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猜測、證實桔瓤數量的過程中,積累估算的初步經驗與不同的數數方法。

2、喜歡觀察生活中熟悉事物,並樂意發表自己的觀點。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盤、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比較討論大小桔子的數量。

1、教師語言導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飯了嗎?吃的什麼?(請個別幼兒講述,還可以請旁邊的幼兒說剛纔同伴說的答案,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2、你能把喜歡吃的東西用動作表示出來嗎?(一幼兒做動作,其餘孩子來猜,看誰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師最喜歡吃什麼?(幼兒猜測)看看,我最喜歡吃什麼呀(出示大小兩個桔子)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提示孩子把話說長了,我們就會聽的更清楚)教師小結:原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顏色也不一樣。

4、出示大小兩盤桔子小朋友來猜一猜,兩盤桔子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

你猜大桔子有幾個?小桔子有幾個?(引導孩子用目測的方法進行判斷)怎樣就知道盤子裏究竟有幾個桔子了?(數一數)教師帶領孩子一邊數一邊排成一排,然後進行記錄(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剛纔一個一個數,數了幾次(12次)。

(1)還可以怎麼數,就能快一點(兩個兩個數,2、4、6、8、10、12,帶領孩子一起數一數,是不是快一點?)

(2)還可以怎麼數?再快一點?(3、6、9、12、)

(3)還有沒有更快的呢?(6、12)教師小結:剛纔我們找到了比一個一個數快的方法,可以兩個一數或3個一數,其實還有更多辦法,以後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去找一找,你會發現其中更多的奧祕。

6、剛纔我們這個盤子裏的大桔子多少個,小桔子呢?看看這兩個盤子一樣大嗎?爲什麼一樣大的盤子,裝的桔子數量不一樣呢?那我們把它裝滿,看誰裝的多誰裝的少(教師演示操作)咦,同樣大的盤子爲什麼大桔子裝的少,小桔子裝的多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原來大桔子長的大,佔的位置比較多,幾個就把盤子裝滿了,而小桔子長的小佔得位置比較少,所以就能多裝一些。

二、猜測記錄大小桔子裏的瓤數。

1、你們吃過桔子了嗎?桔子裏有什麼?(肉、汁、籽)

2、桔子裏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瓤,你來猜猜大桔子裏有幾片瓤?(幼兒猜,教師用紅筆進行記錄,提醒孩子把話說長。)

3、小桔子裏有幾片瓤(幼兒猜,教師用紅筆進行記錄,提醒孩子把話說長。)

4、教師:你們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裏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們怎樣來找答案?(剝開來)

三、驗證大小桔子裏的瓤數

1、桔子老師已經洗乾淨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桔子剝開來,把桔子皮放在中間的簍子裏,保持桌面乾淨纔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兒自己動手剝桔子。

3、剝好的小朋友先數一數,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麼辦法數出來的?

4、交流數的方法和結果。

請你回答我三個問題:

1、你剝得是大桔子還是小桔子?

2、有多少片瓤?是怎麼數出來的?請你用一句長長的話一起告訴我。

(1)請若干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爲中心開始數、一片一片數)誰剝大桔子的,有幾片瓤?是怎麼數的?還有誰的結果和他不一樣?你是幾片?(教師記錄結果)剝小桔子的小朋友來告訴大家,有幾片瓤?怎麼數出來的?(記錄結果)

(2)我是怎樣數的呢?(教師演示分成兩半,先數一半,再數一半)

(3)我還有一種數桔子的好辦法,你們肯定會喜歡。(一片一片吃,邊吃邊數)

(4)你們想這樣做嗎?請小朋友用這個辦法再數一次,邊吃邊數記在心裏。

5、教師:桔子吃完了,剛纔我們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記錄結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對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沒有太大關係。如果小朋友還不相信的話,回家後還可以再來試一試,看看我們今天找到的答案對不對。

教學反思:

1、活動中通過猜一猜的形式,運用多種感官讓孩子們來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徵及顏色,能夠更積極的激發孩子的思考同時更直觀的幫助了孩子們積累鞏固對於桔子的經驗,活動形式比較“活”調動了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整個活動過程更自主,更活潑了。

2、在活動中給與了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操作中體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同時也讓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悅感,在剝一剝數一數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非常的認真投入,也很樂意把自己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3、最後分桔子的環節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讓孩子們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做中學的活動給與了孩子們充分的自主空間,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中讓孩子們更積極的參與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之間的友情。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係,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瞭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複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並能說出它們的特徵。(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學習數立方體。

