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

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係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遊戲:跳遠。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爲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爲: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爲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第二個環節

適宜行爲: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採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則,並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鬆。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節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麼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節的設計均爲了一個目標——繼續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節和第二個小環節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爲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後,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節,就改爲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係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麼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鬆,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節,既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節,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節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的處理。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因爲是公開課所以在講課的同時,也應該增添課堂上的趣味性,才能在簡單加減法計算的理解力上帶來很大的提高。

教學準備:

老師可以準備多組卡片,上面全部都是加法和減法的計算,甚至爲了能夠增加難度可以進行加減法混合計算來爲這堂課加分。

教學過程:

1、首先老師可以在黑板上舉出一些簡單加法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搶答,這對於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同時在增添孩子們自信心的問題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改良。

2、然後老師可以將卡片擺到桌子上,將大班的同學分成四組由第一組開始進行率先答題,此時第四組的學生負責給第一組的學生進行抽題。以此類推確保遊戲公平的進行,答題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分的獎勵,答對數量越多自然獲得的分數也就越高。

3、老師在這節課的尾聲部分進行每組分數的相加計算,或者是讓小朋友們自己計算出自己隊伍獲得的成績,對於表現最棒同時也是獲得分數最高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文具鉛筆上的獎勵,這樣可以激勵每一位學生在加建競賽的問題上帶來更大的提升和改良。

結束:

簡單加減法競賽活動的有效應用,有利於在準確程度上取得進步和發展。這種趣味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相信會讓小朋友們對於數學課這門課程以及計算的效率上都得到加強。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動難點: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裏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羣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隻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一數,有多少隻蚊子。(12只)小豬說:天哪,有十二隻蚊子。這麼多的蚊子,叫我怎麼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PPT圖片上有六隻蚊子朝着小羊飛去)幼兒猜想,並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羣,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對付小豬。有六隻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隻在咬小羊。小豬哈哈的笑着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着,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夥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在好過。"小羊問:"爲什麼?"小豬說:"再來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並且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提問:小豬說在找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麼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羣──一羣圍住小兔,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圍住小豬。小羊數了數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隻了,數數咬小豬的蚊子是四隻,再數數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隻,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麼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隻,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隻,直到分完爲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夥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羣……"於是,小羊幫着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裏蚊子怎麼這麼多呀!"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羣,四羣蚊子一樣多,有幾隻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隻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在纔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着,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夥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麼,啪、啪、啪……像是什麼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着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裏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爲什麼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隻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後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數量物體的平均分。

活動反思:

1.這是小班的一堂數學複習課,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增加一點按數取物的知識,讓複習課提升了高度。

2.活動過程我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講求對幼兒能力的同等對待,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可是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對於操作環節掌握度不很自信,但是相信只要幼兒對課堂感興趣,整個過程都將會很好的掌控!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4

設計意圖:

“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新《綱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要求。統計作爲常用的一種數學方法,是分類、記數、比較多種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清晰直觀的比較出多組物體的多少。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邏輯性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統計記錄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通過創設兩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衝突,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鞏固。

活動難點是分析歸納出最快速、清楚的記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集體歸納——再次驗證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記錄統計的方法比較物品的多少,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從中比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記錄方法。

3、嘗試商討合作式的學習,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小貓、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畫有小貓、小狗、小兔的記錄紙和空白表格若干,記號筆人手一支。

2、大格子圖及皮球、沙包、繩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疑問

放錄音講述投籃比賽情況,請幼兒仔細傾聽。

你能說出誰投進的球最多嗎?

(二)商討方法,鼓勵探索

1、幼兒自由討論比較誰是冠軍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導幼兒思考並講述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幼兒再次傾聽比賽過程,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4、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和記錄方法,並展示幾種有代表性質的記錄方法。

5、分析幾種不同的記錄方法,討論比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請幼兒最爲簡單清楚的記錄方法再次記錄投籃情況。

7、放錄音,請個別孩子爲冠軍獲得者頒發金牌。

(三)合作調查、應用實踐

1、聯繫生活,引出問題:

(1)(出示繩子、沙包、皮球)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繩子、沙包、皮球,你們覺得比哪一種好呢?(幼兒自由發言)

(2)這麼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老師怎樣知道哪種意見的人最多呢?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來?

