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瞭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激發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

3、萌發幼兒對物體膨脹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

教具準備:膨脹的食物圖片ppt、

實物準備:菊花、木耳、乒乓球、黃豆(幹、溼)

活動設計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遇水膨脹

1、 小朋友,今天有這麼多老師陪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泡過的和沒泡過的兩種黃豆)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位小客人嗎?

幼:黃豆

師:咦,這兩種黃豆怎麼不一樣呢?

幼:有一種用水泡過了。

師:對,這是老師昨天晚上用水泡過的,你們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泡過的大,沒泡過的小。

幼:泡過的是軟的,沒泡過的是硬的。

2、 豆寶寶還帶來了它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木耳

師:小朋友,木耳是什麼顏色的?

幼:黑色

師: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們再用手摸摸,什麼感覺的?

幼:硬的

師: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們給它洗個澡怎麼樣?你們想想,洗澡後它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分組操作

師: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幼:木耳泡過後變大了

:像黃豆、木耳這樣經過用水泡之後,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就叫做遇水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遇水膨脹現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葉、銀耳的圖片讓幼兒再次觀察膨脹前後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認識遇熱膨脹

出示玉米

師:小朋友,你們摸摸什麼感覺?

幼:硬梆梆的

師:你們猜猜如果我們把玉米放在炒鍋裏經過高溫不斷加熱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幼:變大了,變成爆米花了

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看你想的對不對,好不好?(放視頻)

師:小朋友,玉米經過高溫變成什麼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嗎?請問你們吃過爆米花嗎?吃過的是什麼感覺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師: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貪吃,像爆米花、蝦條、薯片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對小朋友身體可沒好處,所以我們平時要少吃。那像玉米這樣經過高溫加熱變大的現象是膨脹現象嗎?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遇熱膨脹現象呢?

幼:麪包、饅頭、豆腐、油條、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

出示癟了的乒乓球

師: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把癟了的乒乓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呢?想想辦法

幼:用手捏捏、扎個眼兒吹吹、用熱水泡泡(讓幼兒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這樣受熱以後隨着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也是遇熱膨脹。

延伸活動

小朋友,我們今天認識了什麼現象呀?一種是像黃豆、木耳那樣遇水膨脹的現象;一種是像玉米那樣遇熱的膨脹現象。你們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脹現象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生成

在《我身邊的科學》主題探索活動中,沉浮的變化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關注點,而介於沉與浮之間的“懸浮”現象雖然很少被提及,但卻又時常引起孩子們的注意。《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的興趣。”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的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爲了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探索慾望,初步感受、理解懸浮現象,激發他們從小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裏加入一定的鹽後,雞蛋沉浮狀態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

2.引導幼兒在實驗操作中學會觀察現象並記錄,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現象。

3.有求知慾望,喜歡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象。

難點:能獨立實驗操作並記錄,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現象。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孩子們玩過水,有沉浮經驗。

2.玻璃杯兩隻(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記錄紙等。

3.各種實驗材料:雞蛋,鹽,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塊記錄板、記錄表,水彩筆,抹布等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猜猜雞蛋寶寶沉浮的狀態並記錄。

1.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帶來了兩杯水。你們仔細看一看,這兩個玻璃杯的水一樣多嗎?(出示內裝等量鹽水、淡水的兩個玻璃杯,引導幼兒比較。)

2.師: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一個雞蛋,教師以蛋寶寶的口吻講話)大家好,我是雞蛋寶寶。今天我想和水玩個遊戲。你們猜猜看,我到了這兩個水杯裏會怎麼樣呢?

