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薦】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

【薦】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

製作材料:

一張彩紙、 一次性口杯 、易拉罐 、膠棒、 彩筆 、剪刀、 雙面膠

製作過程:

1. 把一次性口杯剪成細條。

2. 把剪開的條向上握彩色朝上。

3. 在中間畫出鼻子、眼睛、嘴。

4. 在長方形紙的兩邊粘上雙面膠。

5. 用彩紙把易拉罐捲起來。

6. 剪下兩個小三角是獅子的耳朵。

7. 把雙面膠粘在獅子頭的背面。

8. 粘在易拉罐的'一邊。

9. 再把彩紙剪下一條。

10. 把剪下的一條粘在易拉罐的另一頭,是獅子的尾巴。

11. 小獅子做好了。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利用提供的材料,通過灌、扎、畫等方法制作出各種自己喜歡的草頭娃娃。

2.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鋸木屑、草種、透明絲襪、細繩、紙杯和油性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引導興趣

教師出示長滿綠草的`草頭娃娃給幼兒欣賞: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位神祕的客人,她是誰呢?(教師出示草頭娃娃)她長得什麼樣子?用什麼做的呢?願意和爸爸媽媽—起學做草頭娃娃嗎?

二、講解制作步驟

1.根據造型的需要在絲襪裏灌入一些草種,然後將鋸木屑裝滿絲襪用細繩紮緊。(注意將草种放在娃娃頭頂的位置)

2.利用細繩將裝有草種和鋸木屑的絲襪扎出造型。如:扎出兩隻耳朵、一個鼻子,或扎出身體等。

3.用油性水彩筆給草頭娃娃畫上眼睛、鼻子、嘴巴、頭髮或身體的花紋等。

4.用水將製作完成的草頭娃娃澆透後,擺放在大小適合的容器如紙杯、盤子裏面。提醒幼兒注意不能用水浸泡,只要將草頭娃娃澆透水,這樣過幾天就會長出綠油油的“頭髮”了。

三、親子合作

請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可根據個人喜歡製作不同的草頭娃娃如熊娃娃、鴨娃娃等。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四、展示作品

教師將幼兒製作的草頭娃娃在手工區展示,讓幼兒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請幼兒爲自己的草頭娃娃澆水並做好觀察記錄,從而瞭解種子發芽的過程。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用幾種蔬菜的切片擺放出造型美麗的圖案。

2、感受有規則圖案所表現出的美。

3、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蓮藕、紅辣椒、胡蘿蔔、黃瓜等蔬菜的切片及芹菜、大蒜、白菜梗等的切段,分類裝在各個小簍子裏。

2、一次性白色小蛋糕盤。

3、課件:蔬菜拼盤視頻(廚藝大賽情景展現)。

4.活動前組織幼兒把手洗乾淨。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根據蔬菜切片或切段辨認幾種蔬菜,引發學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化過妝”的蔬菜,根據它們的形狀和顏色,你們能猜一猜它們是哪些蔬菜嗎?

(出示切片或切段的蔬菜,讓幼兒觀察並猜出名稱。)

2、師:不同的`蔬菜可以切出不同的形狀,如果把它們拼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來看一看廚藝大賽中的拼盤比賽吧。

二、看一看

1、欣賞廚藝拼盤比賽視頻片段。

師:廚師們在比賽中製作的這些蔬菜拼盤好看嗎?廚師爲什麼要這樣擺放呢?

小結:利用各種蔬菜的切片或切段的不同形狀、不同顏色可以拼出各種美麗的圖案。蔬菜拼盤的圖案可以給大家帶來美的感受,引起食慾。

2、作品賞析:選取比賽視頻中幾張經典有趣的拼盤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分析,說說拼盤的圖案利用了哪幾種蔬菜切片,擺出了什麼造形,這樣擺給人一種什麼感覺,等等。幼兒逐一欣賞、評析,感受蔬菜拼盤的形狀美、造型美、色彩美,從中得到設計圖案的啓發。

三、拼一拼

1、師:小朋友也來做廚師,來一次蔬菜拼盤比賽好嗎?

