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失物招領》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題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下面是關於《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1: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垃圾,課文稱做“大物”,讓學生須知,的確,不說校園,僅指教室內就有很多垃圾,特別是奶管,扔得滿地都是,還有鉛筆屑、碎紙片、卡通,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於是課前,我偷偷的拍攝,課快結束時,我出示了這一組組照片,孩子們都低下了頭,還有的孩子小手不停的搓着,看到這裏,我心裏很是欣慰,同學們你相信你們也會把這些自己的失物領回去的。

第三節課的時候教室裏乾淨了很多。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2:

對於本課的教學,我認爲有以下幾點的長處和不足:

1、由於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單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性的命令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以此文爲載體,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的行爲,自覺愛護環境衛生,並逐漸養成習慣。

2、指導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同時抓住人物當時的'心理,使用恰當的語氣、語調來表達文章的情感,特別是疑惑的語氣,學生們讀得很棒,充分表達了孩子們天真、幼稚的天性。

3、聯繫生活,自覺行動起來。學完課文後,我問大家,我們教室裏的垃圾是誰產生的?這些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呢?播放一段視頻,垃圾倒垃圾中轉站之後又被分類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壓縮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後,學生明白了垃圾來自生活,迴歸自然。產生了要保護好環境的意識,都表明要自覺行動。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3: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稱作“失物”,爲什麼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並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後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可以運用比較法,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進行識字。例如:

先—失 洞—同 現—觀 江—工 推—準

去—專 人—隊 木—才 青—請 格—各

並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律。

課堂上還可以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後,我還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我們校園裏、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大街上、附近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是一篇很好的環保教育課。

  《12失物招領》課後反思4:

從學校到家裏,孩子每天都接觸到垃圾。孩子們都知道亂丟垃圾是不對的,但總是會不經意的亂丟。我班級有很多亂丟垃圾的現象,怎樣才能讓這堂課上的有實效呢?在上課之前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我給孩子們留了回家的作業,回家調查家裏的垃圾都是從哪來的?在上課之前又讓每個學生撿校園裏的垃圾,讓他們親身實踐以後不要亂扔垃圾,班級的垃圾桶很快就放滿了,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倒進垃圾堆,燒掉。並說以後少製造垃圾。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

通過此次學生親身實踐,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收到了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