3.教師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一杯水裏(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請你們把猜想的結果寫到記錄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會我們再來比比看,你們猜的和操作結果是否一樣。(幼兒猜測雞蛋在淡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接着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4.教師繼續設疑:雞蛋寶寶到了第二杯水裏(鹽水)會怎樣?它在水裏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再次猜測雞蛋在鹽水裏的沉浮狀態並記錄。實際操作,記錄雞蛋的沉浮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

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通過雞蛋寶寶的講話,讓幼兒很自然地進入活動。問題的設置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探索的衩極性。猜一猜,想一想,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玩一玩,比一比表驗證自己剛纔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並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二、引導幼兒對探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找找雞蛋寶寶懸浮的祕密。

1.師:小朋友剛纔都將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記在了記錄表一上。那麼,你們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呢?通過剛纔的實驗,把你的想法和問題提出來好嗎?(幼兒針對自己觀察的現象自主提問。)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爲什麼雞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裏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個杯子裏卻浮上來呢?這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尋找雞蛋寶寶懸浮的原因,啓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的緣由:雞蛋裝在淡水杯裏是沉下去的,在鹽水杯裏是浮上來的。

評析

在實驗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已動稿做出了大膽嘗試――通過嘴巴品嚐發現第二杯是鹽水。教師對於幼兒大膽嘗試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探索懸浮祕密:是不是雞蛋寶寶只要在鹽水裏都會浮上來呢?加了多少鹽後纔會浮上來呢?我們再一起猜猜看,動手試一試,記錄下來好嗎?(幼兒猜測並在記錄表上畫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實驗驗證――觀察結果――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

這個環節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在猜猜、想想、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運用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懸浮帶來的有趣現象,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也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討論與交流實驗情況,說說雞蛋寶寶懸浮的規律。

1.展示幼兒記錄紙,交流實驗情況。師:爲什麼雞蛋寶寶在加入1勺、2勺鹽的水中沒有浮起來,在加入第3勺、第4勺鹽後會浮起來呢?(幼兒根據記錄表二中講述自己的實驗感受,發現雞蛋的懸浮規律。)

2.師:雞蛋寶寶除了在鹽水裏能浮起來,你還有什麼辦法能讓雞蛋寶寶浮起來?(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評析

在交流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貫徹了《綱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的要求。

活動延伸

1.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放在鹽水中能懸浮起來?找一找,試一試,把實驗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黃瓜、蘋果等。)

2.在活動區投入不同材料,鼓勵幼兒繼續探索雞蛋在其他液體(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現象。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懸浮的雞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緊密圍繞着“懸浮”這個有趣現象而展開,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在操作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是要解決如何將抽象的懸浮現象傳遞給幼兒,並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懸浮現象。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通過玩一玩、比一比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並讓幼兒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此外,本次活動還注重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讓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在活動區進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個活動孤立起來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夠多樣化,更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資料附錄

雞蛋懸浮的原因:生雞蛋的相對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會下沉。鹽水的相對密度比雞蛋大,雞蛋就會上升,出現懸浮現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和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語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內容,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

2、難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一個神祕的禮物盒。

2、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圖片。

3、幼兒用書《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耷拉着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

2、幼兒回答:小兔子的耳朵掉下來了。

3、這隻小兔子有點特點,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你們想聽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是怎樣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

2、幼兒: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纔對。

3、布布的耳朵和夥伴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幼兒:倒掛在樹上、把煲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裏插紅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氣球綁住耳朵。

教師:他想的辦法有用嗎?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爲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們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布布笑得最開心?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幼兒用書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教學反思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這個活動,我設計的目標是涌過讓幼兒理解故事,知道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地方,懂得欣賞自己,欣賞別人,懂得尊重別人,不應該取笑別人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在活動中,我先是出示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與幼兒談話,使幼兒知道布布的耳朵有什麼不一樣,接着,我講述故事,讓幼兒邊看邊傾聽,然後我與幼兒談論,被小夥伴取笑的布布怎麼樣?最後讓幼兒找找自己有什麼地方和別人不一樣及小朋友身上特別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複習7的組成,練習用數的組成、分解知識進行7的加減運算。

2、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推理列算式,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活動準備7以內的數字卡片、課件、幼兒用書第1冊第47頁、鉛筆。