提示:製作拼盤時,先要想好自己要拼什麼,選好自己要用的材料,然後注意蔬菜顏色、形狀的搭配,注意圖案的對稱。

2、幼兒操作。幼兒到分裝各種蔬菜切片的簍中自主取菜,拼出自己喜愛的圖案。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拼出有創意的蔬菜拼盤。

四、比一比

請幼兒將做好的蔬菜拼盤擺在指定桌面上,請客人老師和好朋友來看看,並向他們介紹自己做的拼盤。

五、小結

鼓勵幼兒多吃營養豐富的蔬菜。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團、搓、壓的方法制作常見的點心,表現出各種點心的特徵。

2、學習運用輔助材料,如瓶蓋、牙籤等,在點心上印出花紋或戳成小洞。

活動重點:

學習用團、搓、壓的方法制作常見的點心,表現出各種點心的特徵。

活動難點:

學習運用輔助材料,如瓶蓋、牙籤等,在點心上印出花紋或戳成小洞。

活動準備:

點心圖片、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說說你們在家裏或者是在外面都吃過什麼樣的小點心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在家過年的時候都吃過什麼樣的小點心。

2、教師:小朋友,你們吃過的這些小點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回答並幼兒所作出的回答。

二、教師示範操作

1、教師:小朋友,剛纔老師請你們說了說自己所吃過的見過的一些小點心,今天蘇老師也帶來了一盤小點心哦,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出示做好的.泥工:小點心。

2、教師:小朋友,瞧,蘇老師這裏的做了很多好吃的小點心哦,請你們看看都有些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形狀和特徵。

:這裏有細細長長的小點心,還有方方的小點心,還有一些圓圓的小點心,這些點心上面還有很多的花紋呢!

3、教師:小朋友,這些小點心好看嗎?現在先來看一看老師是怎麼樣做出來的吧!

教師示範操作:我們可以一起把它搓成長長的,可以把它壓成扁扁的,還可以把它團成圓球……

教師提問幼兒說說除了這些想想還可以怎麼進行操作。

4、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來做出一盤小點心呢?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吧!

三、幼兒進行操作

1、教師傳發操作材料。

2、教師:小朋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這些小點心吧,等下看看哪個小朋友做得最好看,看起來最好吃的樣子哦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在幼兒進行操作的時候邊講解,並鼓勵幼兒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並製作出來。

四、結束活動

1、教師:小朋友,請把你們做好的小點心看一看吧!

教師提問部分幼兒說說自己所製作的小點心。

2、教師將製作的比較好的幼兒作品出示。

3、收操作材料,結束本次活動。效果分析: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積極參與摺紙活動的興趣。

2、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學習看圖示摺疊。幼兒耐心細緻的手工習慣。

3、學習鞏固雙三角的摺疊方法,並在雙三角的基礎上摺疊成熱帶魚

活動準備

1、摺紙步驟圖一張。

2、已摺好的熱帶魚若干只。

3、色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摺好的各色熱帶魚,啓發幼兒欣賞,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二、出示摺紙步驟圖,教師示範摺疊一遍。

1、取正方形的`色紙,將下邊對上邊折,顏色面朝外。

2、將左右兩角沿箭頭方向內折成雙三角(可先折出痕跡再向內折,這樣更容易)。

3、將面層上端兩角沿虛線交叉在下角上。

4、將後層上下兩角沿虛線折,然後翻面。

5、用油畫棒添畫眼睛,花紋即可。

三、幼兒看摺紙圖,一步一步折熱帶魚,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耐心看圖,折平整,大膽地添畫。

