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9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作品分析:

該作品是流行於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烈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本曲經縮編爲AB兩個段落。A段灑脫風趣,B段快樂熱烈。中間有一間奏,音調模仿蟬的叫聲。全曲結束在突慢突弱處理的一個短句上。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嗩吶的音色特點,初步熟悉本曲的音調,粗略感知其結構和情趣特點。

2、自由創造豬八戒和孫悟空相互打鬧逗樂的表演動作。

3、在結伴表演、遊戲的過程中,能注意與同伴密切配合。

活動準備:

1、聽過豬八戒背媳婦的滑稽故事。

2、教師能熟練地彈奏和哼唱樂曲的曲調。

3、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簡介遊戲情節:

豬八戒揹着新媳婦回家,走幾步,歇一歇,累得直喘氣,汗水溼透衣衫。

小媳婦說熱死人,豬八戒趕緊給她扇扇風,小媳婦從耳朵後面拔了幾根頭髮一吹,豬八戒睡着了。

原來小媳婦是孫悟空變的,他折了一根樹枝來掏豬八戒的耳朵和鼻孔,豬八戒以爲是知了飛來吵他的好夢,揮手想把知了趕走。

豬八戒被弄醒了,一看小媳婦變成了孫悟空,嚇得拼命逃跑,打鬧一陣後,孫悟空終於收服了豬八戒。

2、結伴跟隨A段音樂玩遊戲。

(1)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孫悟空,一人扮演豬八戒。豬八戒在前面走,假裝揹着小媳婦,孫悟空在後面跟着,假裝是被揹着的小媳婦。

(2)教師一邊用語言指示幼兒表演,一邊自己哼唱曲調爲幼兒伴奏。

A(1)段第一、二句,豬八戒走。以下各句,在括號內的音樂處,豬八戒休息自由地做喘氣、扇風、捶腰等動作;在括號外的音樂處,豬八戒繼續背起小媳婦趕路。

A(2)段,第一句,孫悟空假扮的小媳婦用手給自己扇風;第二句(括號內)豬八戒用衣襟給小媳婦扇風;第三句小媳婦拔頭髮(孫悟空拔汗毛)變成瞌睡蟲吹進豬八戒的鼻孔;第四句豬八戒睡着了。

(3)連貫地在音樂伴奏下表演上述情節。

3、跟隨間奏和B段音樂玩遊戲。

(1)表演間奏部分的動作。

前三小節,孫悟空用樹枝(假想的)掏豬八戒的耳朵;第四小節長音處,豬八戒撓臉、揮手,表示想趕走吵醒他美夢的知了。

第五一七小節,孫悟空用樹枝掏豬八戒的鼻子;第八小節長音處,豬八戒再做驅趕知了的動作。

(2)表演B段音樂中的打鬧動作。

自由表演,聽到音樂突慢突弱時,做好準備,在全曲最後1小節做造型,表示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

(3)連貫地跟隨問奏B段音樂表演。

(4)教師請表演中比較有創造性的幼兒小組爲大家做示範表演,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並進一步動腦筋,使自己的表演更有趣。

4、連貫地跟隨整首音樂玩遊戲。

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回憶他們已有的有關經驗,盡力把豬八戒的憨、笨、懶,孫悟空精靈、調皮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聲音的長短是通過一些音樂活動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我認爲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到:音樂與律動的結合、音樂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有利於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鍛鍊兒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

在教學本課時,先播放動物嬉戲的錄象,讓兒童通過看、聽、模仿他們的聲音和動作,初步感受聲音是有長有短的。在此基礎上,讓兒童進行二聲部、三聲部的組合練習,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然後讓兒童用“×— 、× 、××”這三個節奏型說話,培養兒童創造節奏的能力。最後播放一段2/4拍音樂,讓兒童用打擊樂器或肢體語言表現本歌曲中的“×— 、× 、××”。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兒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2.會用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讓兒童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兒童穩定的節奏感。

