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5篇)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5篇)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

目標:

初步認識常用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強身健體。

感受中國傳統中醫文化的神奇。

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植物

材料準備:中草藥圖片

重點:在植物中對中草藥進行分類

過程

情境表演“醫院”――教師飾“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藥所以幼兒飾“醫生”開了一貼中草藥“川貝止咳露”,“病人”吃後好多了。

――小朋友,你們知道醫生給我開的是什麼?

感知了解

――多虧醫生給我開了中草藥治好了我的病。今天還來了許多中草藥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辦法也去認識認識它們嗎?

討論講述

――誰能告訴大家你認識哪些中草藥朋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你是怎麼知道的?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呢?(幼兒討論,講述)

――還有一些中草藥我還不認識,它們又是誰?(教師出示幼兒沒有講到的,如金銀花、天麻等)。

――原來,靈芝、人蔘、川貝、金銀花等等這些神奇的中草藥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補身體,用處真不小!

釋疑延伸

――這麼有趣的`中草藥,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嗎?(幼兒提問,討論解決)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什麼人最早發現中草藥?中草藥還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醫生的介紹吧!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2、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麼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麼不同。

(二)展開。

1、教師:剛纔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麼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教師:你知道這裏面裝的'是什麼嗎?(拉開拉鍊讓幼兒觀察)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教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幹什麼?

6、幼兒活動10分鐘後,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麼玩這些物品的,發現了什麼?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束。

教師小結:

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紮成蝴蝶,但鬆開後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裏還有什麼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圓珠筆,知道圓珠筆的用處。

2、通過觀察、拆裝圓珠筆、製作安裝說明書及遊戲競賽等形式,感知圓珠筆的構造,掌握安裝的步驟。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將拆下來的原件放在盤子裏,對拆裝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圓珠筆。

2、課件(圓珠筆零件圖片,安裝組裝圖。)3、幼兒人手一支圓珠筆,人手一個小盤子。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感知圓珠筆的多樣性。

師:請說說你帶的圓珠筆是什麼樣的?請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圓珠筆,相互比一比,說說哪些地方一樣?哪些地方不一樣?

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新發現。

教師:圓珠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文具,它們的顏色不同,有紅的、黃的、綠的、紫色的,它們的形狀也不同,有長短、有圓圓、方方的。它的筆桿、筆芯等部件的材質、形狀和色彩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二、拆一拆——感知圓珠筆的'結構。

師:圓珠筆裏有什麼呢?怎樣才能知道?(引導幼兒拆開圓珠筆)提出拆圓珠筆的要求:拆時要輕輕的,不要太用力,還要注意看拆下來的零件在什麼位置,並且把每個零件放在自己的盆子裏。

幼兒拆開圓珠筆,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先拆好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大多數小朋友拆好後就讓他們會座位。)師: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說一樣,教師出示圓珠筆部件名稱的圖片。

師:小朋友發現了這麼多,我們一一看。(帶領幼兒讀一讀部件名稱。)教師:剛纔小朋友拆時發現了筆心、筆頭、筆帽、筆桿、彈簧這些東西,那你們能把它再裝起來嗎?

幼:能。

師:那趕快行動吧!

三、裝一裝——感知組裝圓珠筆的過程。

鼓勵幼兒將零散的圓珠筆部件組裝起來。

教師:好多小朋友都裝成功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組裝圓珠筆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安裝圓珠筆的過程。

(若幼兒說的不連貫可以讓該幼兒到前面來演示,教師輔助他一起說。)師:誰有不同裝法?