2、幼兒商討並實施

引導幼兒分組合作展開調查和記錄,並將各桌的記錄結果統一到老師預設的總表上。

(四)引導幼兒一起觀察大表格的統計結果,並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參加該項目的比賽。

特色體現:

1、設置生活化的情鏡,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

2、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層層設疑引發幼兒探究和思考。

3、營造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活動反思:

鼓勵幼兒中膽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觀察瞭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爲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爲下一環節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幾何形體,並分類。

2,通過遊戲認識生活中的幾何形體,體驗遊戲的的愉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玩具,

3、生活中物品,

4、練習卡片,

5、音樂律動。

活動過程:

一、熱身,音樂律動《公共汽車》

師:老師收到了幾何形體樂園的園長,給小朋友們發來的邀請函,請小朋友們去那裏參觀,老姐我們的小氣車來了,請小朋友們上車,我們出發了。(播放音樂)

二、導入:情境導入(構建區和拼插區玩具混放)

師: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玩完玩具沒收拾好,請小朋友幫忙那收拾好,分分類擺放整齊。

提問:

1、小朋友們是怎麼分類的?

2、構建區有哪些形體?(長方體,正方體,球體)三、練習:師:幾個形體樂園的園長要和小朋友玩闖關的遊戲,小朋友們有信心通關嗎?過全關有獎品哦(勇士小勳章和一件形體禮物)

1、第一關,課件,請幼兒觀察圖畫上有哪些形體,並統計數量。(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

2、第二關,生活中物品,老師說出一種形體,幼兒快速的找出行對應的物品,(可多次練習)並統計數量

3、第三關,練習卡,老師出示課件,幼兒根據課件提示在練習卡上練習(幾何形體樂園練習片1、2)

:師:恭喜小朋友們過關,一會老師會發小勳章和禮物,現在老師要問小朋友,

1、我們今天到哪裏參觀了?(幾何形體樂園)

2、在樂園裏我們認識了什麼幾何形體?(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

活動延伸:

1、發現勇士勳章,和幾何形體小禮物。

2、家庭小任務,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家中有哪些幾何形體?並統計數量。(每位小朋友一張統計表格)活動結束:師: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跟幾何形體樂園的園長再見,請小朋友們上車,我們要回家了!(播放開始音樂律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6

目標

1.嘗試將數字l―6進行6次不同的組合,排列成6個不同的號碼。

2.能積極動腦,樹立自己解決困難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人手一塊磁性板(上面用5根皮筋分割成6行)、6種不同的小動物頭(在反面貼上磁鐵),磁性數字l―6若干。

過程

1.家中的電話號碼。

――通過比較各自家中的電話號碼,發現號碼與數字的關係。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教師記錄。

――比較和發現這些號碼都由哪些數字組成,每家的電話號碼是否相同。

2.爲動物裝電話。

――出示貼有頭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動要求。

――告訴幼兒:動物園要給小動物家裝電話,請大家爲小動物們設計六位數的電話號碼。

――出示數字1―6,提出設計要求:

①爲六位數的號碼。

②每一家的號碼都要用到六個數字。

③不能少一個數,不能多一個數。

④六個數字不能重複。

⑤每家一個號碼,六家六個號碼,不能相同。

3.小小設計員。

――幼兒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將6個數字組合成6個不同的電話號碼,並記錄下來。

――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

4.我的設計。

――請2―3位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大家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

――請做得快的幼兒介紹,爲什麼能做得又對又快。

建議

1.活動前瞭解幼兒對自己家電話號碼的熟悉程度(能否記住和寫出來)。

2.活動的要求比較多,比較接近,教師要表述清楚,並作必要的解釋。

3.準備工作可以讓幼兒參與,如:剪貼、製作磁性動物頭像,分割磁性板等,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4.如果沒有磁性板,可以用記錄單的形式開展活動。

