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學習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學習難點:

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學前準備:

教師課件

(第一課時)

1.你能猜猜是什麼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

2.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成語故事。(課件出示題目)

3.你知道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4.你想知道什麼?

1.猜成語: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濫竽充數。

2.齊讀課題:驚弓之鳥。

3.驚:害怕。弓:弓弦聲響。之:的。驚弓之鳥: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

4.質疑: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大雁最後怎麼樣了?

二、

1.仔細聽故事,你從故事裏聽懂了什麼?(課件播放課文錄音)

2.哪個是故事裏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況怎樣?(課件出示圖片)

3.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

6.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1.聽故事錄音。

2.看圖回答問題。

3.自讀課文。

4.同桌互讀、開火車教讀、男女生賽讀生字詞。

5.分段讀課文,正音。

6.課文主要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三、

1.出示寫字表生字。

2.擴詞、造句練習。

3.指導寫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如:射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身”,右邊是“寸”。

2.用這些字擴詞,並選詞造句。

3.先在書上田字格描紅,再在拼音本上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複習引入。

1.“驚弓之鳥”主要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課件出示詞語。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驚弓之鳥》。

1.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2.開火車認讀語。

3.齊讀課題。

二、

細讀勾畫,自主探究。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這句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麼是什麼置大雁於死地呢?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來。

4.爲什麼說“嘣”的一聲響,就置大雁於死地?

5.你能學一學更羸的動作嗎?

6.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

7.引導:聽到那麼響的絃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麼樣的感受?

9.引導:魏王見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來,心裏感到很驚訝。現在你就是魏王,你該如何讀?

10.學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

11.哪一段告訴了我們原因?更羸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是怎樣進行分析的?

12.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1)大雁因爲 ,所以飛得 。

(2)它因爲 ,所以叫得 。

(3)它一聽到弦響,因爲 ,所以 。

(4)因爲 ,所以傷口 。

(5)因爲傷口 ,所以 。

13.現在我們假設,如果是魏王拉弦,這隻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14.從這裏可以看出,大雁並不是被更羸射下來的,更羸的本領也並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麼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於(),而在於( )。)

15.我們也要向更羸學習,對事物要仔細觀察,並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讀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17.究竟是誰害死了這隻大雁?

18.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了嗎?

19.我們學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

20.你知道和“驚弓之鳥”類似的事情嗎?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

2.讀出更羸的氣魄。

3.默讀,思考,圈畫:“嘣”的一聲響。

4.討論彙報: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5.表演動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聲響。

7.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驚。

9.表演讀:驚訝的語氣和表情。

10.更羸怎麼知道這是一隻受過傷的大雁?

11.自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畫。

12.完成填空,並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

13.會,不管是誰拉弦,只要發出“嘣”的一聲,大雁就會害怕,就會掉下來。

14.更羸的本事不在於射箭射得準,而在於仔細觀察、善於分析、仔細判斷。

15.齊讀第八自然段。

16.自由發言。

17.交流探討: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

18. “驚弓之鳥”用來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19.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啓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學懂更羸說的話,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繫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爲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範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導語: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成語故事。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啓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啓發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現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範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課件出示)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認識。

(2)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課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è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éi。“嘣”象聲詞,後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癒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學生能理解的儘量讓學生說,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課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力量往高處飛。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四、思考、討論。

1.課文中寫了幾個人物?主要寫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裏看出來的?(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隻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聯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羣地飛翔,這裏卻是“一隻”,說明什麼?

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麼?爲什麼用“鳴”而不用“叫”?

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一的要求。)

五、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着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最後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敘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絃。

六、作業。

朗讀全文並抄寫課後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驚弓之鳥》。(板書課題)

(2)“驚弓之鳥”什麼意思,同學們明白嗎?(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麼?“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誰能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

(3)瞭解了課題的意思,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故事中的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爲什麼害怕弓箭的聲音?它害怕到什麼樣的程度?)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麼?

1、弄懂:那是一隻怎樣的鳥?

那是一隻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

①“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②“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同學們看,雁字是這樣寫的(邊寫邊板書),字理分析“雁”:“廠”是它的聲旁,古時候讀作“han”,裏面的“隹”指鳥,單人旁指鳥飛時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寫成燕子的“燕”。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麼?

(1)“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

從哪裏看出那隻鳥害怕弓弦響?

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的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裏出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麼?還聽到什麼聲音?

