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對夜晚的感受,幼教大班綜合活動.夜晚。

2、能根據所看所想進行美術創作,學習刮畫。

3、體驗刮畫帶來的新體驗。活動所帶來的美好感受。

準備:

色卡 夜景圖 課件 音樂 塗滿色彩後又塗上黑色的卡紙

過程:

1、老師以詩歌的語言引出課題,引起幼兒注意。“太陽喝醉了酒,不小心撞到了山頭,就倒在山頭後面睡着了。於是,黑夜就出現了。”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思考:“小朋友,你們在晚上都做些什麼事呢?誰願意跟我們分享一下?

(評析:以詩歌的形式引入活動,幼兒們很感興趣,思維一下活躍起來,老師的提問沒有給幼兒加任何的限制,給幼兒創造了一個開闊的環境。)

2、請幼兒說說你的夜晚是如何過的,都做過哪些事?

幼A:晚上我和家裏人一起吃飯,看電視。

幼B: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到小區裏去散步。

幼C:晚上我跟鄰居家的小妹妹一起玩。

3、老師將幼兒對事件的講述過渡到幼兒對事件的感受上。“老師晚上也出去過,我覺得夜晚開心極了,我和幾個好朋友一起 去湖濱大道散步,我們聊天、做遊戲。”“那你們覺得夜晚是什麼樣的?”請幼兒說說自己對夜晚的感受。

幼A:我覺得夜晚是明亮的,我和媽媽看到街上的路燈很亮很亮。

幼B:我覺得夜晚是溫柔的,我和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幼C:我覺得夜晚是害怕的,有大灰狼要出來。

(評析:由單純的講述事件轉爲情感的表述,幼兒體驗到同一情境的不同感受。)

4、老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入下一節,區域活動。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區域,請你們去區域裏看看,你看到夜晚的景色是什麼樣的?夜晚的人們都在幹什麼?”

5、幼兒分散活動。(電視區播放老師拍錄的商業街的夜晚,熙熙攘攘的人流、霓虹燈等。圖片區是不同的夜色圖。圖書區提供圖書。)

(評析:給幼兒提供了自由發現、交流、參與探索的機會,幼兒教案《幼教大班綜合活動.夜晚》。讓幼兒對夜晚有更直觀的感受。)

6、幼兒活動完後,請幼兒說一說,“你現在對夜晚的感覺是怎樣的?你在哪個區域看到了什麼?”

幼A:我在電視區看的,我覺得夜晚是五光十色的,街上的霓虹燈一閃一閃漂亮極了。

幼B:我也是在電視區看到街上的人都在逛街,我覺得夜晚是熱鬧的。

幼C:我覺得夜晚是傷心的,因爲我在圖書區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還在外面賣火柴。

幼D:我覺得夜晚是可愛的,我看到圖片區的路燈都亮起來了,好象小朋友明亮的眼睛。

(幼兒在活動後,明顯對夜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豐富、思維開闊。)

7、欣賞詩歌。

老師“你們的眼睛真厲害,看到了這麼多的人和景,可是還有很多你們沒看到的。我們一起欣賞一首詩,聽聽小昆蟲的夜晚是怎麼過的,星星的夜晚是怎麼過的……”。(播放錄音)

《夜精靈》

太陽喝醉了酒,不小心撞到山頭,

就倒在山頭後面睡着了,

於是,黑夜就出現了。

夜——靜靜的、靜靜的,

風——輕輕的、輕輕的,

青蛙爲這夜開了一場演唱會,

聽,還有小小的蟲在合奏。

星星們喜歡聽,都跑出來了,

一閃一亮、一亮一閃,搖搖頭、眨眨眼,

好象是好多頑皮的孩子在跳舞。

月亮媽媽又出來了,

她一路尋找頑皮的孩子,

一路不是放出溫柔的亮光。

螢火蟲,提着小燈籠飛來飛去,

因爲不知道要把燈籠放在哪裏,

所以到處亂跑,

這棵樹也不好,

那棵樹也不好。

夜色慢慢漲了起來,

天空中星光點點,

城市裏霓虹燦爛,

娃娃的歌聲飄蕩在窗前,

希望世界遠離戰亂。

夜晚眨着他黑色的眼睛,

像是一直尋找光明的小精靈,

讓這世界變成了飄渺、絢麗的銀河,

啊——這美麗的夜精靈。

8、老師提問,爲美術活動鋪墊。

“這首詩美嗎?美在哪裏?”(老師準備好的塗好彩色並覆蓋黑色的卡紙,將幼兒說的用牙籤在紙上刮出,如螢火蟲、燈籠、星星等。只示範創作形式,不過多的刮出內容,以免影響幼兒的想象。)

