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1

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久久不能忘懷,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

讀完《圍城》後,總是感覺心中有種莫名的壓抑。總是感覺有種難受的感覺,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生活在那種虛僞,軟弱,優柔寡斷的氣氛之下,有太多的人都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終日碌碌無爲,消耗家中的錢財,浪費別人的機會,欺騙家中人的感情,可最悲哀的是他們本人卻活的毫不知情,恬不知恥。太多的人活在自己封閉的區間中,躲在一邊不問世事,他們只知道爲了自己的飯碗而努力,卻對水深火熱的廣大人民而無動於衷,身爲讀書人,作爲當時中國思想最爲開放?接受最先進的理論學習的一部分人,他們還僅僅如此,那其他思想還處於封建中的更廣大人民還有出頭之日嗎?作爲國家最優秀的人,就應該負擔起自身的責任。既然連出國留學的這些人都麻木成這樣,那整個中國社會就被外國的殖民統治思想所包圍一樣,躲在那堅固圍城下的一羣麻木的人。他們都是那個社會中悲哀的人。一羣被困在思想之城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兩次提到過“圍城”。一次是通過蘇小姐說出來的:“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另一次是方鴻漸在甲板上的感慨:“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在本書中,作者所展示的圍城現象主要是婚姻和職業,以此表明“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這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問題。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這似乎多少說明了人總有一種盲目性,不停地奔走反覆。這也帶給人些許對人生的茫然人的性格是圍城,人的經歷也是圍城……這一堵堵城牆將一個人牢牢地圍住,制約他的思想,他的行爲,使他演繹出一幕幕的悲喜劇。也使他終究成爲一個被堵在城牆之中的鱉。一個只有生命卻無思想的人。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己,我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麼?是學校吧,我是城內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過去的記憶,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們十幾年後才放我們出來,不,應該說出去,然後,我們再滿懷希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人生,圍城,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2

“初愛不生花。”初戀與愛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人。世事變幻無常,陰差陽錯間,遇上了一個人,在需要成婚的時段。或許未必深愛,未必合適,就在一起了。這樣一過就是一輩子。難道婚姻就源於一場陰差陽錯嗎?

——多無理吶!若這場陰差陽錯發生在青澀朦朧的初戀階段,誰不說這是緣分是天意是命中註定?紅玫瑰,是硃砂痣,不也會變成一抹蚊子血嗎?白玫瑰,是明月光,又怎的不會變成飯粘子?

看過許多曲折磨人故事,講愛情,講初戀與婚姻,心中無不是慼慼然。因着人性醜陋的一面:虛僞、猜疑、嫉妒、不坦誠、衝動易怒、反覆多變,導致了愛情與婚姻的不幸,不幸福。

然而,錢鍾書與楊絳的婚姻卻給人一種相信愛情的力量。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平平淡淡,無大風大浪,甚至略顯蕭索的生活,“當時只道是尋常”,因着愛的人的陪伴,都變得美好起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日子裏沒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沒有海枯石爛的誓言,只有細水長流,老夫老妻式的相知相守,你願意否?

看過錢鍾書的《圍城》,看過楊絳的《我們仨》,心中想着:錢鍾書先生該是一個學識淵博卻又幼稚伶俐的孩子,楊絳女士就是一個可親可敬的大孩子。他們二人的婚姻並非自由戀愛而來,卻美滿的讓人豔羨。

若愛情與婚姻不似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那般糾纏錯雜,心神俱傷,而是像錢楊二人那般美好,大抵,也值得期待一番罷。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3

我一直都很喜歡錢老先生的作品,尤其是《圍城》。閒來無事,總愛細細品味。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圖。作家阿誠在談到《圍城》時曾說“他筆下的世俗情態,輕輕一點,即着骨肉。”

《圍城》從主人公方鴻漸的留洋歸來,到一場雙戀的悲劇,到主人公離開上海找工作遇到的挫折,再到返回上海,結婚,再然後就是主人公生活的無聊,婚姻的死亡。一本《圍城》就這樣娓娓道來。錢老先生用辛辣的筆鋒,一針見血的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讓人讀來感觸良多。

小說裏說主人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一座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拼命的想進去。作爲學生,婚姻並不是我應當討論的話題。但我想,錢老先生以《圍城》命名,並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婚姻像圍城,其更多的用意是在告訴我們人生更像是一座圍城。而我們總在兜着圈子,重複着做同一件事,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而後發現對面的風景比這裏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重複着,樂此不疲。其實,人就是這個樣子,糊里糊塗的爲自己築起一座圍城,然後自己把自己困起來,然後自怨自艾,終老至死。“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人生亦如婚姻。其實,何必呢?何不打開心中的城牆,你會發現,這邊風景獨好。 《圍城》真的是一本好書,每讀一次都會讓我有新的感悟。讓我

