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三?篇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一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盪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這篇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如同一個鼓點接一個鼓點,高潮迭起,不讓人有半分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所以依據這一特點,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1、激情朗讀文章,感受鏗鏘(kēng,qiāng)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體會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2、品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頑強抗爭的精神,感受黃土高原人們的豪放、堅毅和熱情。上課時,在展示完學習目標後,先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同學們對安塞腰鼓有直觀的感受,並且將自己的感受寫在課本上,然後教師對安塞腰鼓進行簡要的介紹。帶着這樣的感觸與瞭解讓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即本次課的第一板塊:朗讀·感知。朗讀完談自己的感受,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來說。第二板塊:朗讀·品味。思考文章中哪些語句或語段能夠傳達出這種感受?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勾畫,然後小組交流,並且討論:你所勾畫的語句或語段是怎樣傳達自己的感受的?(提示:可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等角度考慮)最後,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寫課間操、合唱或運動會時的場面。(100—150字)體會並運用作者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三?篇

教學中,展示視頻很好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對安塞腰鼓簡練的介紹使得學生對其有所認識,加深印象。字詞環節在學生落實字音的基礎上,將自己認爲難寫的自在課本上寫兩遍,並且對其意思進行講解,比較有效地落實了生字詞。但在朗讀·感知這一環節中學生是先讀課文,教師沒有給定任何限制與要求,這樣就顯得漫無目的,讀完課文後出示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來談感受時,發現學生有些迷茫,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所以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並不多。其次,在朗讀·品味環節中,學生讀得不夠,在勾畫出傳遞自己感受的句子後應讓學生反覆去讀,去品味那份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這一環節有些遺憾。而且由於學生對句式等知識沒有接觸過,所以即使給出提示學生也很疑惑,以至於出現了瞬間的冷場。所以這一環節應先給出示例,以便讓學生有所參考,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很多。

所以,這節課一個課時完成以上兩個學習目標有些緊張,第一個基本達成,但第二個目標由於時間緊湊,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生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屬於安塞腰鼓和黃土高原人民的精神。

鑑於以上經驗,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積極改進,相信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二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每一次誦讀文本,每一次聽朗誦錄音,每一次觀看視頻、圖片,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搏擊的生存狀態深深折服。我確定,這些文字打動了我,而這些聲光畫面同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想,生活在都市裏的孩子對黃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認知距離,若是給予前期渲染,調動他們的認知情緒,那品味文字一定會更細緻,更到位。

基於這樣的思索,我準備在課堂上給他們聽陝北民歌,感知黃土高原的風格;看腰鼓表演片斷,感受安塞腰鼓火烈壯闊的氣勢;聽課文朗誦錄音,品味文字的同時,渲染讚歎安塞腰鼓的情緒。從上課後反饋的情況看,這些教學手段的確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下課後,學生一致要求再放一遍視頻,再聽一遍錄音,再唱一次歌曲。對黃土高原及其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安塞腰鼓所折射出的不屈不撓、強盛搏擊的精神表示了強烈的認同。

然而,教學中,由於如何對教學素材進行取捨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課堂上還是留下了些許遺憾──前鬆後緊,朗讀品味不充分!

其實,這堂課的重點應該是在朗讀文本,品味語言上。由於課前渲染鋪墊時間過長(約15分鐘),在重點環節的處理上,只能匆匆而就。我想,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壓縮導入材料。而可刪的素材是阿寶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以及腰鼓表演片斷一。

有時候,不能因爲自己喜歡就捨不得,“捨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技巧。不要說導入的素材可以“捨得”,即使是課文內容,如果對完成教學目標意義不大,又未嘗不可以“捨得”呢?

“捨得”是一種策略,一種教學意識,更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敢於舍,巧妙地舍,纔會重點突出,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

  《安塞腰鼓》課後反思三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過描寫安塞腰鼓這樣一種舞蹈藝術來寫人,表現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高原人民活躍、旺盛的生命力,表現高原人民與貧困的生活頑強搏擊,夢想、追求美好未來的精神。

文章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特點,火烈的舞蹈場面、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變幻的舞姿。第6自然段“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一排比、比喻句,引領學生從詞語到詞組到句子層層深入地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這兒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句訓練。“雷鳴一般,是巨大的響聲,蛟龍一樣,是雄健的風姿”。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一句,引領學生抓住三對反義詞(冰冷--燥熱;恬靜--飛濺;睏倦--亢奮)來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中,可以使用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增強句子的表達效果。如這琴聲,使安靜的教室變得喧鬧起來,使冷漠的心變得火熱起來,使弱小的我變得強大起來。“它燒灼着你,威逼着你,震撼着你”抓住動詞“燒灼、威逼、震撼”體會安塞腰鼓的旺盛的生命力。

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獨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語言節奏鮮明,感情強烈。所以我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齊讀,有男女生分讀和引讀,等等,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精彩,感受語言的魅力。

“好一個安塞腰鼓!”句子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一唱三嘆,循環往復,復沓迴旋,很有節奏感,很有音樂美!在朗讀時候,這幾個方面朗讀的學生人數一次比一次增加,使學生感覺如等高樓,步步深入,表達對安塞腰鼓的由衷的讚美之情!

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在看完視頻問學生,這鼓聲你聽出了什麼?有的學生很聰明,聯繫《二泉映月》課文的句子,說,聽出了對命運的抗爭,聽出了他們倔強的吶喊,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有個學生陽說:“我們還小,聽出的東西少。”我笑着說:“你說得很對,等你長大,有了生活閱歷,你會從鼓聲中聽出更多”。我又說,我們下一課要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從那柳樹身上我們又能學到很多。

總之,本課教學,以讀爲主,以讀促悟,效果很好。