四、將幼兒摺好的熱帶魚貼在一張塗成藍色的大紙上,讓幼兒添畫水草、泡泡等,做成一幅《海底世界》圖,引導幼兒同伴的摺紙作品。效果分析: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隨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孩子們都感受到了通州的變化:高樓變多了,馬路變寬了,夜景變得更美了,在一次關於城市副中心的討論活動中,趙梓涵說:“我最喜歡通州夜晚的燈光了,感覺特別美!”這個話題引發了孩子們的討論,張天心說:“我也發現了,那些燈的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吳朦宇說:“我爸爸告訴我,景觀照明燈特別棒,還能夠照明,又有藝術裝飾和美化環境功能。隨之討論引發了孩子們對景觀照明的興趣,隨着不斷的探索孩子們瞭解到景觀照明分爲道路景觀照明、園林廣場景觀照明、建築景觀照明等等,還得知朝陽區正在打造通往副中心景觀燈光廊道,讓我們城市中人、景、光和諧共生。順着這個思路,孩子們也想爲幼兒園打造一個六一藝術晚會的夜光景觀,由此產生了創作燈光廊道的想法,在不斷的探索中孩子們找到了一些即透光,又防水的生活中的零散部件進行創造,因此生成了此活動——《環保燈光廊道》。

活動目標

1.欣賞周圍生活環境中的藝術燈光,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觀察零散部件材料的特點,運用手工製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

重點難點

能夠結合零散部件材料特徵創作自己的藝術燈。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觀察過燈的外觀,瞭解燈亮的簡單原理(有電源、透光的外罩、如果是戶外需要進行防水設計)

(2)幼兒對廢舊玩具材料進行過拆解再利用。

2.物質準備:

(1)剪刀、膠釘、雙面膠、膠條、乳膠、塑料紙等;

(2)廢舊的礦泉水瓶、小地球儀、塑料一次性碗、繩子、一次性勺子、彩色亮片等;

(3)神祕福袋3個、盒子30個、拆解後的廢舊小汽車、小電器、玩具、髮夾、耳環等的零散部件;

(4)創設拆解零散部件材料區;

(4)鈕釦燈泡、防水串燈等;

(5)垃圾小框(每桌一個)、小音箱、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看一看

1.出示幾個神祕的福袋,激發幼兒觀察材料的興趣(福袋中是幼兒拆解廢舊玩具材料產生的零散部件,在前期探索中幼兒將其認真觀察,有序擺放好)

2.師:今天我們又多了幾個神祕的福袋,請小朋友抽取一個看看會是什麼神祕材料吧?

3.請感興趣的小朋友依次打開神祕福袋,引出今天的新的材料——齒輪、髮夾、耳環等

(二)探索活動:選一選、試一試

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放入自己的盒子中),通過拼擺探索自己製作創意燈的想法和意圖。

1.今天我們要開始製作六一晚會的燈光廊道了,需要很多的燈,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材料來創作一盞美麗、明亮的燈呢?

2.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探索過程,必要時好奇的詢問了解幼兒想製作一盞什麼樣的燈。

3.對於正在進行排列設計燈罩的幼兒,運用描述的策略幫助幼兒重構他的想法,必要時給予建議,拓展幼兒的思路。

(三)探索創作:擺一擺、做一做

1.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在觀察中有目的的給予不同幼兒支持。

1.走到幼兒身邊觀察幼兒的製作方法,發現其使用材料創作的效果,有討論機會產生式,可以給孩子一些評論,鼓勵幼兒描述他的`行爲。

2.認可幼兒大膽的創作行爲,默默的陪伴,當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圖案的描述和建議;

3.傾聽孩子是有何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果孩子用材料進行了一些有特點的圖案排列可以模仿他的行爲。

(三)結束部分:

1.活動結束前運用一首音樂提示幼兒創作時間快要結束了,讓幼兒在心裏和創作上都有所準備,音樂結束後則開始收拾整理材料。

2.盥洗結束後拿着自己的燈到戶外進行懸掛,完成我們的燈光廊道創意,期待夜晚的燈光效果。

活動總結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高,大部分幼兒專注力較好,能夠積極與老師迴應,並且通過多種感官來探索活動材料,最後完成製作環保燈。整個教學活動從材料,形成到組織的各個環節,層層遞進,來不斷激發孩子們的製作慾望,從而激發了孩子們