在忙碌的生活,學習之餘有一片閒暇時光;讓我於書中讀得市井百態,從而笑看世間百態;讓我飛過重重高牆,不做圍城裏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懂得什麼纔是真正的生活!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4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此句或許便是該書書名的由來,寥寥數字,勾畫出了一副若在眼前的畫面。

愛情,或許是文學最爲鍾愛的主題,自《詩經》之“關雎”到民國的張愛玲,再至當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這是一個不曾中斷的話題,道盡了人們在愛情裏的喜樂悲歡。

如同錢老先生所言,城外的人,總是想衝進去的,但疑問之處在於,爲何城內的人在衝進去之後,又想着如何逃離呢?更有甚者,如“揚州八怪”的金農所言“傷人手,不可治”,此君對於圍城,大有遠離才安全之意。

但也有如金嶽霖者,在“圍城”裏獨自遊走一生,或許在精神裏,林徽因是始終伴他左右的。金老先生或許是圍城之內與金農隔牆而望的兩類人的典型代表。

一個人,或者說,兩個人,在城外與城內是爲何會出現如此的差異?當兩人愛之切切、急欲攜手進入城內之時,這段路途上何事影響了原本的計劃?

當兩人攜手欲共度今生之時,此時,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從此便被牽連在了一起,由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兩個人一起的生活,從某種意義而言,兩個人將要融合成另外的“一個人”。有愛情到婚姻的過程,對每一個人而言,都將是一種轉化。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當張愛玲如此的姿態面對着胡蘭成之時,便已可預示他們的結局。

愛情裏的兩個人,或許應當是獨立而自由的,這種獨立和自由,並不是說兩個人得是相隔萬里、平行而前,只留下相互眺望。而是應當保留着各自獨立的本性,意識之中,總有一些區域是你自己的,而不能“低到了塵埃裏”沒有了自己。倘若更甚的,“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裏開除了一朵花來”,那作爲一個旁觀者的我,很希望她是一直歡喜的。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5

《圍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主線,以他的戀愛和婚姻爲小說的主要情節,爲讀者刻畫了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主人公方鴻漸的性格是雙重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那種玩世不恭的處事態度又決定了他的一生註定是以悲劇爲局。

我們也曾讀過或學習過許多文學著作,也有很多是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或是因爲它的故事情節、或是因爲寫作風格、人物形象等,都能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是在讀過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後,令人歎爲觀止。小說語言幽默風趣、書面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多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妙趣橫生、妙語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一些不爲人知的祕密。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錢鍾書先生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去”。或許事實真是如此,雖然我們是學生,並不太瞭解婚姻真正對我們意味着什麼,或許它只是愛情的附屬品,只是相愛的兩個人終將在一起的象徵,就憑那一紙文書就可以讓相愛的兩人永結同心,一起精心維護自己的婚姻,享受生活。但也可能讓兩個並不相愛的人勉強走在一起,走進婚姻的圍城,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進了圍城一樣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對社會生活的不滿,但當他想要出去的時候,卻發現爲時已晚,城門早已關閉。無奈之下,他一頭鑽進了婚姻的城中,在三閭大學,相貌平平,外表柔順而內藏心機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

其實,不論是社會的圍城還是婚姻的圍城,只要戰勝自己,勇敢的跳出圍城的束縛,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取得成功。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6

《圍城》故事敘述的是清醒的,是具有現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在特定環境下不斷遭受命運與精神挫折的過程。

讀《圍城》,它沒有宣揚什麼“大道理”,僅僅依靠讀者的思想見仁見智。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也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方鴻漸”,“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對《圍城》的理解”。

忠愛《圍城》,不只是感於故事本身所設計的愛情,更多方面的還是一些比喻手法和一些經典的具有諷刺意味的語句。同時,還有對本書人物本身特點的鮮明程度的描寫。

首先,貫穿全文看,講的是“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都是一些個不滿現狀的人與事。”

再從人物出發,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方鴻漸,以此人作爲點全面擴張,慢慢形成線轉而成面。反面來看,他又是一個多餘的人,真正精神迷失者。爲何如此說呢?這是由他個人的形象、氣質、文化、生活導致的——有着子虛烏有的文憑,是善良、聰明卻毫無勇氣的懦夫,缺乏挑戰環境的勇氣以及極差的適應環境的能力。有這樣經典的描述——趙辛眉評價說:“你不討厭,可是卻全無用處。”

