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總目標:

情感態度:引導幼兒發現和體驗生活中蘊含的韻律美,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能力培養: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各種綜合能力。(如: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合作力……)

音樂素質: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教學創新:嘗試在藝術與科學中尋找恰當的結合點。

第一樂章:會唱歌的瓶子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質的瓶(罐)子發出不同的聲響,並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發出最好聽的聲音。

2、在有趣的遊戲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奏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提供各種常見材質(如:鐵製、塑料、玻璃、紙製……)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兒常用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如:(鈴鼓、響板、三角鐵……)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具有辨別常見打擊樂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熟悉各種常見節奏型,並能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即興演奏。

3、具有較好的音樂活動常規

活動過程:

1、聽覺、節奏訓練

(1) 教師分別演奏三種不同音色、音高的打擊樂器:大鼓(低音)、碰鈴(高音)、響板(中音),請幼兒閉上眼睛,聽音色說出樂器名稱。

教師邊演奏邊有節奏地問:

“小朋友/告訴我,什麼 樂器/在歌唱?”

幼兒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大鼓 大鼓(碰鈴、響板)/在歌唱。”

(建議:教師與幼兒進行節奏對答遊戲時,可即興變化幼兒熟悉的各種節奏型,並可不斷改變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兒的回答需與教師的節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同樣的方法請幾名幼兒輪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擊樂器,請其它幼兒猜。

(3)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演奏節奏樂《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經過敲擊後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師出示幾種常見的質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紙製)),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纔小朋友們演奏的真好聽,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說他們也想來唱歌,小朋友想聽嗎?”

(2) 教師用手分別敲擊四種瓶(罐)子,請幼兒仔細聽辨它們發出的聲音,感受並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議教師可這樣提問: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樣唱歌的?誰能學一學?”

(啓發幼兒用象聲詞模仿,也可進一步啓發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如:脆、悶、響亮……)

“它的聲音像哪種打擊樂器?”

(引導幼兒說出與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擊樂器名稱。)

(3) 請幼兒閉上眼睛,由教師或一名幼兒敲打其中任何一個瓶(罐)子,讓幼兒猜猜看,是哪一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邊敲擊有節奏地問:“小朋友/告訴我,什麼 瓶子/在歌唱?”

幼兒根據不同瓶(罐)子發出的聲音,有節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師或一名幼兒隨意站在活動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種瓶(罐)子,讓幼兒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並說出是何種瓶(罐)子。

3、 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方法讓瓶(罐)子唱歌。

教師:“請小朋友也試一試,讓這些瓶子、罐子都來唱歌。”

(1)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啓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彈……)使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

建議教師可這樣引導:

“想想看,除了敲、打,還能用什麼方法讓瓶子發出不同的聲音?”

“除了敲打這兒,還能敲打什麼部位?”

“能不能讓它們互相幫幫忙?”

“除了用手,我們還能用什麼讓它唱歌?”

(2) 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讓瓶(罐)子發出不同聲音的?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並演示方法。

(3) 教師邊總結邊演示不同的方法和發出的不同聲音,並請幼兒集體評價哪些聲音聽起來感到舒服,好聽,教育幼兒不要製造噪音。

4、 幼兒任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聽的聲音,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第二樂章:瓶子的變奏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發出更好聽的聲音。

(2)使幼兒感受到音樂就在自己的身邊,許多物品都可以成爲樂器。

(3) 引導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蘊藏在其中的科學知識。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1、請幼兒自備各種常見材質(如:鐵製、塑料、玻璃、紙製……)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師提供各種輔助瓶子發聲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鉛筆、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膠帶、繩子……)若干。

3、各種大小不等的紙箱、盒子;各種厚薄、質地不同的紙張若干。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幼兒已進行過《會唱歌的瓶子》活動。

活動建議:

1、先請每位幼兒自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隨音樂演奏節奏樂。

2、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分別用手、筷子敲擊某種瓶(罐)子,請幼兒猜猜是那種瓶(罐)子發出的聲音。

教師可引導幼兒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擊瓶(罐)子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教師出示部分輔助工具與材料,引起幼兒思考:“想辦法讓這些東西與瓶子結合起來,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聲。”

4、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啓發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使瓶子發出各種聲音和節奏型。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敲擊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細聽一聽,聲音一樣嗎?哪個聲音較高?那個聲音較低?