教師:看來要把圓珠筆裝好要兩個條件:1、所有零件要齊全。2、按照正確的順序來裝。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沒有成功,聽了人家的介紹,現在會裝了吧,成功的小朋友想不想用別人的好辦法去試一試。(幼兒再次拆裝。)師:先想一想,先裝什麼,後裝什麼。

師:這次小朋友都裝成功了,但有些小朋友還不會裝,怎麼辦呢?(引導幼兒畫安裝說明書。)四、畫一畫——製作安裝說明書。

鼓勵幼兒用畫記錄自己安裝圓珠筆的操作過程。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四、說一說——圓珠筆的用途。

師:圓珠筆有什麼用?圓珠筆爲什麼能寫字?圓珠筆一直能用嗎?(換筆芯)怎樣換筆芯?怎樣選擇筆芯?

五、遊戲活動——拆一拆、裝一裝。

讓全體幼兒進行拆裝圓珠筆的比賽,然後選出前五名與後面的老師進行比賽。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爲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裏。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並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爲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麼不同?

活動結束:

製作風車,玩風車。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徵,並且能夠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2、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進行分類,學會用各種圖形組合物體。

3、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樂趣,樂於探索,發現,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掌握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特徵,瞭解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

活動難點:

學會用各種圖形創造性地組合成相應的物體。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會使用膠棒,對各種圖形有一定的瞭解,瞭解生活中各種物體的形狀。

物質準備:

PPT課件,四個毛絨玩具(身上貼有形狀標記),各類形狀的圖形卡片,膠水,等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餅乾的形狀,瞭解形狀的主要特徵。

1、師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餅乾嗎,你們都喜歡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引導幼兒說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

2、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吃的餅乾,想請你們說說爲什麼它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餅乾呢?你們是怎麼認出它是圓形的呢(相繼問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展示PPT】

【鼓勵幼兒說出圓形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個一樣的角,一樣長的邊,長方形也有四條邊,他們對邊相等,四個一樣大的角,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老師在這一環節要慢慢引導,將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不同之處要說清楚。以免幼兒混淆

小結:

我們小朋友都很喜歡吃餅乾,有的喜歡吃圓形的,有的喜歡吃正方形的,有的喜歡吃長方形的,還有的喜歡吃三角形的。圓形是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個一樣的角,一樣長的邊,長方形有四條邊,他們對邊相等,四個一樣大的角,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二、給小動物送餅乾,能夠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展示PPT]

1、出示四隻毛絨玩具:他們呀也想吃餅乾,你們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嗎?(引導幼兒觀察形狀標記,推測每個小動物喜歡吃的餅乾形狀)

2、請幼兒給小動物送餅乾,鼓勵幼兒邊送邊講述某某小動物,送給你某某形狀的餅乾(個別幼兒操作。3-5人 集體操作)

小結:

我們發現小熊喜歡吃圓形餅乾,小猴喜歡吃正方形的餅乾,小老虎喜歡吃長方形的餅乾,小兔喜歡吃三角形的餅乾。

三、對生活中常見物品進行分類,並進行創造性的組合物體。

(一)對物品進行正確分類。

1、不僅僅餅乾有不同的形狀,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也有不同的形狀。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引導幼兒說出身邊各種物品的形狀,例如:手錶是圓的,冰箱是長方形,魔方是正方體,三明治是三角形。)

2、剛剛小朋友說了很多的物品的形狀,現在老師給你們一些不樣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是什麼形狀的,咱們來給他們分分類!(展示PPT 1:圓形 2:三角形 3:正方形 4長方形)

(二)用圖形寶寶進行創造性地組合,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樂趣。

1、師:剛剛我們看了很多形狀的物品,小朋友們也對他們進行了正確分類,小李老師前幾天向魔術師學來了一個本領,可以讓這些圖形寶寶變出許多好玩的東西來,看看小李老師都向他們施了哪些魔法?(展示PPT)

2、師:請你們說一說都變出了哪些好玩的東西?他們都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對前面知識進行鞏固,並且感受用圖形進行創作的神奇)

3、剛剛我們看到了用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組成的小雞,花,還有房子。現在我們再看一看用圖形組成的其他神奇的東西,小朋友們仔細的看,等一會呀小朋友也來做一做神奇魔法師。(引發幼兒進行創作的樂趣)小結: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形狀的物品,知道用圖形可以創作很多好玩的東西。小小圖形真奇妙!