(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出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大雁邊飛邊鳴的情形爲“→”“直往上飛”:↗↑;“直掉下來”:↘↓。)(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

(4)該怎麼讀?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

指名讀,強調兩個“直”字。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5)看到這樣的情形,魏王大吃一驚,同學們自由朗讀6-8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繫第八自然段,瞭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繫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②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魏王奇怪的語氣。(強調“啊!”讀“á”,抓住“啊”“大吃一驚”“更加”等詞語。)

3、更羸爲什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思考課後思考、練習的第2題。

實物投影儀出示: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是更羸聽到和看到的?他觀察到什麼?

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學習“慘”。(從豎心旁分析字義),注意讀準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書: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羣

學習生字;愈(古時候愈是有個病字頭的,是指病好了。課文中的“癒合”指傷口長好了。)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孤單失羣”的'意思:這裏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個詞來理解?(“離開”)“羣”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說出它的意思?(形聲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歡成羣地在一起。)

③根據這樣的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鳥。)

④因爲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樣的分析,要怎樣做就能使這隻大雁掉下來?

掉了下來

誰能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更羸分析思考的過程?(先分說,後總說。)

⑤更羸得出結論,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這隻大雁掉下來。板書:不用箭只拉弦事實證明更羸的判斷是正確的,更羸創造了奇蹟。

⑥教師引讀,然後讓學生朗讀、背誦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個什麼人?怎麼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隻大雁那麼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來呢?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裏?(強調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對某一項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幹得特別出色的人,稱作“能手”。織布技術特別熟練的人,我們稱他爲—“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就稱爲“種菜能手”。射箭技術很高明的人就稱爲“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特別豐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百步穿楊、箭無虛發、百發百中)

(2)是不是因爲更羸射箭射得特別準,所以才大雁落下來的呢?是因爲他有豐富的經驗,善於觀察周圍的現象,而且能對觀察到的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魏王聽了更羸的話,還後會對更羸說什麼?

三、複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着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說—指名說)

2、能不能先說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後再說他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說一說)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樣?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2、說幾個“驚弓之鳥”的近義詞。

六、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3

1.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指着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

2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3.更羸說:“我可以試一下。”

4.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忙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5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說,“真有這樣的本事!”

6.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爲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7.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麼知道的?”

8.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爲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爲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初讀,感知內容

1、板書課題《》,大家理解嗎?(點擊學習方法:課外書,聽人說過,上網查資料)

2、過渡:其實要理解詞語的真正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課文中將以體會。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文,試着從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理解一下“”的意思。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正音(順勢將學生推到主體研究的地位,帶動第一次朗讀,構建感知語言的過程)

3、交流、議論(隨即出示句子,以讀代替分析)

1)、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2)、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忙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句子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用心去讀,釋放自己的靈性。)

二、挑戰教材,從課題入手,深入課文

1、過渡:這個故事出自於《戰國策》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下面老師想交給大家一個具有挑戰的任務,就是通過剛纔大家的朗讀給課文換一個題目。怎麼樣?(對課文思考的單一的線條作一個必要的補充,使其思維能多向性,完成對更羸的感悟。)

2、以給課文的換題目,帶動學生自覺回讀全文,組織學生概括討論交流及篩選,讓學生將自己認爲滿意的題目板演。

3、交流板書中的課題,選擇性的朗讀課文,張揚自己的個性。將這一塊麪以語言文字爲依託,完成對射箭能手更羸的感悟,使其對這個人物的理解真正深入到內在。

可以從下面幾方面着手:

1)、魏王這個人物的言行的反襯作用

2)、更羸的言行及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深邃的思考。

三、挖掘成語的積極意義,昇華主題。

1、你對大雁的死怎麼看?(誰害死了大雁?)

2、“……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 )”用我們的筆來改變這隻大雁的命運。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詞語的意思。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和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即更羸說的話。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說一說有關鳥的成語。(如:一石二鳥)

2、根據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談談驚弓之鳥的意思。(學情估計:整個成語的意思學生可能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教師重在引導,比喻意義無須學生此時說出。)

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內容

學法:自學、討論交流。

方式:小組學習。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讀課文,讀準音,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採用查字典、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1、(本班學生在拼音上有些問題)認讀生字,主要是“弦”“慘”二字。

2、談談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詞的意思。

3、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隻大雁)

四、質疑

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能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當堂不能解決的師生梳理歸納成幾個中心問題。)

五、指導書寫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點;“獵”可換偏旁;“愈”不能忘記橫;“雁”內是雙人旁。

六、小結

七、作業

想辦法解決課上歸納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的學習課文。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歸納了哪幾個問題?下面,我們就細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導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思考:

⑴ 哪幾個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⑵ 六到九自然段寫的是什麼?