1)看圖數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麼?”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計,從中瞭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教學反思

暢想我們可以理解爲在美術活動中的想象,既然活動的名字叫“藍色暢想”,那幼兒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中應該重點體現出來,教師爲幼兒創設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個情境,讓幼兒在這三個情境中進行充分的暢想,說出自己的暢想,再將想的東西表現出來,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是我們美術活動的重點。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圖形的形狀特徵進行活動,鞏固對形狀的認識。

2、能說出自己的分類理由。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過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等圖形。

物質準備:每人一個分類盒

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按圖形的特徵分類》《科學·圖形組合》。

活動過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複習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師:這是一個漆面的口袋、裏面藏着許多東西,請大家猜猜藏的是什麼。教師一遍念"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邊請個別幼兒分別摸出正方形、角形、圓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的圖形讓大家辨認並說出名稱。

2、引導幼兒操作,學習給圖形分類。

師:請小朋友拿出分類盒,把一樣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操作完畢後,請幼兒將所以圖形按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籃子裏,並互相檢查分類是否錯誤。

3、完成操作材料

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按圖形的特徵分類》《圖形組合》,看看上面的圖案分別由哪些圖形組成,數一數每種圖形的數量有幾,並分類作記錄。

活動反思:

《按圖形的特徵分類》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顏色特徵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爲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組織形式上,我採用集體活動、遊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因爲是公開課所以在講課的同時,也應該增添課堂上的趣味性,才能在簡單加減法計算的理解力上帶來很大的提高。

教學準備:

老師可以準備多組卡片,上面全部都是加法和減法的計算,甚至爲了能夠增加難度可以進行加減法混合計算來爲這堂課加分。

教學過程:

1、首先老師可以在黑板上舉出一些簡單加法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搶答,這對於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同時在增添孩子們自信心的問題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改良。

2、然後老師可以將卡片擺到桌子上,將大班的同學分成四組由第一組開始進行率先答題,此時第四組的學生負責給第一組的學生進行抽題。以此類推確保遊戲公平的進行,答題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分的獎勵,答對數量越多自然獲得的分數也就越高。

3、老師在這節課的尾聲部分進行每組分數的相加計算,或者是讓小朋友們自己計算出自己隊伍獲得的成績,對於表現最棒同時也是獲得分數最高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文具鉛筆上的獎勵,這樣可以激勵每一位學生在加建競賽的問題上帶來更大的提升和改良。

結束:

簡單加減法競賽活動的有效應用,有利於在準確程度上取得進步和發展。這種趣味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相信會讓小朋友們對於數學課這門課程以及計算的效率上都得到加強。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5

教案目的:

1、讓幼兒在集體中大膽、清楚、較連貫地介紹五一中一件最快樂的事。

2、要求幼兒專心聽他人講話,知道別人所講的內容。

3、學習在集體中清楚的與語言錶帶自己的意思。

教案准備:

畫紙幼兒每人一張彩色鉛筆

教案流程:

1、讓幼兒安靜的、乖乖的坐在座位上。

2、提問:我們這次放了七天的假,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放的是什麼假呀?

3、老師給幼兒講述自己這七天當中最開心的事情。講的時候內容要豐富、表情也要豐富。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想要述說的慾望。

4、老師表揚述說的好的幼兒,鼓勵那些不敢發言的幼兒。

5、發給幼兒畫紙和彩色鉛筆。讓他們畫畫自己心中最快樂的五一。

6、老師巡視,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思路】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於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幫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係。幼兒對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係總是認爲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遊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難點: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準備】

1、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活動過程】

分類—>討論—>分類—>遊戲—>排序

1、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1)在數學區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裏,每個盒子裏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裏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裏。

2、通過討論確定區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後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裏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後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遊戲理解大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裏放棉花,小盒子裏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讓幼兒在數學區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並作好記錄。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一、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爲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二、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三、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讀準字音。

準備活動:

一、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隻耳”老鼠頭飾一個。

二、紙做的老鼠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三、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樹各一幅。

五、創設活動情境:教室的一半場地放一棵樹,一幢房子,五六塊積木。將老鼠和玩具放在這些物品的前面或後面。六、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談話導入遊戲,分配遊戲角色。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力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貓警上,現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二)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警長:剛纔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話,有許多老鼠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助把玩具找回來。現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隊,白貓警士的一切行動必須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麼地方然後記住了,回來報告在什麼地方發現了老鼠。