四、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發給每個幼兒一份操作材料,讓他們也做小小魔法師,自己用圖形變出新的東西。待會表現好的幼兒老師也像這樣把你們的作品展示出來。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6

教學理論依據:

草地上的螞蚱、花叢中的蝴蝶,神祕的昆蟲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他們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螞蟻搬家,喜歡追着蜻蜓飛舞,更想捉一隻瓢蟲數數到底有幾顆星星……

他們玩着、說着、畫着、問着,樂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幾種顏色?竹節蟲長什麼樣?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離大自然卻越來越遠了。

因此選擇《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教學內容正是遵循了《綱要》中關於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所感興趣的,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展。教師只是兒童學習的促進者,要尊重兒童學習的願望,不能強加給學生。教師的作用是間接的,教師不應該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是介紹問題和對策,讓兒童自己主動地、自發地學習。”

在《捉迷藏的昆蟲》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想、說、做在前,教師指導、小結在後的原則。皮亞傑還認爲“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動將探索過程與遊戲結合起來,既滿足幼兒的遊戲需要,又能維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

實施策略:

整個活動的組織以遊戲貫穿始終。

1、師幼遊戲,打好鋪墊。通過遊戲“捉迷藏”,理解 “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爲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做鋪墊。

2、趣味尋找,探索發現。尋找花草叢中、圖片中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小昆蟲,探尋昆蟲保護自己的奧祕,體驗發現、探究的樂趣。

3、角色扮演,知識拓展。通過扮演角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學目標:

1、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藏有螳螂、蝴蝶、螞蚱等昆蟲的花草叢。

2、《昆蟲躲貓貓》圖片。

3、《春天》的音樂,昆蟲頭飾若干,小鳥頭飾一個。

活動重點:

瞭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難點:

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活動過程:

1、遊戲“捉迷藏”,理解“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係。

教師帶領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親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別人發現,必須要隱藏好。

2、探究、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找找、說說

①教師帶領幼兒尋找藏在花草叢中的昆蟲。

②請幼兒說說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討論爲什麼這些昆蟲藏在和身體顏色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昆蟲以及與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看看、聽聽

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蘭花螳螂等昆蟲是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

(3)找找、認認

①教師出示《昆蟲躲貓貓》大圖片,請幼兒尋找圖中已經認識的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

②請幼兒找出圖片中的其他昆蟲,拓展幼兒關於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經驗。

3、遊戲《小鳥和小蟲》,複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師帶領幼兒玩“小蟲和小鳥”的遊戲,鼓勵幼兒將掌握的知識經驗運用到遊戲中。

延伸活動:

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1、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關於動物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影像等資料。

2、鼓勵幼兒通過向家長、教師請教或觀看圖書、影像等途徑瞭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動物保護色原理”的應用。

3、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昆蟲。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嘗試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判斷天氣,知道動物的表現和天氣變化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3.初步瞭解自然界中,動物與天氣的關係。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瞭解人們是如何知道天氣變化的

教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太陽曬得我們暖暖的。

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可以看電視、天廣播,看聽其中的天氣預報)

2.你們知道嗎,有一些小動物呀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也能爲我們預報天氣。

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知道天氣的變化的嗎?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二、展開

1.瞭解下雨前小動物的特殊表現。

播放課件演示

(1)螞蟻搬家

它們是誰?在做什麼呀?爲什麼要這樣做?

小螞蟻爲什麼要搬家?

(2)蜻蜓爲什麼飛的這麼低呢?

什麼時候蜻蜓要低飛呢?

(3)燕子低飛

看!在天空中飛翔的小燕子,飛到什麼地方了?

(4)小魚水上游

小魚爭搶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

(5)烏龜“冒汗”

這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來爲我們預報天氣的嗎?