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活動意圖。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瞭解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於參加包糉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端午節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

3、包糉子的糯米、葦葉

4、編蛋網的繩線、五彩線

5、自制龍舟兩條

6、幼兒每人一個熟糉子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一泉路幼兒園小朋友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二、端午節賽歌會

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班: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三、賽龍舟

每班選 5 名家長,組成兩隊,賽龍舟接力賽。媽媽或爸爸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四、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

每班幼兒家庭分四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糉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

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豔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製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願的話,縫於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製作完畢後,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於讓小孩自己製作香囊,並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福或許願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裏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一、龍

龍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元素了,聞一多先生曾說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再加上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我們在環創中,就可以多多用到龍的造型啦。

用彩紙或者不織布做一個龍頭,做牆飾或者主題牆元素都可以

給龍頭加上身子,就是很漂亮的掛飾了。

雞蛋盒是做龍的最佳材料,塗上綠色,再加上彩紙就可以了。

二、龍舟

端午節手工製作龍舟肯定是少不了的。龍舟就是船上畫着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最早興起於漢代。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我國傳統的悠久歷史文化繼承性和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可以把整個主題牆裝飾成龍舟的樣子

端午有賽龍舟的習俗,相傳是楚國人不忍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直追到洞庭湖也找不到屈原的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蝦,免得它們吃掉屈原的身體。

還可以把龍舟裝飾走廊。

做一面孩子們端午作品展示牆也很棒!

龍舟的製作步驟:

三、糉子

相傳屈原投江之後,爲了不讓水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身體,大家就往江裏投飯糰、雞蛋等食物,之後就慢慢演變成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了。端午節環創中,糉子是一定要體現的。

可以用好看的棉布做成糉子的形狀掛起來

用綠色的布和棉花做糉子,效果也非常好。

四、彩蛋

端午節的彩蛋也很有特色,可以讓小朋友們畫起來,

老師們還可以畫出更有藝術氣息的彩蛋,讓保證孩子們愛不釋手!

五、香包

端午節正值夏天,天氣很熱,蚊蟲到處都是,大家擔心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薰走蚊蟲。

後來有人建議用布包檀香做成香包,可以隨身攜帶,驅趕蚊蟲。這之後,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掛在頸間,蚊蟲都不敢靠近。慢慢地,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傳統習俗。

端午節的環創,香包也是可以直接拿來做材料的,既漂亮又有節日氣息。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探索、討論如何將紅薯葉變成“鏈子”。

2、嘗試用紅薯葉製作耳環、項鍊或頭飾並佩戴在身上。

3、體驗紅薯葉創意玩兒帶來的樂趣,並能自信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重點難點重點:

用紅薯葉製作配飾並佩戴在身上。

難點:探索如何將紅薯葉變成“鏈子”。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幼兒園屋頂植物園的紅薯地、小椅子圍着紅薯地坐成半圓

2、材料準備:紅薯葉、製作步驟圖、幼兒成品圖、小夾子、t臺秀音樂、黑板、粉筆、拉桿音響、提前用紅薯葉做好的配飾(教師在課前佩戴在身上)

活動過程

一、觀察教師身上佩戴的紅薯葉配飾,激發幼兒的興趣。

孩子們,你們來看看今天湯老師身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幼:你戴着…)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配飾是用什麼做的嗎?(幼:葉子、紅薯葉…)

總結:老師身上這些好看的配飾都是用紅薯葉做的,悄悄告訴你們哦咱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家裏條件差,買不起玩具,那時候他們就用紅薯葉做成項鍊耳環玩遊戲,我們今天也來體驗一下爸爸媽媽們小時候的玩具吧!