5.根據當地電話號碼的位數確定活動要求,可以是6位數,也可以是其他位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受幾何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子,在移動、翻轉、拼接幾何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幾何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三角形人手12個,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長方形底座各六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指認幾何圖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樂的三角形,我最喜歡和我的朋友一起玩遊戲了。看看我的哪些圖形朋友來了。"指認幾何圖形,並說出它們的名稱。請幼兒指認旋轉後的幾何圖形。

  二、拼搭幾何圖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玩遊戲:三角形碰碰樂。

播放三角形聲音,請問你們聽到了什麼?

2.怎樣纔算2個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兒回答 老師在電子白板上演示,然後播放操作視頻)3.歸納小結。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要完全重合在一起,兩個三角形才快樂。

 三、引導幼兒進行拼搭活動。

1.介紹操作規則。

第一,聽清楚是"幾個三角形碰碰樂"。第二,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條邊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師播放課件錄音 "碰碰樂、碰碰樂,2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觀察幼兒拼搭情況。

3.提問: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呢?

4.歸納小結。

5.教師再次播放課件錄音 "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請用4個三角形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

6.4個三角形"碰出"了一個長方形,現在請你任意移動一個三角形,把它變成另一個圖形。看看你能變出幾個圖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幾何圖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你的12個三角形要回家了,這裏只有一個底座纔是這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個底座是它們的家?

2.提問:你覺得12個三角形的家是哪一個底座?見你的名字貼貼到相應的圖形中。然後請你來說說你的理由。

3.請幼兒選擇自己認爲的底座去操作。

4.提問:你們剛纔送了之後,哪個底座纔是正正好好12個三角形的家呢?請你說說理由。

5.歸納小結: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幾個沒有放進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幾個小三角形才行;長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剛剛好。

6.剛纔選擇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兒重新找一個長方形底座再次將12個三角形都送回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瞭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係。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樂磁帶“大桶與小桶”。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啞劇“舉重”,引出課題:

1、我在幹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爲什麼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如果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如果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麼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材料比較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介紹操作方法和記錄要領:

1、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裏兩個物體的輕重,並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後到後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3、彙報並交流: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裏?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爲什麼?

4、操作練習:印章寶寶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遊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三、聽音樂“大桶與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並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採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10。

2、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數字卡(1~10)》(自制的及掛圖)、1~10的數字兒歌、教室裏的各種物品、蠟筆、自制人物教具、籃子六個(在籃子上貼上1~10的數字)、自制花(花瓣上貼不同數量的小畫點)

活動過程:

一、複習點數。

1、出示1~10的掛圖。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複習數數,請看圖片,老師指到哪個東西就請小朋友數出來。

2、點數實物。

師:請小朋友們現在數一數,我們教室裏的桌子有幾張?黑板有幾個?玩具櫃有幾個?……

二、教師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以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小豆豆明天要過生日,她想邀請小朋友們去參加生日晚會,你們想不想去?(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送小豆豆什麼生日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我們大家一起去採花,明天送給小豆豆,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花園裏開了這麼多花(教師把花灑在桌面上)請小朋友看看這些花有什麼不一樣嗎?(幼兒說)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小籃子,大家仔細看一看,小籃子有什麼不一樣?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師:下面小朋友們就去給小豆豆採花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在採花時小朋友們要讓花的點子與花籃上的數字一樣,聽音樂開始採花,音樂停了採花結束

2、幼兒開始遊戲(採花)

活動結束:

