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象,瞭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過程:

1、燃燒蠟燭

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並說說有什麼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着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啓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裏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爲什麼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

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麼危害?(如燙傷皮膚、燒燬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後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建議: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安全防火要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說出相1或少1的關係。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蘑菇房子圖片。

2、大點卡和數卡三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拍手遊戲:“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嘿嘿嘿,在這裏!”(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2、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牀,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講述故事。

1、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

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那麼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2、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二)複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着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三)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爲什麼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2、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木塊、塑料玩具、釘子、夾子、瓶蓋、曲別針、磁鐵、紙板、沙子

活動過程:

1、引題(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個地方玩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進去,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

幼:磁鐵

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着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幼:好

師:小朋友看看爲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

幼:因爲它是木頭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爲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

幼:因爲它是塑料的

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纔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

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曲別針

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麼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

幼:他們都是鐵做的

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做它的朋友

2、幼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

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裏,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

幼:好

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爲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

幼:因爲紙板下面有磁鐵

師:真聰明!老師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祕密就是它還可以隔着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教師可拿一本厚書操作一下)

3、創設情境,讓幼兒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

師:剛纔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裏,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怎麼能讓它們出來呢!

幼:把他們撿起來

師:但是這樣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

師:剛纔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別針也是用鐵做的,那我們來試試看能不能用磁鐵把別針吸出來!

幼:可以

師: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師:小朋友,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

活動結束

師:剛纔我們知道了磁鐵有這麼多的本領,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好不好?

幼: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納入到學前教育幼兒園的課程中,往往看似常見、簡單的小事,其中卻蘊涵着豐富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糖不見了”這種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但是幼兒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這種現象後的科學道理。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給孩子提供一次實踐操作的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溶解,有的不會。

活動準備:

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 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教學過程;

一、 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裏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裏去了?

T:糖在水裏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裏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 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爲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纔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纔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裏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裏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課後反思:

溶解的主題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因爲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爲了讓幼兒更直接明瞭的觀察到溶解的現象,實驗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瞭然看到溶解的過程,並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用鼻子識別氣味的活動感興趣。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識別氣味。

3.知道鼻子的用處,懂得要保護好鼻子。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裝有陳醋、花露水、啤酒、純淨水的透明杯子和紙杯各一份。

2.各種不同氣味的物品:香氣(香水、香皂、空氣清新劑)、酸氣(白醋、陳醋、酸菜)、酒氣(白酒、紅酒)、無味(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你們喜歡畫畫嗎?說說看,最喜歡畫什麼?

師:如果把你們的這些東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畫。我也很喜歡畫畫,今天我來畫一樣東西,請你們邊看邊猜,我畫的是什麼?

二、瞭解鼻子的結構。

1.教師畫鼻子,邊畫邊問:快猜,我畫的是什麼?

2.師:剛纔我畫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樣的是鼻子的哪裏?(鼻孔)摸一摸有幾個鼻孔?

3.師:你還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麼嗎?(引導幼兒認識鼻尖、鼻樑、鼻翼)

小結:你瞧,一個小小的鼻子有好幾部分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爲什麼我們要長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

師: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嗎?(嘴巴)你嘴巴什麼時候呼吸的`?還有什麼時候用嘴巴幫助呼吸?

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堅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時候,游泳的時候,感冒了鼻子不通的時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幫一個小忙。

2.鼻子可以聞氣味。

(1)師:講到這兒,我們知道了鼻子的第一個本領——鼻子可以呼吸,鼻子還有一個本領呢,是什麼本領?(聞東西)

(2)師:你聞過什麼氣味?(香味、臭味、油煙味等)

(3)師:老師這裏有四個杯子,裏裝着四種不同氣味的東西,你來看,裏面是什麼?

(4)既然眼睛看不見,就得找另一個東西來幫忙,找什麼東西呢?(鼻子)

(5)誰上來聞一聞?你們會聞東西嗎?怎麼聞呢?

(6)請3-4位孩子上來聞一聞,並說一說是什麼氣味。

 小結:

你們用鼻子把這四樣東西都一樣一樣聞出來了,第一個杯子裏是酸酸的醋,第二個杯子裏是酒,第三個杯子裏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個杯子裏是沒有味的白開水,所以氣味是不一樣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沒有氣味的。小鼻子能幫助我們鑑別不同的氣味。小朋友們要記住:不是所有的氣味都對人體有好處,如:煙味,油漆味等,所以當你聞一樣東西時,要記得老師教你的辦法,學會了嗎?