(2)引導幼兒將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材料裝進瓶中敲擊或搖晃,試一試聲音會變化嗎?變高了還是變低了?(如:將水注入幾個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聲音較高還是水少的瓶子聲音較高呢?)

(3)引導幼兒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聽聽是什麼聲音?

(4)引導幼兒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順序敲一敲,聲音是怎麼變化的?

5、請創造出不同聲音或不同節奏型的幼兒逐個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使幼兒感受變化多樣的音色、音高和節奏。

6、出示各種紙張、紙箱、盒子,啓發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它們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型,並請個別幼兒展示。

7、請幼兒找找自己身邊還有那些物品也會唱歌。

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敲敲活動室內的其它東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門、窗、黑板、櫃子、地板……)瞭解不同的物體經過敲擊後都能發出聲音,它們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只要動腦筋,身邊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爲樂器。

第三樂章:我會做樂器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嘗試自己選擇各種材料,設計創造出各種簡單的樂器,並能較好地演奏它們。

(2)讓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並樂意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請幼兒準備各種自己認爲能當樂器的物品、或能製作樂器的材料若干。(如:大紙箱、各種盒子、瓶子、罐子、桶、紙、釘子、石頭……)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幼兒已有前兩次活動的經驗積累。

活動建議:

1、教師組織幼兒把自己準備的各類物品與打擊樂器進行比較,幫幼兒確定製作方向。

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起幼兒思考:

“你能讓它能發出怎樣的聲音?”

“它的聲音比較高還是比較低?”

“它的聲音聽上去和哪一種樂器比較接近?”

“哪種方法使它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更好聽?”

“你覺得哪種方法演奏起來更方便?”

2、請幼兒分組自由結合,創造出各類簡單的.樂器,教師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幫助。

製作建議:鼓類:

用手拍一拍大紙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把不同大小的紙箱或紙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就像一組架子鼓;

響板類:用兩個瓶蓋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個響板?;

沙球類:空瓶(罐)子分別裝上米、豆子、沙子、小釘子,把瓶口封住,搖一搖,猜猜裏面裝着什麼?這是多有趣的一套沙球啊,如果嫌瓶子不好看還可以動手給它進行一下裝飾;

碰鈴類:把幾個小鈴當用繩子串起來,套在手腕上,多好聽啊;

其他:拿幾個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音樂杯(碗、瓶)。

3、請幼兒講解並演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請大家進行評價。

4、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樂器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即興演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歸納整理歌詞,並能用體態動作創造性地表現。

2、用歡快活潑的情感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並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唱法。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1、活動背景圖一幅,節奏譜二張,圖譜一張.

2、符號標誌若干,《郊遊》、《歡樂頌》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份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室。

幼兒在《郊遊》歌聲中歡快的邊動作邊進入。

二、練聲、節奏型練習。

引導幼兒看節奏譜,模仿動物叫聲:

① / 吱吱 吱 吱/ 吱 吱吱 吱

② / 遊遊遊遊 / 遊 遊遊

三、引出主題,並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① 師清唱,邊唱邊指圖譜。

②提問:a、聽了剛纔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師指圖譜)

b、解釋腳印:因爲我們大家多麼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腳印。

2、完整朗讀歌詞。

四、掌握歌詞內容。

1、用各種動作創造表現歌詞內容。

①個別幼兒表現。

② 自由組合表現。

2、老師指圖譜,幼兒坐下安靜完整朗讀。

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邊朗誦邊打出節奏。

五、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放錄音磁帶)

2、用象聲詞“啦”唱,熟悉旋律。

3、幼兒自指小圖譜,聽音樂學唱。

4、師生共同指大圖譜唱。

5、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唱好頓音、連音和強音記號。

6、吿訴幼兒歌曲名稱。

7、合唱:

① 幼兒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詞。

② 幼兒按意願唱“啦”或唱歌詞。

六、結束:

幼兒手持話筒,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堂課有兩個知識目標,但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合理。其中在知識目標(1)——體會歌曲情感,正確演繹歌曲中。整堂課的音樂出現的頻率還是少了點,時間還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譯方面,情感處理的還不夠詳細。如果能從貝多芬的生平事蹟,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多去演唱或是聽老師範唱,讓學生的情感隨音樂進入平等、互愛的境界。這樣可能學生在最後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更好的。二是在講旋律的進行方式樂理知識時,老師講的稍微多了點,其實這裏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多參與討論、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在講音階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如我們可以把音階中的每個音看成是一級一級的樓梯,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音符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強弱處理方面,老師也不需要講得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聽音樂,教師可以吹奏笛子,讓學生辨別強弱的地方,這樣學生演繹起來更容易點。一堂課下來,我覺得不在乎用了什麼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

