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教學札記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教學札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生命的林子》教學札記【1】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教學札記

今天我們班學習《生命的林子》一課,其中有一句話是:“一個人的成纔是不能離開集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離開森林。”這句話使我想了許多。

我自從1998年調入安峪小學後,無論是教學上,還是在知識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還與學校這個環境分不開。“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校的每位老師都有值得我去學習的地方:王進校長極強的責任心,馬宏老師工作的踏實,翟麗麗老師一貫的勤奮,苗凌娟老師辦公的高效……,這些都令我自嘆不如,令我佩服。和這麼多的好老師在一起工作,我是多麼幸運,他們高尚的師德影響着我,他們敬業的精神激勵着我,他們人格的魅力教育着我,每天的耳溽目染,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正是在這樣的學校裏,我才明白了自己人生的價值,我才逐漸實現着自己人生的價值。可以說,學校爲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校還爲我的發展提供了平臺,正是在這樣一個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的學校裏,我們獲得了比別人多的發展機會。沒有學校作爲我們的後盾,我們個人的奮鬥有時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感謝學校,感謝校長和所有的老師。

我高興,我自豪,我有一個好學校。那麼就讓我更加努力吧,爲學校增光添彩。

  《生命的林子》教學札記【2】

在導入環節中,設計得比較周到合理,由《西遊記》導入,介紹其中的人物,然後出示玄奘圖片,讓學生介紹玄奘、質疑導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的預習工作也比較充分,故能順利完成此環節。導入課文後,對課題的質疑,對學生的求知意向、疑難問題等明確好,因此對新課的學習有所幫助。

在詞語的學習過程中,因學生預習工作做得比較到家,所以對詞義的理解比較透徹,尤其是對描寫法門寺的四字詞語的理解,但感覺偏重了對詞義的理解,而忽視了對詞語的朗讀,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喧喧嚷嚷、鶴立雞羣、鬱鬱蔥蔥”等詞。

在引導學生理解“水深龍多”一詞時,我的出發點原本是想借用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兩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但上完課後,仔細斟酌,此舉有助於學生理解詞意,但運用不妥,理由是“有龍則靈”之意龍不在多,少一點也行,與“水深龍多”中“龍多”有矛盾。上好一堂課真是不容易,對每一“細節”必須多多斟酌、多多推敲,俗話真是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

  《生命的林子》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的林子》一課。課文主要敘述了唐僧剛剃髮修行時由於耐不住法雲寺內嘈雜的人羣,認爲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因而產生離寺的念頭,在方丈的教育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繼續在法雲寺修行的事。我對方丈教育唐僧時所說的富有哲理的話感受特別深。

“這些樹就像芸芸衆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羣體,爲了一縷陽光,爲了一滴雨露,它們就奮力向上生長,因此它們棵棵可能成爲棟樑……”這些話是說事物的發展離不開羣體,個體是在羣體的相互促進中發展的。“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這棵樹爲什麼說大不說小呢?因爲他沒有遠離羣體,也許它是羣體中最大的樹,也許他是羣體中最小的樹,不管怎樣,他都對自己下了一個決心——快長,否則別的樹會趕上自己的。這句話中充分體現了適者生存,存優汰劣的生存原理。遠的不談,就說一下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學校中最有名的長跑運動員了,不管哪一次學校比賽,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然而最近在鎮越野賽中成績卻不夠理想。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學校在鎮上是低等的,還是教師不特級?不,完全不是,原因在於在賽前我遠離了學校這一羣體,停止了個人的“發展”。我認爲自己在學校長跑中成績是最好的,認爲他們根本無法與自己相比,一次在訓練中傲視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個人完全不能遠離集體,除非你認爲自己就是羣體,自己永遠超過集體。

競爭在整個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要想在世間存在,要想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正確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指導教師:見東昇

簡評:小作者能夠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見解,使文章很具有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