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五年級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小學語文五年級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五年級下冊2單元第五課)

小學語文五年級古詩三首的教案範文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誦讀詩詞,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三)過程和方法: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背誦和默寫課文

二、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語

有人說,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歌,是一幅幅美麗的畫,而我要說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詩,只要用心去讀,就能讀出歌,讀出畫,讀出許多美好的事。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童年這首詩。

(二)初讀詩文,展現畫面

1.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請同學們朗讀兩首古詩。

2.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三) 精讀詩文,走近畫卷

1.你最喜歡哪首古詩?選一首自己研讀理解。

2.自由組合小組,合作探究,選擇一首詩進行研讀,瞭解詩意,理解字詞,逐句解決。

3.老師參與學生的研究。

(四)品讀詩文,走進畫卷

1.學習第一首詩。

(1)作者介紹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2)識字

牧:mù,“牛”撇要短,豎長而挺拔。組詞:牧童、牧場、放牧

蓑:suō,中間橫左右出頭,下部筆畫舒展,下部是衰,不是哀。

組詞:蓑衣、蓑笠

(3)課文詳解

①“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你感受到了什麼?朗讀。

釋義:六七裏方圓的原野鋪滿了青青的野草,三四聲悠揚的笛聲和着微微的晚風傳來。“弄”:逗弄(“六七裏”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量,而是爲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寂靜)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麼的悠閒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②“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你看到了什麼?說說感受和意思 然後朗讀。

釋義:牧牛回來已到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無憂無慮,還沒脫下蓑衣就躺在院子裏,悠然自得地看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場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越野裏的草地上。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的寫了下來,卻讓讀者不僅浮想聯翩。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的孩子的心情是那麼的舒暢,他的生活是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4)主題思想

《牧童》這首詩向我們描繪了黃昏牧童歸來後休憩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遠

離喧囂、安然自樂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5)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牧童》這首詩,說說整體詩意,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句中描寫了牧童歸來後的場景,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從哪裏看出來的?):

一個“弄”,一個“臥”。(可愛、調皮、疲倦)

(6)從《牧童》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然與恬靜的生活,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牽無掛、自然放鬆。同時,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2.學習第二首詩。

(1)作者介紹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中興四大家”。代表作:《誠齋集》

(2)識字

篙:gāo,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字頭,上下結構,組詞:長篙 棹:zhào,船槳。木字旁,左右結構,組詞:棹夫

遮:zhē,掩蓋。“庶”寫緊湊,四點相協調,組詞:遮蓋、遮擋

(3)課文詳解

①“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說說詩意,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釋義:一隻小漁船上坐着兩個小孩子,他們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②“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釋義:十分奇怪爲什麼沒有雨,他們也把傘張在那兒,原來他們不是在遮雨,而是別出心裁,用傘試風。(怪生:怪不得)

這裏省略了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張、使風”描繪出兩個淘氣、可愛、天真的孩子。

(3)主題思想

《舟過安仁》描寫了兩個無憂無慮的小漁童充滿童稚的行爲,展示了兒童特

有的奇思妙想,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喜愛,同時也讚美了他們的聰明伶俐。

朗讀詩句,讀出孩子的調皮,感受那悠閒的畫面,感受意境 。

1.較兩首詩的人物,你更喜歡哪位詩人筆下的“頑童”?爲什麼?

2.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想象畫卷

1.選擇其中一幅畫面,進行想象,改寫成一篇有趣的記敘文或者散文。

2.默寫《牧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知“美”

複習導入,引入新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一)作者介紹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詩人、軍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稼軒長短句》

(二)識字

醉 :zùi,左右同寬,“酉”寫的略長。組詞:醉酒、陶醉

媚:mèi,左窄右寬,“眉”字撇寫的舒展些。組詞:明媚、獻媚

(三)釋題

1. 簡介宋詞以及詞牌名:清平樂。

詞,詩歌的一種。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名”,即曲調。清平樂(yuè)即是詞的詞牌名。

2. 村居,詞的題目。“居”什麼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鄉村)

二、初讀,走近“美”

1.聽朗讀錄音,看圖畫。

2.請同學自由地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做到字字讀準,句句通順。

3.讀得怎樣?請你的同桌來評一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

4.生再讀。讀讀、看看、想想。讀懂的記下來,不懂的做記號。

5.出現了這麼多疑難之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可以看圖、可以聯繫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三、品讀,感受“美”

(一)通過剛纔的學習,說說自己的收穫。(注意說話要有條理,先說字意、詞意、再說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感受到了什麼?(簡樸的鄉間生活,但很美。特別是青青草讓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學生朗讀。

2.“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學生自由的輕聲讀這句,感受到了什麼: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夫婦滿臉通紅,大概剛喝了酒,他們親熱相待,用鄉音聊天說話。)( “相媚好”:這裏指相互逗趣、取樂)僅僅是酒讓他們醉了嗎?如此溫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麼不令人醉呢?

3.一對白髮夫妻操着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爲什麼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片。

4.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着剝蓮蓬取蓮子。)( 亡賴,同無賴,指頑皮淘氣。)

5.讀讀看,從讀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6.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裏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髮夫妻陶醉了。

(二)用生動的語句將你欣賞到的這副畫面描繪給大家聽聽。

(三)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