小百科:《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爲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爲之譜曲,成爲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爲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延續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主題,體現同伴間的友好情感,我選擇了歌曲《兩隻小象》,老歌新唱,動聽的旋律猶如講述着一則動聽的故事,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歌曲中不僅表現了兩隻小象團結友愛、一起遊戲的情景,而且這首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對幼兒來說也比較新鮮,所以試圖通過這首歌曲讓幼兒熟悉歌詞旋律後嘗試接唱表現,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從而感受到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進而演繹到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

本次活動共分三個環節,從感受歌曲的意境中引起學唱的興趣;從梳理歌詞、欣賞歌曲節奏的氛圍中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嘗試分組接唱;在歌曲表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嘗試以接唱的方式表現歌曲。

2.在唱唱演演中明白朋友之間需要團結友愛。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引起學唱的興趣

1.有兩隻小象,他們一起結伴來到了小河邊,他們到底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聆聽歌曲,瞭解歌曲的意境。

二、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嘗試接唱

1.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跟着老師一起邊聽邊打拍子。

2.小象在做什麼?

3.學唱歌曲

4.分兩組,嘗試接唱(要求接得快,不拖拍)

三、表演歌曲——在唱唱演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之情

1.鼓勵幼兒自由兩兩分組,跟着這首歌曲的旋律來表演兩隻小象。

2.兩隻小象玩得可高興了,吸引了很多的小象來到了小河邊,我們一起來表現小象玩耍的情景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體驗同伴互助與合作獲得的快樂。

2、能根據樂曲的結構、情緒、形象,創造性地用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3、學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並表演律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聽過《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擡水”等動作。

3、活動前看過幼兒用書,瞭解了小和尚快樂、生氣、難受等不同的情緒。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三個小和尚不同的個性化動作。

(1)師幼共同回憶故事,並說出故事主要情節及人物情緒。

(2)啓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快樂、生氣、難受三種個性化表情與動作。

(3)教師選出同伴榜樣,讓幼兒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2、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圖片,結合音樂結構和形象進行動作創編並表演。

(1)欣賞A段音樂,感受樂曲結構。

①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1段,一個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時快樂的動作和表情。

②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2段,兩個和尚擡水喝、搶水、生氣的動作和表情。

③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3段,三個和尚裝病不去挑水、沒水喝、難受的動作和表情。

④幼兒聽A段音樂,完整地表演“三個和尚挑水、擡水、沒水喝”(A1、A2、A3)等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小和尚們動腦筋、握手言和的動作(B段音樂)。

(3)教師通過提問啓發幼兒動腦筋想出各種取水的方法,來表現小和尚團結協作共同取水的情節,幼兒三人一組,用組合動作進行表現(A’段音樂)。

3、幼兒隨音樂根據故事情節完整、合拍地進行表演

(1)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地表演。

(2)幼兒集體創編結尾造型並進行表演。

(3)教師採取“退出”的方法,讓幼兒完整地、主動地練習動作,享受表演的樂趣。

4、啓發幼兒思考

教師:爲什麼到最後三個和尚沒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應該怎麼做?

(懂得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動延伸:

結合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學習和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麼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裏 有 什 麼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裏 有 什麼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範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纔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並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並唱準音。

5、幼兒練唱,採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複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 發揮想象大膽用手指頭變魔術,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3.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

自制教具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一樣東西人人有,一隻左來一隻右,吃飯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

幼:手。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左手有幾個?右手有幾個?一共有幾個?

三、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

1、教師伸出一共手指:讓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頭可以變什麼?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一個手指頭呀,就像毛毛蟲呀,爬爬爬)

2、師:兩個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兩個手指頭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個手指頭又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4、總結前三句兒歌,帶小朋友練習仿編兒歌。

四、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

師:手指頭伸出來,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兒歌《手指兒歌》(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2遍)

五、鞏固提升

1、分組表演

2、創編兒歌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於混亂中,於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導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創編兒歌。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