2.觀看課件,幼兒回答討論結果。

小魚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飛要下雨,

蜻蜓低飛要下雨,

烏龜“冒汗”要下雨。

3.小結:

剛纔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哪些變化呢?

(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

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

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4.聽一聽

(1)剛纔我們是通過觀察小動物的變化預知天氣的,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天氣,

他們還能通過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天氣的變化呢?

(2)課件演示:青蛙和知了

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麼時候叫呀?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下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呱呱叫。

三、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平時仔細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動物在天氣變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8

活動準備

餐巾紙若干,捲紙若干,籮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輕)

活動目標

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快樂。

大膽嘗試,學習製作有力量的紙繩。

通過實驗,萌發探索紙繩承受力的興趣。

活動過程

1. 出示餐巾紙師: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餐巾紙,人們喜歡用軟軟的餐巾紙擦臉、擦汗、擦手···師:你們玩過餐巾紙嗎?

師:那今天再跟老師一起玩一次。

2. 鼓勵幼兒做紙繩,嘗試提水桶。

師:首先誰能把餐巾紙做成一個紙繩?

師:它有力量嗎?能拎起東西嗎?

師: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師:聽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號筐裏拿一張餐巾紙,把它做成紙繩,然後來到這裏拎起水桶,要這樣拎,做好了就可以上來試一試了!

3、談論紙繩的祕密師:請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這邊,暫時沒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邊。

師:我給你們同樣地餐巾紙做成的紙繩,爲什麼你們可以拎起來,你們暫時拎不起來呢?

師:我們一起討論下。

師:那到底是爲什麼呢?你們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祕密?

(兩邊各拿一個紙繩)師:你們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同?告訴你們哦這裏藏着一個祕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仔細看好啊!

(教師示範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延紙繩的不同邊來做紙繩)師:現在你會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了沒有?

師:知道了這個祕密,我們再來試一試。

師:紙繩一定要擰緊,越緊就力量越大。

4. 嘗試拎水桶師:現在紙繩可神氣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誰來試試?

師:想不想挑戰更重的水桶?

師: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麼辦法?

師:現在難度增加要提起兩個水桶,我們可以用幾根繩子來幫忙?誰想來試試的?

師:團結起來的紙繩力量大!

5. 經驗拓展師:你們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長的紙繩?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個又緊又長得紙繩,然後用你的這個紙繩去拎起更重的東西去吧!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能正確運用“高”、 “矮”、 “粗”、“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知道高矮、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難點: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高矮、粗細的初步概念

物質準備:學具:小紅旗、小綠旗若干。場地:附近樹木較集中的公園

活動過程

一、遊戲:親親小樹

1.看一看,認一認,公園裏都有哪些樹?

2.幼兒集體遊戲。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楊樹跑回來;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桃樹蹲下來。

二、比較高矮

1.老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目測兩棵樹的高矮,在高的樹下插上紅旗,在矮的樹下插上綠旗。

2.請幼兒比一比這兩棵樹是不是周圍最高的樹或最矮的樹,如果不是,請幼兒把紅旗插到最高的樹下,把綠旗插在最矮的樹下。

三、比較粗細

1.教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討論:怎樣比較他們的粗細。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想出來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來感覺樹的粗細。

3.請幼兒找找周圍的樹,哪棵最粗,哪棵最細。

4.組織幼兒遊戲:請幼兒按教師指令行動,如:摸摸最細的樹幹跑回來,親親最粗的樹幹蹲下來。

四、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1.組織幼兒討論:爲什麼比較的結果會改變?