喜歡此書,同樣也因爲作者錢鍾書說:“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的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

可見錢鍾書創造首先追求的是立足於自己的體驗,他要寫的是他的眼前的中國。《圍城》不拘泥於對具體人事或社會現象、社會文明的批判。他將文中的每個人物、情節從側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從婚姻、文憑、職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刻畫人心的變化多端與勾心鬥角。

重要的,也是本人最喜歡的一點是:故事中運用的比喻相當經典,這也是《圍城》讓人愛不釋手的重要原因。司馬長風先生在他的《中國新文學史》中把《圍城》說成一部“地地道道是一部愛情小說”,這也是《圍城》中確實揭示了的獨特的愛情哲理;但也不僅僅如此,談《圍城》特有的比喻讓《圍城》顯示出學者小說特有的淵博、機智和幽默。

比喻性吸引我,便是作者常常能在別人看不到聯繫地方將兩個看似無關的相似之處點出,卻又在點出之後讓讀者醍醐灌頂,大呼貼切。比如,他說“方鴻漸感受到兩方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彷彿有着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一張文憑不易讓人們聯想到亞當、夏娃用來遮羞的樹葉,但作者聯想到了而且用的極爲貼切。點出兩個毫無關係的事物之間極爲相似的地方——這便是《圍城》的高明之處。

再如,方鴻漸失戀的感覺的描述,其喻體創造出了詩的意境。寫方鴻漸思念唐曉芙是這樣比喻的“譬如黑暗裏兩條船相應擦過,一個在船上瞥見對面船艙的燈光里正是自己夢寐不忘的臉,沒來得及叫喚,彼此間距遠了,這一剎那的接近,反見得窺隔的渺茫。”這種清晰而又模糊,確切而又不可琢磨的',屬於人心裏的感覺中的“模糊地帶”,極爲容易被忽略掉,或是隻是感覺到卻難以用詞語接近,處於“潛意識”的感覺。

通過這種“詩代散文”的敘述放大,得到清晰而又獨特表達——這當屬於《圍城》中正真具有“審美”意味比喻,與那些“審醜”式比喻一起分佈於《圍城》比喻序列的兩極。

與此同時,全文不失諷刺的點綴,膾炙人口。在此與大家分享兩句:

1、不受教育的人,因爲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爲識字,上印刷品的當。

2、不幸的是,科學家跟科學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了。其實還有很多的犀利語言,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讀《圍城》很有感覺,一遍遍的讀感觸更是愈發的不同。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受,有了與作者有一點點相慼慼的感覺。當然,更令人欣喜的也只是自己內心僅有的與他人不同的見解罷了。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7

週一的早上,和往常一樣的休息日。窗外,依舊是重慶風格的濃郁天氣,而現在,陽光出來,霧散盡,這纔是拂曉吧!心境也變得更加清朗了。

之所以想寫一篇隨筆,是因爲自己有很久的時間沒有完整而認真的看完過一本書,對於自己來說,這是一件很慚愧的事。而在昨天半夜,終於花了三個月的零碎時間,看完了錢鍾書的《圍城》,故事的結尾其實非常平淡,僅僅是因爲方鴻漸和孫柔嘉的一次大吵,讓故事落幕,看似戛然而止,其實生活依然如此反覆繼續着,哪有什麼結局,除非等到一柸黃土灑下,你纔有資格拉下生活的帷幕,敲響屬於你生活的喪鐘。

楊絳先生說,不要試圖去揣摩《圍城》的用意,也不要去揣摩它的原型。是呀,有什麼好揣摩的呢,因爲這本來就是我們各自生活的原本模樣。每一部小說的原型都是來自於我們生活的本質,只是被作者用更誇張的方式演繹出來了。中間或許有發生過的,有作者期待發生的事,藉着這本書表現出來而已,看了快樂也好,悲傷也罷,能產生共鳴那也是屬於你自己的感悟,不代表任何人。作者願意把自己的經歷發酵成一杯美酒,供我們品嚐,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了,我們只管享受就好罷。

看完書,合上後。不禁思考,愛情似乎遠沒有我們想象的美好,也許還帶着更多的腌臢和不堪。網絡社會,粉飾了太多了愛情,讓人不禁審視自己,審視陪在自己身邊的人,別人家的“老公、男朋友”都這麼好,再看看自己身邊這位,果斷想把他再塞入六道輪迴裏面重新做人。而我們沒看到的,都是別人不想讓你看到的那一面,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豔羨的那一面。 坦白地說,我很討厭書中的方鴻漸,他好面子、懦弱、沒有主見、依附於人、優柔寡斷……太多的缺點,放在任何一個女人身上,可能都不會欣賞他吧。

