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冬日看海人》優質教案

七年級下冊《冬日看海人》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文本咀嚼】

七年級下冊《冬日看海人》優質教案

1、讀後感

劉心武是名家,是矛盾文學獎獲得者。我曾讀過他的書《鐘鼓樓》。第一次去北京遊玩至鐘鼓樓一帶時,我還很興奮地對同行的人喊:“這就是劉心武《鐘鼓樓》裏的鐘鼓樓吧!”記不清什麼時候了,我還看過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上關於《紅樓夢》的一些解析。但《冬日看海人》這篇散文我還是第一次讀到。

冬日看海?首先這個題目就帶給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冬天的海不結冰嗎?說冬日看海是不是就是寫冬天去看結了厚厚的冰的海面啊!或者是真的有不結冰的大海?——後來我知道了完全是因爲自己太缺乏自然常識了纔有這麼可笑的疑問。但當時的我,腦子裏確實深深地劃上了這一個又一個問號。

文章裏肯定有答案。於是,我細細地讀起來。

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就對文中那位“頭髮花白”、“眼睛發亮”的來自大西北小鎮裏的小學老師充滿了親切感。那是源於自己也是一名小鎮裏的小學老師。因爲對文字的敏感,我覺出了他應該就是本文的主角。而且,身份的認同感,讓我覺得發生在這個小鎮老師身上的故事一定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讀到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我突然醒悟——哦,冬日看海人就是指他了!

看電燈?!不是看海嗎?我腦子裏那一大堆問題沒解決呢,而此時的文章卻像是一位老練的魔術師故意賣開了關子。我耐心看下去。這位小鎮老師“看電燈”的渴望和經歷是我所不熟悉的。我的學生們當然更不曾有這樣的渴望和經歷了!然而,我卻感動了。他在沒有通電的村子裏對學生們提電,這姑且算作是他對文本教學的尊重;然而,當學生不斷的追問時,他卻生出了“慚愧”!這慚愧僅僅是因爲自己沒見過電嗎?不是的。從“他很慚愧,身爲人師,卻眼界狹隘,連真的電燈都沒見過!”這個句子裏我可以讀到這種“慚愧”是“爲人師”的慚愧!他要見電燈,他要告訴他的學生們電燈究竟什麼樣!文中“那隻電燈泡,後來成了他課堂上極珍貴的教具”這句話,就讓我的這一認識得到了驗證!從他“爲人師的慚愧”中我讀到的是一個小鎮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對文本知識的尊重和對學生認知的尊重,仍然是今天的老師們追求的目標。小鎮老師的形象在我的心裏閃亮起來!

所以,對於文章後面描寫他再次因爲學生對大海認知的渴望而決定實施“冬日去看海”這一壯舉的內容,我讀得很平靜。不是因爲情節上的雷同,而是因爲“看電燈”這一節實在是像電燈一樣亮在了我的心裏!但是,這部分描寫中倒有一個句子蕩起我的情感漣漪:“他總是耐心地向學生們形容。然而,他的經驗並不能超過學生…… 於是他決心親自來看看大海”——從“耐心地形容”裏,我明白作爲一個教師,他是可以有很多間接渠道認知大海的;然而,他仍然介意“經驗並不能超過學生”。我想這是除了“尊重知識,尊重學生”外促使他去看大海的又一個心理動機!那就是我們都熟知的一個理念:“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難怪也曾做過教師的作者會在和這位教師的對比中,自愧不如。連我也突然間聯想到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繼續教育學習,不就是爲了往“桶”裏多添些“水”嗎?一時間我敬仰起了這個不曾謀面也不可能謀面的同行!

但是直至讀完全文,除了感動於我的這個敬業的同行外,那些關於冬日看海的疑問卻還是沒有解決。文中說,“他爲什麼不是在暑假時而是在寒假時跑來看海?那原因很簡單: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錢也省很多事的!並且,他兩眼閃着異樣的光,對我自豪地宣佈:冬日的大海,別有一番雄奇的景象。”——怎麼就省錢省事呢?還說“原因很簡單”哪,我百思都還是不解。

於是我走出文本,查閱資料。首先查查原文。哦,與原文一對照,我知道了此處的海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北戴河。我又查北戴河簡介,得知北戴河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大海冬季不結冰。天啊,“大海冬季一般不結冰”這樣的常識我竟然不知道!我也有了“爲人師的慚愧”!我搜了幾張冬日北戴河的圖片,可美了!正如文中小鎮老師的感受:“冬日的大海,別有一番雄奇的景象。”這麼美的冬日海景,我也沒親眼見過一次啊!估計我的學生和此文中的小鎮孩子一樣也沒有見過吧!還好,我們的教育環境發展了。學生們都能便捷地享受到網絡資源了。所以,我打算好好地利用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冬日大海的美。誠然,“教孩子們認識大海”是教學的需要,但“冬日親自去看大海”卻是一個教師的自發需要。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產生這樣的需要。我佩服了這位小鎮老師的敬業精神達到的境界!