(二)警長示範。

(三)請個別警士偵察,報告敵情。要求會說:在什麼的前面(後面)發現了老鼠。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請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裏捉到了老鼠。捉住後告訴妹妹警士在什麼前面(後面)抓到了老鼠。(對的肯定,錯的糾正)。

(二)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大家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後)

四、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剛纔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特別表揚XX、XXX警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隻耳”逃走了。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一)聽命令行動請警士躲到椅子後面;走到椅子前面來;向前走一步;向後退一步;弟弟到警長前面來;妹妹到警長後面。

(二)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後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三)佈置任務。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後面;某些警士在大樹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後;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後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說話。

(四)抓“一隻耳”其他老師扮演的大老鼠“一隻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軍事法庭去。

五、遊戲結束。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遊戲。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8

教案目的:

1、認識和書寫數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義。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

認識和書寫數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義。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案准備:

頭飾各一個,一個盤子(內有3個壽桃),情景表演。

教案流程:

一、進行情景表演,初步理解數字“0”的含義。

1、出示鉛筆:老師手裏有幾支鉛筆?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朱老師拿給XX一支,還剩幾支鉛筆?用數字幾表示?朱老師又拿給XX一支,還剩幾支鉛筆?用數字幾表示?老師又拿給XX一個,有沒有鉛筆了?用什麼表示?(啓發幼兒思考“沒有了”可以用什麼來表示。)

2、出示數字“0”,告知幼兒“0”也是一個數字,“沒有了”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

3、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景需要用數字“0”來表示。(演示出生活中各種可以用數字“0”表示的情景,讓幼兒判斷,然後讓幼兒自己舉出實例,如,黑板上的粉筆字都擦乾淨了,餅乾盒裏的餅乾吃完了,玩具箱裏的玩具全被拿走了……)

二、認識數字“0”的外形特徵,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

1、啓發幼兒大膽想象,說一說“0”像什麼?

2、遊戲:“我會變0”,發散幼兒思維,啓發幼兒運用各種方式編出數字“0”的造型。(繪畫方式:畫出一個“0”;身體動作的方式: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小0的造型,用兩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大0的造型;材料擺放的方式:用毛線圈出一個0的造型;剪切的方式:用一張紙剪出數字0的造型。)

三、 認識數字“0”的其他含義,感知數字“0”在生活中的用處。

1、發散幼兒思維,啓發幼兒說說“0”的其他含義: 盤子裏沒有東西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數字“0”呢?它用來表示什麼?(搖控器、電話鍵、微波爐的刻度等。)

四、進一步拓展幼兒對數字“0”的認識。

1、在黑板上出示算式:1-1=()、2-2=()、3-3=()、4-4=()。請幼兒算出答案寫在作業紙上,並說出理由。

2、小結:任何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數都爲“0”。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9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這段時間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裏或那裏來表達,爲此我以《小猴摘桃子》這個故事情節爲主線設計了這節《區分上下》的小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以自身爲中心區分上下。

2、教幼兒初步學習以客體爲中心區別上下。

3、通過遊戲,增強幼兒對方位的感性認識,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遊戲:小朋友,你們聽過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嗎?(聽過)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裏轉一轉,看看有什麼新任務。

二、播放PPT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我們又來到了小猴家,小猴請大家去家裏做客。

出示PPT5,看看誰在桌子下?誰跳到了桌子上?最後來的兔子在哪?小鳥在哪?(幼兒自由回答。)

出示PPT6,這間房子裏都有誰,都在什麼地方?點擊4個按鈕出現小動物,讓幼兒分別回答。(毛毛蟲在窗臺上,松鼠桌子上,小鴨子椅子上,刺蝟在桌子下)

2、出示PPT7,出現機器貓圖片和音樂。

問:小朋友們,大家看這是誰?幼兒回答:機器貓、大雄和靜香。然後引導他們以人體爲中心,分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結束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幫小猴子摘到了桃子,還參觀了小猴子的家,又看到了機器貓和他的夥伴們,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區分上下,所以你們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整節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PPT課件教學讓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遊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扣一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7的形成,數數,認識數字7。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環境創設】

小兔子一隻,不同的蘿蔔7個。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觀察,找出物體的不同之處,能說出7的不同形成。

【活動過程】

一、複習6以內數的形成

出示小兔子:小兔子去菜場買菜,他要買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他會買什麼呢?

