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優選】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優選】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選】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大膽表現人物頭部、軀幹與四肢傾斜的動態。

活動準備:油畫棒,各色水粉色。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1)爲什麼小朋友都愛玩海洋球?

(2)在海洋球池裏走和跳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

(3)觀察教師範例:哪些小朋友在活動?哪些小朋友沒有活動?將作品上的`人物編號,引導幼兒從人物頭部、軀幹、四肢是否傾斜區分辨。

2、操作與思考

請幼兒嘗試用傾斜的方法畫各種不同方向的頭髮,教師變化成不同的髮型、五官。

3、創作要求:

畫一畫我們來玩海洋球,看誰玩得最開心。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點

(1)想象玩海洋球的情景

(2)用髮型、五官和服裝表現不同人物特徵。

(3)鼓勵表現簡單的重疊,海洋球的重疊。

5、引導

6、小朋友是不是都在玩海洋球?(從動態上分辨誰在玩,誰在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和遊戲,感知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係。

2、指導生活中的疊放物品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3、願意與同伴合作完成遊戲,合作時尊重他人的意見。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五種顏色的積木、餐具若干,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各種積木,引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老師帶來了很多積木,我們今天來玩堆積木遊戲,你們想玩嗎?

2、通過遊戲,初步感知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係。

——這是老師堆的積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過關大考驗才能玩遊戲哦!教師出示不同顏色或形狀搭成的4層積木塔。

第一關:引導幼兒分別從上至下,從下至上數分別是什麼顏色什麼形體?如第一層是紅色立方體形狀的。

第二關:這一層積木的上面一塊和下面一塊積木分別是什麼顏色和形狀的?(指着中間的一塊問)

第三關:請仔細觀察這個積木高塔,記住每一塊積木的疊放順序。然後教師用布把積木塔蓋住,讓幼兒四人一組回憶積木塔疊放順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樣的`積木塔。

3、幼兒展示操作的結果,看一看與老師有什麼不同?並請幼兒描述某一塊積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別是什麼顏色和什麼形狀的積木。

4、通過實際操作引發幼兒發現疊放物品的好處。

——四組變兩組,兩組的積木合在一起,想辦法把這些積木搭起來,思考怎樣搭最高。

——活動快結束了,咱們把積木都放回籃子裏吧,(教師隨意放,結果積木放不下)積木放不下,有什麼辦法讓積木放得下呢?啓發孩子疊放整齊。

5、發散孩子思維,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是疊放的。教師小結:剛纔我們發現把物品一個一個地疊放在一起就會比較節省空間,同時也很整齊。但疊放時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疊放太高的,如家裏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會把碗打破。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闖關遊戲的形式進行,孩子都很感興趣。從活動中孩子的表現看,孩子對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係都很明確,能清楚地分辨從上往下數與從下往上數的位置關係。在這個活動中我還注重一點就是根據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較差這一點,所以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大多數都是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如在第二個環節的闖關遊戲,從4人到8人一組,在第一次遊戲時有個別喜歡錶現的孩子(鍾鎮陽、陳朗)不理同組的同伴,自己拿了積木就搭,結果他們組是最後一個完成的,於是我與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爲什麼?引導孩子商量着怎樣合作完成任務。在後面的兩個闖關遊戲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務,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務後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後一個環節與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疊放的物品時,孩子們的發言也非常積極,也發現了疊放的好處,如佔用的空間少,又美觀等。

從這個活動的效果看,孩子對空間位置都比較熟悉,疊放的物品會比較節省空間,同時也很整齊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點放在實踐學習如何利用空間位置上,如讓孩子擺放積木,讓孩子思考怎樣擺放可以裝得最多,把各種不同大小的玩具放進櫃子的那一層最合適等,對我班的孩子挑戰性會更大一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瞭解人生命的由來。

3、瞭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從哪裏來》。

2、教學掛圖。

3、懷孕老師前後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5、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裏爲什麼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裏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瞭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請幼兒發問:看了剛纔播放的畫面,你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嗎?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要問老師嗎?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後,爸爸把身體裏一種叫**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裏叫做**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他們在媽媽的身體裏展開了游泳比賽,遊得最快的**就會和媽媽身體裏叫做**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裏的小房子裏,在小房子裏一天天長大,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後就是一個小寶寶了。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了。

