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遊戲:擲骰抱團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本課是我參與“城鄉互動”做爲學校名師工作室成員所做的一節公開課,受到了聽課教師和教研室專家的一致好評,爲今後數學教師如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提供了一個探究的平臺。教學中,與會老師感受到了師生關係的真正平等,體驗了課堂教學中的和諧融洽;給每一位孩子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將學生已有知識統計、組合、數感培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創造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平等、人人蔘與、人人有所收穫的精彩課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發展。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課無完課,本節課儘管有很多大家值得稱讚的亮點,還是有一些不足:

1.課堂上要給足學生充分認骰子的時間。使學生明確骰子上只有1----6這6個數,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學生在數學思考分析中就不會出現當和是8的情況時,有1+7的情形。出現這樣的情形一方面是學生因爲數學思考中只去單一的的想和是8的加法算式了而忽略了我們是在研究兩個骰子可能擲出的和,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骰子瞭解不到位,這是我課前沒有考慮到的。

2.在師生開展遊戲時,比賽規則要選哪些數應該讓學生來定,就不會出現老師選5個和,學生選6個和,在猜想環節有一個學生卻認爲老師會贏,因爲孩子認爲老師選的一定會贏,有一些孩子是很會“投機的”,我有些低估孩子們。如果能放手讓學生去選自己認爲能贏的數,更能體現民主,突出平等。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動難點: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裏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羣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隻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一數,有多少隻蚊子。(12只)小豬說:天哪,有十二隻蚊子。這麼多的蚊子,叫我怎麼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藉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PPT圖片上有六隻蚊子朝着小羊飛去)幼兒猜想,並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羣,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對付小豬。有六隻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隻在咬小羊。小豬哈哈的笑着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着,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夥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在好過。"小羊問:"爲什麼?"小豬說:"再來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並且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提問:小豬說在找個夥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羣,三羣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麼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羣──一羣圍住小兔,一羣圍住小羊,一羣圍住小豬。小羊數了數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隻了,數數咬小豬的蚊子是四隻,再數數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隻,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麼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隻,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隻,直到分完爲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夥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羣……"於是,小羊幫着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裏蚊子怎麼這麼多呀!"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羣,四羣蚊子一樣多,有幾隻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隻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在纔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着,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夥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麼,啪、啪、啪……像是什麼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着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裏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爲什麼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隻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後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數量物體的平均分。

活動反思:

1.這是小班的一堂數學複習課,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增加一點按數取物的知識,讓複習課提升了高度。

2.活動過程我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講求對幼兒能力的同等對待,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可是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對於操作環節掌握度不很自信,但是相信只要幼兒對課堂感興趣,整個過程都將會很好的掌控!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分合,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並記錄結果。

2、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係。

3、會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PPT課件、操作材料。

2、學具:購物券、水果卡片,記錄卡。

  配套課件:大班數學課件《學習9的組成》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8以內的加減。指名口答。

二、學習9的組成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開業了,這個水果店裏的水果都賣9元錢。小兔水果店還爲我們小朋友每人準備了8張購物券呢。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學習9的組成》含PPT課件

顧客買了水果後,要將自己用的是哪兩張購物券、買的是什麼水果記錄到記錄卡上,記錄好後,再去買,看看誰買的多。

(2)幼兒把自己買的情況記錄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錢和8元錢買了桃子。

2、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卡,發現互換關係。

師:誰來告訴大家,用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正好是9元?

3、知道9的8種分法。

師:哦,原來9有這麼多的分法呢,讓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說一說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幾種分法呀?(8種)

4、操作活動。

師:剛纔我們玩了水果店遊戲,玩的時候我們小朋友了9的八種分法,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小兔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小兔在幼兒園學了9的組合,可還是不會做,請我們小朋友做給他看,你們願意嗎?

