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臥薪嚐膽》說課稿

小學語文《臥薪嚐膽》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一、說教材

小學語文《臥薪嚐膽》說課稿

本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最後轉敗爲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着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勾踐如何臥薪嚐膽,轉敗爲勝。臥薪嚐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爲國家報仇雪恨。

 二、說教法

1、充分的朗讀。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於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在教學中,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默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越王勾踐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堅定決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吳國的謀臣們會如何向吳王提建議,吳王又是怎麼拒絕的?”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吳國朝廷的君臣對話,更深刻地理解了吳王的驕傲自大,對歷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爲後來吳國被越國滅掉作了充分的鋪墊,同時這種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但遺憾的是準備得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無話可說,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學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這樣就能使表演不僅僅侷限於那麼幾個同學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僅僅侷限於“表演”了。這是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不要爲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爲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幫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多媒體。我的課件沒有花裏胡哨的圖片,真正體現了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古代的馬車和舂米的石臼等遠離學生生活的物品,我選擇了在多媒體上用圖片展示和說明,在瞭解這些東西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勾踐夫婦在吳國所受的屈辱。

4、臥薪嚐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爲國家報仇雪恨。爲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確切含義,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個字對應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這樣從字到詞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另外在找詞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地找到“薪”這個字的對應解釋,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部首,讓他們從形聲字的特點出發,猜測這個字的意思,進而在課文中輕鬆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這樣結合着插圖和文字,再聯想到形聲字的特點,學生終於戰勝了困難,讓他們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體現了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5、課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歷史故事,離學生比較遙遠,怎樣把它的現實意義很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並對自己有所幫助呢?從而實現語文最本質的作用呢?我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自己學本課後的感想,並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向勾踐學習,怎樣吸取吳王的教訓。讓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這也許該是語文的最終目的吧。另外,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吳國的老百姓,你願意越王這麼做嗎?如果是別的國家的人民呢?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寶貴,教育學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和創造和平。雖然由於時間關係,這個問題沒有來得及請學生回答,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會留給學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遺憾

1、在教學中,由於自身的特點和教材本身屬於歷史題材,感覺比較沉重,因此在上課過程中總感覺沒有激情,不管是學生還是我,都沒有能夠進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爲一體,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調動得不夠。

2、對教材的研究上,我沒有能夠事先填補歷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處,比如爲什麼越王勾踐“萬般無奈”,爲什麼說他們在吳國所做的事情是“受盡了屈辱”,如果這些能在教學時好好讓學生體會一下,或許就能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能更真實地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了,朗讀也會更加入情入境了。

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爲年輕教師的我纔剛剛起步。通過這一次公開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自己只是河灘上的一塊粗糙的鵝卵石,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澤。前面的路還很長,今後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不同題材的課文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