三、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裏

1、請幼兒猜想: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都做了些什麼?”先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再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並進行動作、表情模仿。

2、請幼兒跟音樂一起表演:

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裏,在媽媽肚子裏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裏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睏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於出來了,好亮堂啊。(幼兒表演兩遍,第一遍師領)

3、讓幼兒直觀瞭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回憶撫養自己所付出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讓幼兒初步瞭解懷孕媽媽的外形特徵。

5、懷孕老師出場,以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再次引導幼兒主動發問(關於懷孕媽媽—準媽媽的感受、生活習慣等),以直觀印象更進一步瞭解準媽媽的艱辛。要求幼兒間所提問題不重複。懷孕老師根據幼兒提問做適當回答,如:帶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彎腰很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稍重一點的東西拎不動;有時候噁心、食慾很差,看見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誡自己必須得吃,因爲如果不吃,肚子裏的寶寶就缺乏營養了,雖然愛美,但不能化妝,怕寶寶鉛中毒。

四、播放課件《我從哪裏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後課件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裏的什麼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後來慢慢的長出了什麼?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裏做些什麼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後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怎麼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裏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裏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裏,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麼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着音樂跳舞,後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裏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裏住了十個月。

五、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麼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着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裏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麼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麼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裏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麼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着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麼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生活了十個月,最後終於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六、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裏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裏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爲什麼?

2、出示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遊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後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並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麼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後,老師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噁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並提問:爲什麼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爲不吃,肚子裏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着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爲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談話——如何報答媽媽?

遊戲——《我來做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加幼兒體貼媽媽的感情。請幼兒每人在自己的衣服裏塞一個小枕頭,跟着老師的提示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老師按照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蹲下繫鞋帶—扶着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進行語言提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請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爲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瞭解雨的特徵,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後,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三)活動過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是什麼?(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雨衣,雨靴問)

幼A:那件黃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個是我的。

(教師手指雨衣,雨靴再問是什麼?)

幼C: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師:爲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師小結:對,因爲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

不錯的幼兒園,而且這幾天呀,一直在下雨對吧,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

幼A:上面落下來的。

幼B:從天上落下來的。

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時候一滴一滴,有的時候是一根一根的。

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幼A:下小雨時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時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颳着風的話,雨還會斜着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幼齊答:好)

2、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評析: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

3、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纔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幼齊答:好)

師:先畫什麼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說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說先畫小雨等。)

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

教師邊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颳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纔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4、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幼齊答:好)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颳風時的雨。

(2)

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爲什麼?(引導

不錯的幼兒大膽講述)

(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說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讚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心信。)

6、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價]

這一活動內容是教師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物是尋找而產生的,選材適時及時,符合幼兒情感需要。活動過程中,教師總是以積極的心情與幼兒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參與活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互相欣賞,肯定和接納每個幼兒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了幼兒再次創作的興趣和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在操作過程中將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鼓勵幼兒用(目測、計量、數數、摺疊)等多種方法大膽去嘗試、探索二等分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材料:

教具:天線寶寶兩個、蛋糕一塊。

學具:長方形紙、剪刀、尺、毛線、包裝紙;吸管、圓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幣、蠶豆、雪花片、鈕釦、小碗;量杯6個、天平、蛋糕、番茄、豆腐乾、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幼兒將長方形紙進行二等分(PPT)。

(1)班上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天線寶寶)它們還帶來了最喜歡吃的蛋糕,可是隻有一塊蛋糕,兩人都想吃,怎麼辦?

(2)請一位幼兒動手試一試,有什麼辦法分成兩塊一樣大呢?

(3)教師小結: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這種方法叫二等分。想想蛋糕除了這樣分,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張像蛋糕一樣的長方形紙,請你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分?

(4)幼兒動手操作,展示幼兒分法。(邊與邊對摺、對角折)請幼兒比較一下,分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麼變化?