4.培養兒童模仿和創造節奏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課件呈現動物嬉戲的錄象。

要求:欣賞完後,讓兒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模仿一下。

【通過欣賞兒童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2.讓兒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給兒童模仿的空間,是讓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首先,調動了兒童自主探索的慾望,其次,讓兒童瞭解到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是有長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

3.整理兒童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 嘎 小貓;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雞:嘰嘰 嘰嘰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兒童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在活動中,兒童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談一談、議一議、仿一仿

1.讓兒童收集並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動作。

2.兒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聲音和動作:

泉水:叮 咚

火車:嗚…嗚…卡嚓 卡嚓

大鐘:當 —

汽車:嘀 —

鬧鐘: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臟跳動:咚 咚

釘釘子:叮噹 叮噹

獅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並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3.節奏組合表演

(1)師引導:誰能用剛纔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兒童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兒童表演展示給大家看,並給予獎勵。

鳴笛聲‖ 嗚 嗚 ︱ 嗚 嗚 ︱ 嗚 嗚 ︱

車輪聲‖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獎勵提高了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4.以小組爲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5.兒童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兒童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既培養了兒童穩定的節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動物園裏》,爲下一節教學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

① 小鴨:嘎 嘎 小雞:嘰嘰 嘰嘰

② 錘子:咚 咚 釘釘子:叮噹 叮噹

……

6.教師引導兒童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 小貓: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鐘:當 — 鈴聲:叮 呤 鬧鐘:嘀嗒 嘀嗒

③ 風 :呼 — 泉水:叮 咚 樹葉:嘩啦 嘩啦

④ 獅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

【通過實踐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了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這樣,不僅兒童學得輕鬆,而且培養了兒童的合作能力。】

三、創造節奏。

1.用“×— 、× 、××”三個節奏型說話。

(11)師示範: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兒童創造:如:

① 老 師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裏 ︱

④ 趙麗 君 │ ……

比一比,誰創造的有新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形式,音樂以心靈的律動美化情感。自然而純真的心靈最容易被音樂喚起,跟隨着音樂舞之蹈之。對於幼兒來說音樂所能帶來愉悅心情甚於其他的藝術。以音樂欣賞來啓迪兒童的心靈、智慧和思維,不僅是對幼兒藝術素質的培養,更是達到其全面發展的捷徑。抓住這一點,結合幼兒喜愛的遊戲,音樂遊戲的對幼兒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老狼》這一音樂遊戲有幼兒熟悉的老狼形象,還有需要保護的小羊形象,容易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角色較易表現,幼兒也興趣,所以設計了本次音樂遊戲活動。

活動目標:

1、喜歡玩音樂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2、能大膽的表現老狼的動作、神態,進一步的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準備老狼及小羊的頭飾,水彩筆每人一隻,準備每人一把小椅子,老狼的模仿聲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門,現在帶上你的小耳朵聽聽誰來了?(教師播放老狼的錄音,並配合錄音表現老狼的形象)

教師:老狼來找吃的了,他會找到誰呢?今天我們將要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老狼》,先聽聽音樂中的第一段,老狼長什麼樣?

二、欣賞第一段,感受老狼的形象

教師:剛纔聽到的是一隻什麼樣的老狼,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它?現在老師請一些小朋友來表演一下這隻壞老狼。(部分幼兒表現老狼的形象)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扮演這一隻賊頭賊腦、張牙舞爪的老狼。

三、欣賞第二段,練習遊戲動作

教師:這隻壞老狼來找吃的,告訴小朋友們,可憐的小羊唄發現了,那小羊有沒有被吃掉?誰保護了它?現在我們來聽一聽音樂中的第二段。(教師邊唱邊做音樂中第二段的動作)

教師:聽完了這一段就真相大白了,誰請誰保護了小羊?(小朋友請黑貓警長)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學一學歌裏聰明勇敢的小朋友。(教師幼兒共同做音樂第二段的動作)

