌,專著,常津津有味地品味教育者們酸甜苦辣的教育故事,獨闢蹊徑的教育經驗。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讀完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在心頭洶涌的是對這位教育者的欽佩與崇敬。他就是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是一個不知疲倦、瘋狂又認真的老師。他總有着奇思妙想,讓孩子積極思考、積極實踐、積極總結經驗、總是在積極學習的狀態裏。他的腦子裏不光裝着知識,更多的是裝着學生,他想的不僅僅是交給孩子知識,更多的是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培養孩子應對困難積極思考的能力。讀完整本書,我們才能確定他的真正角色,他是一位班主任,又擔任該年級的大部分學科,如語文、數學、歷史、社會、地理、美術等學科。任教的每一門學科,雷夫都會百分百地投入,總有着與衆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並讓學生真的學有所獲。被雷夫的教學故事感動的同時我悟得了要這樣當教師。

讀《奇蹟》有感9

當我剛拿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的題目很新奇,這個教室裏到底有什麼奇蹟呢?帶着這個疑問我看了起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還是還是有很多的體會。

一間教室的容量是無限的,它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爲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爲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這一年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着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裏進行一番驗證……

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本美國人寫美國教育的書,這是一本傑出教師寫正確教育的書。它適合美國人看,也同樣適合美國人以外的中國人、韓國人、印度人看。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爲56號教室。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作爲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的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無力者,這些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爲優秀教師,但班裏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棄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週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看過雷夫老師的經驗之談後,我期待圍繞主題通過每節課的督促、鼓勵能改變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我不奢望自己能成爲雷夫式的教師,但我至少覺得自己可以爲學生做些事情,而且能做好一些事情。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

這位大鼻子“雷老師”也實在是個好榜樣,值得我們向他學習。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奇蹟。

讀《奇蹟》有感10

最近看了一部小說——《奇蹟男破》,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剛出生的名叫奧吉的男孩在學習成長的路上不斷自信的故事。

故事開始,奧吉就非常不幸:先天性的齶裂、外人的眼光、不自信的自己……他出生的前前後後共做了27次手術,可是奧吉看起來還是怪怪的,幾乎每個人都會用-種異樣的眼光去看奧吉,以至於這個本該幸福成長的男孩十分自卑,不敢去學校甚至很少出過門,只是因爲害怕別人投來的異樣的眼光,只有帶着頭盔纔會讓他有勇氣出門,他認爲只有爸爸媽媽姐姐喜歡他,其他人都會嘲笑諷刺他,所以看到生人他就會躲起來,而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個叫黛西的小狗。

10歲那年父母鼓勵下奧吉上學了,但他始終帶着頭盔,使得大家對他很好奇,但更多的是甚至排斥他。在一次科學考試中,他認識了第一個朋友——傑克,他非常高興,並介紹給自己的家人認識,性格變得也開朗了。但是沒有多久,學校組織的萬聖節中,無意間聽到自己的好朋友,講自己的壞話,他很傷心,認爲她們很虛僞。後來,在一次手工活動奧吉又認識了新的朋友,讓奧吉從中也克服了膽小,讓這個自卑男孩得到心靈的安慰。後來,在野餐中因爲幾個孩子嘲笑奧古,奧吉和幾個人打了起來,躲在暗處的傑克看見,出手相助,事後兩人也是重歸於好,久而久之,奧吉和他們都成爲了好朋友,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成長。在經歷過一件又-件事之後,他收穫了一份又一份難得且珍貴的友情,並在期末獲得了學校的最高榮善亨利.沃德畢徹獎章。

這本書從我們的生活提材料,從多個人的角度描寫,讓我們更加了解每件事情的背後開始都充滿了委屈、淚水、不屈、理解、努力、希望、夢想、友誼......我認爲這本書之所以叫《奇蹟男破》是因爲奧吉與他的朋友們之間的友誼是排除萬難出現的奇蹟、奧吉的生活中處處充滿奇蹟。

即使天生缺陷,我們也要勇敢面對生活,縱使生活有再多的不如意,我們也要勇敢去面對,樂於分享,相信奇蹟在前方。

讀《奇蹟》有感11

人生長路上,難免有坎坷險阻急流險灘,會挫敗,會失望。然而,一種偉大力量,它讓我們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它讓我們源自內心的尊重自我,悅納自我,賞識自我;它讓我們勇敢攀越生命中座座高峯,到達一個個生命的新高度。它就是自信——一個人成功的基石,快樂的源泉。當我們在歷覽聖賢,讚歎偉人時,會發現無一不是自信的勇者。唯有自信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對生活,面對未來。

這本書裏,一篇短文讓我記憶猶深。講的是:一天小蘭去首飾店,看中了一塊吊墜,吊墜上有一些瑕疵。當朋友看到小蘭的吊墜時,好奇的問:“怎麼不仔細挑選呢?這項鍊有塊怎麼大的斑點呀!”