(5)教師小結:小朋友用了對摺、對角折對長方形紙進行了二等分,把它分成了兩份一樣大的圖形。

第四組:量杯、水。

第五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乾、刀、菜板

3、幼兒講述操作過程、方法。

(1)小朋友分過很多東西,請你想一想你分了什麼?怎樣分的?

(2)幼兒講述各種分法,教師引導幼兒聯繫生活想想在什麼時候用過目測、數數法。

(3)教師小結:小朋友在樂園裏用了目測法、摺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樂園裏的東西進行了二等分。

4、遊戲“看誰說得對”

天線寶寶想和你們做遊戲,請你看圖形說說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5、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除了進行過二等分,還可以分成幾份?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四等份、五等份。

注意事項:

1.教師事先應將天平調試好,在幼兒操作天平稱量物體時,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稱量物體時,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兒在操作中對樂園裏的物品進行了四等分,教師可請該幼兒說說自己的分法,鼓勵幼兒的創新,自然引申到四等分。

知識背景的材料:

幼兒在園吃蘋果、蛋糕等點心時,有的幼兒常要求吃一半,我說:“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想想平時在生活中還對哪些東西進行過分塊?幼兒紛紛從家中找來了吸管、毛線、硬幣、紙、橡皮泥等多種材料,並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商討着具體的分割法,有時還爭論不休,看着孩子們有如此濃厚的興趣,便產生了二等分的課題。

活動反思:

二等分最重要的知識點在於掌握二等分的操作,知道二等分必須是兩部分一樣大或是一樣多;知道二等分中整體比部分大,部分比整體小;掌握等分的方法。對二等分的知識點進行準確的分析後,活動按以下幾個流程進行:

一、故事導入,是以故事《狐狸分餅》導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帶進如何公平的分餅的情景中,使孩子們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

二、操作探索,我本着以幼兒爲主體的原則,活動一開始,我就爲幼兒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個圓圓的餅(圓形卡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孩子們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圓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來,對幼兒掌握的知識進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種圖形二等分的方法,對二等分的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三、遊戲鞏固,出示PPT,讓幼兒找出進行二等分的禮物,進一步鞏固認識二等分。四,拓展延伸,老師爲孩子提供了許多可操作實物:如飲料,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許多東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學過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進行生活中的實際操能夠作,幼兒通過切食物、分飲料等實踐,拓展二等分的知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等分的興趣,在操作中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集體備課時,理想的狀態是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但在課堂實踐中,我發現還是存在需要反思、調整的地方。

本節課活動優點:在上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幼兒的`等分結果, 材料準備較充分,幼兒的參與性較高,回答問題都很積極,動手操作 也很主動的探索等分並且記錄。很好利用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獨立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等分的結果,與他人分享。給幼兒輕鬆愉快大膽創新的探索環境,讓幼兒沒有拘束感的上課。

活動缺點: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條理不明確,只注重分的結果,沒有強調幼兒等分可以有很多的分法。當幼兒單一的橫一下的分時,教師的引導有些牽強。在講述整體與部分時候教師有些嗦,幼兒都有些注意力不集中了,教師沒有很好的調整課堂氣氛,導致整體與部 概念模糊,總的來說知識點太多,教師沒有把握好隨機教育。

整改方向:今後教學中一定要思路清晰,語言簡短有目的性,知識講解時候一定要把握幼兒的接受程度,緊緊圍繞目標來制定活動過程,瞭解孩子個體差異進行選擇適中的課程,知識點不要太多,有貫穿遊戲活動才生動、有趣。

小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裏既有線,也有面。爲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爲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的要求

會躲閃跑,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尾巴若干

環境創設:選擇適宜,安全的活動場地

詳見第二階段的第二次指導

體育遊戲:《猴子揪尾巴》

1、師以遊戲的口吻帶領幼兒做準備運動

2、師介紹遊戲的玩法:將自制的尾巴塞在幼兒身後的褲腰上,幼兒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數到三時開始左右躲閃,相互抓對方的尾巴,先揪下來的'爲勝者

3、交代規則:不能推拉對方

4、幼兒遊戲,師觀察指導

5、放鬆活動:幼兒聽音樂做放鬆動作入室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爲行爲,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