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5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

四、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因爲幼兒喜歡看動畫片《葫蘆娃》,對這個音樂活動有着天然的興趣,《綱要》中要求, 讓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愛音樂,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音樂遊戲,並能大膽變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感受欣賞歌曲,加深對各種《葫蘆娃》的瞭解。

2、情感目標:感受理解動畫片中葫蘆娃的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

3、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不同的歌聲、動作、表情表現音樂的內容。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動畫片中的葫蘆娃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畫片《葫蘆娃》

各種葫蘆娃的圖片

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出主題。

3、讓幼兒觀察和討論各種葫蘆娃。

4、教師出示各種葫蘆娃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觀看課件,引出幼兒對《葫蘆娃》歌曲的興趣。

二、學習歌曲《葫蘆娃》

1、課件中的歌曲,請幼兒欣賞,提出問題。

2、讓幼兒跟着歌曲的節奏學習歌曲內容。

3、讓幼兒跟着歌曲內容表演歌歌曲。

三、再次播放課件《葫蘆兄弟》動畫片片段,請幼兒欣賞。

讓幼兒懂得像葫蘆娃一樣有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希望他們能夠像葫蘆兄弟一樣在生活中、學習中團結勇敢、不畏困難。我們都知道葫蘆娃有七個兄弟。

四、戲劇表演,開展“小小戲劇家”的活動

1、分小組進行創編故事,分配角色。根據本組的`人物角色進行頭飾和道具的製作。教師在小組內巡迴指導。

2、請幼兒分組表演創編排練的故事情節。

3、進行“小小戲劇家”的評選活動,針對每一組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作獎、最佳合作獎、最佳道具獎。

五、結束

遊戲:情景表演

《幫助別人真快樂》

教學反思

本歌曲取材於童話故事,比較貼近生活,是孩子們喜歡的“葫蘆娃”。生活中的內容也更易於幼兒接受,也利於幼兒主動去探究,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通過欣賞《葫蘆娃》主題曲, 討論看過的動畫片《葫蘆娃》或聽過的歌曲,激起幼兒對已經瞭解的動畫片《葫蘆娃》的回憶,激發學習興趣。瞭解葫蘆娃的團結、勇敢精神和活潑可愛的形象等, 並能從葫蘆娃的性格上分析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對幼兒進行教育,每個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去改正它,才能戰勝困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探索用樂器表現三種不同的節奏型。

2、知道使用圖畫可以幫助自己掌握並表現音樂

3、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雜技表演》(拋接球、轉呼啦圈、頂酒杯)。

2、《巡邏兵進行曲》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投影儀、教棒。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不同的節奏型。

教師用教棒指投影儀"拋接球",引導幼兒探索樂曲A段節奏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看雜技表演,第一個節目叫"拋接球",我來唱樂曲,你們來爲圖上的雜技演員拍手。待幼兒拍完後問:你們拍了幾下?有什麼依據?

教師指投影圖"轉呼啦圈",引導幼兒探索B段的節奏型。

師:接下來請欣賞第二個節目"轉呼啦圈",請大家繼續爲演員拍手伴奏。

教師指投影圖"頂酒杯",引導幼兒探索C段的節奏型。

師:現在這個演員在表演"頂酒杯"的節目。在剛纔的兩個節目中,我們看到7個球拍了7下,看到3個呼啦圈拍了3下,那這幅圖應該怎麼拍?3個酒杯拍幾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樣快還是有的快有的慢呢,爲什麼?(3個酒杯和3朵小花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距離短的節奏快,距離長的節奏慢。)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A、B、C段音樂。

師:我這裏有一段音樂,表現的就是今天看的雜技表演的事情,請你們聽聽有幾個演員在轉呼啦圈?幾個演員在頂酒杯?爲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雜技可以分別用什麼身體動作表示,並隨音樂演奏。

教師啓發幼兒創編各個節目的身體動作並集體練習。

師:拋接球可以用什麼動作來做一做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又可以怎麼做呢?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師:我們跟着音樂將剛纔創編的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並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今天小樂器也想表演節目,你們看錶演"拋接球"時可以用什麼樂器伴奏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呢?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現在請大家拿好樂器,我當指揮,請大家看好指揮、挺好音樂節奏進行演奏。

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雜技,亦作"雜伎"。指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神氣、害怕兩種情緒,享受遊戲表演帶來的樂趣。

2、傾聽音樂,根據簡單的故事和圖譜的線索,初步瞭解作品所表現的大概內容。

3、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音樂課件、獅子圖片、圖譜、小動物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王冠、斗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動物世界中,你們知道誰最厲害嗎?

