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秋天》優秀教學實錄

四年級語文《秋天》優秀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人的本質,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四年級語文《秋天》優秀教學實錄

  ——《秋天》教學實錄

一、 導入新課

師:今天陽光明媚,又是美好的一天,向窗外望一望,秋天已經來了很久,現在請拿出筆,寫寫你今天眼中的秋天,或者你曾經眼中的秋天。

學生寫作,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教師巡視,發現合適點撥的例子。

學生黑板例子:

秋天的象徵無非是秋天的落葉,當葉子從樹上飄下來時,就會想象自己就是那片葉子,掙脫了稚嫩的面孔,蛻化成成熟的模樣。秋天=成熟。

師:同學們剛纔寫得都很優美,老師可以把黑板上這位同學的文字變一下魔術,使它從散文變成詩歌:

秋天的象徵無非是秋天的落葉,

當葉子從樹上飄下來時,

就會想象自己就是那片葉子,

掙脫了稚嫩的面孔,

蛻化成成熟的模樣。

秋天=成熟。

師: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從形式上看,詩歌和散文的最大不同是,詩歌是——

生:分行的!

師:是不是分行的,就叫着詩歌呢?詩歌是最美的文學樣式,不僅在於它的分行分節所造成的的節奏感和錯落感,還在於詩歌的語言的精美含蓄的。我們一起討論,看看如何把這首“詩”變成真正的詩。

學生和老師字斟句酌,形成如下結果:

秋天,是落葉的舞臺

當葉子飄落

便感覺自己也生出了翅膀

在空中舞蹈

褪去稚嫩的面孔

換上深沉的模樣

秋天,不是凋零

而是成熟。

師:我們齊聲誦讀一遍。

生齊聲誦讀。

師:變完這個魔術,老師還要和同學們玩一個遊戲,叫着“秋天大匯聚”,因爲我剛纔看的時候,發現了同學們的秋天驚人地相似。請寫了“秋天來了”的同學舉手!

十幾個人舉手。

師:再請寫了“楓葉紅了”的同學舉手!

十幾個人舉手。

師:最後請寫了“樹葉落了”的同學舉手!

二十幾個人舉手。

師:我再給你們加上一個結尾,就成了一首絕妙的打油詩:“秋天來了,楓葉紅了,樹葉落了,我的詩寫完了!”同學們看,你們的思維多麼雷同啊。這是因爲,我們平常太缺少觀察和思考了。那麼,在詩人何其芳的筆下,秋天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請自由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

師:在這裏,我還要特別提一下,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我們讀《秋天》的時候,要讀出內容的美,也要感受形式的美,並進而感悟情感的美。

二、讀好最喜歡的一節詩

師:接下來,兩個組合作,練習朗讀,讀出你們的理解。注意角色的分配,齊誦、分誦、領誦;重音、輕讀和聲音的延長等。

學生組與組合作練習。

依次朗讀,教師配樂,組與組互評。

教師範讀,讀好學生沒有體會到的地方。

將三節詩概況爲三個畫面,板書如下:

農家豐收圖

秋天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三、 提出最關鍵的一個問

師:詩歌是一種朦朧的語言,經常藉助意象來表達情感。意象,就是帶有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所以,我們學習詩歌,要儘量抓住意象來體會,而要儘量避免瑣屑的分析。自由朗讀第一節,思考:從哪裏你可以看出這是一幅“農家豐收圖”?

生:竹籬和肥碩的瓜果。

生:伐木聲。

生:稻香。

生:鐮刀。

師:並且是飽食過稻香的鐮刀。試着這樣比比看——放下收割過稻穀的鐮刀。

生:沒有那麼美了。

師:是的,詩歌是最美的語言形式,每一個詞語都是詩人精挑細選的結果。繼續

師:“棲息”這個詞語有什麼特點?

生:感覺秋天好像有翅膀一樣,像小鳥一樣。

生:感覺到秋天好像有了生命。

師:是啊,這裏,沒有了喧鬧的打穀機的隆隆聲,也沒有激昂的勞動號子聲,沒有揮汗如雨,沒有面朝黃土背朝天,這裏有的只是安寧的清淨的農家生活。對了,我突然有一個疑問:既然這裏有伐木聲,爲什麼還說他清淨呢?

生:因爲只有很安靜的時候,才能聽得見伐木聲,太吵了,是聽不到的,就像我們下課的時候,就不可能聽得見很小的聲音。

師:這樣一種寫作方法,就叫着以動襯靜,這裏,有兩句非常著名的古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以,這裏用了一個飄字,更顯出了伐木聲的隱隱約約,也更顯出了環境的安靜。關於第二節詩,大家有什麼問題要提?

生:漁民收起的到底是什麼?

師: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們討論一下看。

生:因爲漁民把烏桕葉的影子當做了青鯿魚,所以他什麼也沒有收到。

師:漁民爲什麼會把烏桕葉的影子當成了青鯿魚呢。

生:因爲它們很像,顏色上像,可能樣子也像吧。所以,漁民發生了錯覺。

生:我覺得漁民收起的是滿足,因爲他把網收起來卻看到網裏不是魚,而是烏桕葉的影子時,並沒有喪氣,想想剛纔的誤會,不禁覺得好笑,得到了滿足的快樂。

生:收起的是熱情,因爲漁民喜歡這裏,纔會一直停留在這裏,不願回家,即使沒有魚也沒有關係。

生:我覺得漁民收穫的是樂趣,我認爲他能夠在漁船上游戲,自然而然也就收穫了樂趣,所以,有沒有捕到魚並不重要。

師:至於漁民收起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現在,我們來看看,漁民怎麼對待他沒有收起魚的這個結果的。

生:他覺得無所謂,因爲他還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很悠閒的樣子。

生:有沒有捕到魚並不重要,因爲他把撒網捕魚當做了一種遊戲。

師:所以啊,這在漁船上游戲的`,既是秋天,也是漁民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捕到魚,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這讓我想起我初中的時候學過的一篇印象深刻的課文《釣勝於魚》,講一個老人,每天去釣魚,傍晚的時候又把魚放掉的故事。我們來仿照“釣勝於魚”這個詞語,造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個漁民——

生:漁勝於魚!

師:棒!這個漁民,很有點像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和高人啊,這幅圖畫裏,充滿了一種清遠的生活情趣。看第三幅圖景,想想看,這個牧羊女夢寐的眼睛裏,都有什麼樣的景物呢?

生:草野。

師:能不能化用詩歌的語言,讓我們的表達更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