至於冬日去看海的原因,我想,也許是因爲一放寒假,他就迫不及待了吧。或者是因爲冬日是旅遊淡季才讓他覺得“省錢省事”?再或者……無從考證,只得胡亂尋思一通。

情感落到文末這句話上:“每一個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業精神,點燃執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閃爍出童話般美麗的靈光!”——小人物?對,你看,“來自大西北小鎮裏的小學老師”、“若干年前連電燈都沒見過”、“省錢省事”、“身上沒剩多少錢”、“坐着硬座回那遙遠的地方”……這些字眼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經濟上捉襟見肘而又沒見過大世面的小人物的形象。就是如此平凡的人,卻讓縣教育局局長羨慕,讓大作家敬佩之餘爲他寫下文章,讓廣大讀者爲之感動!這一切不正源於這個小人物的敬業和追求嗎?

讀罷全文,我不禁神思:這位西北高原小鎮的同行在冬日看海後,又實現了哪些“豐富多彩”的追求呢?

2、寫作方法探析

因爲課標中提到“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高年級閱讀目標。所以,文本閱讀時我關注了本文的寫作表達方法。現梳理爲4個詞:倒敘、呼應、對比、中心句。——這就是本堂課我要讓學生體會並掌握的寫作方法。

另外,課文題目的擬定方法也有學習價值。

  【學情分析】

冬日看海,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是從未有過的體驗。這一定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的腦子裏對於老師的敬業精神沒有多少概念,但是他們對老師所作的工作一定是比較熟悉。所以,在情感教育目標上,引領學生感悟文本中的教師以及身邊教師對工作所作的努力和付出,還是沒有多大難度的。關鍵是如何把這種“努力”的精神移植到“敬業”的認知上,並將對“敬業”的理解從教師身上延伸到其他角色,進而對“敬業”以及“執着追求”有更廣義的認識。

本文寫作特點比較明顯,憑五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還是比較容易感受並掌握的。

【目標定位】

根據課標要求、本文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本課教學目標我打算從以下4方面定位: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積累並運用語言。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入境悟情,體會關鍵句的含義。

3、感受並掌握本文的寫作方法。

4、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培養執着追求的品質。

 【方法闡釋】

1、抓兩條主線,闢兩個角度。

兩條主線:看燈與看海。

兩個角度:看燈,這一環節要將情感目標落實透亮;待到“看海”這一環節時,要把目標移到另一個層次上,在昇華情感的同時重點體會表達方法。

2、確立價值話題,對話教學

(1)根據本文特點,確立以下主要話題:

有關敬業、有關老師、有關大海、有關小人物、有關追求

(2)喚起學生對自身生活經驗的關注。

【教學準備】

1、 教學課件

本文主要字詞、重點片段、冬日北戴河的圖片(結冰與不結冰)

2、燈泡(實物)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有關老師

(師生問好)師:同學們,你們每天都要喊:“老師好!”我知道這是你們對老師的禮貌。可是,老師到底有多好呢?能談談你的老師都爲你們做過什麼啊?(學生自由發言)嗯,你們還真能記得不少老師的好呢!我很感動!其實,這都是平凡的我們做得一些平凡的事情罷了。是啊,教師是平凡的,但我們願意爲了你們而努力工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互相幫助,學習一篇新的課文。

(設計意圖:炮製常老師以“老”字導入老藤椅之法,我抓住課前問好來進入交流點:老師。爲避免情感暗示太多,我重點交流老師的付出和平凡,以喚起對教師職業的情感和初步的“敬業”認知。爲學生體會文中作爲小人物的平凡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執着追求奠定情感基調。)

  一、初進文本,交流原初體驗

1、串詞對話,導入新課

(1)感受課題

師:先來讀這個詞(板書“看海”,生齊讀)這是表示什麼的詞?(動作)誰看過大海?(請看過大海的同學說出什麼時間在哪裏看過,並簡單描述大海的樣子)那麼看過大海的同學,我們就可以給你們起個這樣的名字(板書:看海人),請大家喊一下這個名字。(生讀)接着在前面繼續板書(冬日)。請大家把黑板上的詞語連起來讀一下。(冬日看海人)這樣一讀,你感覺到這裏的“冬日”是指的“冬天”還是“冬天的太陽”?(冬天)那這就給我們點出了看海的……?(時間)

(2)質疑課題

讀了這個課題,你知道了什麼?(時間、地點、事件、人物或者說有一個人在冬天去看海)多麼好的題目啊,還沒讀課文就能讓我們知道了這麼多東西!

那麼這樣的課題又給你了什麼樣的疑問呢?(看海人是誰?冬天海都結冰了,有什麼好看的?……)

同學們,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有這麼多想不明白的事。但是。我邊讀邊思考就基本上把它們解決了!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用完整句子表達自己的見聞。同時,次第呈現的詞語能幫助學生理清課題的內涵,感受文章題目的表達方法。給看海學生起名字的做法,也能使同學們迅速與文中看海人建立情感聯繫。)

2、交流生字新詞(課件呈現)

慚愧、激動、電熨斗、雄奇、眸子、縈繞、警悟(疑惑:此處原文中爲“憬悟”。這兩個詞語能通用?)

