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五一”黃金週假期過後,“旅行”成了孩子們關注的話題,同時廣泛覆蓋的各種媒體也讓他們從電視、網絡等渠道中看到介紹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山川秀美的鏡頭,這些都激發了幼兒對旅遊活動的好奇和憧憬,於是我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作爲教育的契機,設計了這個滲透各領域的綜合活動:快樂的旅行。活動從幼兒的經驗入手,讓幼兒通過回憶自己的旅遊經歷來激發他們的旅遊願望,並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在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嘗一嘗當中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合作、探索與交往的樂趣,同時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少數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體驗旅行帶來的快樂。

2.嘗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制定合理的旅遊計劃,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交流。

3.瞭解新疆的風土人情,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少數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一、環境佈置:請孩子們在家裏找一張和家人旅遊的照片帶到幼兒園來,晨間活動中和他們一起把照片佈置出來,讓每個孩子都能去欣賞、去感受,爲下面的活動做鋪墊。(其實這也是有效地利用家庭資源的做法)

二、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美麗的新疆”(展現新疆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

2.空白計劃表、筆

3.新疆特產、服飾、歸類標識

4.中國地圖、幼兒操作圖卡、展板、

活動重點:

讓幼兒體驗旅行帶來的快樂及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活動難點:

合作制訂旅遊計劃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啓發談話,激發幼兒旅遊願望

引導幼兒討論、思考:以前你和爸爸媽媽旅遊過嗎?老師也去過一個美麗的地方,它就在我們中國地圖的雄雞尾巴上,你們看……

2.出示地圖,觀察新疆的地理位置。

二、交流經驗部分

1.欣賞教師新疆旅遊照片,初步瞭解新疆之美。

2.提問:老師去過的地方是什麼地方?你們怎麼知道是新疆?

3.小結:新疆的自然風景很美,土地遼闊,有雪山、沙漠、戈壁和草原,還有成羣的牛羊、駱駝;新疆人的服裝服飾很美,姑娘們穿着漂亮的長裙和背心,戴着小花帽;新疆的風俗習慣很特別,他們喜歡騎馬、放牧,喜歡唱歌跳舞;新疆還有很多特色食品,有香甜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

4、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你喜歡新疆嗎?想去新疆嗎?我們去旅遊該怎麼去呢?要準備些什麼?

三、嘗試與探索部分

1.出示旅遊計劃表,請幼兒自由組合,分組討論旅遊交通工具,食品和用品,並把結果記錄在表上。

2.在集體中逐一展示各組制定的計劃,對計劃中不夠的地方進行補充。

3.分享同伴的經驗,修改並確定旅遊計劃。

四、經驗提升與情感體驗

1.伴隨着開飛機的音樂,師生做律動來到情景創設的“新疆”。

(大屏幕展示新疆風光,教師戴上小花帽扮成新疆姐姐,激發幼兒興趣。)

2.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新疆風情。

3.幼兒自由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新疆圖片(自然風光、特色服飾、民俗風情、綠色食品),和同伴互相討論並講述“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爲什麼喜歡它?”。

4.講述完後將圖片分類粘貼在展板相應的標識旁邊,增進對新疆的瞭解。

5.品嚐、欣賞

請幼兒品嚐新疆有名的馬奶葡萄和葡萄乾,鼓勵他們伴隨大屏幕載歌載舞的畫面和新疆音樂師幼共舞,將“新疆之旅”的快樂推向高潮。

五、結束部分

“像新疆這麼美的地方、我們的祖國還有很多,海南島的陽光沙灘,遼闊的青藏高原,神祕的西雙版納都非常美。以後我們再一塊去旅行好嗎?”

