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電池的簡單知識,並嘗試運用。

2.知道廢電池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培養探索電池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電動玩具,(這些玩具電池容易拆裝,且都是一次性電池)。

2.各種電池.(老師準備一些形狀、大小各異的蓄電池)。

3.有關電池危害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激趣導入,感受電池的功能

1.師: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麼呀?

幼:玩具。

師:今天是我們班玩具展覽會,你可以選一件你喜歡的玩具玩。(幼兒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玩。)

2.師:大家玩的真開心,問:xx你拿的什麼玩具?怎麼玩呢?

幼:我拿的小熊敲鼓,我一開按鈕,它就動起來。

(其他幼兒紛紛舉手,說出自己手中的玩具怎麼玩。)

3.師:爲什麼這些玩具又能動又能發出聲音呢?

幼:因爲裝有電池。

師:電池寶寶本領可真大,現在我們一起認識電池寶寶。

二、 觀察電池的外形、種類。

1. 師:小朋友找找,你手中的玩具,電池在哪兒呢?找到把它放在桌子上。

(幼兒動手找電池,找到後放到桌子上,桌上放有各種形狀的電池。)

2. 師:現在看看,這些電池一樣麼?都是什麼樣子的?

幼:有大的,有小的,還有象鈕釦一樣的。

3. 師:我們把它們分一下類好麼?(幼兒動手將電池分類。)

4. 老師這兒也帶來一些電池,看看認識麼?

(老師出示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蓄電池,邊出示邊提問。)

5.幼兒在引導下回答:手機電池,照相機電池,電瓶…….。

6. 師:這些電池用完後,還可以充電,又叫充電電池,你們玩具裏的電池能充電麼?(不能),它們叫一次性電池。

三、 學會電池的正確安裝

1. 師:現在小朋友把電池裝進玩具裏,再讓它動起來。

(幼兒動手安裝電池,有的幼兒裝好電池後,玩具又動起來,有的裝好電池玩具還是不動,很着急。)

2. 師:哎,點點怎麼啦?奧,玩具壞了,找找什麼原因?呀,小朋友也來幫助他,真團結。

(有的玩具裝上電池還是不動,小朋友以爲它壞了,其他人也過來幫忙。)

3. 師:誰找見原因啦?奧,是電池上反了,怎麼纔不會把電池上反呢?(小朋友舉手回答)

4. 師:我們來看這組電池(出示課件),電池上面寫着“+”,下面寫着“—”,我們安裝電池時要把電池的“+”對着殼子的“+”, 電池的“—”對着殼子的“—”才行。

(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解。)

四、 知道電池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自己動手,知道了電池的這麼多知識,真了不起!(表揚、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師: 老師這兒有一塊電池用很久了,沒電了,我把它扔了吧。

(幼兒急忙阻止,說不能扔。)

師:爲什麼不能扔?(幼兒說出各種原因。)

師: 小朋友看完這段錄象就知道了。

(多媒體錄像演示電池的危害。)

活動延伸:

師:看玩了這段錄象,你們知道廢電池該往哪扔?

幼:廢舊電池回收箱

師:看來我們班也該設立一個廢舊電池回收箱,老師已經爲大家準備好了。(師出示自制的廢舊電池回收箱。)小朋友可以把用完的廢電池扔進這個垃圾箱裏。(師把剛纔的廢電池當衆扔進去。)

教學反思:

此活動是以玩具展覽會展開探究的,活動一開始,就以各種電動玩具激發起幼兒的很大興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動必須由教師引導,當我提出:爲什麼這些玩具又能動又能發出聲音呢?你能找出這些電池麼?幼兒紛紛動手找電池,在找出電池後,老師繼續引導幼兒觀察電池外形,瞭解電池種類。電池的正確安裝,是活動的難點,我讓幼兒先動手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老師再小結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發揮互幫互助的力量,整個環節幼兒動腦、動手,親歷整個探究過程,並共同討論、交流、總結。最後聯繫實際瞭解電池的危害及回收。這樣在玩具展覽會的形式下,完成了本節課目標,也培養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小百科:電池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複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人體的興趣。

2、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能力和觸覺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並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活動準備

1、課件-人體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知道皮膚的重要性。

1、教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麼器官最重要?

