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語文下《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用擬人化寫的兒童詩,描寫了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灑滿了金色的陽光,小樹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小朋友在陽光下歡快地玩耍。詩歌文辭很簡單,但含義卻不容易領悟。《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爲了分散這一教學難點,我是按以下幾步來實施教學的:

第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太陽落山時的美麗,太陽一天的工作以及別國小朋友對太陽的期盼”。朗讀是語文課中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我以學生熟悉的“晚霞”爲切入點,帶出“紅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節和整首詩歌,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美景和太陽給小朋友帶去的快樂和希望;再通過品讀、評讀相結合,又以老師的範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學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這節課學生讀得充分,悟得也輕鬆。

第二,仿寫第二節詩,想象太陽在別國的活動,通過仿寫能更進一步感悟詩歌中所描寫的欣欣向榮景象,領會到只有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下,各國的小朋友纔會有這樣的快樂。有的同學寫道“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陽光佈滿大地,她把溫暖送到人間;她把美麗的火燒雲給我們欣賞,看着我們興奮地叫好……”也有的這樣寫“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小草上灑,她把莊稼往高處拔;她陪着小朋友去上學,聽他們充滿童趣的談話……”

第三,通過課後的泡泡“我想對別的國家裏的小朋友說幾句話……”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同學這樣寫道:親愛的各國小朋友,你們好!美好而又溫暖的太陽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它也一定會給你們帶去無窮的歡樂的,因爲我們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世界也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一起在同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吧!讓我們爲擁有這樣快樂的生活而歡呼吧!還有的同學寫道:親愛的小朋友,那紅紅的太陽是我們大家的,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當你們在夢裏甜睡的時候,我們已經迎來了溫暖的陽光,當我們進入夢鄉時,她也會悄悄地來到你們身旁,給你們送去了快樂和希望。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世界也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地生活吧!讓我們爲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還有的這樣寫到道:外國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地球上。我們應該和睦相處,讓世界充滿愛。歡迎你們到中國來玩!

第四,再讓學生聯繫收集到的別國資料談談學了課文後的感想。

第五,課外佈置了一道拓展題,仿照課文學寫詩句。

從上課情況和學生的小練筆看出,學生已經理解了詩歌的含義,難點突破了。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二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用擬人化寫的兒童詩。詩歌文辭很簡單,但含義卻不容易領悟。《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這節課我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學生只有感興趣,纔會全身心的投入。上課伊始,我要學生背一背以前學過的詩歌。學生興趣昂然,爭先恐後要求背。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形成了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很好地爲新課教學打下鋪墊。

二、抓好誦讀感悟,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語文教學是以讀爲主的,詩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在教學中側重指導朗讀,在讀中感受景色的美麗,並用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太陽美景,然後加入老師恰當適時的點撥,學生此時就已經找到了一些感覺,在這時我又做了有感情的範讀,此時學生已經入情入境,讀得很到位了。教學時,我注意運用多種朗讀方法,如教師範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評讀等等。這樣,學生在品味感受精美的語言時,很自然地進入一種真實而有個性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感受和豐富想像。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

教學《太陽是大家的》這一課時,我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展示、想象畫面暢談感受、朗讀、文本對話、拓展思維、背誦”等學習方式,以詩歌特有的韻律美,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昇華對太陽的熱愛,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和創作詩歌的慾望。

課後針對幾位老師真誠的點評,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進行了反思,現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得與失。

一、

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境,如教學第一小節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在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時,我出示了“朵朵白雲、紅彤彤的晚霞”畫面,學生驚歎不已,“多麼美呀!”讓學生在朗讀、想畫面的基礎上再次展示圖畫,讓學生再次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學生在感受美,體驗美的過程中感悟詩歌的語言。

二、

以“讀”爲本,閱讀中體驗,入情中感悟。

這首詩歌音韻很美。語文教學以讀爲本,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學生展示朗讀暢談感悟時,我引導學生從“小組合作讀、整體感知到個人朗讀”中暢談感悟。如讀第一小節時,我先讓學生組內練習,接着指名展示讀,學生的讀書興趣被調動起來。我又範讀了第一小節,避免了學生機械性的朗讀,使得朗讀有了層次感。課件演示“白雲、晚霞”圖,讓學生更樂於參與朗讀,暢談感悟。整節課,我採用不同形式引導學生讀、背,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去,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三、

評價語單一,沒有針對性。

課堂上,我針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和學生間的評價,只是簡單的“讀的好、很流利、很有感情,讀的不好”等幾句。並沒有針對學生的“讀”使評價起到“引導”的作用。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時,在讀“她把金光往鮮花上灑,她把小樹往高處拔”兩句時,學生評價:“她讀的好。”我只是點頭默認,如果我再接着引導“她哪個地方讀的好?她讀出了什麼?”這樣學生的評價也會更有針對性,會讓學生從評價中知道這一句該採用什麼樣的語氣、語速來讀,學生的朗讀指導會落實的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