2、爲什麼說獅子厲害?

二、欣賞音樂課件。

"獅子的確非常厲害,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關於獅子的音樂和動畫片,你們要認真聽仔細看。"(幼兒觀看課件)

教師提問:

1、"聽這段了音樂,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你感覺獅子和動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教師:鼓勵幼兒並告訴幼兒音樂的名字及作者。

三、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並創編故事、模仿動作。

1、幼兒欣賞音樂的引子,啓發幼兒感受曲子的變化,並根據曲子的變化想象創編故事。教師。

2、引導幼兒欣賞A段音樂,讓孩子們感覺音樂是輕鬆歡快還是沉重遲緩,想像是什麼動物走來了。然後,個別幼兒創編獅子威風凜凜走路的動作,最後全體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獅子神氣走路。

3、引導幼兒欣賞B段音樂,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特點,啓發幼兒想像象什麼動物在叫。然後,個別幼兒創編獅子兇惡吼叫的樣子,最後全體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獅子吼叫和小動物害怕的樣子。

4、引導幼兒欣賞A段音樂,讓孩子們感覺音樂是輕鬆歡快還是沉重遲緩。聽着音樂小動物會做什麼事。

四、根據孩子創編的故事內容,教師之後完整講述給孩子。

五、教師引導孩子邊欣賞音樂邊看圖譜,幫助孩子理解音樂結構和特點。

六、啓發幼兒藉助音樂和圖譜,表演故事內容,重點突出小動物的害怕和大獅子的神氣。

七、孩子們聽着《獅王進行曲》,做音樂遊戲

活動反思:

在設計本活動之前,我有幸讀到了許卓婭關於音樂活動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兒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動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生長的增強劑,因此說沒有欣賞期待的不斷滿足,就不會有欣賞的熱情。在上述理念的影響下,我通過讓孩子們創編故事,創編動作,然後出示圖譜,最後視、聽、動同步參與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本次活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尤其讓我難忘的是,當我引導孩子們看完圖譜時,他們竟情不自禁地給我鼓起了掌。我認爲這就是本次活動的最大收穫和成功。

不足之處:

1、前面聽音樂看圖譜時,引子那段沒卡準。

2、最後孩子玩遊戲時要求不太明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名稱

1 、用說唱的形式演唱雙聲部歌曲<哈哈鏡>。

2 、通過玩照鏡子游戲掌握雙聲部的演唱。

3 、在演唱時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儘量使兩個聲部保持和諧一致。

二、活動準備

四幅圖:高矮胖瘦。

三、活動過程

1 、集體玩遊戲“照哈哈鏡”。

小朋友,你們看,這兒有一個小朋友在照一面非常有趣的鏡子,你們知道是什麼鏡子嗎?(哈哈鏡)

他照了哈哈鏡以後變成什麼樣子了呢?(高矮胖瘦)這個哈哈鏡是不是很有趣?那我們怎麼樣念讓別人一聽這個哈哈鏡特別有趣?

2 、學唱歌曲<哈哈鏡>。

(1)介紹歌曲的第一聲部。

提問:“歌曲裏說了些什麼?”

幼兒跟琴學唱第一聲部。

(2)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

老師第一遍範唱“這次我和你們一起唱。”

提問:“我在什麼地方和你們一起唱的,唱了些什麼?”

教師第二遍範唱。

提問:“和我們玩遊戲時說的什麼地方不一樣?”

幼兒集體模仿、練習第二聲部。

(3)雙聲部合唱。

師生合作,單獨練習說唱部分。

老師與幼兒分成兩聲部完整地練習說唱這首歌。

全體幼兒分成兩聲部,進行兩聲部合唱。

四、活動反思:

<哈哈鏡>是一首說唱歌曲,唱與說分兩個聲部,但要同時進行。演唱與說詞同時進行時,很容易受同伴的干擾。所以我在按排位子的時候,一開始想四豎排,但由於人數多,所以分了六豎排,三排爲一隊,這樣一方面便於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同伴之間相互遊戲,另一方面,減少幼兒分聲部練習時的互相干擾。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四張照了哈哈鏡以後變成高矮胖瘦的小孩,小朋友一下有興致了,把歌曲裏說的部分一會就掌握了,後來以一半小朋友做哈哈鏡,另一半做照哈哈鏡的小朋友,自然引出唱的部分。第一次接觸雙聲部,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模仿練習、師生分聲部練習、幼兒間分聲部練習演唱,這樣層層深入,讓幼兒容易接受。但由於第一次學習,幼兒 還不能做到和諧一致地演唱,有幾個調皮幼兒還是需要提高他們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