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優秀】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優秀】

  一、歌謠吟誦,導入文本

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現在請大家回顧,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北京春節習俗的?(時間數序。)作者根據這個順序寫了春節期間哪幾個重要日子?(板書: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

2.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感受北京春節的習俗,和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二、走進春節,探究文本

精讀課文,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所使用的表達方法(根據學生的展示交流適時調整教學順序)

提出問題:我讀出( )的北京的春節。

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天呢?好好讀一讀,畫一畫句子,在小組和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小組交流。(交流建議:(1)詳細寫了什麼,說給大家聽。(2)哪裏寫得好,讀給大家聽。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從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喜歡臘八這一天的同學說一說。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怎樣描寫臘八粥的:

課件出示句子: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讓生質疑:“農業展覽會”能不能換成“農貿市場”?從而讓學生作者說明事物特點的準確性、生動性和風趣性。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原句)

到年底,蒜泡得特別特別綠,醋也有了些辣味,使人想要多吃幾個餃子。(改句)

讓生通過對比讀,着重品悟“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語言簡練,鮮明的畫面,語言的魅力。

遷移運用:仿一仿

(課件呈現) 到( ),( )得( )(填四字詞)。( )也有了些( )味,使人忍不住要多吃( )。

2.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除夕。這一段的總起句“除夕真熱鬧”,同學們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使我們感受到除夕的“熱鬧”。

(1)從“味、色、音、情”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2)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出示句子: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品讀這些句子,不僅瞭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引入詩歌: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讓生感受古代過春節時的民俗特點及文化傳統的源遠流長。

(3)指導朗讀:全家老小歡聚守歲,共享天倫,多麼熱鬧的氣氛,多麼濃濃的親情啊!讓我們用聲音傳遞出人們美好的情感。(分角色比賽朗讀和教師引讀:這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這還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這更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

3.與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樣的光景呢?(全城都在休息。)

(1)“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纔開張。

(2)作者寫了哪些人的活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喜歡元宵的同學,一起來看這個句子: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感受燈的數量多;

感受燈的種類多;

感受作者的構段特點和作用:

元宵,這個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這普天同慶的日子就是這樣的紅火而美麗!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5.“一眨眼”正月十九到了,當同學們穿着新衣上學去,大人出門做事的時候,心裏總會回想起什麼?

引導品味“一眨眼”蘊含的情感。

  三、走出北京,感受春節

1、說一說:本文怎樣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呢?聯繫實際,說說你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2、填一填:過年了,我來到大街上,到處是一片( )、( )的景象。(預設:喜氣洋洋 熱鬧非凡 喜慶祥和 繁忙熱鬧 ……)

  四、總結全文,對比感悟

1.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時,着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說說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2.可謂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們中華大地上,各地的春節風俗各具特色,那麼,如何寫出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呢?我們不妨讀讀梁實秋先生寫的《過年》和斯妤寫的《除夕》,從中獲得啓發。

  五、走進中國春節,佈置作業

調查當地的民風民俗,並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北京的春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一、複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後,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爲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麼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儘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綵,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於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於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綵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後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啓發。(第一段落採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於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

1.拓展閱讀

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裏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擀出來的,而是將面擀成一個大片後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麪條同煮着吃,麪條代表錢串子,爲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雲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徵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爲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1.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2.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反思

3.六年級下冊《名碑薈萃》教學反思

4.六年級下冊《頂碗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5.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手指》教學反思

6.六年級下冊《文言文兩則》導學案

7.新課標六年級語文上《我們的方陣》教學設計

8.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