(評析:幼兒們說美在螢火蟲的小燈籠上,老師就用牙籤在黑紙上刮出一個小燈籠,立刻一個五彩的燈籠出現了。幼兒們的好奇心大大加強,再聽說老師要讓

9、請幼兒一起創作刮畫,畫出自己心中的夜晚。(老師提示刮畫的方法,如需細線條用尖頭,粗線條用圓頭。手法有刮、掃、點等。)

10、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作畫。完成後將幼兒的畫貼在展板上,組成一幅大的夜景圖。

(評析:在評價幼兒作品中,沒有橫向的比較,沒有好壞之分。讓幼兒相互介紹、展示自己的作品,

使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

活動評析:

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不是空洞的講述夜晚有什麼,夜晚是什麼樣的,而是從文學的角度出發,讓幼兒在感受文學的意境美的同時,進行繪畫創作。美育不單單是美術教育,更是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自制墨跡圖進行創造性想像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2、利用輔助物在墨跡上進行拼砌,發展編講能力。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曾示範製作墨跡圖,以引起幼兒操作和想像的興趣。

2、白紙、顏色水、輔助物、鋪墊的桌布。

活動過程

1、自制墨跡圖,引起幼兒興趣。

(1)回憶墨跡圖製作的方法。

(2)提出製作墨跡圖應注意的'事項。

(3)幼兒自制墨跡圖,教師巡迴指導。

2、根據墨跡圖上的墨跡進行想像。

(1)啓發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墨跡圖像什麼,並說出想像依據。

(2)動墨跡圖,變換角度看看它還像什麼?鼓勵幼兒儘量想得和別人不一樣。

(3)教師小結:從不同角度看墨跡圖,它所表現的內容也跟着發生了變化。

3、利用輔助物豐富墨跡圖後進行編講。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輔助物在墨跡圖拼砌,使畫面更完整、更豐富,並提出講述要求,如什麼時候?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在什麼地方?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2)請幼兒根據豐富後的墨跡圖進行編講。

4、向同伴或老師講述自己圖畫中的小故事。

活動延伸

(組合編故事)將幼兒製作的墨跡圖佈置在語言區中,引導幼兒與同伴的墨跡圖組合在一起,編出一個更好聽的故事。

小百科:有趣,多指某事或物對你很有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實驗,獲得有關容量守恆的經驗。

2、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2、標有刻度的瓶子,水,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

出示趣味練習:容量比較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六瓶水是一樣多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現在我們想辦法做一下實驗,比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實驗操作

1、教師:用什麼辦法驗證呢?怎麼操作?

要求:實驗用的兩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實驗時動作慢一點,避免將水灑出影響實驗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

(1)高矮不同的兩隻瓶子方法是通過比較水位 的'高低,我們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樣的。

原來瓶子的高矮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2)粗細不同的兩隻瓶子小選擇兩個相同的空瓶,把裝在大小不同的瓶內的飲料倒入其中,比較出飲料一樣多。

方法,任選一個瓶子,將一瓶飲料倒入,用筆畫或粘紙條的方法做標記,把飲料倒出後再將另一瓶飲料倒入該瓶,看飲料位置與原來留下的標記是否一致,比較出飲料一樣多原來瓶子的粗細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一隻含內容物的的瓶子內容物爲石子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較水位的高低。

內容物爲海綿小結:方法是將海綿中的水擠回瓶中,比較水位的高低。

原來瓶子裏面是否有物體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總結:瓶子的高矮、粗細、內含物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這種現象就叫做容量守恆。

三、活動延伸想一想,如果把兩塊一樣重的橡皮泥塞進不同形狀的瓶子裏,橡皮泥會變重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激發幼兒愛護啄木鳥的情感。

2、初步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辨別音樂的不同性質。

3、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簡單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啄木鳥》音樂磁帶

2、圖譜一張

3、啄木鳥以及大樹頭飾

重點難點:

讓幼兒理解音樂並能自己辨別三段音樂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故事導入:在一個森林裏,有幾棵大樹生病了,於是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是害蟲在搗亂,於是啄木鳥篤篤篤、篤篤篤。把蟲子給捉完了,大樹的病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所有的樹枝開心的跳起舞來。今天劉老師帶來的音樂講的就是這個故事,我們來聽聽看。(幼兒完整欣賞一遍音樂)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賞樂曲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音樂分別說了些什麼事情?啄木鳥在幹什麼?(啄木鳥在給大樹檢查,啄蟲子)現在請小朋友把手指伸出來,我們跟啄木鳥醫生一起去給大樹看病。(邊欣賞音樂邊做動作)