放開飛機音樂,師生做律動飛出教室。

延伸部分:

1.在表演區投放新疆服飾及歌曲磁帶,鼓勵幼兒學習表演新疆舞。

2.請幼兒回家後通過各種途徑查找其他旅遊勝地的資料,帶到幼兒園來分享。

活動反思:

1.活動體現了一種豐富的人文生活,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媒體的視覺效果,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真是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尤其是老師的旅遊照片、聲情並茂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新疆”, 不但使我們的活動更加生活化,也符合大班孩子思維形象性的特點,能讓孩子們更直觀地領略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在這樣一個輕鬆自由,充滿民族風情的環境中,每個孩子都興趣盎然,且情不自禁地生出了許多驚奇的感慨。

2.活動給孩子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空間,根據新《綱要》中提出“要提供自由的活動機會,支持幼兒自由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一要求,不論是制定計劃當中的討論、記錄和分享,還是在操作圖片中的自由選擇,交流講述,以至於孩子即興而發的自由創編……都是由幼兒在提升自我經驗的基礎上做到的。沒有生硬的說教,更沒有教師的包辦代替,我始終是以一個“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投入其中,讓幼兒成爲真正的主角。如在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合作制定旅遊計劃環節,孩子們有很多精彩的想法和表現,也出現了分歧,其中經過爭論和協商再達成一致的過程是我們整個活動的亮點;在品嚐和欣賞的環節,香甜的葡萄、熱情奔放的新疆歌舞和音樂都強烈地刺激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她們載歌載舞的願望,在這兒老師引導孩子來一段師幼共舞既起到了活躍氣氛、動靜交替的作用,同時又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孩子的三個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及互相模仿、借鑑的能力,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把旅行的快樂體驗推向了最高潮。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非常自然的情況下完成的,活動中孩子獲得了更多交流的快樂和愉悅的情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活動較突出地體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及語言、科學、藝術等領域的有機滲透,體現了一個多元化的整合教育,也力圖較好地體現新《綱要》中所倡導的“以幼兒發展爲本,關注快樂體驗,引領主動學習”的教育思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重點:

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三、比較"春"字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爲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並在等號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爲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你最喜歡什麼顏色》是以故事展開式爲主的讀本,圖書本身的特徵是:

(一)它包含了科學領域、語言領域和藝術領域的相關知識。

(二)圖畫情節平行,圖文相等。

(三)文字難度一般。

 教學特徵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入,重點讓幼兒掌握詞彙和複合句式。

《你最喜歡什麼顏色》這一讀本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幼兒對讀本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教學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如:“配色活動”一一孩子們用配出的不同顏色畫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並裝飾在牆面上;“大書導讀活動”一一孩子們在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注意傾聽和觀

察;“小書閱讀活動”一一孩子們已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並嘗試着說書中旬式;“幼兒口述日記”一一讓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有了溝通的橋樑。第一次“口述日記”幼兒說出了“我最喜歡XX顏色的XX東西”,家長記錄後由教師來讀;第二次“口述日記”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顏色進行創編故事。幼兒在前面的活動中積極參與,進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在第三

階段拓展活動中,教師將語言領域和藝術領域緊密相連,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快樂。

教師根據各領域的內容,設計了拓展活動的目標爲:

1.語言領域:引導幼兒運用複合句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2.科學領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經驗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想法。

3.藝術領域: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體驗各種顏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紅、黃、藍顏料各一瓶,毛筆若干。

(2)各種顏色廢舊包裝紙、報紙、袋子、透明膠布、剪刀若干。

(3)京劇臉譜6個。

(4)白紙、水彩筆(根據幼兒人數而定)。

(5)各種顏色的圓形即時貼(貼在教師的衣服上作獎勵使用)。

(6)將大班6位幼兒打扮成服裝設計師。

2.經驗準備

(1)在第一階段中,幼兒感受三原色的配色活動。

(2)在第二階段中,讓幼兒回家口述日記:“我最喜歡的顏色”和“顏色的故事”。

(3)收集京劇臉譜圖片,讓幼兒觀察和討論色彩、圖形等。

活動流程

(一)教師讀幼兒口述日記:創編故事――顏色的故事

(這一內容是教師在第二階段教學中給幼兒佈置的口頭內容,教師將幼兒的口述日記放在第三階段進行朗讀。)

1.活動過程 .