四、作畫請黑貓警長

教師:這可是一隻很壞的老狼,光說沒看到黑貓警長是不會怕得,老師已經準備好了一隻黑貓警長了,小朋友也趕快動手在自己的左手心用椅子旁邊的水彩筆畫一隻貓的頭像。(老師神祕地說:老狼來了,迅速轉身在黑板畫一隻簡筆畫貓頭像,幼兒跟着畫。)

五、教師幼兒配合開始第一次遊戲

教師:我們要開始遊戲了,小朋友們先帶上小耳朵認真聽怎麼玩。

1、第一段:扮演老狼的教師賊頭賊腦、張牙舞爪地四處張望,留着口水,餓着肚子想吃小羊的樣子。

2、第二段:一二小節,全體幼兒站立,邊唱邊指着老狼。三四小節,右手張開,用力地像右邊甩。五六小節,用手圍着自己的小凳子,保護“小羊”。七八小節,踏步走到自己的椅子背後。九至十二小節,伸出畫有黑貓警長的左手,右手做抓“老狼”的動作。十三至二十二小節,右手做槍狀,聽音樂在椅子的上下、左右、前後有節奏的開槍,併發出“叭叭”的聲音。老狼做抱頭四處逃竄的狼狽相。

五、跟換角色,重複遊戲數遍。

活動反思:

1、課時的量太大,幼兒在沒有熟悉音樂,熟悉歌詞的情況下,音樂遊戲的展開很難,這也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能分課時設計或者採用圖譜等形式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會更好。

2、我在示範表演中,沒有請其他的教師幫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響孩子記憶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學中重難點沒突出,沒有攻破,在活動設計錢疏忽考慮了。

4、多設計一些形象具體的情境教學會更好,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引發孩子的表演慾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在鐘錶店裏》,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鐘表形象,能初步分辨樂曲的三段體結構。

2、能根據音樂,創編表演動作,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

  活動準備:

ppt,音樂,三種樂器:小鈴 木魚 三角鐵

  活動過程:

  一、經驗再現

在鐘錶店裏,住着各種各樣的鐘,看看,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猜猜他們是怎麼說話的?

小結:我們的生活裏有各種各樣的鐘,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如:噹噹,嘀嗒嘀嗒,布穀布穀。

  二、分段欣賞音樂

過度句:夜深了,鐘錶店裏的鐘們活動起來了。聽,他們在幹什麼?

第一段:

聽到了嗎,他們在幹什麼?你從哪裏聽出來的?

你聽到誰在跳舞?請你來做鍾寶寶,跳一跳。

集體-----經驗分享(老師示範)

第二段:

過度句:跳得開心嗎?跳累了,聽聽鍾們在做什麼?你從哪裏聽出來的?

鍾寶寶們,我們休息啦。

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休息的?-----動作得分享

第三段:

在孩子們休息時,放音樂

1、聽,鍾寶寶們又在做什麼?你怎麼知道?

2、讓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我來找找,誰跳的舞和剛纔是不一樣的?

個別示範,集體模仿

完整欣賞

你們跳得真好看,我來學學你們的舞蹈好嗎?

幼兒邊聽音樂,邊看老師的舞蹈。

  三、 幼兒集體完整地聽音樂表演

你們也來跳一跳吧。

  四、 延伸

出示樂器,你們覺得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像那種鐘的聲音?請你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模式排序的經驗,學習並嘗試自編木偶舞。

2.用動作來表現木偶舞的特點,感受人身體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造型木偶12個,可擺成揮手、鞠躬、走路等造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這幾天你們都在區角玩小木偶玩具,有的還在學小木偶的動作,真有趣。你們知道嗎,小木偶還會跳舞呢!我先來跳跳看,等會兒你們也可以來學一學。

二、欣賞並感受木偶舞的特點

1.教師表演木偶舞,幼兒欣賞。

2.感受木偶舞的特點。

師:小木偶的動作和我們人的動作有什麼不一樣?