1、欣賞第一段音樂

(1)師:剛纔我們跟着啄木鳥醫生給大樹看病給它捉蟲子,那你們有沒有看見啄木鳥是怎麼給大樹做檢查的呢?(從上到下)那我們一起來跟大樹學一學。提問:檢查了幾顆大樹呀?(四棵)複習第一段。還可以在麼檢查(兩隻手一起檢查)師幼一起表演。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剛纔我們跟啄木鳥醫生一起去給大樹做好檢查了,那剛剛啄木鳥醫生是怎麼給大樹啄蟲子的呢?怎麼用動作表示的呢?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師:每棵樹的蛀蟲一樣多嗎?(不一樣),第一棵樹上有三條蟲子,我們一共啄三下,第二棵樹和第三棵樹各啄三下,第四棵樹只有一條蟲子我們只啄一下。我們聽音樂一起來給大樹啄蟲好不好?

3、 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大樹經過我們的檢查,經過我們的捉蟲,它的病終於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提問:那它是怎樣長出茂盛樹葉跳起舞來的呢。(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那我們剛剛用的是這個動作,還有沒有其他的小朋友有更好的動作可以做?(往上長)(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二)完整欣賞一遍音樂,感知並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師:大樹樹的病好了,變得多精神啊!那我們現在把啄木鳥給大樹檢查、給大樹捉蟲的、大樹跳起舞來的動作一起連起來完成一遍好不好。(完整表演)

師:剛剛我們在座位上有點擠,請小朋友一起來中間,我們再來一遍,你可以跟老師一樣,也可以不一樣哦。(完整表演)

(三)分角色用適當的肢體動作來表演樂曲,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師:剛剛老師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做得特別好看,有誰願意來扮演大樹和啄木鳥來完整的表演一遍給大家看呢?我們請來了四棵大樹,一隻啄木鳥。那請問小朋友哪一段是做啄木鳥的動作,哪一段做大樹的動作,誰先做,說後做?(完整表演)表演的真好,我們給他們拍拍手。

師總結:先是啄木鳥檢查大樹,然後在給大樹捉蟲,第三段的時候大樹開心的跳起舞來。

師:現在請所有小朋友來分角色來玩,一個人做大樹,一個人做啄木鳥,自己商量一下。大樹在做的時候就要請啄木鳥醫生先休息一下了,因爲它剛剛在做檢查的時候已經很辛苦了(完整表演)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啄木鳥給大樹的病治大樹真開心,啄木鳥也很高興。小朋友,你們喜歡啄木鳥嗎?(喜歡)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啄木鳥呢?(保護它,和它做朋友)太好了,下面我們一起和啄木鳥朋友飛出去爲更多的大樹捉蟲子吧!(聽音樂《啄木鳥》飛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欣賞,《啄木鳥》,選自一首意大利民歌音樂,全曲的結構是ABC三段,樂曲節奏鮮明,形象具體,特點明顯,易於區分,適合大班兒童欣賞。A段樂曲節奏平穩流暢(可理解爲啄木鳥在檢查樹木):B段樂曲節奏跳躍(理解爲啄木鳥捉蟲)C段樂曲優美流暢(理解爲啄木鳥跳舞)。根據音樂的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爲1、欣賞樂曲,瞭解樂曲所表達的故事情節,初步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2、嘗試用動作來表現樂曲中不同的音樂形象。3、表演時能與同伴相互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在組織本活動的過程中,我採取了三個策略:一、藉助故事情節,初步感知理解音樂內涵,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音樂欣賞不同於歌唱和韻律等其他形式的`音樂教學,它更側重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能力。而建立語言故事和音樂之間的聯繫,就好比給幼兒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可以更好的引導幼兒理解和感受音樂。二、藉助圖譜,加深幼兒對音樂結構的理解,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圖譜”(即四棵樹)來幫助幼兒分辨樂曲結構,通過動作來理解樂曲的的內容。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讓幼兒學會具體的音樂技能,而是爲了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從而更好的感受音樂。三、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表達能力。通過聽覺(耳聽音樂)、視覺(眼看圖譜)、活動覺(創編動作)同步開放的參與方式,使幼兒充分的體驗和感受樂曲的美,並能用不同的體態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創造和表達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和鍛鍊。

不足之處:

1、開始的故事導入環節限制了幼兒的肢體動作,侷限了幼兒的思想。

2、創編環節由於教師的固定動作較爲明顯,所以幼兒在創編時動作較爲單調。

3、道具準備不夠充分,在最後的表演環節,較爲凌亂。希望在以後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能改掉本次活動中的缺點及不足,儘量做的更好。