2.教師小結:隨着比較樹木的變化,比較的結果(樹的高矮、粗細)也會發生變化。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與其費時費力在室內爲孩子找一大堆教具和學具進行學習比較,不如利用周邊環境中的現有資源,讓孩子在大自然這個“活課堂”中接受形象而生動的教育。在孩子眼中,高高矮矮、粗粗細細的'樹木都是有生命的。

讓孩子象對待朋友一樣,在遊戲中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顯得既直接又生動。本次活動強調的是“在環境中的教育”,目的是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在看一看、親一親、抱一抱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比較,從而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另外,是要讓幼兒在觸摸樹木的同時,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二、效果分析

高矮、粗細各異的樹木,爲孩子提供了生動而直觀的“活教具”,形態不一的樹木激發了孩子比較的興趣,孩子們興奮地與樹木遊戲、 “對話”,學習十分主動積極,他們不厭其煩地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併爲自已找到了樹林中最高、最矮、最粗、最細的樹木而歡呼不已。

在多次的觀察比較中,孩子門不僅理解了事物高矮、粗細的相對性,而且發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本次活動,孩子門與樹木建立了感情,與自然更加親近。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常見的橋的類型、特徵及用途。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構建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常見橋樑圖片兩幅。

2、從網上下載的各種不同橋樑圖片資料若干,電腦一臺。

3、積木(每組兩籃),作業紙每人一張。每人從家帶來的小紙盒兩個。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最喜歡的'橋。

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出示圖片,引出關於橋樑的課題。

瞭解幾種常見橋樑的類型。(斜拉橋、拱橋、立交橋)

五、用電腦演示各種橋樑的圖片。

請幼兒說出這種橋樑的類型。也可讓幼兒自己操作鼠標調出各種橋樑的圖片,並說出其類型,從中認識"樑橋"和"升降橋"。可讓幼兒根據圖片提出問題,由幼兒和老師來共同想辦法解決。

六、搭紙橋。

請幼兒分組用紙盒(隨意折成各種形狀)搭成紙橋,用積木來測橋樑的載重。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七、紙橋的承重。

組織各組幼兒開展自制紙橋的承重試驗,激發幼兒不斷嘗試新方法的慾望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1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 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活動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 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爲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活動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爲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

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2

目標

讓幼兒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較幹沙與溼沙的不同,學習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樂趣。

準備

小鏟、小桶、篩子、模子、水等。

過程

活動(一) 幹沙遊戲

1、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啓發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麼感覺?

用腳踩過幹沙子後,看看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把幹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麼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麼感覺?

2、模仿遊戲:讓幼兒在沙池裏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動(二) 溼沙遊戲

1、在沙箱或沙池中噴灑適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讓幼兒自由地玩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

用腳踩一踩,看看溼沙子上留下的.腳印什麼樣?

用手捏一捏,試試溼沙子能捏成球嗎?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溼沙子能變成什麼樣?

用篩子篩一篩,仔細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畫畫、按手印、按各種圖型印,比一比,誰的圖案最美?

用溼沙子築長城、建城堡……比一比誰建的最牢固?誰造的最有趣?

2、討論:幹沙子與溼沙子有什麼不同?

活動(三) 小實驗

在玻璃杯中放些幹沙子,然後往杯子裏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裏出現了什麼現象。(沙子裏會冒出小泡泡,說明裏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臺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裏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裏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了什麼現象?

建議

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容。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類型及其功能。

2、通過比較、討論及分類活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並初步認識相應的漢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動,進一步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把剪刀。(故事:實物圖片人手一套:汽車、快艇、自行車、飛機、火箭、木筏、輪船)漢字卡片(水中、地面、天空)。

活動過程:

1、師生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胡蘿蔔火箭》。

2、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上的實物圖片,然後分小組討論,瞭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有什麼用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觀點,大方地講給全班幼兒聽。

4、教師總結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並啓發幼兒認讀相應的漢字。

5、遊戲:“給圖片找家”