二、幼兒探索如何將紅薯葉變成“鏈子”

1、教師提問,幼兒探索。

湯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紅薯葉,你們先來探索一下,可以用什麼方法將紅薯葉變成鏈子?想到方法後就去試試看,能不能成功?

2、教師在黑板記錄幼兒的探索結果。

你想到了什麼方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用圖記錄)

三、出示步驟圖,總結方法:掰和撕

1、梳理總結幼兒剛纔的探索結果,並分析出方法:掰和撕

你們都動腦筋想了好多方法,其實要把紅薯葉變成鏈子其實是有訣竅的喲,我們來看看這個訣竅你們剛纔有沒有想到過哦,這個訣竅就是掰和撕,我們一起來看看步驟圖。(出示步驟圖)

2、欣賞成品作。

學會了這個方法我們就可以製作出各種配飾:耳環、項鍊、頭飾…(出示成品圖)

四、兩人一組相互合作

接下來請你們來當設計師,兩個小朋友一組用紅薯葉做出漂亮的飾品佩戴在身上。完成後我們一起去參加紅薯葉t臺秀!

五、結束活動:紅薯葉t臺秀

教師播放音樂,進行t臺秀表演。

五、延伸活動

將紅薯葉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聽聽爸爸媽媽講他們兒時的故事,聊聊爸爸媽媽們小時候都玩兒些什麼呢。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幼兒認識到原來看似普通的紅薯葉,還有這樣的創意玩兒法。

在探索紅薯葉變“鏈條”的過程中,孩子們從剛開始的不敢動手到後來積極思考,一步一步在探索和記錄中梳理經驗,最後共同總結出方法,幼兒得到了自主的發展。

在操作環節,幼兒兩兩合作用掰和撕的方法,製作紅薯葉配飾並相互佩戴,在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最後的紅薯葉t臺秀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的激情在音樂和氛圍中燃起來。

總的來說本次活動效果很不錯,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與幼兒互動非常好,如果能將記錄的方式換成思維導圖,應該可以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9

材料準備:藥瓶、電光紙、膠泥、硬紙片、針、線

製作方法:

1、你要想辦法找到9個小藥瓶,然後在裏面裝上各種顏色的水,之後還要在每個瓶蓋上穿根線;

2、用硬紙片剪個圓盤,中間穿上線,然後把藥瓶的線固定在圓盤的'周圍;

3、用膠泥和電光紙做出各種好看的圖案粘在瓶上就可以了哈!太好看了!又可以保護環境。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畫大小圓連接的方法,製作雪人賀卡。

2.在大小圓形連接的雪人基本造型上添加材料進行裝飾,開發幼兒想象力。

3.嘗試創造性地表現雪人的各種特徵,提升幼兒創造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動準備

蟾蜍、松鼠、兔子、長頸鹿、小麻雀、青蛙的大頭飾,各色卡紙,彩紙,油畫棒,剪刀,胡蘿蔔、松果、紅辣椒、豆粒、亮片、乾果殼、樹葉、樹枝、毛根、布片等裝飾物,教學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

1.大小圓連接在合適的位置,並能將白顏色塗在圈內。

2.有創造性地在雪人的身上添加各種裝飾物。

四、活動過程

1.欣賞賀卡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什麼樣的賀卡呢?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的賀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教師播放PPT課件,帶 領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賀卡,爲後面的活動做經驗準備。)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爲什麼要送賀卡嗎?賀卡上面都寫些什麼呢?

小結:原來各種各樣的賀卡是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的。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心願和祝福用賀卡的方式送給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所以每張賀卡里面都藏着滿滿的愛。

2.情景故事表演,複習鞏固,並引出雪人賀卡製作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複習故事《有雪人的賀卡》,激發幼兒的興趣,爲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教師:小朋友,冬天到了,天氣變冷了。蟾蜍和小青蛙都鑽進各自的洞裏再也不見面了。蟾蜍非常想念小青蛙,它準備怎麼樣表達自己對小青蛙的思念之情?