幼:小木偶的動作是動一下,停一下,很硬的,速度很慢的;我們人的動作是靈活的,一個一個動作連貫着做,比較柔軟;還可以有快有慢……

三、學跳木偶舞,發現舞蹈動作排列次序的規律

1.再次欣賞木偶舞,要求看清木偶舞中有幾個動作,先後的排列次序是怎樣的。

2.幼兒邊說看到的小木偶動作,邊展示相應的造型木偶,並把幾個造型木偶按動作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3.幼兒看着小木偶排列的造型動作,跟着音樂學跳木偶舞2~3遍。(教師提示幼兒動作要停頓、不連貫。)

4.交流木偶舞整個過程的動作:揮手、走路、揮手、鞠躬,四個動作做完後又重複這個順序再做,直到音樂結束。

師:每一遍木偶舞的四個動作中,哪一個動作是相同的?

5.跟音樂再學跳一遍,並用造型木偶將木偶舞中的動作再一次排列出來:揮手、走路、揮手、鞠躬,揮手、走路、揮手、鞠躬……

6.根據排列的造型木偶,說說它們的動作,回憶舞蹈中動作的排列次序。

師:看看這些動作的排列次序,你會發現什麼規律?我們在區角活動中排的花片和圖形片,與這些動作的排列規律有什麼相同之處嗎?

幼:我們排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花片,四個一組,可排成紅、黃、紅、綠,紅色重複;我們排的圓、方、三角形的圖形片,四個一組,可排成圓、方、圓、三角,圓形重複。(此處,可視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出示如下的模式卡,進行對照。)

四、嘗試自編木偶舞

1.變化木偶舞的動作次序。

師:剛纔我表演的木偶舞的動作次序是我編的,現在要把這三個動作排列的次序和方法變一變,編一個與剛纔不一樣的木偶舞。

2.幼兒可自由結合,3~4人一組,嘗試自編木偶舞。

●提供每組四個木偶,可商量着擺出不同的動作造型,將這些動作造型排一排次序,或增加一個需要重複的動作。

●嘗試表演自編木偶舞,比較與教師編的木偶舞有何不同。

3.交流自編的木偶舞,引導幼兒注意如何才能通過不同的動作排序,編出與別人不同的舞蹈。

4.邊聽音樂邊選擇幼兒自編的一種木偶舞學跳,同時提醒幼兒跳舞時動作要像小木偶。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只用了揮手、走路、鞠躬三個動作編出了不同的木偶舞,以後可換別的動作再來變一變,編出不同的木偶舞。

  點評

看了楊雯老師的“木偶之舞”活動設計以及她的教師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同一種教材由於教師的價值取向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活動設計。楊雯老師除了考慮主題目標以外,她還將活動定位在拓展、應用數學中的模式排序經驗。因爲幼兒的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從運用已有經驗開始,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必須喚起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和運用。爲了體現她的這一定位,通過學跳木偶舞及自編木偶舞這一內容和途徑實施,引導幼兒認識木偶舞中動作的排列次序與模式排序之間的關係,爲幼兒順利地學習和自編木偶舞創設了良好的條件,使幼兒運用已有的序列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序列的多種思路來自編舞蹈,解決了過去只會單純模仿學習,無從着手在原有的基礎上嘗試變化的問題,提高了幼兒學習的實效,同時也體現了幼兒學習的整合性,反映了執教者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種整合教育思想。

第二,在設計和執行活動中,教師如何“導”是決定全體幼兒發展的關鍵。強調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這與強調教師的“導”並不矛盾。楊雯老師在“導”的方面,運用了木質的、有關節的、能呈現各種造型的木偶教具,因爲教師觀察到這種木偶是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已經玩過、比較感興趣、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的現成材料,結合幼兒直觀及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幼兒根據木偶的造型動作排列舞蹈中的動作次序,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更爲重要的是,爲了幫助幼兒記憶舞蹈動作及排列次序,楊雯老師還讓幼兒回憶區角活動中用三種顏色的花片、三種形狀的圖形片進行模式排序的經驗,爲幼兒在“學”和“編”之間搭建了平臺,使幼兒較好地完成了這兩項任務,同時也實現了數學經驗的拓展和應用。