◎教師在黑板上寫上漢字:“水中、地面、天空”請個別和全體幼兒讀一讀。

◎請幼兒用剪刀將幼兒用書上的交通工具圖片漢字,剪成一張張的小卡片。

◎引導幼兒按照交通工具行駛的地點對它們進行分類。啓發幼兒將交通工具圖分放在相應的漢字下面,幫助圖片找到自己漢字的家,將漢字卡和實物圖片卡進行分類擺放。在全班幼兒操作的同時,可請一幼兒在黑板上擺放。全班幼兒一起檢查擺放的結果。

6、遊戲活動:“我是_地方的交通工具。”

教師請幼兒任意拿一張圖片在手中,教師出示一張漢字卡片。幼兒根據漢字內容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教師出示“水中”漢字,就請手中拿水上交通工具的小朋友邊模仿此項交通工具的動作邊走到前面來,並大聲的說:“我是輪船,我是水上交通工具。”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4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擁有寬大的草坪,有多條小路,有樹林、山坡。到了春天,草綠了,桃花開了,一些小蟲子也出來了。孩子們很愛在草坪上玩過家家、挖土、玩沙。有時老師會聽到幾個男孩子說:“老師,我捉了一隻西瓜蟲。”引得其他孩子都來觀看,都來找西瓜蟲。西瓜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蟲,因名字感覺親切,還會像變魔術一樣變成西瓜樣子,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關注。

西瓜蟲爲什麼會變成西瓜樣子?在哪裏容易找到西瓜蟲?西瓜蟲吃什麼?……等問題都是孩子們愛問的問題。教師由此設計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西瓜蟲”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瞭解、認識西瓜蟲的祕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小蟲子,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2、認識西瓜蟲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

3、學會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捉到西瓜蟲裝在觀察瓶中;

2、放大鏡、透明塑料杯、每人一份。

3、西瓜蟲圖片課件,多媒體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夥伴,瞭解西瓜蟲的生活環境及名稱

今天小朋友到這裏來玩,還帶了一個小夥伴呢。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小夥伴叫什麼名字?爲什麼叫這個名字?(那我也叫它西瓜蟲吧。)

你是在哪裏找到這個小夥伴的?這些地方是乾燥的還是潮溼的?原來西瓜蟲喜歡住陰暗、潮溼的地方。姜老師告訴你們,西瓜蟲還有一個大名,學名叫“潮蟲”。

二、觀察西瓜蟲,認識西瓜蟲的身體、外形特徵和習性

1、我們的小夥伴太小了,用什麼可以幫我們看得更清楚呢?——放大鏡

現在你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西瓜成身上有什麼?(它背上有什麼、頭上有什麼?有多少對腳呢)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教師指導觀察,瞭解幼兒觀察情況

2、交流西瓜蟲的外形,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

讓我們的小夥伴休息一下,我們輕輕坐到這邊來。

提問:你看到西瓜蟲身上有什麼?

①你知道哪邊是頭嗎?

②你數清它有幾對腳嗎?

③西瓜蟲爲什麼可以蜷起來?

小結西瓜蟲外形:

頭、觸角、軀幹、許多節、七對腳

(以上邊講邊看圖片)

3、西瓜蟲什麼時候會蜷起來?它爲什麼要蜷成球形?

西瓜蟲真的死了嗎?

教師小結:西瓜蟲蜷起來是爲了躲避敵害,假死。是一種自我保護。

你還知道什麼動物會這樣自我保護?

4、跟西瓜蟲遊戲

(大塊積木,紙棒)

你可以把小夥伴請出來玩一玩,在手上、地上、玩具上,你也可以用小棍在西瓜蟲的小房子裏玩。你可要照顧好你的小夥伴,別把它弄丟或踩到了。

幼兒自由玩蟲。

5、結束

1)我們要帶小夥伴回去了(集中幼兒)

2)你跟西瓜蟲玩的快樂嗎?我們玩了昆蟲,要把手洗乾淨。

活動延伸:

1)你知道西瓜蟲吃什麼嗎?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2)我們回去喂西瓜蟲就會知道答案了。