教師:這張賀卡是怎麼製作的?(教師將大頭飾分發給幼兒,引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教師:雪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它的腦袋大還是身體大呢?上面還有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賀卡上的雪人,加深印象。)

小結:原來雪人有一個圓圓的小腦袋,下面有個圓圓的身體,這兩個圓相親相愛地連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大雪人。兩顆松果做眼睛,胡蘿蔔做鼻子,葉子做嘴巴,樹枝變成了雪人的四肢。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並示範。

教師:感恩節馬上就到了,我們也一起做一張漂亮的賀卡送給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好嗎?

教師:小朋友,你想在賀卡上畫些什麼?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吧。(雪人、聖誕樹、花……)

教師:畫雪人的時候記住要讓兩個圓做好朋友哦,然後想想什麼可以做它的五官?老師這裏有很多的裝飾物品,你想怎麼裝飾小雪人呢?

幼兒:用毛線做雪人的頭髮。

幼兒:用毛根做雪人的四肢。

幼兒:用紅辣椒做雪人的嘴巴。

……

備註:教師呈現各種各樣的.裝飾物,引導幼兒發散想象力,用不同的裝飾物創造雪人的各種造型。在幼兒表達創造雪人造型的想法時,教師需要將幼兒的想法呈現出來,進行雪人造型示範,爲幼兒的製作做經驗鋪墊。

4.製作賀卡

教師:小朋友,你們面前有各種顏色的紙、油畫棒和一些裝飾品,請你選擇一張顏色的紙對摺,做成賀卡的樣子。然後再畫上雪人和其它漂亮的圖案,還可以用這些裝飾品讓你的賀卡變得更漂亮哦!

備註:

(1)教師引導幼兒安全使用剪刀。

(2)幼兒製作賀卡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迴指導。

(3)製作完成之後,教師引導幼兒整理桌面及周圍衛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百科:起源唐太宗用賀卡給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節,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都有向親朋好友寄送賀卡的習慣。賀卡這一特殊的祝福介質,究竟是何時誕生的,爲何會流傳至今,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角對角折三角形的技能。

2、訓練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重點:

學習角對角折三角形的技能。

活動難點:

訓練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 摺紙的範例一個。

2、 摺紙圖示一份。

3、 幼兒製作材料若干。

4、 布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娃娃,激發幼兒摺紙的興趣。

1、拿出老師做好的娃娃頭示範作品。

教師:嗨!小朋友好,今天我來到小四班做客,你們歡迎我嗎?(我們和娃娃頭打招呼吧!)

教師:小朋友們好!(引導幼兒和布娃娃打招呼)。

二、用布娃娃引出摺紙娃娃。

教師:娃娃頭漂亮嗎?(漂亮)

教師:老師也覺得很漂亮,但是布娃娃告訴我,它很孤單,它想有想、一些朋友陪它玩。怎麼辦呢?(讓幼兒舉手回答)

1、如果娃娃頭能像小朋友一樣有很多朋友在一起,那就不會孤單了那它們就可以在一起做遊戲了!

教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呢。你們想聽聽嗎?

教師:老師想折出一些娃娃頭來和布娃娃做遊戲,你們說,好嗎?

教師:這個呀就是老師折的娃娃頭,小朋友覺得它可愛嗎?

教師:想學嗎?

三、出示摺紙圖示。

教師:這個呀,就是折娃娃頭的方法圖,小朋友要仔細看認真聽才能學會折可愛的'娃娃頭哦!

1、進行操作示範,一邊根據圖示進行講解。

四、幼兒進行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五、幼兒作品。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呀?

