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17《相片》教案

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17《相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教材分析:

冀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17《相片》教案

《相片》敘述了一位農村婦女給戰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寫信的事,藉以表達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對幸福和自由的渴望與追求。文章語言通俗簡單,情感深沉含蓄,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是其寫作上的特點。

本文作者是孫犁(1913~2002),小說家、散文家,被譽爲“荷花澱派”創始人,代表作有《蘆花蕩》、《荷花澱》、《採蒲臺的葦》等。他的作品多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爲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羣衆的生活和戰鬥情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四個生字,運用工具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抗屬、驗訖、呆板、忌諱”等詞語。

2.朗讀課文,蒐集交流資料,瞭解相關的時代背景,瞭解課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內容和代表意義,感受以青年婦女爲代表的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3.體會人物情感,並“代寫”信件,進行閱讀拓展性習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課文,瞭解照片的來歷和書信的主要內容,進而感受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對幸福自由的渴望。

2.小組討論,梳理不能解決的問題。

3.代寫書信,使閱讀與寫作有效溝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感情,感受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重難點分析:

本文語言通俗簡單,情感深沉含蓄,文章所描述的故事與學生相隔很遠,對相關背景的理解需要下功夫,想辦法。

文章的結構很清晰,中心問題明確,學生圍繞“這是一張_________的相片。”和“青年婦女爲什麼寄這樣的一張相片?”把握課文內容,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推動教學的進展,可以使學生“自由閱讀”。體現閱讀的層次性,依據“由預習而提問——由提問而入文——隨精讀而深化”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對於結尾段落的停頓和理解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

 課前準備:

學生自備字典、水筆;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課題辨析,背景滲透。

1.板書課題,利用工具書辨析“相片”的讀音和“相”字的用法。

課件展示

2.由“相片”做引線,課件展示

抗戰時期的一組圖片,包括敵人封鎖中的村鎮、炮火轟炸後的城市、遭受屠殺的民衆、抗擊敵人的戰士、支援抗戰的民衆等。學生談觀感。

二、檢查預習效果,瞭解學情。整體感知課文,交流質疑。

1.初讀課文,學生思考並交流:用上“我、年輕婦女、信、相片”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2.小組交流預習中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淺層次問題。歸納出不能自學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問題,老師相機歸納。

  三、品讀課文,具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情感。

1.以“這是一張_________的相片。”爲話題,“說話要有理有據”爲發展語言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並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課件展示學習提示

本環節教學主要注意點:

(1)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並“有理有據”地依託文本說出個性化的見解。

(2)抓住“良民證”“驗訖”等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充分聯繫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件展示良民證

(3)抓住重點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通過資料補充、邊讀邊想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文本“讀明白”。

2.課件展示圍繞“爲什麼寄這樣的一張相片”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引導學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義,體會那位年輕婦女的思想情感,也體會作者的情感。

本環節教學應注意:

(1)繼續強化“說話要有理有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既概括性地談出相關的結論,又依託文本進行說明。

(2)注意文中體現人物情感的重點詞語和段落,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中悟情。

四、設身處地,入情入境。佈置第二課時學習任務。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思考:這位年輕婦女會在信中對她的丈夫說些什麼?引導學生從追憶往事、表達心願、殷切鼓勵、細緻問候等角度思考。

2.佈置作業,爲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

(1)推薦閱讀孫犁的《荷花澱》、《採蒲臺的葦》等文章。

(2)閱讀有關抗日題材的作品,或採訪年長的人士,瞭解抗日戰爭時期,處於敵佔區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3)回憶信件的格式,瞭解家信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讀讀。

針對預習中字音的掌握情況,相機進行漢字讀音規範意識的滲透,強化運用工具書的意識,“咬文嚼字”,使語文課有語文味道。

藉助“相片”的漢字辨析,滲透時代背景,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學生閱讀課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測評,使學生在總體上初步把握課文內容,根據學情對教學預設進行調控。

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通過自學和合作交流達成淺層次目標;培養問題意識,根據學生質疑情況整合出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達到“以學定教”,實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並談出個性化的理解。從發展語言的角度來講,培養學生“說話有理有據”的言語表達能力。注重感悟,強化朗讀,讓語文課能聽到讀書聲。

將閱讀從“內容”層面引向“情感”層面,體現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強化“說話要有理有據”,將“閱讀”和“口語交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所提升。

轉換角度或角色,以“內化生成個性化見解並加上適當想象的方式”檢驗學生閱讀目標的完成情況。

推薦閱讀的材料和目錄,有意識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實現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由文本中的寫書信,延伸到書信的寫法,將“閱讀”與“習作”有機結合。

 第二課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學生誦讀全文,再次感受本課語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讀後交流:用年輕婦女的口吻來簡要複述這件事。

 二、交流資料,準備“寫信”。

檢查第一課時作業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交流抗戰時期敵佔區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識,瞭解家信的特點。

3.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說說這封信中可能會談到什麼。

 三、代寫書信,交流評改。

1.學生代寫書信,教師個別指導。

2.師生評議,修改,選出佳作進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