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鴨子和白兔請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鴨子和白兔請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教學目標:

《鴨子和白兔請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 認識“鴨、請、客、碰、嘴、準、備、泥、留”等12個生字,會寫“別、到、請、吃、定、家、這”7個生字和認識新偏旁“利刀旁”。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鴨子和白兔愛吃什麼。懂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重點難點: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識字,學寫“請、吃”。

3. 懂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鴨子和白兔頭像、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瞧,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兩位客人,快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課件鴨子、白兔

板書:鴨子白兔

快跟他們打聲招呼吧!(你好!鴨子!你好!白兔!)

那麼現在我們就沿着這條河一起去看看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吧!

2. 板書:18.鴨子和白兔請客

齊讀課題

3.學習“請”:請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嗎?

(生:言字旁加青就是請;清字的三點水換成言字旁就是請……)

4. 講解“請客”你請過客嗎?(請過)你怎麼樣請客?你是怎麼做的?

生:我拿最好的水果給他吃;我倒茶給他喝;我把我的玩具拿出來給他玩;

……

師:小朋友們真是好客,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鴨子和白兔是怎麼做的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打開課本92頁,自己把課文讀一讀,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

2.檢查生字詞

出示課件:遊戲我來闖關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闖關遊戲,看誰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第一關:識字我最行

⑴出示生字自由讀

⑵指名當小老師拼讀,其他學生跟讀

⑶開火車讀:師:轟隆隆,轟隆隆,小小火車往哪開?

生:小小火車往這開。

第二關:讀詞我最棒

⑴指名讀

⑵開火車讀:師:轟隆隆,轟隆隆,小小火車往哪開?

生:小小火車往這開。

⑶男生、女生比賽讀

第三關:我是讀句小能手

⑴指名讀,評價

小組

師:恭喜大家闖關成功,給自己一些鼓勵的掌聲吧!

3.範讀課文

師:把剛纔學習的生字詞放回課文中,你們還認識他們嗎?趕緊聽老師讀一讀。

4. 齊讀課文

師:好!現在看小朋友們的啦,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流利。

5.整體感知

師: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白兔請鴨子吃青草; 鴨子請白兔吃葷菜。

6.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⑴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讀

師:你讀懂了什麼?

生:白兔請鴨子到它家做客。

②學習“碰見”

師:什麼是“碰見”?你能不能換個詞語說一說?(遇到、遇見、碰到)

③學習第二句,理解“好吃”、“請”

師:白兔遇到鴨子,想邀請它到家中做客,他是怎麼說的?

a.指名讀

b.指導讀

師:如果你過生日要請你的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心情如何?(高興)那你會拿出什麼東西來招待他們呢?(最好吃的、我最喜歡的)對!你們真熱情!

白兔也和你們一樣拿出了好吃的東西給鴨子。

c.再指名讀,要求讀出白兔的熱情大方。

⑵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鴨子接受了白兔的邀請,來到了白兔家

出示課件:課本插圖

①.師:你看到什麼?

生:白兔端出一大盤青草和菜葉給鴨子吃。

板書:青草、菜葉

師:課文哪句話寫了?(指名讀、帶動作讀)

師:還看到什麼?

生:鴨子嘟着嘴,不高興的樣子。

師:課文哪句話寫了?(指名讀)

②學習“鮮嫩”,體會是好吃的東西

7.小結設疑

白兔拿出的青草和菜葉數量又多、也很新鮮,可是鴨子依然很不高興,這是爲什麼呢?他們兩人之間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板書:?

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學習生字

出示課件:生字寶寶

1.指名讀

2.指名說如何正確規範地寫好這個字

3.指名書寫筆順

4.教師範寫

5.學生練寫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鴨子和白兔之間互相請客的事,但招待客人的`食物客人並不喜歡吃,最後鴨子明白自己錯怪了白兔,因爲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課文充滿童趣,滲透了友愛、善於理解他人的思想,語言淺顯易懂,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課文。

課標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課文充滿童趣,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但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爲了讓孩子保持閱讀興趣,開課時,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接着利用課件進行闖關遊戲、比賽等形式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同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和文中人物一同感受生活,一同收到教育。

教學課文內容時,通過讓學生觀察圖中動物表情,激發學生想象,再回歸文本,圖文結合,充分利用教學插圖訓練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想象,實現形象感知和語言體會的銜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