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範文2000字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範文2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假期中我重讀了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獲益匪淺。他有很多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思想,如主張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等等,對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其中“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這一建議讓我感觸極深。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範文2000字

是啊,只有讓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他們才能學有所得,相反,則只是應付。這就要靠教師發揮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去點燃學生對自己的學科的熱愛的火花。只有這樣,每一個學生才能得到發展,最終學有所成。在上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要讓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想讓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課前充分的準備、對教學流程極爲熟練,還需要讓你的學生親近你。我的教學實踐讓我明白:一個學生一旦喜歡上一個老師,就可以拿出令人感到驚奇的毅力來學習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這,正如古語所云:“親其師,信其道。”

這個學期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贏得了學生的“親”,小結起來就是要多進行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理解和尊重學生,只有這樣纔可能真正做到教學民主,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喜愛和敬重,讓學生親近。一心維護自己的“師道尊嚴”,腦子裏只裝着自己的教師,必然簡單、粗暴,肯定是爲學生所排斥的。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當作師長,更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對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設身處地地替學生着想,憑着對學生尊重和理解去贏得學生的信賴,贏得學生的“親”。

 首先,我覺得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面具。

教師不必要爲自己在學生面前出現的失誤而進行掩飾。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遠沒有過失,教師也是如此。即使是最嚴謹的教師,在工作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在長期和學生的相處中,我感到學生是善良的,教師在工作中有過失,只要能放下架子,勇於自責,學生是會原諒的。教師的這種做法,往往能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真誠與平和,他們具有一定的“向師性”,都喜歡跟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交往,喜歡跟不擺架子、平等待人的老師說心裏話。教師對於自己過失的自責,並不會降低老師的身份,也並不會因此被學生看低,反而還會得到更多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得到學生的親近。

 其次,教師要關愛學生,寬容學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差生”,他們不但會犯錯誤,而且還會反反覆覆地犯。這學期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工作讓我更進一步地學會如何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心平氣靜,遇亂不煩,耐心地幫助犯錯的學生尋找錯誤根源,分析錯誤的危害性,爲他們指出改正錯誤的方向。其實,學生的心都是善良的,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渴望進步的願望,都不會拒絕來自老師對他們真心友好和無私的幫助。因此,教師要用一種真正而不是表面平和、關愛、寬容的心態來面對他們,這才能贏得他們對老師的信任和尊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第三,教師還要善於挖掘閃光點,賞識後進生。

有位名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得到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換個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學生,不管他成績是好還是壞,就會發現其實“差生”也並不差。這個學期裏我大量採取了這種做法,小帥在我的表揚中成績漸漸提高,小波在我的表揚中逐步改掉不完成作業的習慣,小周在我的表揚中逐漸恢復學習語文的興趣……整個班級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我的表揚中慢慢提高,學生也在我的表揚和鼓勵中越來越親近我。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用“放大鏡”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用“反光鏡”來摘掉學生的缺點,用“顯微鏡”來彰顯學生的個性,學生對老師就會特別親切,就會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激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形成一種努力——進步——表揚揚——再努力——再進步的良性循環。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以人爲本,以學論教”。作爲教師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方式方法”是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哪種方法最好,是不一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要堅持“以人爲本,以學論教”的最基本的教學原則。無視學生的存在,不從學生實際出發,刻板地按照教材大綱一相情願地教,時間一長,學生肯定不予理會。聽不懂叫學生聽什麼?有些學生這個時候就會說這老師上課沒意思,聽不懂,慢慢喪失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而不管這個老師在專家眼裏是個多麼優秀,也不會管老師的這堂課在專家的眼裏是多麼成功。老師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都聽不懂,怎麼傳道授業解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視學生的存在本質上講是對學生的一種不信任和不尊重。對學生不信任不尊重又何談讓學生“親”。所以,以學生爲本,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制定教學策略,必然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聽得懂纔會聽,沒有那個學生天生就不想自己成績好,天生就不想聽講的。聽的多了,學習成績有了進步,對老師自然就會生出好感,自然就會“親”老師。

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我想,只要我能真正處處爲學生着想,不斷探索和總結融洽師生關係的方法和經驗,就一定能找到開啓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讓學生“親”我,進而熱愛我所教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