(1)教師說:“前面老師讓小朋友用最喜歡的顏色編一個故事,我們還像以前一樣,找幾個故事來讀一讀。”

(2)教師讀口述日記,並對幼兒的口述日記進行獎勵。

(3)教師考慮到有些幼兒認識大量的漢字,請他們到前面來讀自己的口述日記。這樣,孩子們會更有興趣參與此項活動。

2.本活動意義

這一環節是與第二階段的活動相銜接的,是幼兒讀完讀本後的學習反饋,是家長了解和參與幼兒學習的途徑,是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分享、溝通。

(二)說顏色

(這一環節教學目的在於想引導幼兒說出讀本中的複合句式。)

1.活動過程

(1)教師說:“你們看,老師身上有很多顏色的即時貼,你最喜歡什麼顏色,從老師身上取下來後,到前面來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顏色的什麼東西。”

(2)教師以瀏覽的方式讓幼兒看小書,激起幼兒想說的願望。教師說:“你們還記得《你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讀本中是怎麼說的嗎?”

(3)請幼兒從教師身上選一個最喜歡的顏色,並用這個顏色說:“我最喜歡XX,我喜歡(黃色)的XX,還喜歡(黃色)的XX。”

2.活動意義

教師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幼兒模仿說出讀本中的複合句式,強化幼兒對詞彙和句式的表述能力。

(三)相互交流

(教師充分考慮幼兒的語言能力,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發言,並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

1.活動過程

(1)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教師巡迴指導、獎勵。

2.活動意義

教師鼓勵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自由表達複合句式,傾聽和分享表達不同的複合句式。

(四)區域活動

(教師簡單介紹區域,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

區域一:塗京劇臉譜。

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爲京劇臉譜塗色。教師在指導中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幼兒對京劇臉譜的理解。這個區域能讓幼兒在塗顏色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京劇臉譜中圖形的結合、顏色的搭配和對稱關係。

區域二:製作圖書

幼兒可以欣賞別人的圖書作品,同樣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顏色編成故事畫在紙上,教師將幼兒的語言記錄在畫紙上,幼兒可以用粘貼、縫製等方法做成完整的圖書。這個區域是將幼兒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繪畫活動整合,並讓幼兒親自體驗製作圖書和閱讀的快樂。

區域三:配色

這一活動幼兒已經做過,教師考慮到幼兒對這個活動的興趣濃厚,讓幼兒繼續體驗三原色相互調配後會變成什麼顏色,親身體驗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個區域是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三原色和顏色的混合。

區域四:製作服裝

教師請大班幼兒扮成設計師與幼兒一起設計服裝,幼兒使用不同顏色的不同材料來設計自己喜歡的服裝。通過這個活動能鍛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延伸:

1.讀書活動: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

2.幼兒口述日記:我喜歡(教師請幼兒將今日的活動口述在日記上,請家長記錄下來)。

3.幼兒用京劇臉譜作品、配色作品、製作的圖書作品裝飾班級。

活動總結

幼兒在拓展活動中是積極的、主動的、愉快的。教師在活動的設計中自然而巧妙的將前兩個階段的內容融入第三階段中,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複合句式,爲幼兒提供了自由輕鬆的環境和有機會說、願意說的語言環境。整個活動環環相扣,教師將語言學習與其他領域的學習相結合,靜態學習方式和動態學習方式相結合,以讀本內容、幼兒學習需要爲基點安排分享閱讀活動與擴展活動,符合分享閱讀課程的實施原則,爲其他教師提供了優秀的教學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的生成:

爲迎接“五一勞動節”的到來,讓幼兒對“五一勞動節”有了深刻的認識,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的勞動人民,萌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成果。我們大二班在節日前夕開展了“勞動人民最光榮”的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活動,教育孩子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爲祖國爲社會服務。

活動內容:

1、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瞭解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初步理解五一勞動節的含義。