採花結束後,教師要找幼兒說一說:"你們採了幾朵花?採花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只要能說出點子和數字一樣或數字和點子一樣就可以了?)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爲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設計】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好的數概念認識,但是嘗試運用不同點數方法進行數量比較的能力相對欠缺,本次數學活動以競賽性遊戲“剪刀石頭布”貫穿始終,以“誰的豆豆多”爲主題,通過層層遞進、自主探究的不同點數方法,讓孩子在遊戲中興趣盎然的分享、演練“獲勝”的不同點數方法,將以往抽象的圖文學習模式轉化爲以自身活動爲主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並獲得了多種數數、比較等方面的數學概念。活動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遊戲戰利品”爲載體,引發幼兒更多關於不同點數方法的思考,並鼓勵幼兒通過以後的操作探索活動發現更多又快又正確的點數方法,爲以後的經驗提升奠定操作基礎。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並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遊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遊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遊戲,交待規則:

(1)遊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遊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遊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遊戲。

(3)共同進行遊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遊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遊戲,交待規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裏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遊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麼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並驗證本次遊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遊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並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幼兒討論:這麼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麼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並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小百科:豆,漢字基本字義是指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並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工具測量遠近,並能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次數也不同以及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按照正確的步驟用工具測量

2.難點:

(1)理解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2)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活動準備:

鉛筆,表格、路線圖每人一份、水彩筆蓋、短水彩筆、沒削過得鉛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今天,動物學校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兔、小熊、小貓都報名參加了比賽。你們看,小動物們馬上就要從自己家裏出發到學校去了,究竟是哪個小動物會最先到達體育館呢?

二、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遠近。

1.(引導幼兒觀察路線圖)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個小動物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2.師: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測法,但是目測法比一定準確,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老師今天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工具?(水彩筆蓋)

3.師:你們覺得這樣工具能測量小動物家到學校的距離麼?(能)那咱們就先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要幾個水彩筆蓋,你會量嗎?(會),請你來試一試。

在幼兒嘗試過程中教授測量方法,,邊演示邊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測量的正確步驟(找起點,沿着線,接着量)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小貓家到學校量了5個水彩筆蓋)

4.師:請你們也量一量小貓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並將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你再量量其他兩個小動物家到學校用了幾個水彩筆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5、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不同的距離,用同一種工具測量,測量的次數越多越遠,測量的次數越少越近

6、師:鄭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呢,我們就用這兩種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小椅子好不好。

請幼兒示範測量方法,及時糾正不對的測量步驟。

7、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結果,教師小結同樣的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次數也不同,越長的工具所用的測量次數越少。

三、教師小結

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能被當做測量工具呢,我們的教室裏就有很多,待會請你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作爲測量工具,來量一量咱們的桌子、黑板,還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個人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爲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爲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減法算式,並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幅圖的意思。

3、專心地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學習過2的組成。

物質準備:

——小螃蟹圖片,2個泡泡,數字1、1、2,符號+、—、=。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師出示一隻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麼吐的?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啓發幼兒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

引出“+”和“=“,初步瞭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個泡泡;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並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2、泡泡變變變。

——教師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小螃蟹現在吐了2個泡泡。教師拿走一個泡泡:破掉了幾個泡泡?現在還剩下幾個泡泡?鼓勵幼兒將事情講述清楚。

——啓發幼兒用數字和符號表示2個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瞭解減號表示從它前面的數裏面去掉後面的數,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個泡泡。

3、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看圖列2的劍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理解第二幅圖的變化。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知道劍法的意義。

——看分合式,在空格處填上正確的數字。

4、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列2的加減法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要用加法,或爲什麼要用減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出九方格圖案。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能在記錄單上記錄並拼出多種組合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三)九方格圖案1張,各種顏色,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板若干,圖板上有不同的數字。

2、幼兒用書第13、15頁的操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九方格圖案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各種方塊拼圖板。

1、教師出示各種方塊拼圖板,引導幼兒觀察每塊拼圖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師出示九方格圖底板。

3、請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就放個圖上的每個正方形與拼圖板上的每個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導幼兒討論:你能用這些方塊拼圖板拼出九方格圖案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1、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請一名幼兒運用方塊拼圖板,在大家面前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

