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大綱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設計理念: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釣魚的啓示》優秀教案

大寫意的語文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學設計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深挖洞”,而是刪繁就簡,求一而舍全,騰出時空於核心問題。《釣魚的啓示》一文的教學設計,改變了以往課堂提問雜而碎的現象,以“作者多次寫到‘月光’,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個月光如水的晚上爲什麼會給作者留下永久的回憶和終生難忘的啓示?”這一問題貫串教學始終,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感悟。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啓迪學生的人生。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正確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聯繫實際,受到“自覺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4、 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敘述的順序,學習作者環境襯托手法的巧妙運用,體會文章字裏行間滲透的意境美、行爲美、心靈美,並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文中蘊含的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從而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難點

課文中部分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是教學的重點,但也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1、 鼓勵學生尋找、查閱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2、 引導學生讀有關誠信的文章。收集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

3、 回憶或收集生活中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4、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課

一、情景導入欣賞美。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悅目。欣賞美、品味美能淨化人的靈魂。

在我語音未段的導語後,伴着優美的樂曲,幾幅精美的月夜突出現在大屏幕上,學生入情地欣賞着皎潔、清柔似得月夜圖,自然陶醉其中。

2、問題引路,揭示課題。

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發生了一個美麗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咱們跟隨主人公來一次情景再現。——揭示課題《釣魚的啓示》

3、讀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二、初讀課文領略美。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放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注意生字詞,邊讀邊用筆畫出來,可多讀幾遍。需要理解的詞語,聯繫課文相機引導理解。

2、指名逐段檢查朗讀情況,邊檢查邊指導,對易錯的字音相機領讀,對難讀的句子範讀。

3、整體感知。你在讀書的過程中一定發現了,課文多次寫到月光。現在請你再快速瀏覽全文,劃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語句,看月光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景下出現的?”

(1)引導學生髮現。

第一次,“我”和父親來到湖邊時: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第二次,“我”得意地欣賞釣到的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時: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第三次,“我”哀求父親留下鱸魚是:我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第四次,每當“我”回憶起這件事時: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2)指導學生將這種美妙的情景讀出來。自由練習讀、指名讀、配音展示讀。

(3)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劃分層次。(釣魚——放魚——啓示)

(4)剛纔大家欣賞着描寫月光的優美句子,心中一定有話想問吧?

4、老師小結。是啊,多麼美好的月光啊,它常常能引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對親人的思念。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借月抒情。那麼,這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值得回憶的事呢?月光的描寫在這裏又起什麼作用呢?

三、深入品悟感受美。

(釣魚部分)

1、默讀1——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從作者對月光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2、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引導學生體會出:第一處描寫表明在作者的記憶中,這件事情非常美好,連那一天的月色都是這樣美,還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釣魚時輕鬆愉快的心情;第二處描寫則襯托了作者釣到少見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是欣喜、興奮的心情。

3、進一步深入品讀。

同學們,除了能從月光的描寫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悅心情,還有哪些描寫也能體現出來?請同學再逐句品讀第3自然段作進一步的體會。

4、交流體會。

引導學生感悟出:

(1)直接表達內心驚喜的句子,如:“啊,好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的欣賞着……”

(2)對“我”釣魚的動作及魚兒掙扎的情景的細膩刻畫,如:“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迅速拉上岸、得意地欣賞”;“魚兒不停地甩動魚尾並跳躍着,在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出不少水花……”進一步體現了作者此時驚喜的心情。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美好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作者,聽着魚兒甩尾時發出的“啪啪”聲,看着魚兒跳躍時濺起的水花,心情該是何等興奮啊!那麼,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此時興奮的心情呢?(先選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可自己邊品味邊讀,可同桌互相讀,可小組成員齊讀;再指名讀,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或範讀、領讀。最後齊讀。)

6、 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個美好的夜晚,與作者一起分享了釣到鱸魚時的快樂,特別領略了作者獨到的表達方法。然而,作者和父親沒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難題,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課下研讀“放魚”部分。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少見的大鱸魚,父子二人欣喜異常。可是,父子二人沒有得意多久,一道難題卻出現在他們面前。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它像一杯陳釀酒令作者三十四年間回味無窮?這節課咱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那個夜晚。

二、繼續賞文感受美。

(一)(放魚部分)

1、自由讀課文4——9段。瞭解父子二人面臨的難題是什麼。

2、分角色讀。在分角色朗讀中引導學生入情如鏡,體驗面對難題,“父親”和“我”態度又和不同,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到的?