引導讀準“熨”、“縈”字音。

理解“縈繞”一詞含義。(放到課文中,聯繫上下文理解。還可以結合生活情境體驗,比如“聽美妙的歌曲時的感受來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沒有特別生僻的字詞,所以要求讀準字音即可。關鍵詞語引導體會含義)

3、交流文本初知

(1)師:自由讀一遍課文,劃出出文章的中心句。

課件呈現:每一個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業精神,點燃執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閃爍出童話般美麗的靈光!談談初讀這句話的感受。

(2)師生交流

師:本文“最平凡的小人物”指的誰?(小鎮老師也即看海人)哦,原來是老師,和我是同行哪!你們還知道了什麼?(估計學生通過讀書能把“看燈”與“看海”兩個重要點讀出來,也能初步感受到這個教師這樣做是爲了他的學生們。所以,交流時,教師最關鍵的是引導學生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穫。)

師:爲什麼看海人那“閃亮的眸子”和“一身大海的氣息”一直縈繞在作者的心頭呢?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看海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畫出能幫助你找到答案的詞句。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原始體驗,同時以中心句爲突破口,初步感受看海人的平凡和特別。對比之下,引起思考。)

 二、再進文本,生成新體驗

1、聚焦“看燈”,

(1)指名朗讀,並畫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2)實物出示燈泡,以及引導觀察教室內的電燈設施,針對“電燈究竟什麼樣”展開對比體驗。體會小鎮的落後和小鎮師生的渴望。

(3) 抓住“慚愧”和“激動”兩個心情詞,引導走進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精神。

(4)課件呈現:“那隻電燈泡,後來成了他課堂上極珍貴的教具,一直被他保留到若干年以後,直到他們那個邊遠的小鎮終於也通了電”。(體會這個教師對教育的熱愛以及他的執着追求帶來的益處。)

2、聚焦“看海”。

(1)指名朗讀,畫出印象深刻的句子,交流感受。

(2)對於他爲什麼冬天去看海,你讀明白了嗎?(省錢省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看出來他省錢?(做硬座車)

(3)那麼冬天他看到的海是什麼樣子的呢?(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文中句子)

( 4)師:你想不想也看看這雄奇的冬日大海?課件展現北戴河冬日風景,邊展現邊解說北戴河的氣候特點以及大海一般不結冰的常識。讓學生在釋疑中欣賞冬日大海的美景。

(5)師:同學們看海的樣子十分專注。文中的老師是怎樣看海的呢?(生讀)

課件呈現:“ 把冬日的海景看了個夠,從各個角度看,在各種光線下看,從容地看,哼着歌看,甚至跳着舞看…”假如你看到一個人這樣看海,你有何感想?(體會作者“人生沒有這位西北高原小鎮的小學老師豐富多彩”的感慨。)

3、聚焦看海人

師:對小鎮老師看燈與看海的兩次描寫,使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小鎮老師?(引導交流)

4、聚焦文本方法

這樣敬業(熱愛生活、熱愛學生、執着追求)的小鎮老師,是誰寫的?(劉心武)他爲什麼稱他爲“冬日看海人”而不稱他爲“看燈人”呢?(學生難於回答時,就引導從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中尋找答案)

(課件呈現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對比品讀,劃出兩個自然段中有聯繫的地方。(前面寫“偶然遇到”,後面寫“就偶然地遇見了一回”;前面寫“和他交談”,後面寫“他走後”;前面寫相貌,後面寫“不大能形容出他的相貌了”;前面寫“眼睛閃爍很有勁的光芒”,後面寫“那閃亮的眸子”。)師:這樣一對比,你有什麼感覺?(回憶)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

師:作者唯一一次遇到看海人是什麼時候?(看海人即將坐車回家),接着作者寫了什麼(看海人與他聊看燈與看海的經歷),最後又寫什麼?(看海人坐火車回家)這種寫法叫“倒敘”。

(設計意圖:理清思路,分層品悟,使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與方法認知螺旋上升。)

  三、走出文本,昇華體驗

師:課文學完了,可是我現在的感受可以用我們剛剛學過的本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縈繞”。我的腦子裏縈繞着小鎮老師“那閃亮的眸子”、“那一身大海的氣息”縈繞着他的新的追求!我想,作者劉心武也一定是不止一次的揣摩着這位僅有一面之緣的看海人的新追求吧!同學們,如果你也惦記着他,那麼,就拿起筆來用你豐富的想象來續寫他的新故事吧!你可以將眼光投向自己或身邊的人(比如你的老師、爸媽、朋友),像劉心武那樣去把他們熱愛生活、執着追求的故事展示給大家!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

(課件展示小練筆):任選一題:

1、續寫看海人新故事。

2、以自己或身邊人爲主人公,寫一寫有關執着追求的故事。

(設計意圖:小練筆的設計使學生能將學到的寫作方法及時自覺運用。同時,兩種選題的設計既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口味,又能拓展對學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養。)

 【板書設計】

冬日看海人

方法

中心句

↓ 首尾呼應

小學老師 倒敘

↙ ↘

看燈 看海

( 敬業、執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