教師:小朋友的小手可能幹啦!都能折出這麼漂亮的娃娃頭。這樣呀,布娃娃再也不會孤單啦!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

六、唱《找朋友》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以紅色爲寓意的“喜慶、吉祥”事物過程中,感受中國紅明快豔麗的色調,傾聽同伴的表達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嘗試製作各類紅色的民間裝飾品,提高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紅色的吉祥物,如:紅包、中國結、窗花等。

多媒體課件“中國紅”。

傳統樂曲“恭喜恭喜”和錄音機。

剪刀、膠水、紅紙、彩筆、打印好的福字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欣賞傳統樂曲“恭喜恭喜”,體驗樂曲中“喜慶、熱鬧、紅火”的情感

1、 欣賞傳統樂曲“恭喜恭喜”,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提問:“這首樂曲給你們的感受是怎樣的?”(喜慶、熱鬧、紅火)

2、 出示四種顏色“紅、藍、紫、綠”,選出一種和樂曲給你的感受相同的顏色。

3、 紅色象徵喜慶、熱烈、吉祥,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會像我們中國人那樣喜歡紅色了。

最近我們小朋友也收集了一些紅色的物品,今天請他們來介紹一下。(紅包、福字)

提問:你收集的紅色的東西是什麼?是用來幹什麼的?

(老師要對這些東西充分地瞭解,對孩子回答中有價值的東西提升一下,可以再問問爲什麼喜歡,如:這樣東西我也很喜歡,爲什麼?師生的呼應)

二、 欣賞課件,感受“喜慶、吉祥”的寓意,體驗中國紅明快的色彩

1、今天我們再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還有哪些中國特有的紅色物品。(中國結、剪紙、燈籠、鞭炮、國旗)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我們會在什麼時候用到?都是什麼顏色的?看見了這些心裏有什麼感受?有些什麼意義呢?

2、你們知道嗎?外國人啊可沒有我們中國人的.這些紅色的物品,所以他們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他們來到我們中國總是會到小商品、城隍廟去買一些帶回去,在那裏他們還蹺起大拇指GOOD、GOOD連聲說好,你們猜猜看他們會帶哪一樣紅色物品回去?(互動)

(教師小結: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吉祥”。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喜歡穿上紅色衣服,表達開心快樂的心情。用許多紅色的飾物來裝扮周圍的環境,表達祝福。)

三、幼兒自制紅色飾品,佈置周圍環境,表達喜慶快樂的情感

在音樂中幼兒分五組,開展以下活動:剪窗花、貼福字、卷炮竹、貼紅包、製作中國結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3

幼兒園小班美術手工活動教案

小小棒棒糖

洪 麗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認知的特點,這階段的幼兒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由於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兒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和細緻性,不會有意識地識記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喜聞樂見能引起強列情緒的事物才易記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我深信幼兒只要聽到“棒棒糖”這三個字,幾乎都會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這份模擬棒棒糖的操作材料,不僅在認識顏色、發展小手精細到作、鍛鍊肢體協調能力方面都對幼兒有幫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兒的喜愛!

活動目標:

1、能兩手較協調地揉搓橡皮泥。

2、學會在球體上安裝小棒。

3、欣賞自己與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看,老師的口袋鼓鼓的.,裏面會是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

“聽,還有聲音呢?到底是什麼呢?”揭祕:糖。“是什麼糖”(棒棒糖)。

二、觀察棒棒糖的外形,瞭解棒棒糖的基本特點

“老師手裏的棒棒糖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描述:上面一顆糖果是圓圓的,下面的棒棒是長長的,老師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方的糖,圓的糖,安根小尾巴變成棒棒糖,這種是小朋友經常吃的,噢,那老師要問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其它樣式的棒棒糖呢?

三、製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過這種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呢?今天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棒棒糖,好嗎?

