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牛和鵝》教學反思大綱

五年級語文《牛和鵝》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牛和鵝》教學反思

這次參加哈爾濱小學語文“雛鷹杯”賽課活動,使我收益匪淺。可以說這是凝聚着校領導和老師們智慧與汗水的一節語文課,才讓我有了十備《牛和鵝》的經歷,也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

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都可稱之爲巧妙。

其一:課前的神話導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兩種動物,而且與全文緊密相連,並能引起學生對本課的閱讀興趣。而且是對課文第一段一個很好的解釋。

其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根據詞語的意思去辨別詞語的讀音,還要回到文本中去,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既理解了詞語,又練讀了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對比着、交替着寫活動的雙方在表達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將文中我的表現和鵝的表現分別從文中篩選出來,進行體會,在還原文本,進行對比體會,細讀文本,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教師適當的語言暗示,如學生畫我和鵝的表現的語句時“能夠用不同的符號做出標記,畫我的表現的時候用直線,畫鵝的表現時用波浪線”的學法暗示。學生讀鵝的表現時“她讀得真好,突出了鵝囂張的動作”的朗讀方法暗示,無一不滲透着學法的有效指導。

其三:品味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採用先理解體會再指導朗讀的方法,避免將課文肢解,給學生一個朗讀的整體感受。抓住語言、動作、心理的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並輔以動作模仿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畫面,進而指導朗讀的輕重緩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其四:整體教學思路的制定使教學流程清晰、結構嚴謹。初讀課文時的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瀏覽課文時的整體感知,品讀課文時的質疑問難,分層理解(先交流“我”怕鵝的表現,在交流“鵝”不怕我的表現),對比品味與朗讀,再到最後的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無一不是順水推舟,流暢自然。

但課堂教學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教師在對細節的處理上還需要加強,如學生質疑出——“爲什麼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這個問題時,初步談體會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缺少智慧。學生回答是因爲金奎叔不怕鵝,鵝才怕他,我怕鵝,鵝纔不怕我的。第二個同學回答的也是這種理解。如果在第一個同學回答完之後,問學生還有不同的看法嗎?學生可能會說因爲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結實,鵝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後在引導學生對這種看法予以引導指正。在後面自學討論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鵝的'表現又是什麼樣的時,學生就不會理解爲鵝怕金奎叔是因爲他高大結實了。對時間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靈活多變的教學經驗,在指導分析理解我的表現和鵝的表現時所用時間過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讀這一環節省略,學生自學金奎叔和鵝的表現這一部分時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討論,理解透徹後再朗讀,效果就更好了。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過去追求的只是課堂的活躍氛圍,課件的生動華麗,但這些又給孩子們留下些什麼呢?又發展了學生哪些語言呢?從這一節質樸實在的語文課中,我所學到的遠勝於十節課,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要想上好一節課,立足點必須要準,好的基礎是成功的一半。備課很重要,必須把教材吃透了,教師要精心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話,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他們會有什麼樣的看法,備老師也要備學生,課堂教學纔會有生機。總之,這節課的收穫並不是隻言片語所能闡明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細細的品味運用。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裏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裏,鵝比人小,沒什麼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裏,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爲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纔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爲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後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爲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後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後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於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並且在之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穫,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次比賽,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多角度地思考、研讀教材是備課必要的一個過程。一篇課文,就像《牛和鵝》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去組織教學,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然而,什麼纔是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最好的角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爭論、反思,從而達成共識。學無止境,研無止境,我會在探索中,通過充分地挖掘教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紮紮實實學知識,簡簡單單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