(1)出示操作材料,介紹做法。

(2)幼兒做,教師指導。

師:做完後請小朋友檢查,檢查對了再交給我,我送給小兔媽媽,讓她的孩子們看看。

  活動反思: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羣概念得以發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係的標誌,也爲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並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15個梨、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纔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爲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2、難點: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

三、比較"春"字

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爲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並在等號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爲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種方法交替重複地排序。

3.增強幼兒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圖案的紙條若干。

2.學具準備:幾種印章,彩筆,長條白紙,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繩子若干,彩色紙條,膠水若干。

活動過程:

1.常規活動:問候走線。

線上:五隻猴子盪鞦韆。

2.集體活動。

(1)教師給每組幼兒幾個不同圖案的印章和長紙條,請幼兒按重複交替的規律印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2)觀察自己的彩條圖案,說說有什麼特點,引導幼兒說出是重複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師小結,這些排序的規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是重複交替的。

3.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學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擺串珠,擺好後說說自己是怎麼排列的。

4.分組活動:

做彩環,將長條紙兩頭粘成圈,並按交替重複的規律一環套一環。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彩環及幼兒欣賞評價。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通過觀察,尋找發現數的組成規律。

3、繼續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西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球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和要求

——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西瓜,出示西瓜圖片

——這是什麼?數一數有幾個?

2、分西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

——請把西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麼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

——誰有好辦法把分西瓜的事記錄下來?

——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

——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說分後說合。

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瞭解操作要求

——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複。

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8

要上公開課,我先前設計了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以內數的倒數》,通過吃桃子游戲貫穿活動,讓幼兒直接感知到吃掉一個少一個,再與教學活動相聯繫,倒着數的時候是越來越少,每次少一個。

上公開課對我來說有點緊張,每次都要利用好長時間準備,這次準備的是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以內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

將數學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將教學內容佈置在幼兒的生活環境中,讓幼兒在生活中感知了將要學到的內容,將數學與生活中的情境相聯繫,將生活中的數學提升到理論上,在遊戲吃桃子中,幼兒會直接感知到吃掉一個少一個,再與教學活動相聯繫,幼兒就會直接有一個體驗,倒着數的時候是越來越少,每次少一個。通過對現實中數學問題的探索,不僅有利於體驗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價值,更激勵了幼兒數學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目標:

1、學習倒着數數,能從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數的順序;

2、進行10以內的倒着數數練習;

3、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爲學習減法打基礎。

活動重點:

幼兒學習10以內的倒着數數

活動難點:

讓幼兒理解什麼叫倒着數。

活動準備:

1、教學準備

①教具準備:數字卡片

②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筆,托盤

2、知識經驗準備

①能熟練地按順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兒歌

3、環境準備

將數字貼在樓梯的階梯旁,幼兒上樓時就會感受到數字變化與腳下階梯的變化。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小猴吃桃子

2、學習10以內的倒着數

①讓幼兒將串珠按順序擺放在盤子裏,感知串珠是越來越多。

②提問怎樣將盤子裏的串珠倒過來(將盤子換一個方向)

倒過來後,串珠是越來越少。

③將串珠與數字相對應

④看着盤子裏的數字倒着數

3、遊戲活動

開火車:每個幼兒胸前貼一個數字,將10放在最前面,讓後面的幼兒按倒着的順序依次排列。

4、分組活動:

①連線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數的順序排列串珠和數字卡。

活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3冊第33—34頁的活動。

2、利用吃餅乾時,讓幼兒感知吃掉一個少一個,進一步感知倒着數數。

教學資源:

小猴子作猴狀

吃桃子作吃狀

10個大桃子張開兩隻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狀

9個大桃子彎下一個手指頭

啊作咬狀

8個大桃子彎下一個手指頭

桃子吃完了攤開兩隻手

創新意圖:將教學與幼兒的動作相聯繫,由動作直接來感知倒着數,再與粗象的數學知識相聯繫,利用幼兒的身體來感知數的變化與量的變化,直接來理解數學中的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設計】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好的數概念認識,但是嘗試運用不同點數方法進行數量比較的能力相對欠缺,本次數學活動以競賽性遊戲“剪刀石頭布”貫穿始終,以“誰的豆豆多”爲主題,通過層層遞進、自主探究的不同點數方法,讓孩子在遊戲中興趣盎然的分享、演練“獲勝”的不同點數方法,將以往抽象的圖文學習模式轉化爲以自身活動爲主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並獲得了多種數數、比較等方面的數學概念。活動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遊戲戰利品”爲載體,引發幼兒更多關於不同點數方法的思考,並鼓勵幼兒通過以後的操作探索活動發現更多又快又正確的點數方法,爲以後的經驗提升奠定操作基礎。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並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遊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遊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遊戲,交待規則:

