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六年級上冊)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六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教學目標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六年級上冊)

1. 學會本課生字。

2.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 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登高這一習俗,抒發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瞭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 “獨在異鄉爲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這裏指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這裏指重陽節。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爲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奏朗讀:

獨在異鄉/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課後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 課後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 課後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 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 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 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 學生藉助註釋、插圖,瞭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 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 全班交流。

3.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