3、請全體幼兒在小組操作活動中嘗試不同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三、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每種拼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記錄自己用那幾塊圖板拼成九方格圖案的。

2、請幼兒操作後在記錄單上記錄自己想出的每種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圖方法。

1、展示個別幼兒的拼圖及記錄單,集體進行驗證。

2、請幼兒將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應的記錄單展示在桌子上,引導同伴間相互欣賞學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4

11日,我園青年互助組的成員觀摩了青年教師蘇玉嘉老師的數學教育活動。這次數學教育活動的觀摩使我對數學教育活動有了新的認識,也發現了自己知識的淺薄,讓我在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學習、研究的路途上邁開第一步。

一、關於活動目標的設計

首先看到目標,竟然只有兩條。爲什麼呢?不是應該三條嗎?兩條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沒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去查看其他教師的數學教育活動的教案,也發現教育活動中都只有兩條目標。猜測原因可能是在幼兒數學教育活動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這個目標會過於籠統,並不具體的來操作,可有可無。向老教師請教了之後,老教師建議我去看看我們的一本白下幼兒教育研究組編寫的《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手冊》,在其中編寫的使用說明中的注意問題這樣寫道:活動目標是從幼兒發展目標的角度提出的,是以數學知識爲主線來提出的,在使用時一定要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適當添加情感發展、活動習慣培養等方面的要求。原來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添加這一項。

二、關於活動過程的設計

數學教育活動被非常嚴謹的分成了三大塊:集體活動、分組活動、活動。看到“配組”這個新詞時開始感慨: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配組呢?新學到一項知識不是應該在分組遊戲時加以練習嗎?去玩配組遊戲的幼兒該怎樣去練習這項新的知識呢?帶着這個疑問我接着去看教學活動。聽到一個詞叫“跑組”,原來幼兒是要輪流的玩遊戲,每個幼兒都可以玩到新的遊戲,練習新的技能的。

解決了一個疑惑,我的另一個疑問又產生了,爲什麼非得浪費時間去玩配組,直接只玩新遊戲不是更好嗎?是不是便於教師針對新遊戲去指導,還是學具太少?我想當然的把原因歸到了這兩個原因上。在與老教師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老教師又告訴我一個原因:其他配組遊戲是爲了讓幼兒複習以往所學的知識技能。配組遊戲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要分別有數、量、形、邏輯等相關的遊戲至少一個。原來複習又體現在了數學教育活動中。我在以往組織幼兒學習了一些新的知識技能,幼兒過段時間就忘記,那時我會想當然的認爲是幼兒年齡特點決定記憶短暫,忘記是正常的。原來是自己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很少考慮去複習。通過學習我從一開始的不以爲然轉變到真心是心服口服。原來這樣設計是考慮了那麼多的原因的,深感自己的知識淺薄。

三、關於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在教師組織活動時,針對第二條目標“學會用語言表達操作的結果”,在組織過程中教師很少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結果,我覺得是不是教師漏掉了這一項,沒有去強調呢?當我的疑問發出時,老教師又將原因告訴了我。教師只是教給幼兒方法,幼兒學會怎麼說就可以了,並不強調每個幼兒能夠直接說的很好,來驗證教學目標。數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練習,潛移默化中習得。不需要用語言一遍遍的練習學習、記憶。

數學教育活動本屬於科學教育活動,科學教育的嚴謹,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更加體現出來,包括教師的語言組織,教、學具的準備,材料的投放,概念的界定等等,都不能輕易地來確定,需要反覆的推敲。數學教育活動如何來設計是我最近要去重點學習的。

活動名稱

5的組成——分隔點圖

學科領域

數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5的組成。

2、學會用語言表達操作的結果。

活動設計

活動過程

一、 集體遊戲

1、介紹遊戲

指:我們來看看今天我們和幾來玩遊戲,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數點子,強調總數5)。

指:我們來挪動皮筋,可以把分成兩份,誰願意來試一試?