(1)遊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遊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遊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遊戲。

(3)共同進行遊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遊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遊戲,交待規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裏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遊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麼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並驗證本次遊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遊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並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幼兒討論:這麼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麼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並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小百科:豆,漢字基本字義是指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相同物體的不同特徵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初步理解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培養幼兒安靜、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掛圖兩幅。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到郊外遊玩,我們看一看一共去了幾隻鴨子?(出示掛圖一)

二、學習4的組成:

1、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這些鴨子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根據鴨子所處的位置及顏色不同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

2、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

3、師:看到4可以分成1和3,我們很快的能想到4還可以分成3和1,爲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兩個部分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幾和幾是部分數,幾是總數?

4、齊讀一遍。

5、拍手問答。

三、找一找,鞏固學習4的組成。

師:剛纔我們根據小鴨子所處的位置及顏色不同列出了4的三組組成分合式,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還可以根據什麼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引導幼兒根據荷葉和石頭的大小、位置列出組成分合式。)

四、幼兒操作活動:

我們班小朋友真聰明,我相信我們班小朋友不僅聰明,還樂於助人,對不對?森林裏的小袋鼠們找不到媽媽了,你們願意幫幫他們嗎?(出示掛圖二)每位袋鼠媽媽都有4個孩子,這些袋鼠寶寶有的跟媽媽出門了,有的留在了家裏。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特徵幫他們找到媽媽嗎?

五、小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減法算式,並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幅圖的意思。

3、專心地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學習過2的組成。

物質準備:

——小螃蟹圖片,2個泡泡,數字1、1、2,符號+、—、=。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小螃蟹吐泡泡。

——教師出示一隻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麼吐的?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啓發幼兒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麼符號和數字幾表示?

引出“+”和“=“,初步瞭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個泡泡;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並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2、泡泡變變變。

——教師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小螃蟹現在吐了2個泡泡。教師拿走一個泡泡:破掉了幾個泡泡?現在還剩下幾個泡泡?鼓勵幼兒將事情講述清楚。

——啓發幼兒用數字和符號表示2個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瞭解減號表示從它前面的數裏面去掉後面的數,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個泡泡。

3、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看圖列2的劍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理解第二幅圖的變化。並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知道劍法的意義。

——看分合式,在空格處填上正確的數字。

4、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列2的加減法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要用加法,或爲什麼要用減法。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2

教學目標:

因爲是公開課所以在講課的同時,也應該增添課堂上的趣味性,才能在簡單加減法計算的理解力上帶來很大的提高。

教學準備:

老師可以準備多組卡片,上面全部都是加法和減法的計算,甚至爲了能夠增加難度可以進行加減法混合計算來爲這堂課加分。

教學過程:

1、首先老師可以在黑板上舉出一些簡單加法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搶答,這對於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同時在增添孩子們自信心的問題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改良。

2、然後老師可以將卡片擺到桌子上,將大班的同學分成四組由第一組開始進行率先答題,此時第四組的學生負責給第一組的學生進行抽題。以此類推確保遊戲公平的進行,答題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分的獎勵,答對數量越多自然獲得的分數也就越高。

3、老師在這節課的尾聲部分進行每組分數的相加計算,或者是讓小朋友們自己計算出自己隊伍獲得的成績,對於表現最棒同時也是獲得分數最高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文具鉛筆上的獎勵,這樣可以激勵每一位學生在加建競賽的問題上帶來更大的提升和改良。

結束:

簡單加減法競賽活動的有效應用,有利於在準確程度上取得進步和發展。這種趣味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相信會讓小朋友們對於數學課這門課程以及計算的效率上都得到加強。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3

設計意圖:

“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新《綱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要求。統計作爲常用的一種數學方法,是分類、記數、比較多種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清晰直觀的比較出多組物體的多少。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邏輯性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統計記錄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通過創設兩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衝突,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鞏固。

活動難點是分析歸納出最快速、清楚的記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集體歸納——再次驗證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記錄統計的方法比較物品的多少,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從中比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記錄方法。

3、嘗試商討合作式的學習,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小貓、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畫有小貓、小狗、小兔的記錄紙和空白表格若干,記號筆人手一支。

2、大格子圖及皮球、沙包、繩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疑問

放錄音講述投籃比賽情況,請幼兒仔細傾聽。

你能說出誰投進的球最多嗎?