出示1個蘿蔔,提問:幾個蘿蔔?用數字幾表示?

幼兒回答。

教師又往小兔的`手裏添上一個蘿蔔提問:現在小兔手裏有幾個蘿蔔?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引導幼兒說出1添上1就是2。

以此類推複習6以內數的形成。

二、學習7的形成

1、師:小兔的籃子裏買了6個蘿蔔,他又拿了一個蘿蔔,現在是幾個蘿蔔?(7個)

誰能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6個蘿蔔添上1個後來拿的蘿蔔就是7個蘿蔔,6添上1就是7。

2、7個蘿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引導幼兒觀察蘿蔔的不同,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例如:大小不一樣,6個大蘿蔔添上1個小蘿蔔就是7個蘿蔔。(顏色不一樣6個紅的,1個白的。形狀不一樣6個圓形的,長蘿蔔)

三、學寫數字7

師:說說7像什麼?寫寫數字7。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活動內容“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設計“7的形成”活動中,考慮到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人物作爲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我依據《綱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學習規律,將數學活動與有效的故事情景互爲整合,讓幼兒學會把獲得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次活動設計中,爲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朋友熟悉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活動過程中引用簡單對話等語言來吸引孩子,貫穿始終的情景創設使活動充滿童趣,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從情景激趣——送給小矮人禮物——送給幼兒禮物(幼兒操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活動中由於材料的豐富,使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不再是抽象的數學,而是樂意的學習。

第一環節我先出示了幼兒喜愛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讓幼兒很自然地點數小矮人的人數,這個環節是對6以內的形成進行復習,並在此基礎上初步瞭解7的形成。

第二環節白雪公主給七個小矮人準備的禮物,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禮物和小矮人不一樣多,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裏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掌握目測、點數7以內的物體數量。從而讓幼兒進一步瞭解7以內數量的多少關係,在一個添上一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7的形成,進一步瞭解7的實際意義。

小百科:7,阿拉伯數字,是6與8之間的綠色自然數、第四個質數、奇數之一。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比6少的數量,理解數的意義。

2。有良好的操作習慣,能積極地與材料互動。

3。在操作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學具:塑料空瓶若干,黃豆、蠶豆若干,1~8各個數量的實物條人手一份,1~7的數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數字卡,1~6的圓點卡,1~6的動物圖卡,大瓶子、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手拿點子、數字、動物卡片,和孩子們進行問答遊戲。

師: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隨機出示6以內的點卡、數卡)

幼:嘿嘿,你的火車x點開。

師: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出示動物卡片)

幼:嘿嘿,來了x位小客人。(反覆進行幾次)

(自評:以集體、個別、小組相結合的形式問答,孩子們對此遊戲非常感興趣,一方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爲下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兒目測數羣的能力。)

二、通過看看說說,理解數字"6"的意義

師:嗚嗚,火車開到了數字城。(出示背景圖,拿出數字6)看,數字6來迎接我們了,6可以表示什麼?(幼兒先講述,老師再出示貼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這個動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幾個圓點來表示?請一幼兒上來選出6個圓點的卡片貼在數字6的右邊。

(自評:當問到6可以表示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發言非常積極,他們說6可以表示6個蘋果、6個小朋友、6張桌子、6架飛機、6條小魚等等,理解了6的意義,爲下面的操作活動埋下了伏筆。)

三、親自實踐,感知比6少的數量

1。自山探索做動物瓶。

(1)要求幼兒找出比6少的動物條貼在瓶身上。

(2)幼兒集中交流,將幼兒探索的結果用圓點表示出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貼在6個點卡的下面)

(3)師生總結:比6個圓點少的有5個、4個、3個、2個、1個。

(自評:點卡的排列很有順序,使幼兒在視覺上也感知到了比6少的數量。)

2。再次操作,進一步感知比6少的數量。

(1)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力求完成5個動物瓶。

(2)通過視頻儀檢查一幼兒做的5個動物瓶,讓該幼兒自己介紹每個瓶上貼了幾隻小動物,請小朋友檢查是否正確,爲什麼?(因爲每一個瓶上的動物數量都比6少)這些動物瓶上的數量可以用哪幾個數字來表示?請5個小朋友一起到數字城找一找,並貼在和它們一樣多的點卡左邊。然後師生小結:比6少的有5、4、3、2、1。