⑶ 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先說事情結果,後講事情原因。)

2、集體交流。

3、學習1到5自然段:

⑴ 指讀1到5自然段,思考: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充分讀,充分說。)

⑵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經過嗎?(引導學生加進表情、動作等。特別注意“直往上飛”和“直往下掉”二詞。)

⑶ 指導朗讀:

更羸和魏王說話時應是怎樣的語氣?(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懷疑;結果令魏王吃驚。)

方法:

① 學生練讀。

② 教師指導。(適當的時候可範讀)

③ 指名分角色讀。

4、學習6到9自然段:

⑴ 過渡: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學生默讀思考,然後小組討論。

⑵ 集體交流:

要引導學生理解:認真觀察:看到飛得慢;聽到叫得慘。

分析:受過傷、孤單失羣、害怕。

推斷: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爲學生鋪路搭橋,但不能講,因爲學生如果不主動思考,就喪失了思維過程,此環節就無價值可言。)

⑶ 能用自己的話複述6到9自然段的內容嗎?

⑷ 朗讀指導。

三、小結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比喻意義。)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嗎?

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佈置

在小組內複述全文。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教案5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結合生活實際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理解成語意思,會在語言中運用,受到啓發。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問句和嘆句。

4、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分析、大膽推斷。

教學重點:

聯繫上文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

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課前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瞭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着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師:能說說什麼是射箭能手嗎?各行各業都有能手,紡織紡得特別好的就是紡織能手,你還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麼多瞭解。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爲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小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1)出示:打獵、大雁、拉弦、裂開、孤單失羣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傷口)癒合:理解癒合指傷口長好。

(聲音)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3、指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言、補充,總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獵,更羸觀察了天上的一隻大雁後,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2--8自然段

(1)那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大家2-8自然段,體會魏王和更羸說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儘量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2)生自由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讓他們說說應該怎樣朗讀,爲什麼這樣朗讀;從而領會有關詞語的含義和說話人的內心活動。

(4)師:這是剛纔同學們讀到的第5自然段,誰願意在給大家讀讀。出示這段話:“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蹦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這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講了兩層:一是更羸的行動,一是大雁的行動。)

(5)聽到“嘣”的一聲響,大雁怎麼樣?(“那隻大雁直往上飛,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6)這一句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各是什麼意思?(課件顯示:“直”變色)

老師列出了“直”的幾種解釋,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顯示:“直”三種解釋)

“直往上飛”中的“直”什麼意思?(一個勁兒,拼命)

“直掉下來”呢?(筆直)

(7)咱們再仔細看看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嗎?那麼,更羸到底有什麼本事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更羸是怎樣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大家了?

2、學習第9自然段。

(1)指名讀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讀讀,這句話寫的是什麼?飛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慘是他聽到的,這也就是更羸觀察到的。

同時板書:慢 悲慘 觀察

更羸是怎麼觀察這隻大雁的?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麼寫的(更羸仔細看了看)?

師引讀:更羸仔細觀察,發現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3)出示第二句。師領讀書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師讀“果”,生讀“因”。

師:飛得慢,因爲……

師:叫得悲慘,因爲……

看來這不僅是一隻箭傷未愈的大雁,還是一隻孤單失羣的大雁。

老師板書:箭傷未愈

孤單失羣 什麼是孤單失羣?

這兩個分句哪說的是原因,哪說的是結果?

這兩個分句都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這樣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時我們都先說事情的原因,再說結果,這樣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爲……所以……”來說說嗎?(因爲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因爲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小結: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個分句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

過渡:更羸根據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分析出這是一隻傷箭未愈、孤單失羣的大雁,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

(4)齊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

能用“因果句”分析這隻驚弓之鳥嗎?大家自己說說。

老師說第一句:因爲這隻驚弓之鳥聽到弦響,所以…….

因爲它心裏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

因爲它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了。

因爲它傷口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小結:所以更羸判斷只要一拉弓,這隻大雁就會掉下來。(板書:拉弓掉下來)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證明了更羸的這一判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看,更羸的判斷真準確!

3、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更羸通過觀察發現這隻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從而分析出這是一隻箭傷未愈、孤單失羣的大雁;進而作出判斷,只要一拉弓,這隻大雁就會掉下來。看來更羸不光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還是個什麼樣的人?(善於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

下面再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更羸的這個判斷是怎麼一步步做出來的。齊讀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拓展延伸

1.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這節課,我們學的成語故事是驚弓之鳥,那你知道什麼是驚弓之鳥了嗎?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到驚嚇後,遇到一點情況後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現象,出示案例。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