先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放在手裏,兩手對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小球,咦!老師把它按一個漂亮的小尾巴,這樣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棒棒糖,老師很開心。現在請小朋友也動手做一做,在動手前老師要說一下游戲規則:

A、做手工時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安安靜靜的。

B、不能搶別人手裏的東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咦!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舉起來,看看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的,你們的糖沒有小尾巴,現在請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覽會

老師請幾個小朋友的作品拿上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看看他們做得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師覺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幹,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師:小朋友今天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小朋友有了開心的事情呀,要學會與別人分享。下面請我們拿起棒棒糖送給後面的聽課老師,讓他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快樂心情吧。

請小朋友排好隊跟老師出去洗手。

五、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棒棒糖是孩子喜歡的並品嚐過的一種糖果,深受孩子的喜愛。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個美術創作活動的基礎,孩子樂意去表現這種他們喜愛的棒棒糖。從目標上看完成的很好,每個目標幼兒表現的都很棒。就活動過程來說,整節課幼兒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每個環節的設計,教師在第三個環節時間:“幼兒有沒有做過棒棒糖?幼兒說有的時候,老師認爲孩子撒謊或者孩子吃過誤認爲自己做過。”這時老師反覆地強調幼兒沒有做過,把幼兒的思想往老師的思想上拉。其實這時應該順着孩子的思路隨機應變說:“今天老師也做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一樣,好嗎?”這樣會更好些,也能讓孩子明白到底什麼是做,什麼是吃,教師能通過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的幼兒,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心情。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將紙杯變形、塗色、裝飾,製作出紙杯花。

2、體驗變形所帶來的快樂,並能耐心地進行創作活動。

3、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紙杯若干,雙面膠,剪刀等。

2、油畫棒、彩紙等裝飾材料。

3、自制範例:紙杯花

4、課件:紙杯花

活動過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課題

1、出示紙杯:

2、師:小朋友們,我們都用過這樣的紙杯吧。那麼,喝完水後你會怎樣處理它?(扔掉)

3、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你看小紙杯多傷心吶!它覺得自己還有用處呢。我們小朋友幫忙想一想:用過的紙杯還能做什麼呢?

(2)幼兒出主意,開闊思路,教師隨機評價。

(3)師:看,老師把紙杯變成了綠色禮品,是什麼呀?(出示實物紙杯花)

二、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花的製作方法。

1、紙杯花又環保,又漂亮,你們喜歡嗎?我們一起看看用了哪些材料?

2、一次性紙杯怎麼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播放動畫課件。

請幼兒示範用剪刀把紙杯剪成花的過程: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即變成花。

3、欣賞更多的紙杯花

三、幼兒嘗試不同的'分割方式,並運用各種材料或塗色製作紙杯花。

1、提出要求:先用剪刀從杯口往下剪,要是直線,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接着把剪好的花瓣向外翻,塗色,剪形狀(或者先剪形狀後塗色),然後畫花心,再貼到紙上,最後用筆畫上花莖和花葉。

2、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評價

1、時間到,每個小組舉起你的作品,沒做完也沒關係,讓大家看看你的設計。

師:誰想下來展示?

頒發最佳設計與最佳製作獎。(金剪子獎,金畫筆獎)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把廢舊的物品利用起來,來裝飾我們的生活,你們真棒!小小的紙杯還有許多用處,下次我們把它製作成更多的綠色禮品送給弟弟妹妹,大家一起做環保小衛士,好嗎?

幼兒園手工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會用團泥和壓泥的方法制作小樹的新芽芽

重點難點:

會用團泥和壓泥的方法制作小樹的新芽芽

活動準備:

1、分好的橡皮泥人手一份

2、活動前與寶寶一起到戶外觀察過小樹的變化,引導寶寶找一找樹枝上的新芽芽,觀察新芽芽長在哪裏,看看新芽芽是什麼顏色的。

活動過程:

一、將事先準備好的枯樹枝給寶寶看,引導寶寶觀察,並示範團泥和粘的方法,激發寶寶操作的興趣。

師:這些樹枝跟外面的.樹枝一樣嗎?怎麼光禿禿的呀?我們一起幫它長出新芽芽吧!

二、請寶寶團泥粘貼,觀察並進行個別指導。

1、指導寶寶兩手手心相對轉動將橡皮泥團成球狀。如寶寶不會團,可進行個別指導。

2、如寶寶沒有把泥團粘在樹上,可用擬人的口吻提示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