2、繪畫“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美術作品。

介紹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初步瞭解不同勞動者對社會的不同奉獻。

3、談話:說說“我的爸爸媽媽”

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工作,知道他們工作的辛苦。

4、組織幼兒義務勞動,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製作“美麗的花”。

組織幼兒將自制花朵送給幼兒園各行業的勞動者,並說一聲祝福的話。

6、學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願意在大家面前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小百科:勞動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出門旅遊,小編提醒大家,節假日期間人流量較多,大家要保管好自己的財務,出門也好鎖好家中的.門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裏面住着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麼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

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

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麼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遊戲“找相反好朋友”。並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遊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一、讓孩子認識到亂丟垃圾破壞環境這些不良行爲的嚴重性

二、通過視頻,圖片、故事,實例等等感化孩子,使孩子知道破壞環境是不好的行爲,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三、另舉如何做纔是保護環境等等。

四、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五、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認識破壞環境的嚴重性,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明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聽兒歌《我是小畫家》讚美小畫家的勤勞,讓環境變得美麗,引導孩子想想:我們小夥伴怎麼才能讓環境變樣、、、、出示優美環境的圖片(讓孩子對優美環境有個基本認識。接下來給孩子們出示另一組圖片,滿地垃圾,牆上胡亂踩腳印,樹枝被折等。

並提出問題:那組圖片讓你滿意?滿意的在哪?

另外的爲什麼不滿意,從哪看得出來?

二、基本環節、

聽故事,同時結合圖片,影視片段,對優美環境做初步認識,通過教師圖片影視片段的進一步解釋說明,使孩子更進一步瞭解其中的美。跟孩子互動交流自己對以上優美環境的認識,感受。從內心感覺環境的優美。

轉到教學重點:可是近日裏,我發現我們周圍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出示一系列不良行爲的圖像,讓孩子們說說不好在哪,他們是怎麼影響環境衛生,破壞我們身邊環境的。從觀察,發現到說說自己的看法,已經對這些現象有初步的認識,我從中做進一步解釋說明,引導說出不好的行爲對環境的影響。重點想想:我們面對這些現象該如何做?說出本節課的主題(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並逐一讓孩子們接受愛護環境的的重要,如何做到保護環境。

三、結束環節、

少數孩子因爲是獨子,在家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對保護環境意識認識不夠

四、延伸環節、

讓孩子回味優美景色,同時請小朋友課後認真觀察周圍發生的破壞環境的現象,想想我們該怎樣制止,並如何使我們周圍的環境更美。

教學反思

1.首先,本節課的教學是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從視覺的角度來呈現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從認識,觀察,評論等步驟進行教學。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做到目標明確,教學過程過度緊扣,做到層層遞進。不好的地方是:沒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對愛護環境意識不強,針對這一現象我爭取把愛護環境深入班級,深入個人,從而真正做到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⑴ 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納,針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應該及時發現,認真肯定。同時也給孩子自己的空間,不能將他們還沒自己認識的現象強加給他們,從事情的表面開始教育,使他們能從內心感知,從周圍發生的種種現象中發現好與壞,該向哪方面學習。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觀視覺的、聽覺的,教學中應採用圖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時引導孩子用對比的手段知道好與壞,進一步理解所發生的現象對生活、學習的影響。從而促進孩子對事物認識能力的提高。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教學過程中,活動的環節中的各個步驟是根據孩子接受能力認識變化而變化的,對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認真解決。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跟孩子們互動交流是我課堂中較爲滿意的環節,及時發現孩子接受的程度也能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出,從而轉變教學技巧達到教學目標。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想方設法把上次課堂裏活動中沒能很好參與的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活動面向弱勢。同時聽取有更多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

小百科: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願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分別在兩塊黑板上佈置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及它們的大盤子。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彩色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飲料、糖果、花生、方形麪包片、豆腐乾、乾果

4、人手一套工具:兩個小盤子、兩個小量杯、紙條、線、尺、餐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熊寶寶,另外一個是小熊

貝貝,這一天熊媽媽買了一些各種口味的餅乾,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吵着要吃到每種口味的餅乾,這可難住了熊媽媽,怎麼辦呢?

