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孫中山破陋習》導學案設計

《孫中山破陋習》導學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一、教材分析

《孫中山破陋習》導學案設計

《孫中山破陋習》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後,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幹,纏足後的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裏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革命精神。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本着這樣的設計理念,爲本課設計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有關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勢力作鬥爭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仇恨以及他敢同封建勢力作鬥爭的精神。

教學具準備:纏足的圖片、資料,孫中山塑像,重點語句。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揭題導入

課題是文章的靈魂所在,讀題後的質疑爲進行研究性學習,爲主動讀書實踐活動找到了切口和動力,老師的激勵性,導向性評語也起到營造積極投入讀書探究氛圍和導情導標的點睛之效。

 (二)對比品讀,激起憎恨之情

課文本身有一個明顯的寫作特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這正是引導學習突破難點的最好切入口。因此,我設計了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聯繫起來進行品讀學習。從讀的感情中體會感悟到了孫中山的姐姐受到的殘害。從而在學生的心底激起一股憎恨之情,究竟是什麼使活潑、能幹的姐姐變得如此傷痛。產生了想追究到底的慾望,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爲學習下面的內容奠定了基礎。

 (三)默讀、質疑探究、突破難點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設計這個環節,我是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走進文本,並繼續讓學生練習默讀,學習默讀的方法,鼓勵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藉助實物“小鞋”、“布條”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瞭解了殘害中國婦女兩千多年的“纏足”陋習。

 (四)分角色精讀,體會情感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文章的重點就是通過孫中山和母親的對話表達的,而分角色讀,一直是兒童特別喜歡的讀書方式,所以,我就把課文的重點放手到學生當中去,讓他們用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去讀懂課文。還能再現語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此過程中穿插了兩個重點句子的比較,讓學生從讀中體會情感,學習寫法。

 (五)超越教材,表達情感

可以說,我們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利用好。不過就語文學科來說,憑一本書,一篇課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語文教材已經不是學生唯一的學習資料,在認識上,我們要打破教材唯一學習內容的框框,切實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的思想。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相聯繫。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料,交流學習,增補知識,又設計“孫中山爺爺我想對你說:……”的形式來擴展學生思維,練習學生語言,表達學生情感。在本堂課的最後,鼓勵學生去拓展知識,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的崇高思想。爲課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關於板書設計

爲更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印象更鮮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記憶更牢固持久。本課的板書,遵循板書爲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感悟的重點詞語,在學生的眼前一筆一畫的展出來,不僅簡潔明瞭地再現文中精髓,也潛移默化地指導了書寫。

24.孫中山破陋習

勤勞 (陋習) 沒有笑臉

纏足

活潑 (廢除) 沒有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