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年級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人教版 三年級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三年級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走進第五單元,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賞了美麗的古代神話,走進了雄偉獨特的趙州橋,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幅古畫,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板書課題)

2、揭題:你知道“名揚中外”是什麼意思嗎?(學生自己理解回答)

說的真好, “名揚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國外都很有名氣。(齊讀課題)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自由發言)

(這是一副怎樣的畫?畫上都有些什麼?爲什麼說它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二、明確學法,初步感知

課題序號的右上方有個星號,表示這是略讀課文。今天我們就根據閱讀提示來學習這篇課文。

1、通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並瞭解這幅畫的畫名、作者、年代、大小。

2、出示閱讀提示:讀了自讀提示你知道了什麼?(閱讀方法:看圖讀文;閱讀要求:知道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3、自由閱讀:請大家帶着問題快速閱讀,找到答案後,四人小組內交流。

4、初步感知: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學生彙報)

(1)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之多來表現的;(2)畫上的街市非常熱鬧,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3)介紹了北橋頭的場景。

(2)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人物豐富、街市熱鬧、情景傳神(相機板書)

 三、精讀課文。

1、現在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讓我們一起再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2、從剛纔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讚歎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麼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3、自由讀文,對照圖畫,看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那些內容?簡單地標註在文字旁邊。

4、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1)讀第2小節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並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5、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麼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麼?

小結:難怪有人說《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的一個小百科全書,我們可以從畫卷中看到宋代各種各樣的行業,還能看到熱鬧的街市、有趣的場景,彷彿置身於八百年前的的古都,瞭解到當時的民俗、民風和人民的生活場景,真是畫中瑰寶,《清明上河圖》不愧爲(齊讀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四、再賞美圖,抒發情感

1、再現畫面,激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2、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名畫,現在你最想說什麼?你會怎樣它,讚美它!(學生自由表達)

3、(出示小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齊讀)

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衆生相,盡在綿綿畫中間。

名揚中外震國威,驚世之作傳萬年。

課堂練習

  作業安排

1、把《清明上河圖》介紹給家長朋友,與大家共享。

2、蒐集更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爲下節課的《口語交際》作好準備。

  人教版 三年級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反思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我們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被譽爲我國宋代小百科全書的《清明上河圖》這一古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及歷史價值。

教學中,我本着略讀課文的教學原則——“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設計了以下四大教學環節:

  一、抓住課題落實字詞基本功訓練並啓動文本學習

我們班的孩子在字詞理解的精確方面能力太差,面對幾個義項不知道怎麼選擇的大有人在。而這篇課文的課題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材料,我不能放過。學生讀題後,讓學生談談最關注的詞語中最關鍵的字,大家自然把焦點聚集在“名揚中外”的“揚”上,然後,拿出字典,查它有哪幾個義項,作出自己的選擇並理由,然後再拓展出“名揚中外”的近義詞,我認爲訓練是比較落實的。緊接着,我讓大家據課題質疑,學生提的問題還真不少,比如“這是一幅什麼畫?”、“這幅畫的作者是誰?”“這幅畫都畫了些什麼?”“爲什麼說它名揚中外?”我順勢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瞭解古畫內容。

打開課件,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邊聽課文朗讀,並配上優美古典的古箏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接着,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清明上河圖》上都畫了些什麼。針對學生的交流再讓學生找找這內容都在課文的哪一段,初步感知了課文第二、三、四段的內容。並由此教給學生抓住中心句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三、讀中欣賞古畫。

在學生初步感知古畫的基上,我再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其中一段練習朗讀,藉機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並在指導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並在學生讀完書上的內容後繼續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想象開去,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

四、瞭解古畫價值

欣賞並瞭解了古畫的內容後,我讓學生再看了一遍古畫並讓他們思考爲什麼它會成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想得很細,回答得很好。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了這幅畫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名揚中外。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它不僅讓我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古畫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在三年級小組學的組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摸索,使孩子們在小組學的意識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第四自然段中抓住“最有意思”這個詞讓學生小組學習時,本想讓學生或表演或朗讀來表現最有意思,可效果沒有想象的完美,而且佔用的時間較多。下課後,我在想,這一環節直接讓學生自己讀中感悟其中的趣味是不是更好。另外,這麼一幅氣勢宏大的古畫,作者如何將它寫下來呢?還應適當指導學生去發現並感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