 四、比較、分類(找朋友)。

1.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交代分類要求:先用鼻子聞一聞這些物品是什麼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纔聞到的四杯氣味差不多,就把他們分別送到相應的桌子上。(幼兒操作)

2.幼兒給物品分類並驗證。

師小結:鼻子的用處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呼吸,讓我們辨別氣味。有時候鼻子也會失靈,比如感冒、鼻炎或者鼻子受傷了,它就不能發揮自己的本領了。所有我們要好好保護鼻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能夠辨別不同的氣味,並嘗試講述自己的感受。瞭解簡單的保護鼻子的方法。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出自己的鼻子,我用手指指出了自己的鼻子,然後引導幼兒們也指出認識了鼻子的結構,鼻樑鼻尖。鼻孔。第二個環節是發現鼻子的特殊功能,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孩子說說鼻子的功能,然後又出示了四個小杯子,醋、酒、香水、水。。分別請幼兒們來用自己的小鼻子聞一聞是什麼,在聞味道的過程中告訴了幼兒怎樣去聞。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去分類。最後我還教育幼兒保護鼻子,引出了思考: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鼻子?讓幼兒垃圾以後怎樣去保護自己的鼻子不受到傷害。

活動結束後,我反思到這節課有着不足的地方,老師們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多做、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節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節中,我應該讓孩子們去思考,讓孩子們去說一說結果。科學是比較嚴謹的,一定要讓孩子先猜想在驗證。老師們到位的點評讓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我應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爲幼兒自身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設計意圖:

我帶的是中班幼兒,我認爲這節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觸角往外延伸了一下。其實鼻子的話題很多,除了本節活動涉及的結構、功能外,還有鼻子的不同之處。還有動物的鼻子……讓幼兒感覺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鼻子,但聊起來很有趣。通過這節課,我想幫助幼兒認識鼻子的部位,瞭解鼻子的作用。鼻子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作用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聞各種各樣的氣味。不同的東西有不一樣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能幫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小百科:

味道通常是指鼻子舌頭等味覺所體會到的滋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學習將正方形、長方形變成三角形的方法。學習將圖形摺疊、分割,感知圖形的變化。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知識儲備:幼兒已經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2、可供折、剪的正方形、長方形摺紙,剪刀、固體膠等。

活動過程:

1、音樂《圓形方形三角形》跳舞入場,這首歌曲可真好聽呀,那你在裏邊聽到了什麼呢?

2、誰家這麼熱鬧,放這麼好聽的歌曲?(出示小兔子) ——奧~原來是小兔過生日啊,過生日要吃什麼?(蛋糕)那小兔子的爸爸媽媽給也她定了一個蛋糕,我們看看是什麼樣子的蛋糕。——正方形

3、叮咚——咦,誰來了,原來是小貓來了。小貓會怎麼說啊“生日快樂!”兩個好朋友見了面抱一抱,看到了這麼好看的蛋糕,他們好像嘗一嘗呀。小朋友想一想這個正方形的蛋糕可以怎麼分給兩個小朋友才能一樣多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們來試試吧!(——讓幼兒拿正方形的`紙進行操作展示。)

4、剛纔小朋友用了這麼多好辦法,那現在看看老師是怎麼分的?(——出示蛋糕的不同分法。)將正方形分成兩個豎着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橫着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這樣的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看。原來正方形分成兩份有這麼多辦法呀。

5、那小兔子分蛋糕啦!“叮咚”,咦,誰又來了?奧,原來是小狗和小猴來了。他們也來給小兔慶祝生日,那他們會怎麼說:祝小兔子生日快樂。小朋友們來看看現在幾個小夥伴了?(1234)小兔子想:一個正方形的蛋糕該怎麼分給四個好朋友呢,還要一樣多呢。小朋友們快幫幫它吧!現在快用這張正方形的紙試一下吧!小朋友們用了不同的辦法,那現在來看看陳老師是怎麼分的,將一個正方形對邊折兩個短邊再對邊折變成四個小正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一個正方形對摺再對摺變成四個細細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一個正方形對角再對角折變成四個小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那看看小兔子是怎麼分的?蛋糕分好了,小夥伴們吃了好吃的蛋糕想要出去玩。

6、“哎呀”小猴子突然想起來禮物還沒給小兔子呢?趕緊拿起禮物雙手遞給小兔子。小朋友們快看看是什麼禮物呀?

原來是一塊長方形的絲巾,小猴和小狗想給小兔子做一件花裙子。小兔子想:我要用這塊長方形的花布做成四塊絲巾,分給我的好朋友,可是要怎麼分呢?小朋友快來幫幫它吧!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塊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們試試該怎麼分呢?

7、小朋友們用了這麼多好辦法,可是小兔子想用長方形的花布做成三角形的絲巾,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那陳老師也來幫幫小兔子吧!

8、小兔子找到了分絲巾的好辦法,媽媽幫他們剪好了絲巾,小夥伴們戴上了漂亮的絲巾又唱又跳可開心了。小兔子非常感謝我們班的小朋友幫助它,所以呢也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它的生日聚會。現在我們一起唱着生日快樂歌給去參加小兔子的生日聚會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爲什麼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麼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電線杆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