她笑笑。

朋友很是疑惑。

“所有的無瑕都是一樣的,全是百分之百的純潔透明,但是瑕疵斑點卻面目各有不同,有的斑痕是蘚苔數點。有的是沙岸逶迤。有的是孤雲獨去,更有的是鐵索橫江,玩味起來,反而令人悅然欣喜。”

完美是人人追求的美好願望,可人有不可避免的各種不足之處。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正確對待自身的不足,不要讓不足成爲生命的遺憾和羈絆。正如換個角度看玉石的斑點,它是玉石變得獨一無二的原因。

自信是能夠戰勝挫折的勇氣。

馬克,吐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位傑出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倫,凱勒在沒有光明,沒有聲音,沒有語言的世界中,把自己的成就、精神提到了人生的巔峯。在一個如此殘酷的生活中,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自己戰勝挫折的勇氣去面對,結果她成功了。她的成功意味着自信的力量多麼強悍!

自信是不斷進取的信心。

毛遂原是平原君手下的無名小卒,3年未得重用,但毛遂不甘被埋沒。於是,當秦國進攻趙國,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時,毛遂主動要求與平原君一起出使楚國,並且成功的說服楚王援救趙國。“毛遂推薦”纔會成爲流傳千古的佳話。所以,只有擁有不斷進取的信心,纔會取得成功。

在人生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我們可以爲生命交上最滿意的答卷;在成長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就是步入社會最完美的通行證;在拼搏中,我們需要緊握自信。緊握自信,成功就在你前方不遠處!

讀《奇蹟》有感12

這是一個發生在朱克曼先生農場裏的故事,這是一隻平凡的豬與蜘蛛之間的故事,一場友誼改變了豬的命運。這就是友誼的奇蹟!

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裏,有一羣快樂的動物,它們各自過着安詳的生活。其中小豬威爾伯與蜘蛛夏洛。卡瓦蒂卡(簡稱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醜惡的消息劃破了寧靜:威爾伯活不到冬天,它會被人做成燻肉火腿。爲了威爾伯的生命,夏洛織出了人類視爲奇蹟的蜘蛛網,每一次網上都織有醒目的字眼:“好個小豬”、“光芒四射”、“謙沖有禮”等。

在書中,夏洛用蜘蛛絲紡織出了一張愛的大網,這網挽救了威爾伯的生命,更是一條無形之中最美、最亮的友誼線!從中,激起了我心中無盡的愛與溫情。儘管夏洛是那麼渺小,可卻是那麼偉大,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我敬佩她。夏洛與威爾伯讓我感受到:要言而有信。一句短短的話語,一個小小的承諾,哪怕再難,再不容易,也要說到做到,就算付出生命也值得。小豬沒被殺死,一定是夏洛感動了上帝,上帝沒有選擇收回它的生命,而是讓威爾伯度過了好幾個春秋,幸福地生活着。友誼是那麼可貴,那麼神聖,真是世上的無價之寶呀!正所謂“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就是自己的支柱,有朋友真好!

我喜歡E。B。懷特筆下的夏洛,更愛那無價的友誼!

讀《奇蹟》有感13

莊嚴肅穆的故宮,雄偉壯麗的天安門,曲折蜿蜒的萬里長城……

比如說樂山大佛:歷時90年才得以竣工,大佛造型莊嚴,氣勢磅礴,充分體現了盛世唐朝的宏大氣派,大佛位於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河交匯處,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江畔。

再比如說北京故宮博物院: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徵調無數能工巧匠,用了14年時間建成的雄偉建築,佔地72平方米,共9000多間房間。

這一座座名勝古蹟,裏面包含了多少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寫到這兒不禁使我想起發生在今年寒假的一件事:一天我正在寫《寒假樂園》一開始非常簡單,一會兒工功夫就寫了一大半,我心正得意,這時一道數學題進入了我的眼簾,我漫不經心地做了起來,可我卻感覺越來越難,怎麼也解答不出來,於是我靜下心來,一句一句地讀題目,一遍一遍理解,一邊讀一邊畫圖,最後終於解答出了。看來和古代勞動人民建造偉大的世界文明奇蹟相比,我克服困難,解幾道題目是多麼渺小啊,我終於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讀《奇蹟》有感14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爲現在書店裏這方面的書太多了。但讀着讀着,就被這位身患癌症,曾作過五次手術的老師,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爲官不爲利,以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嘔心瀝血做了長達17年的三輪教改實驗,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做出了多大中學爲之咋舌的成績,深深的感動了我。下面是我的一點心得。