3)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小朋友要耐心觀察,看誰先發現西瓜蟲的祕密。

活動反思:

首先,從內容選擇、材料準備方面來看。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西瓜蟲因爲會蜷起來而顯得很有趣,又不咬人,男孩、女孩都不會太害怕。西瓜蟲很容易找到,材料準備上,每人一隻蟲、一個觀察盒,方便孩子仔細觀察、親自操作。

在探究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這一過程中,讓每位孩子照顧好自己的小夥伴,介紹夥伴的名字,既拉近了孩子和西瓜蟲的關係,又反映了孩子對西瓜蟲已有的經驗、認識。認識西瓜蟲首先從觀察身體結構開始,觀察西瓜蟲實物,用放大鏡能看得更清楚。看圖片可以準確的認清頭、觸角、幾對腳和變成球形的樣子。孩子們很驚喜地發現西瓜蟲身上一條一條的線。認識西瓜蟲也是爲探究西瓜蟲爲什麼會蜷起來做準備。因爲西瓜蟲的`身體特徵才使它可以蜷起來。

在“假死”討論這一環節,孩子們對“危險—自我保護”討論不夠,教師就在操作活動中再引導、觀察、討論。跟西瓜蟲做遊戲孩子們可開心了。利用積木、紙和筆,讓西瓜蟲爬、滾、比賽,讓西瓜蟲的有趣發揮得更好,還有幾個孩子自發地給西瓜蟲畫像,把自己的認識展示出來。

總的來說,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原有認識基礎上提升了經驗,知道了“潮蟲”這一名字,對西瓜蟲的生活環境、西瓜蟲的身體和“假死”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一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活動中,孩子和老師、孩子和蟲、孩子之間親近、愉悅,樂於探索,較好地達到了三個目標。課後,孩子們對興趣更濃了,紛紛要求帶回家去餵養,延伸活動很自然。

關於科學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路邊種樹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的作用。

能出顏色、形態等方面感受行道樹的美,並嘗試用線條、花紋、顏色來表現行道樹。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馬路邊的樹”組圖;“行道樹的作用”圖片。

材料準備:畫紙、油畫棒、水彩筆、水粉顏料等。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馬路邊的樹”,引導幼兒從顏色、形態等方面感受行道樹的美。

——你喜歡圖中的哪些樹?

——它們都長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這些樹都種在什麼地方?

小結:這些種在路邊的樹,叫行道樹。它們的形態不一樣,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有的直直的、有的彎彎的,有的樹冠像一把傘,有的樹冠像一顆球;它們的.樹葉顏色和形狀也不一樣,有的樹葉黃、有的樹葉綠,有的樹葉細細長長的,有的樹葉胖胖圓圓的……

出示圖片“行道樹的作用”,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路邊種樹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的作用。

1.幼兒自由交流馬路邊種樹的作用。

——爲什麼馬路邊要種樹?

2.出示圖片“行道樹的作用”,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路邊種樹的作用。

——這兩幅圖的路面上有什麼不同?

——你喜歡住在哪一幅圖的環境裏?

——如果你走在空氣灰濛濛的路上,有什麼感覺?

——爲什麼路邊種了樹的這幅圖裏空氣不會灰濛濛的呢?

小結:行道樹可以美化環境、吸收有害氣體和煙塵,讓空氣更新鮮;可以遮陰和消除噪音等,走在樹下更涼快,住在馬路邊的人不會感到很吵,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還可以讓開車的人看清道路的方向,行車更安全。

發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繪畫“長長的行道樹”。

1.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樹的外形特徵,畫出對行道樹美的理解。

2.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繪畫時突出行道樹的色彩和形態,嘗試多種畫法。(點彩畫、水彩畫、線描畫等)

3.展示全班幼兒的作品,進行分享、交流,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畫。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帶幼兒觀察馬路邊的各種樹木,並用相機記錄看到的街樹,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