(自評:在孩子們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從實物到點子,再到數字,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輕鬆習得知識和能力。)

四、將數字、實物、圖卡對應匹配

師:小朋友做的動物瓶真漂亮,豆寶寶看見了,心裏可喜歡呢,它們想住在動物瓶裏,你們願意嗎?那我們一起來幫助豆寶寶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細瓶上有幾隻小動物就住幾個豆寶寶,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個動物瓶,請小朋友觀察動物數量,然後說說應該住幾個豆寶寶,老師操作放入相應數量的豆寶寶)豆寶寶住在裏面好開心,天冷了,趕快給它關好門,再貼上一個門牌號,應該貼數字幾呢?爲什麼?請一幼兒選一數字,貼在瓶蓋上。

幼兒操作:根據瓶身上的動物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豆豆,並在瓶蓋上貼上相應數字,然後通過視頻儀集體檢查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

(自評:孩子們對這一操作活動真是愛不釋手,裝豆豆、擰瓶蓋、貼數字,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孩子在裝豆豆時,碰到了瓶口小、蠶豆大裝不下的問題,但是沒有一個小朋友請求幫助的,他們很自然地把蠶豆換成黃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材料投放恰當對孩子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五、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戴在頭上,記住自己是數字幾。由數字6開始按比自己小1的順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繼續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順序組成幾列長長的小車廂。

師:"嗚――,我的火車要開了,小小車廂快快來。""火車快飛"的音樂響起,師幼開火車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自評:遊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孩子們積極主動,興趣高漲,他們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還有的找錯了,但是他們相互間發現問題後能自己幫助解決,最後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從中也讓孩子感知了6以內的序數。)

活動延伸:

將動物瓶投放在數學區,讓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樣。如根據瓶身上的動物數量放入少1的豆豆,貼上多1的門牌號等。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PPT《好餓的小蛇》

2.小蛇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圖、小樹草地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它是誰?

2.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 觀察猜測,積累感知。

1.感知圓形

(1)肚子餓的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麼?

(2)好餓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變什麼樣了?爲什麼?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了什麼東西?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飯糰,肚子就變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變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彎彎的形狀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變成彎彎的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3)小結:原來有些東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點,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彎彎的東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過的西瓜哦…

(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 觀察比較。

(1)出示粘貼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請一幼兒示範。

(1)請你幫這條小蛇去找一樣它喜歡吃的東西好嗎?

(2)你的小蛇吃了什麼呀?爲什麼要給它吃一個圓圓的蛋糕呀?

3. 集體操作。

(1)提出要求:幫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麼呀?爲什麼?

2.遊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結:小朋友們都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裏,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裏,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裏。小蛇朋友們好開心哦,它們說:“謝謝小朋友,請小朋友們到我的家裏玩玩吧。”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目測感知7以內的數量,學習按數擺放實物。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感知7以內的數量,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教具:7只兔,7根胡蘿蔔。

2、學具:幼兒畫冊第21頁,彩色筆若干。

設計理念: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3--4歲的幼兒對數的感知和對事物的感知都是較模糊或局部的,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地、簡單地表面化地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

本次內容是幼兒在學習了0至5的認識及感知數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幼兒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本次活動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於幼兒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次活動的學習,讓幼兒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基本理論。

設計思路:

複習數字1--5--認識數字6、7--連線操作,鞏固認識6、7數量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數字1--5

遊戲:"看誰拍得對"

師:深秋了,秋風一吹,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來,老師去撿了好多樹葉。

老師分別出示樹葉(背後有數字),請幼兒讀出數字或拍手數字,鞏固認識數字1--5。

【評析:在這部分採用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遊戲,複習對數字1-5的認識,引導幼兒感知數量。】

(二)認識數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數量。

(1)認識數字6。

秋天還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果園裏看看。

教師出示兩棵樹6個蘋果、6個梨子,提問:樹上有什麼?他們各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個表示?

【評析: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爲出示的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活動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瞭解數字6的外形特徵,知道其含義。教師出示數卡6,提問:6像什麼?6除了可以表示6個蘋果、6個梨子,6還可以表示什麼呢?6條狗、6條魚、6只鳥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2)認識數字7。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在圖上添上一個蘋果。讓幼兒說說:現在樹上有幾個蘋果?6個蘋果是怎麼變成7個梨子呢?