  1. 育人爲本

一切爲了育人,這是孫老師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全部活動是一切爲了育人的教育思想關心人,育好一切人是他的一切爲了育人思想的深刻內涵。教育人,他不主張基礎教育要擇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應當是爲所有未經選擇的每一個學生打好基礎。他緊緊把握住教人做人和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標,他的全部教育活動都是爲這一目標服務。我們平時講教書育人,往往解釋成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但在孫維剛那裏,全部教育活動,包括教書都是爲了育人。

  2. 德育爲首

孫老師有一段話給我留有很深刻的印象。他說:“我覺得讀書最高的境界是,你們畢業離校時把老師教的知識全部忘光,剩下的纔是真正成果。這個成果就是知識之外的能力,是綜合素質。”他認爲真正的教學成果是知識之外的東西,是能力,是綜合素質,要把以學知識爲目標轉移到以學生的活生生髮展爲目標上來,不能本末倒置。他從不單純抓智育,而是從系統論出發,德智體一起抓,互相促進。、爲人之本,從體上抓學習本錢,所以他的學生個頭都比別的班高。在他眼中,德與體對人發展的價值,也不是智可以替代的。

  3.教學創新 “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傳授知識!”有人這樣回答。 孫維剛對這樣的說法明確表態:“我不贊成!”在他看來,知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駕馭知識的能力,其本質,是高超的思維水平,是智力素質。

孫維剛認爲,“教師在教學上不能僅僅滿足於難點怎麼突破,重點如何講透,不能總是知識,知識,到頭來還是停留在知識上”。

在他看來,教學的目標應該是:“通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和完善學生的智力素質,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把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聰明。”他的“結構教學法”,注重新舊知識的比較與聯繫,用他的話說是“八方聯繫,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

孫老師是我們基礎教育戰線的傑出代表,他爲我們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教育實踐中創造的經驗,爲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也給我留下許多深深地思索。

讀《奇蹟》有感15

題記: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老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當我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時,我的感覺就像讀完了一個童話。是的!只有童話裏纔會有這樣的奇蹟!當一名教師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他能爲學生做什麼?如果認識了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或許便有了答案。我感動於這樣的美好,雷夫老師在自己的平凡的56號教室裏爲孩子們締造了一個童話般的奇蹟!他用自己創新的教育方式,讓56號教室的每一個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瘋子”般的教育熱忱,把56號教室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在美國的衆多名師中,很難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給人以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蹟的諦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0xx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我覺得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面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爲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

我們老師也是從學生走過來,當年作爲學生的自己肯定也在那時深有體會,希望老師怎樣的對待自己,希望老師怎樣去做,自己也是多麼的希望老師明白自己想要怎樣去做。雷夫老師正是從這一點一滴中來體驗學生的感受。並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找出了屬於自己的以及學生們想要教學方式。雷夫說教師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則,他強調身教重於言教,老師是學生的模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如果打造一個信任的堅固關係,就會使教室的一切變得不一樣。

腦海中,自己的一段段工作歷程像放電影般閃過,我不停地思考比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對處理:我試着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卻常常會因孩子們不時的錯誤而大發雷霆,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關係親手毀於一旦;我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努力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卻常常忘了及時與孩子們分享書中的喜怒哀樂,不能堅持每天陪伴他們交流讀書心得;我相信一張試卷評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學習狀況,卻一次又一次地用練習來苛求他們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即使看到有些孩子從未在試卷中得到成功的喜悅,我仍沒有改變自己的衡量標準……

讀着,讀着,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猛烈撞擊着,雷夫,一個富有激情的老師,他似乎天生就是爲孩子們而生,他那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同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讓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56號教室裏不斷上演。我,又該以怎樣的新姿態面對我那羣朝夕相處一年多的孩子們呢?從雷夫的身上,我隱隱約約地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讀了這本書,我想知道其實奇蹟是可以發生的,只要用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去反思過,學生學不好是什麼原因,有沒有去尋求更好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所以當讀過這本書後,我想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方針只是一個指導的方向,老師們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時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應該按着方針一成不變,因爲教育是一個不斷前進和摸索的過程。所以我想只要用心56號教室的奇蹟同樣會再次發生。

我深信教育無捷徑。教育的旅途上和學生相伴而行,如果時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使紀律合乎邏輯,並牢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爲孩子的榜樣,我想我們的教育終究會有陽光燦爛的一天。期待着我的進步和孩子們讓人驚奇的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