2、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

(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3、教師: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麼樣?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二、通過觀察和操作,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說說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材料安排

第一組 冷水、熱水

第二組 夾子、羽毛

第三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組 絨毛玩具、木塊

第五組 放大鏡、印泥、白紙 第六組 記號筆

3、請小朋友說一說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助身體排汗、散熱;

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

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剛纔沒玩過的材料。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1、啓發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

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鍊,

使皮膚更健康。

五、遊戲:對與錯

請小朋友仔細聽,如果我說得話是對的,就舉起手中的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 (錯)

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 (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 (錯)

4、小朋友用了化妝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 (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脣,最厚的皮膚是指甲。 (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探索間隔排序的規律。

3、注意傾聽、接納同伴間多種排序的方法和策略。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難點:能掌握間隔排序的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間隔圖案排列的圖片或實物,3種果葉交替排列穿成的門簾,梧桐樹葉、銀杏樹葉、楓樹葉、柳樹葉3種圖案人手若干,透明膠、粘好雙面膠的底板。

2、幼兒用書第7頁《動物圖卡》中“穿項鍊底板”、第13頁《實物卡、數卡、符號卡》、第15頁《實物卡》、第27頁《分馬夾》、第28頁《分分合合(一)》。

活動過程:

(一)觀察欣賞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紋樣。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有間隔圖案的圖片及實物。

教師:這些物品上都有什麼?(兩個圖案的有規律的排序)這些圖案是怎樣排列的?他們有什麼規律?幫助幼兒總結出相應規律1212、122、112、121等 。

2、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

教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有間隔排列規律的物品?請幼兒自由討論並說說,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記錄怎麼拍的規律。

(二)觀察實物門簾,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1、教師出示用3種物體有規律的交替排列穿成門簾。

教師:門簾是由哪些物品穿成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物體排列的規律(ABC、ABC)

教師:這3種物體是如何排列的?

(三)嘗試運用3種樹葉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1、教師:這裏有3種圖案,看看都是些什麼圖案?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排列方法。

3、師幼討論:你能用這3種圖案設計出一條漂亮的項鍊嗎?你想怎麼有序地排列3種樹葉呢?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5、引導幼兒發現間隔排序的規律。

教師:這3種物體是怎樣間隔排序的?

討論: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間隔排序的方法?可以怎樣排列?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完成樹葉項鍊。

教師:請用3種樹葉有序的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樹葉項鍊。

2、完成水果項鍊。

教師:請用3-4種水果有序地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水果項鍊。

3、完成給蘋果連線。

教師:用線條將左右兩邊的蘋果相連,使每排的蘋果數目都爲5。

(五)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的活動結果,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同伴的不同策略。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提供各種圖案,讓幼兒運用3~4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反思:

《漂亮的果葉項鍊》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後,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並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後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製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鍊,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悅。最後一個操作是爲自己製作一條果葉項鍊。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複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於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瞭。但是對於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後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音樂給予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情感的愉悅與釋放。所以,讓孩子在玩耍中感受音樂,應該是我們進行音樂教學活動的態度。

所以,本活動通過與指套傀儡、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使孩子體會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音樂教學的目的。

活動設計的主旨在於創設讓孩子多次感受音樂的機會,如欣賞指套傀儡的遊戲、跟隨老師隨意地舞蹈、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是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有興趣地進行遊戲。

另外,孩子可能會在遊戲進行了一段時期以後,產生自己的新玩法和新規則,我們要給予孩子—個寬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創造想象力。

內容與要求】 1、感受歌曲和遊戲的規則,養成聽音樂做遊戲的習慣。

2、用踵趾小跑步積極參與遊戲,並樂意表現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指套傀儡。

過程與指導

欣賞感受——理解體驗——表現表達

(木偶遊戲) (師生玩耍) (投入遊戲)

一、看木偶做遊戲

1.誰來了?小木偶要玩遊戲,玩什麼遊戲呢?(木偶做“碰一碰”遊戲二遍)

——熟悉音樂的旋律。

2.他們在做什麼遊戲?我們也來做吧。(先由兩個老師聽音樂玩遊戲,反覆時請出幼兒一起玩遊戲,直到全體幼兒都參與遊戲爲止)這個遊戲好玩嗎?(坐下休息休息)

——在跟玩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歌詞和動作。

二、瞭解遊戲裏的歌、動作和規則

1.這個遊戲裏有首歌的,我們是一邊玩一邊唱的,這首歌唱了些什麼?(一起學唱)