活動過程

1、複習7的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對數: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合起來是7下。

(2)填數活動。給7的組成填上合適的數。

2、新授7的加減法:

(1)教師演示課件出題,請幼兒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①"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後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請問,現在書上一共有幾隻小鳥?"引導幼兒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飛來了6只小鳥,有飛來了1只小鳥呢?"怎麼列算式?6+1=7,讓幼兒發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後,總數不變。

②引導幼兒根據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7-1=6 7-6=1(2)請幼兒根據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將7的其它幾組算式列出來,教師指導。

(3)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反覆練習7的加減法運算。

3、組織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觀察圖意,填寫正確的數字或算式,鞏固7的加減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以後和父母一起練習7的加減法,學習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字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四角向中心折紙的技能。

2、引導幼兒繼續學習按圖示摺紙的方法。

3、培養幼兒仔細、耐心的習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人手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範、講解。

1、用正方形的紙,折成“對邊折完成圖”。

2、沿虛線按箭頭方向折往左拉開。

3、其他三面以相同方向折。

4、沿虛線摺痕,按箭頭方向往上拉,左右角往裏折。

5、其他三面以相同方向摺疊

6、沿虛線按箭頭方向往左翻折,背面相同。

7、沿虛線按箭頭方向網上摺疊。其他三面相同。

8、沿往復摺疊線,按箭頭方向二次折。其他三面以相同方向摺疊。

9、從箭頭方向,並修整衛星圓弧形狀。

10、人造衛星完工。

二、幼兒看步驟摺紙。

三、交流作品。

教學實錄

今天折的難度很大,大部分孩子不能折出來,只能折到第六步。

教學後反思:

今天的摺紙活動《人造衛星》,有些難度,一開始孩子們的興趣很濃,當我出示紙做的人造衛星時,孩子們都感到非常的好奇,不知道我怎麼折出來的,一下子激發了他們想學的慾望。因此,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個個都能積極參與。在操作時,引導幼兒看步驟示意圖摺紙,大部分幼兒已經具備了看圖摺紙的能力。但在活動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如在拉出四個角時,大部分幼兒都沒能很好的掌握,這與我在講解示範時不清楚有關,這一步是難點,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講解。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活動中要既要放手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時間,也要適當的引導講解,以幫助孩子突破難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在一次區角活動中,我無意中聽到了班上幾個孩子這樣的對話,其中一個孩子正把另一個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細的研究,一邊還對那個被研究的孩子說:你的右手一個螺旋紋都沒有,你看我,我有三個螺旋紋呢!我奶奶說,手指上有螺旋紋的孩子可聰明瞭。這時候,他們周圍已經圍了好幾個人,都興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幫忙看指紋,有的孩子問什麼形狀纔是螺旋紋,有的孩子則迫不及待的把手舉到半空中對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們這麼有興趣,我突然靈機一動,爲何不借此機會設計一個活動,讓孩子們更加全面的瞭解指紋的知識呢?

設計意圖: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我們班的幼兒年齡偏小,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他們對事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也不太愛提問題,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並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

2.從各個方面瞭解指紋的作用,樹立科學的觀點。

3.激發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

4.培養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活動內容:

1.在紙上印指紋,觀察指紋;

2.聽老師講故事;

3.比較父母親、小朋友的指紋和自己的不同之處;

4.介紹指紋的幾種特有形狀和特徵;

5.展示圖片,互相討論,列舉指紋的作用;

6.遊戲;

7.總結。

活動準備:

1.(幼兒)父母和自己的指紋圖各自一張;

2.(教師)各種指紋放大圖;

3.(教師)放大鏡每人一個;

4.(教師)從各種渠道(網絡、書籍、報刊)收集的相關圖片一組。

活動過程:

印指紋:

幼兒分組玩印指紋的遊戲;

把放大鏡發給孩子,讓幼兒觀察,印完指紋後在紙上發現了什麼、膠泥上又留下了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懂得愛護書包。

2、嘗試根據書包功能擺放學習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學習整理書包。活動重點:

能說出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活動難點:

能分類擺放書包中的物品。

活動準備

每人自帶書包一隻,內裝有書、本、鉛筆盒、礦泉水、紙巾等。

活動過程: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

(1)以入小學的準備爲話題導入:“要上小學了,書包準備好了嗎?看看你和同伴的書包是什麼樣的?”