但偏偏幾個女人都爲他而動情,因爲人最先看到的都是對方身上的美好:熱情火辣的鮑小姐,端莊內斂的蘇文紈,甜美可人的唐曉芙都對方鴻漸青睞有加。就算在三閭大學時,他的前途已經快看不見希望了,孫柔嘉還想要“千方百計”的嫁給他……因爲,男人在任何女人面前都想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女人在男人面前,更喜歡展現自己魅力無窮,你沒有理由不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可當成功吸引對方後,一切都變得那麼乏善可陳,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方鴻漸能讓那幾位女性都對他產生青睞,原因是他最擅長曖昧而“不知自。”但其實他是知道的,他享受被別人崇拜、追逐的感覺,而卻不希望這種感覺被戳破,因爲沒有戳破的事情可以由得自己任意的想象,凡是事情成了定局,便沒有幻想的餘地了,一切也便不再抱有期待。而那幾位小姐迷戀方鴻漸的根本原因在於,不確定自己在他身上有沒有吸引力,所以“確定戀愛關係”纔是最好的說明,說明——你已經成功的被我吸引,掉入我的陷阱。但,女人一旦使出這招殺手鐗,便不再有退路,因爲,決定權已經到了對方的手裏,你只是被選擇和被評判的那一個。所以曖昧時期是最甜蜜的,因爲看到的都是美好,一旦要清楚地確定關係,你纔會看到你的那些“不欣賞”和“不確定”。

《圍城》裏面的愛情和婚姻並不美好,因爲我是一個讀者,不再是主角,我可以理性的審視。它讓我看到了人物最真實的內心想法,看到了他們暴露無遺的缺點。每一段看似美好的戀情後面,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是,人,習慣沉浸在最初自己營造的美好氛圍當中,從而相信,繼而期待,想要跨入這座“城”,但“城”裏是怎樣,你沒見過。當真正見到那一刻,你又接受不了美好背後的醜陋,接受不了原來這座漂亮的城堡背後也有如此骯髒的死角。魚和熊掌怎可兼得?除非你上輩子拯救了地球!這時,你只看到了那些不美好,卻忘了這座城都已經被你佔領了。你已經走進“城”裏了。

只有走進,纔有親近;唯有親近,才能看清。可遠觀的那一朵花,永遠都不會是屬於你的那一朵花,不能踏入的“城”,永遠都不是你的“城”,它不屬於任何人,也可以屬於任何人。唯有你擁抱的,那纔是屬於自己的,哪怕有一些瑕疵,那也只是屬於你的標籤,別人無法看見!所以,珍惜身邊的那一位看似有些“醜陋”的城吧!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8

小時候,父親就把我往文學這條路上帶,沒事就在我耳邊唸詩,我第一首會背的詩就是《水調歌頭》,也因此,蘇軾是我最愛的詩人

記得,他曾經逼我背《弟子規》,而我當時還小,頑皮,把書的封面撕成了兩半,他氣得狠狠地打了我,那時我哭得很兇,但他並沒有解氣,命我把封面粘好,後來一個星期左右臉色都沒有緩和。我知道,我傷了他的心。

而我愛上錢鍾書,則是《圍城》這本書。我手裏有一本父親給我的《圍城》,書頁已經泛黃,甚至封面有些掉色,但書角卻一點也沒折。他給我時就是這樣。他愛書,一同愛我一樣!

我不善於概括這本書,引用導讀上面的話來說“這是本睿智的書,因爲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

說到圍城,它包含了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則是父親一直說的話,也與導讀上的差不多“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

父親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很小,並給有讀出什麼,反而很糊塗。我沒有戀過愛,更沒有結婚;沒有畢業,更沒有就職。書上說的種種,我並沒有真實的體會,只有模糊的印象,但這並不影響我判斷,因爲這圍城,一如父親給我的愛......

父親對我,不算嚴厲,但經常繃着一張臉,或許每一個父親都是這樣。有時,他也會和媽嗎一起逗我開心,雖然很少成功。他不准我瞎跑,但同意我去旅遊;他不准我買薯片、餅乾,但會讓媽媽爲我燒最好吃的菜;他不看重我的分數,但會督促我的學習;他不會給我零錢,但我需要的東西一樣也沒少過......

或許,很奇怪,在父親這般的保護下,產生了逆反心理,會叛逆,雖然僅僅止於心理。我不止一次的希望獨立,希望能脫離家庭的保護,飛向屬於自己蔚藍的天空。儘管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終於,這個機會來了。父親因爲信仰佛教,長達一兩個月的在外地的寺廟裏。起先,我高興過,以爲自由了,卻發現自己離不開父親,更離不開這個家,不是因爲經濟,而是因爲,自己在這個家有太多的情,太多的愛!