小百科: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益鳥,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爲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由於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範圍廣,在13.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棲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並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2.在遊戲中能將小魚按顏色進行分類。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2以內數的實際意義並進行物與數的匹配。

數數與幼兒實際“抓魚”的數量相符。

活動準備:

紅、黃、綠、藍四種顏色魚若干;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水盆各一隻;小鈴一副;一張畫有兩條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導入遊戲情境

老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第一次:貓媽媽和小貓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魚;小貓小貓喵喵喵,站起身來伸伸腰;小貓小貓喵喵喵,跟着媽媽做遊戲,我的小貓跳一下”(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

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小結:表揚小貓有本領

二、小貓抓魚

1.看圖抓魚

“小貓寶寶們快快找到座位坐下來休息一下吧!”“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麼了?(魚)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池塘裏抓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看着圖片抓魚。教師指導:“圖片上有幾條魚啊?(數數:1、2,一共有兩條魚)。看看媽媽抓了幾條魚,請你跟媽媽抓得一樣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抓了幾條魚啊?”(引導幼兒互相檢查)“看看你的小魚是什麼顏色的?”(請幼兒說說)並放回相應顏色的水盆裏。抓兩條魚。

2.抓一條魚。

教師提出抓魚的要求:聽鈴聲抓魚。

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一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有一條魚),提醒幼兒把魚放在相同顏色的盆裏。

3.幼兒抓魚,教師指導:“你聽到了幾下鈴聲啊?(兩下)你抓了幾條魚啊?”數數看有幾條(1、2,一共有兩條魚)

三、收穫回家

總結:“哇!這麼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教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學習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身體,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新的動作,從不同角度思考,獨立或合作設計完成動作要求,發展幼兒創新技能。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培養合作互助的精神。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想辦法運用不同部位移動身體

活動難點:設計並完成腳不沾地移動身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各類數字卡裝扮的數字園,固定1.4米高的繩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區,電網的.標誌圖分放在繩索下的場地上。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在音樂伴奏下指導幼兒進行走、跑、跳、蹲、扭動身體、鑽、爬等基本動作訓練。

2、情景導入:“我們的小腳累了,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幼兒自由地在教師身邊坐下。

3、提出問題:“剛纔我們都用了身體哪些部位做了什麼動作?”(腳走跑、腿彎、屈膝、手動、腰彎、臀扭等)

師生共同小結:身體真靈巧,腳能走,腰能彎,手能撐……

二、探索活動

1、教師:“我們的身體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動作,現在,請你們做一個動作使身體移動。”(幼兒迅即走或跑)

2、教師深入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小腳,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腳移動身體嗎?”

教師啓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大家試試看,還可以用什麼部位移動身體,比比誰的辦法多。”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自由選擇同伴合作,教師觀察、啓發、引導輔助,發現不同的方法,以語言點撥、肢體動作、表情激發保持幼兒活動興趣。

3、組織集體練習:請個別幼兒示範有代表性的腳不沾地移動身體的動作,集體練習,享受合作學習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動、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兩人合作)、攀沿繩、橫躺滾、葡匐前進、翻跟頭等。教師親切地幫助個別動作發展差的幼兒。

4、遊戲:奇妙的數字園

①以神祕的口吻激發興趣:“有一個奇妙的園子裏,掛滿了各種數字,水果、動物,它們上面都有可愛的數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數字園看一看嗎?用什麼方法上路呢?”

②師生討論去數字園的方法:上山乘攬車(坐後撐),下山滑滑梯(橫躺滾),過河海豚遊(魚躍式),經過地雷區翻個跟頭向前走,經過電網小心觸電(匍匐前進)。教師與個別動作發展差的幼兒合作,協助其到達目的地。

③幼兒用各種方法到達數字園,歡呼勝利,並欣賞各類數字。

三、放鬆活動

1、以問激趣:“數字園真奇妙,我們的身體能變成數字吧?”幼兒單獨或相互合作,用肢體動作表現數字。

2、討論:我們還能用靈巧的身體變什麼?(各種動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動作)。

3、小結:“我們的身體真靈巧,會做那麼多有趣的動作,還能腳不沾地做高難度動作,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體的每一部分。”

4、結束:“我們的身體累了,該休息了,現在回家吧。”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幼兒走回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爲活動主體的作用。我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根據突發狀況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在不影響活動目標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身體指人或動物的整個生理組織,有時特指軀幹和四肢。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