3、交流體會。(邊談體會便出示相關語句,進一步引導理解感悟)

父親:態度堅定,沒有商量的餘地。

(1)“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你猜, 父親此時在想什麼?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從哪個字中你體會出父親態度的堅決和不容爭辯?父親說這句話時語氣會怎樣?你能試着添加一個提示語嗎?

(3)“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你從爸爸的平靜中讀出了什麼?

“我”:不理解——難過——哀求——依依不捨——沮喪

(1)“‘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從“我”的質問中,我似乎不理解,爸爸爲什麼讓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鱸魚放掉,你理解嗎?(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查閱的相關資料回答)

(2)“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我”覺得委屈,與父親大聲爭辯着,可文中並沒有具體寫出“我”跟“父親”爭辯的內容,你能想象出他們是怎麼爭辯的嗎?請同桌扮演分別扮演“我”和“父親”,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當時爭辯的情景,看誰能找出最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雙方辯論)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此時,“我”沒有再爭辯什麼。我們知道,一定是剛纔的爭辯“我”沒能辯過“父親 ”。可“我”還是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你想像一下作者還想對父親表達什麼?

(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儘管我是那樣的捨不得,我還是把鱸魚放回湖裏。假如時你,心裏當時會是什麼滋味?)

4、再次分角色朗讀,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

5、師質疑:讀到這段課文時,老師心裏一直有個疑問沒解開:在“我”和父親爭辯不休時,作者卻插入了這樣的描寫:“皎潔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這處描寫起什麼作用?你能告訴老師嗎?

(1) 引導學生感悟到:父親是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教育我自覺遵守釣魚規則的,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父親的行爲就像這皎潔的月光一樣美好。

(2)出示孟得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它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齊讀)

6、小結過渡。

(1)小結:儘管只有兩個小時就到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儘管除了他們父子二人不會再有他人知道他們釣到鱸魚的時間,儘管詹姆斯是那樣的捨不得放掉那條少見的鱸魚。但是,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他還是把魚放掉了,遵守了釣魚的規則。當鱸魚遊走的一瞬間,“我”悵然若失。

(2)師質疑: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作者當時明明很沮喪,可在結尾他卻寫道——(出示第11段)“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究竟是什麼,這麼值得他難忘?

(二)(啓示部分)

1、請仔細品讀第10段,看誰能解決老師的疑問。(引導學生理解)

雖然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但34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對父親充滿崇敬之情。因爲父親當年的勸誡給了“我”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2、師導引:下面咱們就跟隨作者,再次品味父親的教誨。(投影出示父親告誡“我”的話。)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到的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就 “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爲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理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原因——它往往需要我們放棄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這麼難以抉擇的事情,我還是做到了。這得感謝誰?

(2)當年“我”放棄了那條大鱸魚,卻在人生路中收穫了更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3)齊讀父親告誡“我”的這段話。

3、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引導體會)

(1)這誘人的“魚”還是海里的魚嗎?(對自己有利卻違背道德的事物)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還會遇到哪些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

(3)面對這些誘惑,“我”抵制住了嗎?是什麼力量讓他戰勝了誘惑,戰勝了自我?(再次讀父親勸誡自己的話)

(4)“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用“因爲……所以”說一說“放魚”與“成就”之間的關係。

4、老師小結。

作者正是因爲這次不同尋常釣魚,受到了父親嚴格的教育,纔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所以說——

(1)(引讀11段)——“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

(2)、師質疑:最後這段,作者又一次寫到“月光如水”,這裏的描寫又起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感悟:那個晚上,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獲得了終生受益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每當回憶起來,都覺得十分美好。同時,它貫穿全文,起到了前後照應的作用。

三、理解昇華表達美。

1、同學們,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生活中,你也很可能遇到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是怎樣選擇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啓示?是否也像作者一樣樂於與大家分享?(引導學生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做法表達出來,與大家交流共享。)

2、總結。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爲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爲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四、讀寫結合,鞏固提高。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2、將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注意環境襯托手法的靈活運用。

3、文中描寫美麗月夜的句子,進行摘抄積累。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釣魚——放魚——受益

“我”(驚喜)——(沮喪)——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