二、第一次嘗試:二等分長方形

1、請幼兒嘗試將長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麼方法把長方形的餅乾

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好嗎?

2、幼兒嘗試操作,將長方形二等分,教師巡迴觀察幼兒

的操作,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3、嘗試操作後提問

(1)師: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

怎麼知道分出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邊操作課件邊提問:原來長方形的餅乾和現在分出來的一份餅乾,誰大誰小?

(2)小結:像這樣把一件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後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4、師:現在我們把二等分後的餅乾分別送給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吧!(幼兒把分好的餅乾分別放進寶寶和貝貝的大盤子)

三、第二次嘗試:二等分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1、熊媽媽這裏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餅乾要分給寶寶和

貝貝,你們願意再來幫熊媽媽分一分嗎?記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寶寶和貝貝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二等分操作

3、幼兒將各種形狀二等分後,貼到寶寶和貝貝的盤中。

四、第三次嘗試:實物二等分

1、師:爲了感謝小朋友,熊媽媽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

的東西,有、麪包、豆腐乾、花生、糖果、飲料……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呢?

2、師帶領幼兒集體觀察、交流:你分的是什麼?使用什

麼方法來分的?(用了什麼工具)分得對嗎?爲什麼?有不同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爲什麼?

五、師:現在讓我們拿着自己二等分後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在我園“園本教研”中,我有幸參加了“一課多研”活動,我把大班的“二等分”這一活動經過了“設計-教學-再設計-再教學”,其中自己也經歷了不斷的反思。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教師設計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

1、緊扣活動目標,遵循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律操作

材料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幼兒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適宜的教育目標的內容。”在第一次設計的二等分圖形材料,請幼兒幫忙分窗紙,通過這樣的操作,幼兒能將材料分成兩份,但目的性很不強,對於相等的兩份概念不清,整體與部分也難搞懂,貼的窗花較爲凌亂,所以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目標出發,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種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設計的方案中,把圖形材料設計成餅乾及設置的給熊哥倆分餅乾的情境,幼兒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後,把餅乾整整齊齊的分別置於兩個盤中。

2、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操作材料的難易度應適中,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地得到答

案又不能使幼兒覺得太難,失去操作興趣。

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難度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在“二

等分”這一活動中由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二等分一個圖形——用多種方法二等分其他圖形——二等分不同實物。

由於同一年齡班的幼兒的發展水平並不平衡,所以應從不同

幼兒的發展水平及“最近發展區”出發,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發展速度選擇操作材料,逐步達到目標。

3、要多樣化

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有利於幼兒獨立思考,相互學習,獲得更

多的信息,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的實物,準備了顆粒狀態的、液體狀態的、固體形態的,這些材料難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兒選擇,幼兒也可選擇不同的材料。

另外,數學知識存在一定聯繫,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我提供

幼兒的測量工具,以激發幼兒回憶先前的學習經驗,調動幼兒的操作經驗,促進了學習能力的遷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教案:轉動

活動目標:

1、願意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

2、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象,發現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筷子、繩子、勺子、風車、呼拉圈、碗、蠟筆盒、瓶子、積木、毛筆等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

遊戲:迷迷轉

(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念兒歌,唸完後,做一個動作,老師數到十在動。)

二、第一次探索

1.熟悉材料:

教師:聽有聲音,它在說我也想轉。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東西想轉?

(介紹材料)

2.第一次探索操作

教師:他們想請你們幫忙,你能幫助他們嗎?(幼兒回答:能)

教師:但是我有一個要求,等會兒你要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方法讓什麼東西轉動起來的?

3. 小結

教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讓什麼東西轉動起來的?

(根據幼兒的交流抓住重點如一些動詞的運用,以及與轉動有關的因素都可以總結)

三、第二次操作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教師:看老師來變魔術,看這是幾?(教師從背後出示手勢2)

2、第二次操作操作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取兩樣不同的東西,讓這兩樣東西合作,讓其中一樣轉動起來。

教師:記住是“二”(出示手勢2)!就是代表兩樣東西合作哦!