(二)商討方法,鼓勵探索

1、幼兒自由討論比較誰是冠軍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導幼兒思考並講述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幼兒再次傾聽比賽過程,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4、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和記錄方法,並展示幾種有代表性質的記錄方法。

5、分析幾種不同的記錄方法,討論比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請幼兒最爲簡單清楚的記錄方法再次記錄投籃情況。

7、放錄音,請個別孩子爲冠軍獲得者頒發金牌。

(三)合作調查、應用實踐

1、聯繫生活,引出問題:

(1)(出示繩子、沙包、皮球)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繩子、沙包、皮球,你們覺得比哪一種好呢?(幼兒自由發言)

(2)這麼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老師怎樣知道哪種意見的人最多呢?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來?

2、幼兒商討並實施

引導幼兒分組合作展開調查和記錄,並將各桌的記錄結果統一到老師預設的總表上。

(四)引導幼兒一起觀察大表格的統計結果,並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參加該項目的比賽。

特色體現:

1、設置生活化的情鏡,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

2、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層層設疑引發幼兒探究和思考。

3、營造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活動反思:

鼓勵幼兒中膽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觀察瞭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爲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爲下一環節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走迷宮的活動培養幼兒觀察、遊戲、動手操作能力,複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⑴迷宮圖,小老鼠的手偶。

⑵1-1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老鼠手偶說:魔術師小老鼠要爲小朋友們變魔術,出示幾個數字,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些數字娃娃,並且說出數字的名字。

2、出示迷宮圖,說小老鼠迷路了,我們要幫他走出迷宮,要按數字的順序走才能出來。引導幼兒說出圖上的數字,並且說出與數字對應的象形,如:1像鉛筆、2像小鴨。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3、引導幼兒幫助小老鼠走出迷宮感受幫助別人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數字娃娃來和我們做遊戲了

1、引導幼兒參與和數字娃娃做遊戲。

2、10個小朋友分別戴上1—10的數字卡片,分別自我介紹自己是數字娃娃1—10。

3、全體幼兒認讀數字娃娃頭飾上的數字。

4、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

遊戲過程:教師找一名幼兒找出教師所說數字娃娃的名字,找對了,數字娃娃把頭飾送給找對自己的小朋友,並且說:“對,我的名字是X(數字),我把頭飾送給你,我們是好朋友。”然後一起回到座位上。遊戲持續到數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爲止。

活動延伸:

在家繼續與家長玩走迷宮的遊戲,鞏固1——10這10個數字達到熟悉的程度。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項鍊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教師出時傳好的項鍊,進行提問:

1、漂亮嗎?爲什麼?

2、在項鍊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它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去了我們的項鍊是有規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麼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遊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爲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 考兩個問題:

(1)你爲什麼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麼規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裏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後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幼兒可以再活動區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並進行相應紀錄。

教學反思:

《排排隊》本課的亮點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並通過體驗與感受,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些造型表現的經驗,僅靠老師的講解是枯燥的,於是本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親自體驗。

一、以趣味爲本

學生畫的人普通是用幾個圓和火柴人的線條爲符號的形象化,一種習慣性的表現,缺少觀察和思考的成份,對此,我以遊戲爲切入點,通過觀察同桌來感受“人”的外形線條,再用童趣的長高高,減減肥的添畫法來動動手術,在本課中有玩,有學,有樂,儘管如此,快樂了還需要有效,達到教學目的仍是課堂追求的最終目的。

二、以生活爲樣

排排隊此課用公共場合常見的排除現象設置情境,進行觀察和人物繪畫表現,排隊不管學生在校內還是校外都很常見,上學,放學,吃,玩都經歷過,容易喚起學生的回憶,從而也能“侃侃而談”排隊時的場景和發生的故事。例如有個學生說,他在買車票的時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進一步引導,讓他談談不排隊的行爲,以及他當時的感受,這樣比說一句空洞平白的我們都要講文明,守秩序要來得生動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