父親再出去的期間,給媽媽打了一通電話,後來這通電話轉到了我的手裏,在電話的這一頭,聽到了電話那頭的父親的話,我哭了,不是我愛哭,是真的忍不住......

我,重讀了父親給的《圍城》,更加深了羞愧,羞愧於以前自己的想法。雖然 有些不同,但還是覺得,以前自己就是在“父親的愛”這個圍城裏想要突出來,後來在圍城外之後,想衝進去。但有異於書中,我想一輩子在這個“圍城”裏,一輩子都不出來,儘管不可能,但還是希望,一輩子,不出來!

耳邊還回響着父親對我說的話,久久不能消失......

“對不起”......

《圍城》讀後感優秀範文9

利用週六日的時間看了兩本書,一本是桐華的青春言情小說,另一本就是圍城。說來慚愧,相信很多人早已讀過,我卻幾次三番只讀到方鴻漸在船上回國那一段就念不下去。早聽聞婚姻纔是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如今我已在圍城中,不妨讀一讀。看後覺得,此書一個字,秒!非常有趣,詼諧幽默挖苦諷刺段子頻出,想來錢老生在我們這個時代,吐槽大會就沒有李誕池子什麼事兒了。我看時大笑多次,結局卻是戛然而止,文學術語叫留白,讓人意猶未盡。看的過程中,我先生在看rng比賽,時而嘆息時而低吼,跟我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我看後又查了很多人看完圍城的感想,有人說看過五遍,每次看的感受都不相同。可能我人生淺薄,並未感受到如此的不如意。

說說主人公方鴻漸的感情路吧,他實在不是討人喜歡的模樣。因自己指腹爲婚的未婚妻病逝,他的準岳丈岳母把給女兒的嫁妝錢資助他出國留學。他在國外期間,談不上不學無術也說的上正經的都沒學,輾轉幾個大學,最後竟連畢業證都是從一個愛爾蘭人手裏買來的贗品。

在回國的船上先搭上鮑小姐春宵一刻,後又和自認爲“豔若桃李,冷若冰霜”的蘇小姐宛如情侶。心裏對蘇小姐無意,卻還要去拜訪人家,拜訪蘇時又遇到真愛唐小姐。他一面不拒絕蘇的示好,時常與其來往,又一面對唐小姐展開十分猛烈的攻勢。把自己每日見聞所思所想匯成相思信寄給人家。最後,他與蘇唐兩位因其的懦弱優柔一個好下場沒落。楊絳先生說過,唐曉芙是錢老鍾愛的人物,不捨得把她嫁給方鴻漸。

感情受挫的鴻漸又與岳丈岳母鬧翻,陰差陽錯的因爲當時“情敵”趙辛楣的小心思而得到去三閭大學做教授的機會。在去三閭大學的路途中又結識對他一見傾心的孫小姐,書中說孫小姐“千方百計”嫁給他。這在當時,方鴻漸是萬萬沒有發現的,以爲她原本是那麼可愛,有過動心,孫小姐的段位在目前看來也是極高明的。不過,無論她如何撒嬌如何體貼,也不過芸芸衆生裏極其普通的一個。長相平庸,家世普通,學歷大概在當時是亮點,可惜與蘇唐鮑一比就毫不突出了。

後來的故事主要以鴻漸和柔嘉的婚後生活爲主,草草結婚,婆家孃家都對對方不夠滿意,兩天小吵三天大鬧。吵架內容是十分精彩的,如若不是夫妻我定會拍手稱快,可若是夫妻,這麼吵太傷感情了。最後的結局就是兩人感情破裂,大幹一場。柔嘉帶着用人回了姑母家,鴻漸回家後在牀上哀傷。結局就這樣戛然而止了,不知道後來鴻漸去沒去重慶,兩人又離婚沒離得。書裏的故事結束了,留下無數唏噓。現實中又有多少個不得志的方鴻漸和多少個都是怨氣的孫柔嘉。只是粗略的說了方的感情路,而感情只佔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作爲男人而言,他還有事業還有諸多需要努力打拼,可他卻像是風中的落葉,輕飄飄的遁於泥土中。

我還是比較勵志的人,拋開當時的時代背景不談,如果方可以努力學習不弄虛作假,如果方懂得感恩和岳丈岳母相處融洽,如果方可以對待感情專一堅定,再退一萬步,就算和柔嘉結婚了,懂得經營婚姻也未嘗不可。可是人生哪有如果,失去不再重來。性格真的影響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