在幼兒面前添上1個梨子。啓發幼兒說出6個添上1個就是7。6個梨子添上1個變成7個梨子。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數字7。教師可以這樣說:7個蘋果、7個梨子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7,引導幼兒觀察:數字7像什麼。(像一根小柺杖。)數字7除了可以表示7個蘋果,7個梨子還可以表示些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數量是7的事物。7支筆、7個小朋友、7張小椅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評析:在孩子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後,讓孩子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找找、說說還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幼兒連線操作,鞏固認識6、7數量

1、師:果園裏還有好多水果,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忙運到水果超市去,幾個水果就送到幾號水果超市。(出示標有4、5、6、7數字的水果超市,幼兒按照水果多少與相應的水果超市連線。)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講評作業情況,個別幼兒說說:我把幾個什麼水果送到了幾號水果超市。

【評析:有的孩子操作時是完全對的,可以請孩子來講一講自己作對的方法,引導幼兒互相學習操作方法,總結經驗。這樣,既發展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幼兒鞏固經驗。】

教師根據操作情況提出問題,幼兒集體回答,鼓勵和表揚操作材料整潔的幼兒。

【評析:教師可以直接拿孩子的作品來講解,並根據活動的側重點來講評,不需面面俱到,但要針針見血。】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孩子們對6、7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正確表述6、7所表示的物體。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放慢語速,幼兒操作時減少量,用三個數字,這樣能縮短幼兒操作時間,讓幼兒在評價環節多說一說,平衡語言表述能力與觀察能力。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2、發現多次記錄結果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3、大膽地和老師、同學交流記錄結果,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8片紙片(紙片一面紅色,一面綠色)及一張記錄紙(中間用線隔成兩塊),筆。

知識準備:幼兒已有簡單數字組成的基礎。

活動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小紙片”。

師:小朋友看看我手上拿得是什麼?

幼:紙片。

師:對了,那你們來數一數,我手有多少片小花片?(8片)看看這紙片跟我們平常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幼:正反兩面的顏色不一樣。

師:嗯,看得真仔細。

二、撒紙片

(1)撒一撒、寫一寫

老師示範並介紹活動要求。

師:現在我把這8個小紙片撒一下,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

教師撒花片,幼兒觀察。

師:看到什麼了?

幼:有些是紅色,有些是綠色。

師:對了,我們來數數看有幾片紅色的,幾片綠色的吧。

數完了我們該怎麼樣把這個答案記錄下來呢?

幼兒自由說想法。之後一起選出列分合式的方法。

在黑板上教給幼兒寫法並說出表示的意思。

今天我也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8個小花片,你們想不想也來操作一下呢?

幼:想。

師:好。不過在操作之前我可是有要求的,你們可要聽清楚喲。把8片紙片抓在手裏,輕輕地撒在桌面上,看一看有幾片是紅色的,幾片是綠色的。之後把結果用分合式的方法記錄在這張空白記錄單黑線上方,總共撒滿8次,每次將8片紙片全部抓在手裏再撒;每撒一次,記錄一次,撒好後要及時記錄撒出的結果,記的和撒的結果要相同,相同的結果不再記錄,若撒出結果出現8片全是紅色的或綠色的也不記錄。聽清楚了嗎?呆會音樂一停,你們就要停下來好嗎?

(2)試一試

幼兒遊戲,老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看是否按要求進行活動。

三、展示、交流

師:好了,現在我請兩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記錄的結果,老師在黑板上用數字記錄,並讓其他幼兒補充。

四、尋找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觀察一下自己的記錄單,看看上面的數字有沒有規律,該怎樣排列纔不會讓記錄重複呢?

幼兒大膽提議。

如說不出,教師提議:將數字按照左邊從大到小排列,右邊從小到大排列,數數一共有幾種方法。看看這個數字比8少幾?(少1)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操作過後知道了8可以分出7種方法來,比8少1。那如果按這樣來算,7應該會分出幾種方法呢?(6種)6呢?(5種)是不是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呆會下課後可以再繼續來分一分,看看我們剛剛的說法對不對好嗎?

幼:好。

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15

認識長方形

目標:

1、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及它的特徵;

2、誘發學習圖形的興趣,進入數學世界。

準備: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流程:感知長方形——比較正、長方形——尋找長方形。

過程:

感知長方形:說說它象什麼?(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摺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徵。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 。(幼兒學會說)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麼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範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說出這是什麼物體,由什麼圖形組成?對教室裏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