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鄉愁》教案設計

七年級《鄉愁》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鄉愁》是經典名篇,那麼作爲課文在教學時應該如何設計呢?這是小編準備的七年級《鄉愁》 教案設計,快來看看吧。

七年級《鄉愁》教案設計

  一、說教材

《鄉愁》是九年義務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會其中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和詩人抒發的真摯感情,注意詩中運用的比喻、擬人、象徵等表達方式,揣摩詩歌形象、含蓄、精練的語言。本詩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詩中表現的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鄉愁,但詩人不落俗套,構思獨特,藉助時空的變化來推進詩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思念。

學情分析:《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初三學生由於自身的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把本課教學分爲聽讀—朗讀—品味—遷移四大模塊,通過聽說讀品等一系列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理解加深,對鄉愁這一中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

學習這首詩,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誦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余光中自稱《鄉愁》具有“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現實感,又根據現代詩歌的特點,

本詩的教學重點爲學習現代詩歌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而教學難點爲體會獨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和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鄉愁”的主題主要是靠獨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表現的。

  二、說教法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導入法、誦讀感知法、討論歸納法、詩文聯想法

合作探究法

1、創設情景導入法:通過欣賞歌曲《鄉愁四韻》和配樂詩《鄉愁》,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

2、誦讀感知法: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

3、討論、歸納法。對詩歌的線索,詩歌的形象,詩歌的主題,採用討論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加以歸納、小結。

4、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髮現、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例如由家愁到國愁的昇華。

5、詩文聯想法:通過聯想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三、說學法

1、誦讀法。詩歌的鑑賞離不開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是學會鑑賞詩歌的主要方法。通過讀,再是品味詩歌內容,領悟詩歌的主題。即誦讀——品味——悟情。

2、小組合作學習法:設置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把握意象等學習要點。

3、自主探究學習法:讓學生找出古詩中鄉愁的句子結合本課的學習,理解原本無形的“鄉愁”到“有形”的鄉愁,領會詩中的詩意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走進鄉愁—傾聽鄉愁—美讀鄉愁——品味鄉愁——感悟鄉愁”六個模塊(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走進鄉愁

1、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於是我就採用在課前3分鐘播放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時的錄像並配以演唱的歌曲《鄉愁》,營造氛圍。

設計意圖:錄像的播放一方面結合時政,另一方面使學生對遊子的思鄉情節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歌曲《鄉愁》是根據余光中《鄉愁》所譜的曲子,播放這首曲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鄉愁》的印象,通過音畫結合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情。

2、瞭解作者有助於理解詩的主題,所以我將在教學本課前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經歷及其作品。總結主題:鄉愁。

(二)、詩歌賞析

這是本課的重點,我所採用的鑑賞方法是聽讀—誦讀—品味—遷移

第一個環節:傾聽鄉愁

1、播放配樂詩朗誦《鄉愁》,讓學生仔讀細地聆聽。學生感受詩中的意境美真情,邊聽邊想象詩句呈現的畫面;注意聽朗誦的技巧。

第二個環節:美讀鄉愁,整體感知。注意詩的節奏和重音。

朗誦是解讀詩歌的敲門磚,我們只有對詩歌進行反覆誦讀,才能真正走進解讀詩歌的藝術殿堂。因此,學習這首詩,指導好學生朗讀是關鍵。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處理好輕重音和語速。這首詩抒發的是詩人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憂愁。讀的時候要用稍慢且舒緩的語速。四節中,第一節稍平淡,回憶的口氣;第二節增加了遺憾卻又有絲絲甜蜜的語氣;第三節,要體現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節,表現出而今的惆悵。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第三個環節:品味鄉愁

《鄉愁》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爲這四個階段的共同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爲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具體可感受的東西來表達鄉愁?(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通過一系列的閱讀品味,最終讓學生體會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和眷戀祖國無限感慨!

第四個環節:拓展遷移

愁,有鄉愁,離愁,國愁,也有家愁,古往今來,愁是許多文人筆下的主題,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說一句含有“愁”的古詩詞句。最好能夠說出作者。比如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瞭解中國詩歌“愁”這一主題,培養學生欣賞詩歌鑑賞詩歌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仿寫:以“鄉愁是……”的句式說一兩句或一段有詩意的話。

例如:鄉愁是一輪皎潔的明月

鄉愁是(天邊那輪圓圓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隨我到哪……

鄉愁是樹

鄉愁是(鄉愁是故鄉那棵蒼老的樹,無論走到哪,它都在我記憶深處永遠長青。)

設計理念:能力訓練。教學如何將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東西,掌握比喻的修辭手法。

((四)佈置作業:

1,背誦《鄉愁》——下節課課前背誦比賽.

設計意圖:寓教於樂,讓學生自願而又歡快地背誦詩歌,同時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誦詩歌.在語音,感情,流暢度上下功夫.

2、閱讀、賞析席慕蓉的詩《鄉愁》,同餘光中的本詩進行比較。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課文,並給學生以優美的享受。本詩板書的設計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把握詩歌的結構,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板書設計:

鄉愁

託物寄情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個人故鄉之思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主題

後來—-墳墓-母子死別昇華

現在--海峽-兩岸分離普遍家國之思

  六、說課結語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對於它的內涵絕非一兩節課能夠講盡。考慮到這些我決定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推薦給學生選做。1、習作園。請以大陸小詩人的身份寫一首呼喚臺灣歸來的詩。2、收藏室。收集有關鄉愁的詩詞、散文、小說。收集有關臺灣地理概貌、風土人情、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資料。3、三味書屋。課後閱讀《余光中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