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並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據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每兩人一張桌子。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布條、紙條等)。

3、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導入,引出主題

導入語:我們馬上要搬新的幼兒園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現在請小朋友幫一個忙,測一下我們桌子長的邊到底有多長。可是我們沒有尺,你們說怎麼辦呢?

2、學習正確自然測量的方法

過渡語:對,我們可以用好多材料來進行測量,在你們凳子底下有一支鉛筆,現在就請你用這隻鉛筆先來測一測自己桌子的長邊,記住自己測到的數字?

(1)集體測量,並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用鉛筆側到了幾段?是怎麼測量的?(個別幼兒邊講解邊示範)

(2)教師總結

師:我們測量時,使用的工具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後測下一段時工具的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過渡語:剛纔我們用鉛筆測量了桌子的長度。老師又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其它的測量工具,而且還準備了每人一張記錄單,把每種工具側到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

3、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出示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麼,後面的格子又記錄什麼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據)

(2)提出測量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到桌子上選擇相應的工具對桌子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測到的數字記錄在後面的格子裏。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其中的兩種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3)幼兒進行測量

(4)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現其中的什麼祕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4、活動延伸:猜測驗證。

師:想想看,現在老師用筷子和膠棒測量鋼琴,誰測的次數多?誰測的次數少?說說你的理由?

師:那我們一起去測量一下,看看你們猜的對不對?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並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據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測量的基本方法。

物質準備:

1、場地:四人坐一張大長方桌。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綵帶、水彩筆、冰棍棒、吸管等),每組一套。

3、記錄紙(四分之一大的A4紙)、記號筆,在黑板上畫好大的記錄表。

4、直尺、捲尺、皮尺等。

活動重點:瞭解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動難點:掌握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活動過程:

一、情景遊戲,導入活動。

1、教師創設情景:“幼兒園運動會進行跳遠比賽,我們班誰跳得最遠?”

2、請個別幼兒從起點線進行立定跳遠,引出比較方法——測量。

3、討論:你想用什麼辦法量?怎樣量?

4、小結: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一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後測下一段時,工具的一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才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二、幼兒操作,學習測量的方法。

1、教師:“請你量一量桌子的邊有多長?你想選擇哪種工具?爲什麼?”

2、幼兒選擇測量工具並操作:測量桌子的長邊和短邊。(可以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教師點評鞏固進行測量的正確方法。

三、更換測量工具,記錄測量結果。

1、介紹記錄表格:“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麼,後面的格子又記錄什麼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據)

2、幼兒進行測量活動。教師引導:“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傢俱,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其中的一條邊。”

3、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現其中的什麼祕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四、集體交流,瞭解生活中的測量。

1、引導提問:“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測量?人們會用什麼工具來測量?”

2、觀看視頻,瞭解測量的工具——尺子。

結束部分: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測量的方法瞭解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不管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確,才能量準確。

延伸活動:在益智區投放多種工具(毛線、木棍、鉛筆、回形針等),以及記錄再次測了教室中物品的長短。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長度測量的意義,體驗測量的樂趣。

2、嘗試探索及學習不同的長度測量方法,並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不同的測量工具會帶來不同的測量結果,引發進一步探究的欲 望。

活動準備:

1、一寸蟲圖片1張,集體記錄圖表1張,投影儀。

2、幼兒測量用圖(知更鳥、蒼鷺、老鷹、巨嘴鳥、大雁操作紙)、1寸和2寸吸管若干,黑色記號筆若干支。

活動過程:

一、引出測量

我明白了,你們是看出來的,準確地說,你們使用目光測量出來的。

二、故事引導,理解測量

1、導入情景,初步測量。

2、提出測量要求:一寸蟲會做的事情你會做嗎?那麼,聽清楚我的要求:不搬小凳子到桌子上,用小碗裏的一寸蟲去測量一下知更鳥的尾巴,看看你用了幾條一寸蟲長?

3、簡單測量,操作後引導孩子表述操作結果,提問:誰能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是多少?你是怎們測量的`?追問:3條一寸蟲的長度就是——3寸。(強調一條緊挨着一條測量,用投影儀展示測量方法,首尾相接。)

三、探究方法,表達見解。

1、引導孩子交流操作情況。逐個統計測量結果,並提問:你測量的是什麼鳥?測出來的長度是多少?你是用什麼方法測量的?(出示各種鳥的測量結果,並將幼兒用到的方法用圖標列出來。)

2、引導幼兒探究最準確的一種測量方法。請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輔助提問:用什麼方法測量最準確。

四、運用方法,再次測量。

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結果。輔助提問:你測出來的結果是用到了幾次?大雁的身體是一樣長的,爲什麼有些孩子測出來是6?有些孩子測出來是3?——哦,測量工具長短不同,測出來的次數也會不同,如果我有一條“三寸蟲”呢?

教師小結:的確,測量工具的不同,會造成測量次數的不同,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就越少。

幼兒園大班《有趣的測量》教案4

【活動目標】

1.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工具進行測量。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樂於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積木木棒、鉛筆、大熊圖片

【活動建議】

1.出示大熊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大熊製作一個和桌子差不多長的玩具櫥,可他不會,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工具和測量長度。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的長度方法,鼓勵幼兒嘗試不同方法。

(2)請個別幼兒演示,提醒其他幼兒進行觀察。

(3)示範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4)請幼兒運用心經驗擦亮並記錄。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工具測量。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P28,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測量的次數。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同一個物體,爲什麼測量次數和結果不一樣?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4)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感興趣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