指:請把你的結果記錄在房子裏,我們來一起讀一讀他的答案。

再請一名幼兒。

指:5還可以分成幾呢?等會你們自己試一試。,並把答案記錄在房子圖裏。,分一次記錄一次。全部記錄號之後請將皮筋還原。

二、分組活動

1、介紹新遊戲

指:今天的遊戲叫做“分割點圖”,老師把新遊戲放在了第三、六組,請每個小朋友都要玩到。拿到作業紙後先寫下代表你名字的一個字,然後開始遊戲。

2、介紹配組遊戲

分割點圖兩組

分鈕釦一組

小棒拼圖一組,

相鄰數一組

等量判斷一組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

請幼兒講訴操作的過程、結果,教師記錄。

指:誰來把你的記錄紙讀聽一聽(強調正確的有序的)。

指:原來他是按照順序一個一個挪動皮筋的,這樣就不會出錯啦。下次我們可以用他的方法來試一試。

9:37

新遊戲直接導入

請兩名幼兒嘗試挪動皮筋,並記錄。

集體用語言表達: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來就是5.

9:40

1、紹新遊戲名稱、講解遊戲規則。

2、介紹配組遊戲。

9:42

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

講規則,提醒幼兒寫代表自己的字。

做完收好放在桌子中央,找空位子玩遊戲。

答案紙帶在自己身上帶走。

10:00

活動

請幼兒檢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重複的。

請一名幼兒說己的結果,教師記錄。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2、發現多次記錄結果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3、大膽地和老師、同學交流記錄結果,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8片紙片(紙片一面紅色,一面綠色)及一張記錄紙(中間用線隔成兩塊),筆。

知識準備:幼兒已有簡單數字組成的基礎。

活動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小紙片”。

師:小朋友看看我手上拿得是什麼?

幼:紙片。

師:對了,那你們來數一數,我手有多少片小花片?(8片)看看這紙片跟我們平常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幼:正反兩面的顏色不一樣。

師:嗯,看得真仔細。

二、撒紙片

(1)撒一撒、寫一寫

老師示範並介紹活動要求。

師:現在我把這8個小紙片撒一下,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

教師撒花片,幼兒觀察。

師:看到什麼了?

幼:有些是紅色,有些是綠色。

師:對了,我們來數數看有幾片紅色的,幾片綠色的吧。

數完了我們該怎麼樣把這個答案記錄下來呢?

幼兒自由說想法。之後一起選出列分合式的方法。

在黑板上教給幼兒寫法並說出表示的意思。

今天我也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8個小花片,你們想不想也來操作一下呢?

幼:想。

師:好。不過在操作之前我可是有要求的,你們可要聽清楚喲。把8片紙片抓在手裏,輕輕地撒在桌面上,看一看有幾片是紅色的,幾片是綠色的。之後把結果用分合式的方法記錄在這張空白記錄單黑線上方,總共撒滿8次,每次將8片紙片全部抓在手裏再撒;每撒一次,記錄一次,撒好後要及時記錄撒出的結果,記的和撒的結果要相同,相同的結果不再記錄,若撒出結果出現8片全是紅色的或綠色的也不記錄。聽清楚了嗎?呆會音樂一停,你們就要停下來好嗎?

(2)試一試

幼兒遊戲,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看是否按要求進行活動。

三、展示、交流

師:好了,現在我請兩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記錄的結果,老師在黑板上用數字記錄,並讓其他幼兒補充。

四、尋找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觀察一下自己的記錄單,看看上面的數字有沒有規律,該怎樣排列纔不會讓記錄重複呢?

幼兒大膽提議。

如說不出,教師提議:將數字按照左邊從大到小排列,右邊從小到大排列,數數一共有幾種方法。看看這個數字比8少幾?(少1)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操作過後知道了8可以分出7種方法來,比8少1。那如果按這樣來算,7應該會分出幾種方法呢?(6種)6呢?(5種)是不是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呆會下課後可以再繼續來分一分,看看我們剛剛的說法對不對好嗎?

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