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大綱

初一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教學目標:

初一課文秋天的懷念教案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無私。

2、通過尋找回憶性散文中的兩個“我”,體會作者的複雜情感。

教學用時:

三個課時

教學活動設計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請學生正字音,注意重音與停連。

推薦配樂:Jacqueline's Tear

2、提問1:課文講了什麼事情?

提問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預設回答:悲傷、難過、愧疚、後悔……

3、請男女生分段朗讀,讀出文章的情感,進行點評

4、找出“我”和“母親”的對話片段,再次單個指名分角色朗讀,並進行相關分析。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總是這麼說。)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麼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麼時候?”

“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

(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說)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

5、總結:從這些對話中,能看出母親對“我”的'什麼感情?

教學活動設計二:體會作者的複雜情感

1、提問1:這篇文章的體裁是?

PPT展示相關知識鏈接:

回憶性散文:回憶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種。作爲一種回憶與散文相結合的文體,回憶性散文的主要價值在於作者所經歷的人與事,以及這些人與事產生的有關“過去”和“現在”相互交織的兩種情感。

作者介紹:史鐵生(1951-2010),生於北京。1969年去陝西插隊,1972年因雙腿癱瘓轉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歷時七年,其間自學寫作。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提問2: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親去世七年後寫下的。既然回憶性散文是現在的作者對過去的作者的回憶,那從這篇散文中能看到:過去的作者與現在的作者分別是怎麼樣的呢?

對待自己

對待母親

舊“我”

不想活

粗暴、不理解

今“我”

好好活

愧疚、痛苦、遺恨

注:引導學生填表,讓學生找到相關語句進行分析

(1)“不想活”的相關句子分析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2)對母親的愧疚、痛苦、遺恨的相關句子分析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看着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

3、提問3:母親去世後的史鐵生,他還會暴怒無常的把玻璃砸碎嗎?他還會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詛咒不公的命運嗎?

在母愛的呵護下,史鐵生變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爲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用自己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用筆代替雙腿,書寫着好好兒活的含義。而越是懂得好好兒活的含義,就越懷念他的母親。所以秋天的懷念,作者懷念的,究竟是什麼呢?

板書:懷念母愛、懷念母親、懷念那句“好好兒活”

教學活動三:引導學生反思自我

母親去世後的第七年,滿懷着愧疚、悔恨的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他終於明白了母親的苦心、忍耐與愛,然而一切都已經來不及。而我們,當你的媽媽勞累了一天還要回家做飯時,你是否還會再抱怨飯菜不好吃、不可口?當你的爸爸爲了支撐起一個溫暖的小家而東奔西走時,你是否還會再抱怨爸爸陪伴你的時間太少?當你的老師爲了批作業而熬夜至凌晨時,你是否理解老師佈置作業的那一片苦心呢?請讓我們再帶着感情去讀一遍這篇課文,邊讀邊想一想對爸爸媽媽要說的話,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