第三,在自編木偶舞的過程中,楊雯老師的這一活動設計突破了過去“音樂是形象思維的一種創造”,大膽嘗試了在音樂活動中運用數學邏輯思維的經驗和方法,讓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整合性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啓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角色創編情節、動作、歌詞,探索音樂遊戲的玩法。

2、在遊戲過程中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五隻小老鼠和大黑貓的圖片。

2、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創編歌詞。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拍拍手請它出來吧!(幼兒拍手)

2、從背後出示小老鼠,原來是"小老鼠"來了(加表情),小老鼠它長得是什麼樣子的?(眼睛小小的、圓圓的,還有個本領,會骨碌骨碌轉;嘴巴尖尖的,幼兒學學,尾巴細細的、長長的)

3、小老鼠還帶來了幾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哦,一共有五隻小老鼠,五隻小老鼠在一起玩,他們會幹些什麼事情呢?(偷吃米來偷吃油,咬破了許多小人書,偷吃餅乾偷吃肉……教師加以整理)

3、你們喜歡小老鼠嗎?爲什麼?(大家流露對小老鼠的憎恨)

6、老鼠玩得正開心的時候,誰來了?(出示大黑貓)教師叫:喵喵喵喵喵。

7、你們想想,大黑貓看到小老鼠會怎麼做呢?(教師情緒表現爲緊張)會把小老鼠吃掉(教師學貓吃:啊嗚啊嗚啊嗚啊嗚啊嗚(幼兒學學)吃掉了五隻小老鼠。

8、剛纔發生的這個故事呀,我們一起把它編成簡短的兒歌吧。(以問答的形式編)

二、配樂唱歌。

1、我們給這首兒歌配上了好聽的音樂吧!(聽一聽)。

2、幼兒講講最喜歡歌曲中的句子?(根據幼兒的喜好師彈彈,幼兒唱唱。)

3、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們一起來輕聲地唱唱,也可以學學做做自己喜歡的動作。(教師彈音樂,表揚個別小朋友)

4、賞識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膽地表現出來。

三、探索音樂遊戲玩法,分角色(用胸飾)進行表演。

1、部分幼兒表演(探索表演規則)。

*大黑貓很厲害的,誰做大黑貓,該怎麼表現厲害呢?

*小老鼠比較壞,誰會表演,打算怎麼表演?

*根據幼兒講述,師幼共同總結遊戲玩法。(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就爲他們演唱。)

2、集體表演。(及時捕捉信息進行評價)

四、延伸活動:大黑貓休息了。

1、大黑貓今天吃掉了五隻小老鼠,肚子可飽了,接下來他要去幹什麼呀?(休息了,睡覺了)

2、放音樂天亮了,小貓要出去鍛鍊身體,練本領!

活動反思:

1、針對學生書寫不嚴謹這一問題進行了很好的規範,通過學生板演,老師點播,學生自己改正的方式規範幾何證明題的書寫格式。

2、例題的設計上,選擇了一類典型例題,進行了強化練習,對過平行四邊形中心的線段和直線的性質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而且引入了旋轉的知識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知識加深了理解,並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加強知識的遷移。

3、整堂課的設計重難點突出,在舊知的基礎上,很好的引入了新知,並進行了提升,讓學生學有所得。

本節課的不足與遺憾之處:

1、在上課過程中,爲了規範學生的書寫,時間上用的比較多,導致最後一個實際應用題沒有處理上。

2、知識的遷移上還有待提高,對知識點的聯繫還應該更系統一下,力爭形成知識體系,從而讓學生能更好的,系統的學習這一章的知識。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好的關注學生,加強自己對知識的梳理與歸納,讓自己很好的把握課堂,把握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小百科:對角線,幾何學名詞,定義爲連接多邊形任意兩個不相鄰頂點的線段,或者連接多面體任意兩個不在同一面上的頂點的線段。另外在代數學中,n階行列式,從左上至右下的數歸爲主對角線,從左下至右上的數歸爲副對角線。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嘗試理解歌詞的含義,體驗歌曲和諧、溫馨的氛圍。