3、小結

留出空間,讓幼兒邊演示邊講解。教師適當在邊上總結。

四、遊戲:想得快,說得多

教師:你們說的太好了,老師要送你們一樣小禮物,看看這是什麼呀?(出示一

本關於轉動的故事圖畫書)

教師:這本書可好看了,你們想不想看?先讓我來看看(翻書)。喲,裏面的故

事講的可好了,圖畫真漂亮呀!(幼兒回答:想)

教師:我們先要玩一個想得快,說得多的遊戲。就是老師把書放在桌子上,然後站到很遠的地方,回答出來一個問題,老師就想前走一步。行嗎?(幼兒回答:好)

教師:聽好老師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轉動的呢?想得快,說得多,現在開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共生現象。

2.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動畫片《犀牛與犀牛鳥》;

2、《好朋友》PPT課件;

3、共生動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

1、播放動畫片《犀牛和犀牛鳥》,教師講述故事。

2、重點理解: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互相幫助成爲好朋友的。

3、犀牛鳥幫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蟲子,犀牛就不癢癢了。犀牛身上的蟲子是犀牛鳥喜歡吃的食物,犀牛鳥就不會餓了。就這樣他們相互幫助成爲了好朋友。

二、觀看課件,交流經驗:

1、觀察共生動物課件中的圖片,分小組交流: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怎麼樣相互幫助的?

2、將各組發現的各種共生動物的現象彙集交流,看一看各組的發現分別是什麼,有沒有相同的發現,分享、歸納各種共生現象。

小結:兩種不同動物會用自己的本領來相互幫助共同生活,它們就像一對好朋友。

三、配對遊戲:

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聽音樂《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動物的好朋友;音樂停,找到相應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間說一說,好朋友是怎麼樣相互幫助的。

活動反思:

一、活動準備

首先,從備課上,這節課的備課準備比較倉促,無論是從導入環節的設計還是從新授課的設計上都沒有特別大的亮點,在教案的編寫上調理略顯清晰,但還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銜接不是特別的自然,原本想借鑑一些網上優秀教案整合起來的,最後卻弄得支離破碎,在上課的過程中也顯得很是吃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教授童謠《找朋友》讓孩子們拍手讀童謠,並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會選擇表現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說出他的名字,併成爲大家的好朋友。這樣設計不僅引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激勵上課過程中表現好的孩子們,並對他們做出及時的鼓勵,讓學生們心中樹立起榜樣意識。這一環節在授課的時候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在找朋友的時候浪費的時間有點多,所以導致後面的授課過程很倉促。

2、新授課環節:在這一環節,我還是採用了原始的三聽三唱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又在此環節上進行了一些創新。在初聽部分首先讓孩子們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體印象,爲進一步欣賞歌曲做好準備。復聽環節緊接着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在歌曲中尋找答案,提高孩子們欣賞音樂的能力,並能夠學會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中的不足是,應該讓孩子們在欣賞歌曲的時候,運用身體語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腳的動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部分。在學生的學唱環節上,不再採用以往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試着跟着錄音一起演唱,進而提高學生的學唱能力,然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們還是普遍不能接受,因爲一年級的孩子還達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後的教唱環節中,還是需要慢慢的一點點的滲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當中,因爲採用了這種跳躍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後合唱的時候還是隻能模仿演唱,不能獨立演唱。從而導致這節課在學唱的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略顯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採用了孩子們用肢體表演的方式進行的,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加入自己的動作大膽的表演。目的是讓孩子們在律動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雖然這節課是一節唱歌課,但是在一年級的音樂課中還是要求孩子們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這堂課中有太多的不足與失誤,自己在以後還應該多加努力,多聽別的老師上課,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讓自己變得優秀。有了第一的失敗,就會有更多的成功,讓我在失敗中更快的成長起來,更何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