——在多次感受之後,孩子相互補充,完整地學唱。

2.老師做遊戲,你們幫我們唱歌。看看,你們唱到哪裏,我正好找到好朋友了。

——既鼓勵了孩子歌唱,又提出了新要求。

3.老師和孩子一起玩,感受聽音樂正好找到好朋友的遊戲規則。

4.剛纔,你還用什麼好看的動作來找朋友的?(提示:除了手的動作,還有好看的腳的動作嗎?——聽音樂用踵趾小跑步找朋友玩。)

——新的舞蹈基本動作,就在玩的情緒的驅使下,進行着。

三、玩遊戲

1.我們既要用好看的動作找朋友,又要很快地找到朋友。(玩遊戲2~3遍)

2.你還想和好朋友碰哪裏?(可以碰身體的任何部分)

——孩子在相互的碰觸中,體會着遊戲的樂趣。如,他們頭碰頭、腳碰腳、屁股碰屁股,玩得非常高興。 ‘

如果孩子們可以,這個遊戲的動作,可以由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重新表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從課題入手,激發幼兒製作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2、圍繞主課題,引導幼兒大膽實踐,提高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廢舊材料:飲料瓶、玻璃珠、光盤、彩繩等

2、背景圖:草地、樹。

3、製作蝸牛的流程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禮物盒子

師:今天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猜猜是什麼?

(幼兒自由猜猜裏面的禮物請2——3名幼兒)

師:我打開來看看哦,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

(打開禮物)

師:哦~~~,原來是一個蝸牛轉珠的玩具。瞧,裏面還有一顆珠子,我拿出來,誰來玩一下。

(請1名幼兒嘗試玩)

A:師:還有沒有不一樣的玩法。(剛剛的幼兒玩的方法不正確,在請一位幼兒)

B:這麼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想)可是李老師只有一個,給誰玩好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呢?(自己做)

二、幼兒探索蝸牛轉珠的方法。

師:嗯,這到是一個好辦法,那我們先來看看蝸牛轉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請幼兒說,幼兒說一樣教師出示一樣材料)

師:有了這些材料,我們該怎麼做呢?誰來說說我們可以先做什麼?在做什麼?

(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幼兒猜測製作的過程,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測出示流程圖。

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認爲做蝸牛的殼,有的認爲先做身體……你們的'想法都可以,但是老師做下來發現這樣做是比較順的:先裝飾蝸牛的殼,在剪瓶子,然後把蝸牛的殼和瓶子固定在一起,再做蝸牛的身體,最後把身體固定在殼上面。

三、教師整理製作過程,並對部分環節進行示範。

裝飾光盤→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體→完整的蝸牛

①師:蝸牛的貝殼你們會做嗎?(會)

(出示教師做的貝殼,繞的線留一段)

呀,多出來的怎麼辦?(教師示範把多出來的剪掉)

②師:瓶子會剪麼?(會)

(教師拆一個做好的給幼兒看,然後請一個幼兒示範)

看這是老師剪的瓶子,這個像花瓣一樣,你們會像老師一樣剪嗎?誰來試一下。

師:剪好了我們要把花瓣掰下來,然後捏一捏。

(教師示範3個,然後請1幼兒示範,重點在捏一捏)

剩下來的誰來幫我完成?

③師:剪好後我們把瓶子固定在剛剛做好的殼上面。然後在每一片花瓣上都貼上雙面膠,固定要把瓶子的蓋子和光盤的洞洞對齊,花瓣每一根都要用力的壓一壓。

師:現在會了嗎?

④師:那麼身體會做嗎?記得蝸牛的身體上面還有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眼睛、嘴巴和觸角)

⑤師:現在我們只要把身體裝到殼上面,這樣一個蝸牛轉珠的玩具就做好了。

操作前的要求:

師:現在我們小朋友一定都知道怎麼做了。現在告訴我先做什麼?(貼數字)

裝飾光盤→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體→完整的蝸牛(按順序標上①②③④⑤)

記住哦,等一下我們下位要先拿光盤做殼,撕下來的東西要放在籃子裏,等等用見到的時候要小心一點哦。

四、幼兒製作蝸牛轉珠,教師巡視指導。

幼兒製作的時候播放音樂《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一起完成。

五、幼兒自由玩蝸牛轉珠。

師:做好的小朋友拿一顆珠子玩一玩,看看有沒有成功,你覺得成功了就給客人老師檢驗一下。

師:你們的蝸牛轉珠玩具做的真棒。現在我們把小蝸牛送到草地裏,讓其他小朋友到這裏來的時候也可以玩一玩。

(幼兒送蝸牛到背景圖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從中班升入大班,班上有很多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兒對成人依賴的現象依然明顯存在,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歡讓成人一手包辦。並且,幼兒的自己的父母欠缺關心的意識。因此,我開展了本次主題活動,將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參透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嘗試不依賴成人,能主動去做事情,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責任心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長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選擇活動形式將“我”長大了的畫面表現出來。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想象力、創造力。

3、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幼兒熱愛家庭、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活動準備

1、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

3、音樂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1)讓幼兒自由觀察教室的環境。

(2)老師:你在教室發現了什麼?(小衣服、小鞋子等)這些你能穿的合適嗎?