(2)幼兒6人一組,圍桌而坐,個人將自己帶來的書包放在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觀察和介紹個人書包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3)集體交流。選出幾種類型的書包讓幼兒觀察,說說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如果班裏有相同的書包怎樣識別?”(寫名字、做標誌)

2、整理書包:“上小學要帶些什麼?這些物品放在包的哪一層比較合適?”

(1)幼兒將各種物品放入書包:“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2)交流整理書包的經驗。(放東西要歸類,大小不同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儘可能放在外面的口袋裏)

3、背書包上學

每人背上書包走一圈,模擬上學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

2、學習尋找快樂的方式。

3、體驗做事情的辛苦和帶來的快樂感覺。

活動準備 :

故事情節的單幅圖片十二幅,紙質拿錘子的棕熊一隻;動畫和錄音光盤《找來的開心》;幼兒畫冊《語言》下P.10-11。

活動過程 :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當你們哈哈大笑時心情是什麼樣的?不開心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呢?要是不開心了你會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播放動畫,理解故事

1、師:有一隻叫蓬蓬的棕熊,你們看它現在是什麼心情?

播放動畫光盤《找來的開心》,將畫面定格在蓬蓬在家的場景,請幼兒根據畫面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並提問:棕熊蓬蓬覺得很煩,它看什麼都不順眼,連最喜歡的蜂蜜都不想吃了。你們猜它會怎麼辦?

幼兒猜想後,播放蓬蓬走出家門的情節。

2、播放熊貓奶奶看報紙的情節。

師:蓬蓬看見誰了?熊貓奶奶在幹什麼?它看報紙時的心情怎麼樣?哪個詞說出了熊貓奶奶的心情?蓬蓬看出熊貓奶奶很開心說了什麼?

3、消音,播放黃狗送信的情節。

師:蓬蓬又遇見了誰?黃狗叔叔手裏拿着什麼?它在做什麼?它開心嗎?從哪裏看出來的?蓬蓬看到黃狗叔叔很開心會說什麼呢?

取消消音,重播黃狗送信的情節。

4、消音,播放小鴨子游泳的情節。

師:蓬蓬這次遇到了誰?小鴨子在幹什麼?它快樂嗎?蓬蓬會怎麼說?

取消消音,重播小鴨子游泳的情節。

5、講述故事,猜測情節發展。

師:蓬蓬走呀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播放門牌掉下來的情節。

師:蓬蓬遇到了什麼事?他會怎樣做?(幼兒自由回答)

6、播放蓬蓬釘門牌的情節,畫面定格在蓬蓬釘好門牌後。

師:蓬蓬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從哪看出來的?蓬蓬爲什麼會開心?

先讓幼兒自由回答,然後通過回憶前面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說出:找到開心的最好辦法就是找點事情做。

三、再次欣賞,複述故事

1、幼兒先完整的觀看動畫《找來的開心》,然後教師將動畫消音引導幼兒看畫面集體複述故事。

四、遷移故事,情感教育

師:孩子們,聽了蓬蓬的故事平時你們不開心的時候都是怎樣做得?要是你看見別人不開心會怎麼做?

小結: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學學小棕熊蓬蓬,去找點事情做,就會變得開心了。可以把這個方法告訴你身邊的人,讓所有的人都做個開心的人。

五、活動小結,感受快樂

師:好了,寶貝們,今天和你們在一起真開心,想讓自己變得更開心嗎?怎麼辦呢?(去找點事情做)那還等什麼,來,和大家再見,我們一起去找點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