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活動《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活動《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活動《別人的東西我不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活動《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能主動歸還。

2.能辨別不良的行爲習慣。

3.養成不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故事《別人的東西我不拿》(見資源包)。

◆活動過程

☆傾聽1.講述故事《別人的東西我不拿》。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小朋友認真聽聽故事裏都說了什麼?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紅紅哪兒做得不對?爲什麼?

紅紅哪兒做得對?爲什麼?

小結:紅紅能把幼兒園的小汽車還回來,所以她很誠實,是個好孩子。

☆討論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家裏的.東西可以隨便拿嗎?

教師: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東西不能拿,在家裏,爸爸媽媽的東西可以拿嗎?

小結:如果家長沒同意,家裏的東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裏的物品時,也要徵得家長的同意。

2.討論什麼情況下可以把玩具帶回家。

教師:如果你喜歡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帶回家,應該怎麼辦?

小結:如果徵得對方的同意是可以帶回家的。

3.討論借別人的東西要不要還。

教師:如果你借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

小結:借東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髒、弄壞,要及時主動歸還。

☆情境表演幼兒兩人一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禮貌的借玩具。

教師: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樣向他借玩具。

◆活動建議

本活動是有關個性與交往方面的社會活動,活動中通過傾聽故事展開一系列的討論,重點讓幼兒理解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不良的行爲。

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創設問題的情境,討論時,也應鼓勵、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一些行爲觀念不正確的幼兒,一定要及時幫助其轉變觀念。在操作的環節,教師要帶領幼兒仔細的觀察操作單上的內容,引導幼兒進行講述,幼兒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幫助他們理解操作單上的內容。

本活動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動和家庭活動中,當發現幼兒有不良的行爲時應及時給予糾正,並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時,要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幫助幼兒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