2.通過傾聽音樂,感受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的美好情感,教育幼兒懂得感恩。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難點:嘗試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讓愛住我家課件、音樂《讓愛住我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家裏都有誰呢?你們愛自己的家嗎?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們爲家做了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小朋友非常愛自己的家,今天老師就爲小朋友帶來一首歌叫:《讓愛住我家》,咱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配幻燈片完整欣賞歌曲一遍,提問: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讓愛住我家》)歌曲中都有誰啊?(爸爸、媽媽、姐姐、弟弟)聽完這首歌,你們覺得這首歌怎麼樣?好聽嗎?(舒緩優美的)聽完這首歌,老師也覺得這首歌很好聽,並且感到很溫馨、很幸福。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在這首歌曲中哪些人唱歌了?他們唱到的愛是什麼?

三、欣賞歌曲一遍,提問:

小朋友,在這首歌曲裏哪些人唱歌了?(姐姐、媽媽、爸爸)他們唱到的愛是什麼呀?(幼兒自由回答)

四、分句欣賞。

(1)提問:"姐姐認爲愛是什麼呢?(愛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幼兒自由說,聽音樂(配幻燈片),然後老師進行清唱。

那你爸爸媽媽陪你一起玩嗎?玩!是呀!一家人相親相愛不吵架,還有媽媽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

(2)欣賞第二句提問:"那媽媽認爲愛是什麼呢?(愛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煩雜)。幼兒自由說,聽音樂(配幻燈片),然後老師進行清唱。

家裏的事情特別多,媽媽每天都在忙家務活,這就是煩雜,可是媽媽從來不嫌煩,總是耐心的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給我們做可口的飯菜,這就是媽媽的愛,讓我們覺得更舒服。"

(3)欣賞第三句提問:"那爸爸的愛是什麼呢?(爸爸的愛就是付出讓家裏什麼都不缺。)幼兒自由說,聽音樂(配幻燈片),然後老師進行清唱。

爸爸每天都爲這個家拼命工作、賺錢,他雖然陪伴我們的少,但是隻爲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爸爸就是我們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護,我們的家會更加地平安、幸福。"(教師放最後一部分音樂)

(4)欣賞第四句。

:瞧,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己的愛,享受着別人的愛;愛就在你的家,愛就在我的家,愛就在我們的家。

五、完整欣賞歌曲,教育幼兒懂得感恩。

現在我們就用自己的雙手爲我們的家奉獻一份愛心吧!

六、分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美工組:

目標:通過剪、粘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忍耐力。

準備:花盆、手工紙、雙面膠。

過程:第一組,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花盆、紙和雙面膠、剪刀,你們可以爲自己的家做一盆花。

繪畫組:

目標:通過一家人的情景再現,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

準備:紙、筆過程:第二組,老師爲你們準備了紙、筆,你們可以把和爸爸媽媽在一塊快樂的事情畫下來。

講述組:

目標:通過圖片的提示,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力。

準備:生日、生病等圖片過程: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圖片,需要小朋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出在這些時候,你是怎麼做的?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

七、作品展評一組:集體舉起自己做的花瓶,讓大家觀賞一下。

二組:用投影輪流放看一遍。

三組:叫兩到三個幼兒進行講述。

八、結束:

師:愛,不僅僅在我們的家裏,我們幼兒園也是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在幼兒園裏,正是因爲有了愛,小朋友們才能快樂的成長、學習,現在就讓我們在唱着歌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

四、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一、作品

遊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遊戲中儘量讓每個幼兒有遊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遊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角色創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於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遊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瞭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裏表演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並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裏有哪些角色?他們怎麼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心裏是怎麼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並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麼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遊戲“草帽在哪裏”。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麼?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並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遊戲內容:啓發幼兒最後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