2、引導幼兒簡單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1) 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老師:小時候的衣服、鞋子你們都穿不合適了,爲什麼?長大了你們學會了哪些本領?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嗎?是誰辛苦把你們養育大的?我們要怎樣對待他們?

(2) 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爲什麼猜不着?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

(3) 觀看錄像,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幼兒自由討論交流,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從嬰兒長大的,現在已經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爸爸媽媽辛苦把自己養大,要懂得感謝他們,關心他們。

3、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

5、相互欣賞和介紹作品,結束活動。

小結

(1)引導幼兒體會成長的快樂並教育幼兒學會更多的本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關心他們。

(2)幼兒聽音樂——《我長大了》

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中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參與積極,準備的教具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方面,沒能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如果能夠增加一個讓幼兒親自體驗的環節,讓幼兒感受一下自己長大了,能做事了的快樂與滿足,並從不同的交流討論中增強情感的體驗。

3、幼兒的積極性調整上還有待提高,幼兒的發言面不廣,有好多幼兒是想說而不敢說。對幼兒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更豐富些,這樣有待於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後應在這方面多加鍛鍊和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材料環境創設:

電腦演示文稿製作(內有房子的發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對建築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築"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藉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築,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通過家園聯繫的方式,佈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後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爲外地借住在這裏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境和房子並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說:"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裏的願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活動流程:

1、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築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築。

(由於有了參觀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觀察比較:

(1)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說:"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說:"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觀看房子發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

(這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纔的觀察自己進行提升,我認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築,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孩子們看着那些很現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築,不由地發出感嘆:"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節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說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說的是"要有衛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說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於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教學反思:

一、從活動中孩子獲得的發展來看我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逐一觀察文稿,孩子中對於房子由最早的山洞開始到現在的別墅的演變有了一個初步簡單的認識,在認知上有了一個概括的感知。同時在感知觀察中,幼兒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前後不同的房子進行比較,思考他們的優缺點,提己的看法和建議,獲得的是思維性的發展。

2、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運用: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斷變化,從而感受到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積極性的轉化,獲得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結合這個目標和活動,我插入了一個語言的引導,即用"越來越"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變化,這個句式的練習並不是很機械化的單純的練習,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較後自然衍生的,不僅是語言的豐富,更始對幼兒比較認識的結果的一個,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來。所以,我認爲這個詞彙的選擇也是活動重要併成功的一個部分。現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樣是對孩子情感的一個提升,在感知房子越來越好的基礎上,讓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進的房子是對幼兒感知的在引導和進一步昇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思考:

活動中有爭議的地方,即最後的想象環節願意是激發一種美好積極的追求體驗:第一次的試教對象是本學期新來的一部分孩子,我們讓孩子來設計"自己將來如果造房子的話,可以設計什麼樣的房子",結果孩子們都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只是圍繞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說,並沒有在大膽新奇的想象上,考慮到主題的開展也還不深,讓孩子設計想象可能有些難了,就在第二組教學時改爲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話想要什麼樣的房子"。結果第二批孩子卻與前一批截然不同,他們是老生,在思維上要較前一批孩子活躍,請他們想象自己現實中可以造的房子時,他們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飛機房"、"汽車房"等,這個現象,也讓我再次體驗到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孩子時,提問需要注意的一個適切性。

三、活動在細節上的問題:

這實質上是一個談話活動,作爲一個談話活動,教師在教育的隨機性上要更強些,要及時對幼兒的表達作出處理和引導,在一些細節引導上我處理得不是很恰當,如;有一個幼兒說:"樓房有陽臺,可以在夏天的時候乘涼用。",我的即時反應是"夏天那麼熱,到陽臺上乘涼不會舒服",就將話題引導了"冬天曬太陽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說法,其實他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陽臺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風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爲一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爲孩子的看法尋找合理的解釋,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帶給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