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反思大綱

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一

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美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

設計教學時,源於孩子們喜歡文中人物——孫悟空,我的教學導入是這樣的:先讓孩子們說說你知道的孫悟空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的思維馬上被激活了,彷彿此時的孫悟空就在他們眼前活靈活現一樣。有的孩子學他頑皮的猴樣,機警靈活;有的孩子學弄他的金箍棒,耍得左右翻飛;有的孩子學他的說話、愛美,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有的孩子講孫悟空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鬧地宮、鬧龍宮;“孫悟空三打百骨精”等情景。接着我讓孩子們說說你覺得孫悟空有什麼性格特點?有的說孫悟空敢說敢幹,有挑戰精神;有的說他不怕玉皇大帝,敢於反抗;還有的埋怨唐憎,說孫悟空捨命救他,他卻人妖不分,讓孫悟空受盡委屈……一下子,孫悟空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形象清晰可見了。有效的導入激發了孩子們學課文的濃厚興趣。

根據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精練優美,節奏感強。教學時,我以讀爲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孩子們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重點在於讓孩子們充分朗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齊讀),在朗讀中體會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特徵。對其中的句段進行賞讀,讓孩子們一邊讀,讀出語氣,讀出人物形象。感悟美猴王的個性。我注意結合孩子們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讓孩子們邊讀邊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孩子們興趣朗讀、思考交流、交流感悟、朗讀展示,讓我感到了孩子們學習的潛力很大,像這類的略讀課文,孩子們完全有能力學會,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課後,在我的指導下,孩子們將課文改寫爲課本劇,利用班隊活動課時間進行了精彩表演,並互相欣賞評議。一位叫羅雅琪的女孩子將美猴王的語言、動作、神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欣賞的過程,既是借鑑提高的過程,也是否定創造的過程。在評議時我對孩子們積極鼓勵,適當指出存在的不足,孩子們很開心,不僅激發了讀名著的興趣,小演員們還體驗到了表演時要入情入境,細心體會揣摩,將劇本的語言變成鮮活的人物形象。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二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課文是一篇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和編排此文的用意,教學設計時,我以略讀課文的兩個教學意圖爲目標,就是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略讀課文,另外,發揮略讀課文的橋樑作用,使學生在略讀內容向課外延伸。基於這兩個方向的指引,我小心的設計過程,既避免上成講讀課文,又不能一讀帶過。

在實現第一個目標時,我以讀爲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在課前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在課中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說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分組交流、集體討論。儘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詞語的理解,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根據字面意思、查字典和組詞等辦法教學生理解。對好詞好句的品賞,讓學生邊讀邊觀察句子的表達方式,然後讓學生來仿寫,體會古代語言的精美。但是由於學生在字詞質疑時,學生的疑問太多而耽誤了時間,因此後面的仿寫沒有到位,從而在完成目標上有點欠缺。

在實現第二個目標時,我堅持以本文爲引子,激發學生去讀整本《西遊記》的熱情。於是,在開課時,我以孫悟空的美稱開頭,例:石猴、美猴王、齊天大聖等,激發學生在課文中找答案,最後又以美稱、諺語和歇後語結尾,激發學生去整本書中找答案。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三

孫悟空在學生腦海中是神通廣大、身手不凡、尊敬師傅、嫉惡如仇、勇敢無畏的,那麼最初的孫悟空是怎麼樣的?本課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教學時,引導學生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繫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當然在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經過專家指點,結合自己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一、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文中有一些難讀、難認、難懂的詞語,我可以將部分詞語以課件的形式出示,略微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得讀懂課文。設計教學時,在生字詞教學環節,我經過很長時間思考,到底有沒有必要將詞語列入教學,最後考慮到要在一課時內結束這麼長的一篇課文,決定字詞環節由學生在預習時完成。但是我沒有考慮到全體學生是否都會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如果沒有完成,那在課堂中要想始終跟隨學習腳步就存在一定難度,不能更好地融入課堂。

二、導入環節是奠定課堂感情氛圍的基礎,導入精彩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氣氛。本次導入,我經過精心設計,以師徒四人圖片出示,引導學生暢談《西遊記》,接着出示孫悟空的圖片,引導學生談一談孫悟空的形象。但教學時,我沒有及時出示圖片,一直到揭題時才記起,這就導致學生沒有目的性,無法緊扣文本主人公展開交流。另外,可以插入《美猴王》的音樂,從一開始就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對激發學習興趣非常有利,而我在之作課件時卻將音樂安排在結課時,因爲時間關係未播放。以後在設計課件時,可以多角度思考,將最有利的信息展現出來才能更好得爲教學服務。

三、教學時,我不夠放手,總擔心這樣長的課文,如果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會完成不了教學目標。因此從感受石猴形象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石猴的動作、語言等感悟形象,並結合課文精妙的語言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希望通過讀、悟、說的方式進一步挖掘文本,從而加深理解。但是這不是精讀課文,我在教學時沒有必要字斟句酌,完全可以以“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石猴?從哪裏感受到?”這一問題貫穿全文,將文章主線理清楚,再放手學生讀、悟。教學時,該放手時要敢於放手,相信學生,他們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